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海通|汽车:AEB强标法规出台,线控制动渗透提速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重点解读了《轻型汽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强制性标准的征求意见情况,预计2028年1月实行后,AEB系统将成为乘用车标配。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乘用车前装标配AEB搭载率在持续提升,尤其20万元以上车型渗透率接近或超过90%。强标法规将加速线控制动技术的渗透和ESC国产替代,推动智能驾驶和底盘执行硬件的国产化升级,提升车辆安全性能 [page::0]。
速读内容
AEB强标法规推进线控制动渗透 [page::0]
- 工信部拟于2028年1月1日实施轻型汽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国家标准,强制AEB成为乘用车标配。
- 2024年中国市场乘用车AEB前装标配率达63%,同比增长5.6个百分点,20万元及以上价位车型搭载率接近或超过90%。
AEB系统组成与技术机遇 [page::0]
- AEB硬件包括智能驾驶(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控制器)与底盘执行(ESC或线控制动)两部分。
- ESC市场仍由外资主导,国产替代空间较大,法规推动下国产线控制动渗透提升,因其制动效率优于ESC。
相关风险提示 [page::0]
- 线控制动国产替代进展或不及市场预期。
- ESC向线控制动升级的进程可能延缓,影响产业推进速度。
深度阅读
报告详细分析 —《国泰海通|汽车:AEB强标法规出台,线控制动渗透提速》
---
1. 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汽车:AEB强标法规出台,线控制动渗透提速》
- 作者/发布机构:国泰海通证券研究,作者刘一鸣(资格证书编号:S0880525040050)
- 发布日期:2025年5月29日(具体时间:21:16)
- 研究主题:汽车行业—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强标法规出台及其对线控制动系统渗透率的影响
- 核心论点与目的:
本报告主要聚焦于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正组织征求意见的《轻型汽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国家标准,预计将于2028年1月1日正式实施。报告认为该强制性标准的实施,必然推动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成为轻型乘用车的标配,并进一步推动线控制动(Brake-by-Wire)系统的市场渗透以及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的国产替代。
报告还指出目前AEB的装配率存在明显的价格梯度,20万以上车型标配率接近90%,而10万元以下仅有3%,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作者强调,AEB硬件由智能感知和底盘制动两大部分组成,且线控制动功能因制动效率高于ESC,未来将迎来更快的渗透。
- 重点风险提示:
- 线控制动的国产化替代速度可能低于预期;
- ESC升级为线控制动的进程可能受阻。
以上内容整体概述了政策带来的市场机遇及核心影响变量,报告的基调偏向乐观但保持谨慎,既重视政策驱动的确定性,也关注技术迭代和国产化的推进风险。[page::0]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事件与背景介绍
- 关键论点:工业和信息化部拟实施的《轻型汽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强标,预计从2028年1月开始生效,旨在推动AEB系统成为标配。
- 推理依据:该政策来源官方标准征求意见稿已公开,反映了行业监管的强力推动力。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是汽车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强标将促使车企加快配备。
- 数据点:法规征求意见截止为2025年6月30日,拟实施日期为2028年1月1日,后续有3年时间为行业预留转型期。[page::0]
2.2 AEB市场现状与分布
- 关键论点:国内乘用车市场的AEB前装标配搭载率在持续提升,但存在明显的价格区间分化。
- 核心数据:
- 2024年中国市场乘用车前装AEB标配率达63%,较去年提升5.6个百分点;
- 20万元及以上车型标配率接近或超过90%;
- 15-20万元价位约80%;
- 10-15万元和10万元以下分别仅为48%和3%。
