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I为何回升? ——2025年8月PMI分析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2025年8月制造业PMI小幅回升至49.4%,制造业供需双升但需求仍低于生产,价格指数连续三月上涨反映内卷整治成效,库存开始阶段性去化,采购随生产增长。大型企业景气度明显提升,暑期消费带动服务业活动指数回升。政策效果初显但中小企业承压,出口端“抢出货”或将消退,经济需持续政策支持和需求刺激以稳增长 [page::0][page::1][page::6]
速读内容
2025年8月制造业PMI及供需状况 [page::0]

-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回升至49.4%,生产指数升至50.8%,新订单和出口订单略有上升。
- 供需双涨体现经济韧性,但生产供给仍大于需求,供需缺口扩大到1.3个百分点。
- 出口政策规范驱动出口商抢出货,8月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6.3%。
价格指数涨幅持续,企业利润承压 [page::0][page::3]

- 出厂价格指数和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分别升至49.1%和53.3%,连续三个月上涨。
- 价格上涨主要源于内卷竞争整治初见成效,16个行业中11个行业价格环比上升。
- 原材料和产成品价格差扩大至4.2个百分点,企业利润修复仍面临一定压力。
库存与采购趋势分析 [page::0][page::4][page::5]

- 产成品库存指数下降0.6个百分点至46.8%,进入阶段性被动去库存状态。
- 采购量上升至50.4%,原材料库存小幅上涨,公司加大备货以应对生产扩张。
- 经济动能指标(新订单-产成品库存)波动,反映企业需求和库存动态变化。
大型企业扩张显著,服务业受暑期消费带动 [page::1][page::6]

