中金:中美双方经济下行压力缓解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聚焦中美最新经贸会谈取得的实质性进展,宣布大幅缓解双方加征关税,有效降低美国有效关税率由28.4%降至15.5%。该调整有助于降低美国经济衰退概率,缓解中国产品出口压力,推动中美贸易关系趋于稳定。短期内,美国经济风险下降,中国出口下行压力明显缓解,但中国国内部分经济指标边际承压,未来经济走势依赖宏观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支持的力度 [page::0][page::1]。
速读内容
中美经贸会谈缓解互征关税压力 [page::0][page::1]

- 双方宣布仅保留加征10%的关税,暂停此前24%关税90天,其余对等关税全部取消。
- 美国对华平均有效关税率预计从28.4%降至15.5%。
- 会谈结果好于预期,提振市场风险偏好,短期缓解美国供给冲击和中国需求冲击。
经济影响及风险评估 [page::0][page::1]
- 美国2025年GDP增长率受关税影响预计下降0.8个百分点,滞胀风险改善。
- 中国出口下行风险显著缓解,但新出口订单及房地产市场指标表现疲软。
- 4月水泥出库量同比下降22.7%,玻璃消费同比下降12.9%。
宏观政策展望与后续展望 [page::1]
- 货币政策积极降准降息,释放流动性,降低实体经济付息成本。
- 财政政策加码被视为应对需求不足和推动经济复苏的关键。
- 双方建立常态化经贸磋商机制,关税政策不确定性下降,助力中长期贸易稳定。
深度阅读
详尽分析报告:《中金:中美双方经济下行压力缓解》
---
1. 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中金:中美双方经济下行压力缓解》
- 作者:张文朗、肖捷文及中金点睛团队
- 发布机构:中金公司(China International Capital Corporation, CICC)
- 发布日期:2025年5月13日
- 主题:中美双方最新经贸会谈结果及其对中美两国经济前景的影响分析
核心论点及传达信息:
该报告重点分析了2025年5月中旬中美经贸会谈取得的实质性进展,双方宣布缓解对彼此商品加征的高额关税,并预测此举将显著缓解中美两国经济面临的下行风险。报告认为,关税调整对美国经济主要缓解供给冲击,降低滞胀风险;对中国则主要缓解出口下行压力。报告积极看待双方建立的后续谈判机制及政策协同作用,特别强调中国未来经济走势依赖于宏观政策,尤其是财政政策的力度。[page::0,1,2]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报告导言与整体背景
报告首先描述了中美双方在2025年5月12日达成的《关于经贸会谈联合声明》的具体内容。双方同意从5月14日起,暂停此前加征的24%关税,仍维持10%关税90天,其它关税全面取消,但不包括以“芬太尼”为由额外征收的20%关税。这一阶段性的缓解措施导致美对中有效关税率从28.4%降至15.5%,显著降低了美国滞胀风险,同时缓解了中国出口面临的压力。[page::0,1]
2.2 美国经济影响分析
- 关键论点:关税调整减轻了美国制造业的供应冲击,获得制造业回流和贸易平衡的优化空间。
- 逻辑与推理:
- 过去数十年全球化导致美国制造业空心化,关税政策是特朗普政府为保护相关产业而施加的手段。
- 当前关税净值下降意味着供给链摩擦将减轻,从而降低美国经济衰退的概率。
- 关键数据:
- 预计2025年美GDP增长率较无关税情况下降0.8个百分点。
- 2025年后三季度核心CPI同比增长分别为3.1%、3.3%、3.7%,2026年末回落至2.6%。
- 逻辑结论:关税率下降有望通过减少进口成本缓解通胀压力,加大供应链稳定性,降低滞胀风险。[page::0]
2.3 中国经济影响分析
- 出口风险缓解:
- 日内瓦声明中,中方关税率由之前的125%下降到10%水平,初期90天暂停加征的24%关税,此后保持10%,其余关税取消。
- 美国对中国加权平均关税率预计从近30%降至11%。
- 需求端挑战:
- 虽然出口风险下降,但中国国内经济仍表现出边际疲软,特别是房地产市场和部分制造业指标。
- 具体数据包括:
- 4月PMI新出口订单下降4.3个百分点至44.7%,疫情消退后新低。
- 30城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下降12.6%,样本城市二手房成交增长放缓。
- 4月水泥出库量同比降22.7%,玻璃消费下降12.9%。
- 政策回应:
- 报告强调货币政策已适时介入,包括降准和降息来释放流动性、降低融资成本。
-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扩容,旨在协同财政政策缓解需求不足和通胀低迷。
- 特别指出财政政策加码的重要性[page::1]
---
3. 图表深度解读
图表1:美国有效关税率历年趋势(1900-2025年估算)