- 逻辑与影响:
由于中高端车型普遍已经配备,未来增长空间主要集中于中低价位车型。这为线控制动和ESC国产替代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成长动力。AEB作为高级安全配置逐渐下探大众市场,是行业整体提升安全水平的重要体现。[page::0]
2.3 AEB系统的组成与技术路径
- 硬件组成:
- 智能驾驶部分: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控制器;
- 底盘执行部分:两种主要选择——ESC(电子稳定控制)和线控制动装置(线控刹车)。
- 技术分析:
ESC目前仍由外资品牌主导,国产替代空间较大,但线控制动以其更高的制动效率相较ESC更具潜力。报告指出,新标准出台将成为线控制动渗透的加速器。
- 推断:
在底盘执行系统中技术升级路径可能正由传统ESC向更先进的线控制动转移。国产厂商若能抓住这一机遇,将有望实现较为快速的技术进步和市场份额增长。[page::0]
2.4 风险提示
- 线控制动国产化进展不及预期,可能受制于技术壁垒或产业链成熟度;
- ESC升级线控制动的节奏缓慢,意味着转型周期可能延长,市场变化受阻。
此章节体现了作者对技术转型风险的理性评估,不盲目乐观,强调宏观政策与产业节奏的匹配需要谨慎观察。[page::0]
---
3. 图表深度解读
报告正文未直接附带统计图表,但引用了权威数据平台(高工汽车公众号、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有关AEB搭载率的数据。这些数据本身隐含着市场动态的关键趋势:
- AEB搭载率折线趋势:2024年整体63%,较2023年提升5.6个百分点,实际体现出每年持续增长的明确趋势。
- 价位分层配备比例柱状分析:配备率随着车辆价格区间递增,明显呈阶梯状分布,反映安全配置相对价格敏感度高。
如果报告包含相关图表,这些趋势可通过折线图和阶梯柱状图清晰展现,直观说明政策推行前后的市场渗透变化和潜在增长空间。
由于原文未附图,本分析无法提供图像,但将根据描述以Markdown形式预示:

此类图表可辅助强化政策对市场渗透率提升的论证。[page::0]
---
4. 估值分析
本报告本身未涉及具体估值模型或企业财务预测,主要聚焦于政策对技术渗透和国产化路径的影响以及整体市场趋势。
不过,可推断:
- AEB强标利好制动系统相关企业,特别是涉足ESC及线控制动系统的零部件供应商和智能驾驶控制器厂商;
- 国产替代可能带来成本下降和市场扩张机会,投资逻辑基于成长预期和技术提升带来的市场份额扩大。
如后续报告扩展,估值或可采用:
- 市盈率(P/E)、市销率(P/S)比较法对相关上市企业定价;
- 基于市场渗透率成长预测的销售增长视角;
- 线控制动技术升级带来的毛利提升空间。
---
5. 风险因素评估
- 关键风险一:线控制动国产替代不及预期
该风险关系到国产企业技术研发进度、产业链完善度及商业化推广能力,若突破缓慢,可能削弱国产厂商竞争力,影响市场预期。
- 关键风险二:ESC升级为线控制动进程缓慢
技术升级涉及汽车安全标准、供应链稳定性和成本控制,一旦推行不畅,将影响整个制动系统技术演进步伐,从而延缓行业升级及相关投资价值兑现。
- 附加风险:
政策执行延后或者变更,国际供应链波动,核心零部件价格上涨,消费者接受度等非直接明确提及但潜在存在的因素。
警示管理层与投资者关注技术与政策双重推动下的执行风险。[page::0]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极大依赖政策推动作为逻辑起点,若政策节奏放缓或发生变动,预期效果将受挫。
- 线控制动国产替代的技术难度和周期被提及风险,但尚未细化具体壁垒或产业链状况,后续分析需要更加深入。
- AEB装配率数据明确但缺乏对市场终端接受度和成本影响的具体分析,可能导致市场渗透预测存在乐观偏差。
- 报告整体信息量较为压缩,若能展示更多版本历程、企业案例及竞争格局,将有助于更全面判断。
---
7. 结论性综合
总结而言,国泰海通的本份报告针对工业和信息化部即将出台的乘用车AEB强制性国家标准,提供了政策背景分析、市场现状梳理及技术路径预测等关键洞察。核心观点如下:
- AEB强标即将引发乘用车制动安全系统的技术升级和市场渗透率大幅提升;
- 2024年AEB前装标配率已达63%,但价格梯度显著,未来中低价车型将是重点突破对象;
- 硬件分为智能驾驶感知与底盘执行两部分,底盘执行从传统ESC向更高效的线控制动转型,是政策推动下的市场趋势;
- ESC主要由外资控制,国产化替代是未来重点投资机会;
- 报告重点提醒线控制动国产替代与升级节奏不及预期风险,展现理性谨慎的风险管理态度。
虽然报告未配以详实图表,但它引用的数据与政策动向构成了逻辑严密的发展框架。对投资者来说,该报告提示了AEB及线控制动相关企业值得关注的成长空间及潜在风险。
最终,本报告对汽车安全技术规范调整带来的产业变革提供了专业的洞察,为行业参与者及投资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方向[pag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