- 大型企业PMI升至50.8%,中型企业略降,小型企业仍处于收缩区间(46.6%)。
- 非制造业建筑业继续下滑至49.1%,受地产低迷影响。
- 交通运输、文体娱乐、住宿和餐饮等服务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有所提升。
宏观展望与政策建议 [page::1]
- PMI连续5个月收缩显示经济压力存在,中小企业分化明显,体感疲软。
- 出口抢出货状况或在10月后减缓,出口经济压力或加大。
- 需持续政策加码扩内需与刺激服务消费,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消费政策或进一步出台。
- 股市信心回升有助于财富效应,推动居民消费回暖,政策持续呵护经济复苏。
深度阅读
【中国银河宏观】2025年8月PMI分析报告详尽解读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 《PMI为何回升?——2025年8月PMI分析》
- 发布机构: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 发布日期: 2025年9月1日
- 撰写作者: 张迪(首席宏观分析师)、铁伟奥(宏观经济分析师)
- 研究主题: 2025年8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及相关宏观经济指标分析,特别聚焦制造业景气度回升的成因、供应链及库存动态、价格变化、企业规模差异及未来走势展望。
- 核心信息: 8月制造业PMI为49.4%,环比上升0.1个百分点,显示制造业景气水平略有改善。虽然仍处于收缩区间,但供需双双回升反映出经济韧性和政策效果,特别是大型企业的扩张显著。服务业受暑期带动有所回暖。报告提出风险点主要为政策时滞及海外经济衰退影响。整体论调中性偏积极,关注宏观政策的持续作用和内需的进一步刺激。
---
二、逐节深度解读
核心观点与供需状况
报告开篇指出,2025年8月制造业PMI为49.4%,较7月微升0.1个百分点,表明景气水平小幅好转,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从50.0%提升至50.5%,建筑业有所下滑至49.1%。同时,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小幅上涨,反映需求侧和供给侧均有所改善,但生产仍高于需求,供需缺口拉大至1.3个百分点。
- 推理依据:
供需双端提升源自内需稳定和股市对经济信心的修复,同时出口端受制于新规,下半年出口商“抢出货”导致生产强度提升。
- 数据亮点:
- 8月生产指数50.8%,超预期提升。
- 新订单49.5%,新出口订单47.2%,均有细微上涨。
- 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6.3%。
- 政策背景: 7月国家税务总局对出口货物代报预缴申报进一步规范,抑制“买单出口”,刺激出口提前集中出货。
价格指数与通胀趋势
报告显示,8月出厂价格指数和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分别回升至49.1%和53.3%,价格上涨已连续三个月。
- 价格上涨逻辑: 整治内卷式竞争使企业有空间提升价格以维护利润,电气机械、纺织服装等行业价格回升显著。
- 具体数据:
- 线材价格涨4.05%达到3342元/吨
- 纯碱期货价格涨3.93%至1296元/吨
- 利润空间状况: 原材料与产成品价格差扩大到4.2个百分点,较上月的3.2个百分点增大,显示利润修复压力依旧较大。
库存与采购动态
产成品库存指数下降至46.8%,显示库存水平下降;而原材料库存(48%)和采购量(50.4%)均有上升。
- 剖析: 受需求与出口双升驱动,产成品库存被动去库,企业为满足生产扩张而积极备货。库存周期可能即将开启。
- 趋势: 企业采购量随新订单波动,保持低库存策略,体现对未来需求的不确定态度。
企业规模差异与非制造业表现
- 大型企业指数升至50.8%,扩张态势明显。
- 中型企业回落至48.9%,小型企业继续收缩至46.6%。
- 建筑业受天气及地产低迷影响下降至49.1%。
- 服务业受暑期消费带动:
- 交通运输、文体娱乐、住宿餐饮等商务活动指数均超过55%,体现明显的季节性和消费回暖动力。
后市展望与政策建议
- PMI虽回升,但制造业连续5个月收缩,反映出经济压力和中小企业经营困难。
- 出口“抢出货”现象可能10月后消退,需警惕出口端压力增大。
- 股市拉动信心作用明显,未来政策预计继续发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服务业刺激。
- 国家发改委提出推进以旧换新、数字及AI消费刺激,多管齐下激发消费潜力。
- 风险提示包括政策时滞及海外经济形势。
---
三、图表深度解读
图表1(蜘蛛网图,page 1)
- 内容说明: 该图表对比2025年7月与8月各项主要PMI子指标,包括生产、新订单、新出口订单、在手订单、产成品库存、采购量等多个维度。
- 数据解读: 8月相比7月,多项指标微幅上升,特别是生产、采购量、出厂价格、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等指标有明显提升,而产成品库存则下降。
- 意义: 表明生产和采购活跃度增加,库存压力减轻,符合文本中供需双增长与被动去库的分析。
图表2(生产、新订单与差值,page 2)
- 内容说明: 展示制造业PMI中生产和新订单指数的时间序列及两者差额。
- 数据解读: 自2024年8月至2025年8月,生产指数大多数时间高于新订单指数,差值呈负值但逐渐趋缓,说明生产与订单的差距正在缩小。
- 结论: 预示库存调整空间,企业开始更合理匹配生产与实际订单。
图表3(高炉开工率,page 2)
- 内容说明: 2022-2025年高炉开工率月度对比
- 数据解读: 2025年整体开工率高于前两年同期,表明工业生产活跃。
- 外延分析: 钢铁等重工业的较高运行率支持制造业生产回暖。
图表4(港口货物吞吐量,page 3)
- 内容说明: 2022-2025年周度货物吞吐量对比
- 趋势解读: 2025年整体货物流通量高于同期,是出口环节活动旺盛的体现。
图表5(原材料购进价、出厂价与CRB指数,page 3)
- 内容说明: 原材料购进价格、出厂价格以及国际综合商品现货指数走势对比。
- 解读: 8月两价格指数明显回升,且与CRB指数走势高度相关,说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仍对国内成本端构成影响。
图表6(库存与动能,page 4)
- 内容说明: 制造业采购量、原材料库存、产成品库存及经济动能指标(新订单-产成品库存差值)时间序列。
- 解读: 8月采购量明显回升,产成品库存走低,经济动能指标转旺,库存阶段性去化迹象明显。
图表7(企业规模与非制造业指标,page 6)
- 企业规模: 大型企业PMI持续高于50,持续扩张;中型企业波动,近期小幅下滑;小型企业续处于收缩。
- 非制造业: 建筑业略低位波动,服务业和商务活动指数稳定在50%以上,服务业复苏迹象明显。
图表8(新出口订单与进口指标,page 7)
- 表现: 新出口订单指数略有回升但仍在收缩区域,进口指数同样表现疲软。显示外需仍不理想,面临压力。
图表9(官方与非官方PMI对比,page 7)
- 说明: 官方制造业PMI与非官方PMI对比持续接近,验证官方数据的代表性与可靠性。
---
四、估值与政策评级
虽报告并未直接给出传统的估值模型或目标价,但从宏观层面给出行业评级原则:
- 评级标准: 以行业指数或股价表现相对基准指数(沪深300、恒生指数等)来看
- 行业评级: 推荐为相对基准指数涨幅超过10%;中性在-5%至10%;回避跌幅超过5%。
- 公司评级: 推荐涨幅超过20%;谨慎推荐为5%-20%;中性-5%-5%;回避跌幅超过5%。
该评级体系强调相对表现,服务于投资行为参考。报告提示需持续关注政策延迟生效带来的风险。
---
五、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明确提出两大风险:
- 政策时滞风险: 政策效果未必即时体现,经济带动动力存在一定滞后性,市场预期与实际效果可能存在偏差。
2. 海外经济衰退风险: 国际需求疲软仍带来出口压力,出口订单的短期提振可能不可持续,一旦“抢出货”结束,出口端将明显受压。
显然,对外部环境和政策效果的敏感性成为宏观展望中的重要不确定性。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对PMI回升持谨慎乐观态度,强调景气回暖但不忽视连续收缩的压力,体现了客观审慎。
- “抢出货”行为被视作生产回升的重要催化剂,但报告也指出该因素可能是暂时性,隐藏未来出口风险。
- 对中小企业情况的关注揭示内部分化与微观主体压力,提示宏观数据可能掩盖微观差异。
- 报告缺少具体的未来经济增速预测或财务模型,重点放在描述宏观动态和政策环境,适合宏观策略参考。
- 图表虽然丰富,但缺少更深入的统计检验或敏感性分析,未来可补充更多定量模型以增强分析深度。
---
七、结论性综合
2025年8月中国制造业PMI微幅回升至49.4%,单月升幅有限但显现景气改善迹象。供需两端协同回升,生产指数超过50%,新订单和出口订单指数虽仍在收缩区间,但均有小幅上扬。企业采购活跃度增加,产成品库存减少,显示经济动能正逐步恢复。价格指数持续攀升,反映内卷整治效果及成本传导压力。大型企业扩张显著,中小企业承压继续收缩。非制造业服务业受暑期消费带动表现活跃。出口“抢出货”是一大亮点,但短期性及后续面临压力需要警惕。未来政策方向明确,强调扩内需和服务消费刺激。风险提示聚焦政策时滞和海外需求疲软。整体来看,经济韧性增强但压力依旧,中性偏积极的宏观展望为政策继续发力提供支撑。
---
本报告以详实数据与多图表解读了8月PMI的供需价格与结构表现,结合政策和市场情绪,为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宏观信号解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page::0,1,2,3,4,5,6,7,8,9]
---
附:关键图表示例





以上分析帮助投资者系统性理解2025年8月PMI的微观细节、行业结构以及宏观影响因素,增强对宏观经济趋势的判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