- 描述:
- 图表展示了近130年来美国平均有效关税率的变化趋势,区间从1900年到2025年估算数据。
- 重点展示了近期高达28.4%的关税率下降到预计的15.5%后的变化。
- 趋势解读:
- 数据显示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美国平均关税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全球化进程削减了贸易壁垒。
- 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关税大幅提升促成制造业保护,但最新经贸会谈导致关税率大幅回落。
- 文本联系:
- 此图表用以强调此次降低关税措施的力度和意义,支持报告中“滞胀风险降低”、“供给冲击缓解”的论断。
- 数据来源与限制:
- 来源包括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Wind数据库及中金研究部的估算。
- 2025年的数据为作者基于政策变化及历史惯例的预测,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
4. 估值分析
报告未直接涉及特定公司或行业的估值方法和预测,而以宏观及贸易政策角度分析两国经济预期,因此没有涉及DCF、PE、市净率等传统估值模型。主要测算是关税调整对宏观经济变量(GDP增长率、CPI)影响的定量评估。
重要的是,该报告的“估值”侧重于通过有效关税率变化,推导出对中美经济宏观指标的影响,展示了政策调整的经济“价值”效应。
---
5. 风险因素评估
-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
- 当前协议为90天的短期措施,是否能延续或深化存在不确定性,未来关税政策调整尚需持续关注。
- 芬太尼相关关税留存:
- 美国以芬太尼为由的20%关税未在此次协议中取消,依然存在对中国产品的出口阻力。
- 中国经济结构性压力:
- 房地产市场放缓、投资活动减弱,显示内需疲软,短期内政策刺激成效待检验。
- 美国制造业回流与国家安全考量:
- 长期来看,制造业回流战略不易逆转,可能与全球化趋势存在根本矛盾。
- 宏观政策协调难度:
- 中国需有效协调货币和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否则复苏力度有限。
- 缓解方案:
- 报告指出双方建立持续沟通和协商机制,力图降低历史摩擦概率,存在一定缓和贸易冲突的政策基础。[page::0,1]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数据假设审慎性:
- 关税有效率的测算主要基于现有贸易额和税率的数据预估,忽视了动态下游产业链调整及贸易替代效应,短期效应可能被高估。
- 财政政策依赖:
- 报告多次强调财政政策的关键作用,但未具体说明财政政策的执行力度和空间,假设政策会积极配合可能存在偏乐观。
- 有限的结构性改革视角:
- 报告更多关注贸易摩擦对经济的影响,对于中国经济深层次问题如房地产泡沫、金融风险等没有深入剖析,风险可能被部分低估。
- 中美关系复杂性未完全展开:
- 尽管指出双方不希望脱钩,但中美地缘政治、安全领域竞争紧张局势可能对贸易政策产生溢出效应的风险未充分探讨。
---
7. 结论性综合
总体而言,《中金:中美双方经济下行压力缓解》报告深入分析了中美最新经贸会议带来的关税调整及其对两国经济的宏观影响。报告通过测算显示,调整后的美国有效关税率将从28.4%下降至15.5%,这带来美国供给冲击的缓解和滞胀风险的降低;中国出口风险显著降低,但内需疲软的压力依然不容忽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同发力对缓解下行压力至关重要。报告指出,中美双方在关税政策上的阶段性让步以及建立后续协商机制,为两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正向信号。
图表清晰说明了美国百年关税率大趋势及最新政策变化,使报告论断更具说服力。同时,报告也谨慎提及了芬太尼税和不确定的未来贸易政策风险,显示审慎态度。尽管如此,报告在宏观政策执行细节和结构性经济挑战的深入探讨方面显得较为简略,存在实际落地难度的隐忧。整体来看,报告展现了基于贸易政策变化的乐观短期预期,但亦明确指出未来经济走势需密切关注政策力度和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读者应结合更全面视角审慎解读。[page::0,1,2]
---
# 以上内容所述均基于中金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中美双方经济下行压力缓解》原文,所有数据均源自报告及其附带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