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VESTIGATION OF ULTRASONIC PRESSURE DISTRIBUTION IN A SONOREACTOR AND A WASHING TANK BY FEM SIMULATION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论文采用有限元法(FEM)模拟了声反应器和超声波清洗槽中超声压强分布,考虑了声学介质与固体结构的耦合效应。通过调节探头与反应器底部的距离L,优化了探头位置以获得均匀的超声强度分布,从而提升微生物灭活效果。模拟结果与微生物灭活实验及铝箔侵蚀实验证实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展示了当前超声设备的声场分布特征,为超声处理设备设计提供理论支持与优化指导 [page::2][page::44][page::63][page::77]。
速读内容
研究背景及目的 [page::1][page::9][page::44]
- 超声技术因其在食品微生物灭活中的潜力受到关注,但超声场的均匀性及探头位置对灭活效果影响较大。
- 研究目标为利用有限元方法(FEM)模拟声反应器和超声洗涤槽中的超声波压力分布,优化探头位置及设计方案,提高超声处理的效率和均匀性。
有限元模拟方法与模型设置 [page::44][page::45][page::46][page::49]
- 采用Abaqus软件进行三维耦合声学-固体有限元仿真,声学介质为水,反应器和换能器盒为不锈钢。
- 设计两个实验模型:圆柱形声反应器和带超声换能器的洗涤槽,简化结构后进行声场模拟。
- 施加边界条件包括探头表面加速度激励,水-空气自由界面压力为零,洗涤槽部分边界设置非反射边界。
- 网格细致,水域使用线性声学单元,固体结构采用应力/位移单元,确保仿真精度。
- 采用稳态直接解法获取谐波响应的声压分布。
声反应器超声压强分布分析及实验验证 [page::63][page::70][page::72]
- 探头与反应器底部距离L改变时,声场结构及最大压力显著变化。模拟显示最佳均匀分布出现在L约9mm处。
- 超声强度分布图体现中强度区体积随L变化,与微生物灭活实验结果相符:L=14mm时灭活效果优于L=2mm,验证了模拟的准确性。
- 最大压力点均位于探头尖端,反射波及结构刚性显著影响声场形态。
洗涤槽声场模拟及铝箔侵蚀对比 [page::72][page::73][page::74][page::75]
- 模拟展示了超声换能器盒间水域多层截面的声场分布,分布存在压力节点和反节点,与局部振动相关。
- 铝箔侵蚀图与声场模拟吻合良好,证实了模拟在捕捉空化强度分布上的有效性。
- 压力在靠近换能器表面区最高,边缘振动受限导致局部低强度区域,水面反射促进上部声场强化。
理论解析与模拟结果对比 [page::67][page::68][page::69]
- 利用液体气体压缩性和声波反射原理推导分析了压力与探头距底部距离L的关系,包含自由场衰减和驻波效应。
- 理论曲线与模拟结果高度吻合,驻波节点出现于L≈18.5mm处,模拟因考虑声耗衰减导致压力节点非零。
- 反射波对整体声场强度和分布影响显著,材料刚性和边界条件对结果产生重要调节效应。
FEM模型应用前景 [page::77][page::78]
- 所建模型能有效预测不同设计中的超声波声场分布,指导声反应器及洗涤槽的结构和参数优化。
- 未来工作包括增设换能器结构及分析固体损耗对声场的影响,以及系统谐振特性的进一步探讨。
深度阅读
详尽分析报告:《基于有限元法(FEM)对声化反应器和超声洗涤槽中的超声压力分布进行研究》(作者:Yanfang Li,2011年,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
---
1. 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题目:《Investigation of Ultrasonic Pressure Distribution in a Sonoreactor and a Washing Tank by FEM Simulation》
- 作者:Yanfang Li
- 机构: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农业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 时间:2011年
- 导师:副教授Hao Feng
- 主题:利用有限元方法(FEM)模拟声化反应器与超声洗涤槽中的超声压力分布,结合固体结构机械振动与水中声学压力的耦合效应,试图优化超声杀菌与表面清洁的工艺设计。
- 核心论点:
- 通过FEM方法模拟声化反应器与超声洗涤槽的超声压力场分布;
- 评估不同超声探头位置对声器内部声场均匀性的影响;
- 验证模拟结果与微生物灭活试验(声化反应器)及铝箔侵蚀试验(洗涤槽)的相关性和准确性;
- 提出探头位置优化以最大化杀菌效果;
- 洗涤槽超声场较均匀,模拟与实验吻合良好;
- 建立的FEM模型可用于辅助超声处理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引言(Chapter 1)
- 关键要点:
- 新鲜果蔬因携带病原体导致的食品安全风险日益凸显,传统清洗和巴氏杀菌方法效力有限,且存在营养和感官品质损失;
- 超声技术由于能实现较深层次的微生物灭活,且对产品品质影响小,正成为液体和固体食品表面去污及灭菌的新兴技术;
- 介绍超声应用的两大类:诊断超声(高频,低强度)和功率超声(低频,高强度);
- 超声传播本质为弹性介质的纵波,且超声的主要机械作用通过气泡空化实现,产生高温高压及射流,破坏微生物细胞结构。
- 支撑论据与数据:
- 新鲜果蔬被证实存在多次病原菌爆发,大量食源性疾病案例数据被引用;
- 传统杀菌和去污方法最大减少致病菌载量只有1至2个对数阶,远不满足FDA 5 log 的杀菌要求;
- 超声杀菌结合温度和压力等辅助手段可有效达到5 log 细菌杀灭,效果显著。
- 术语说明:
- 空化效应(Cavitation):液体中气泡的形成、成长和爆裂,是超声清洗和杀菌的核心机制。
2.2 理论背景(Chapter 2)
- 内容框架:
- 超声基本物理性质与波动方程的数学描述,涵盖三维波动方程、单色平面波、声速与声阻抗等核心概念;
- 声波传播中的能量密度与强度定义,声波在介质中的衰减机制及反射传输特性;
- 经典声学理论基础被清晰阐述,为后续FEM建模提供理论支撑。
- 关键方程:
- 波动方程:\(\Delta \varphi = \frac{1}{c0^2} \frac{\partial^2 \varphi}{\partial t^2}\),其中\(\varphi\)为速度势;
- 声速与体积模量关系:\(c0 = \sqrt{\frac{K{ad}}{\rho0}}\);
- 声强定义:\(I = \frac{1}{2} p{max}^2 / (\rho0 c0)\);
- 声波在界面上反射与透射系数的计算,基于介质声阻抗。
- 图表分析:
- 图2.1展示声波在两个介质界面产生反射和透射的物理过程,直观揭示反射系数的物理意义;
- 图2.2说明驻波形成的原理及特性(波峰波谷叠加)。
- 概念解析:
- 驻波(Standing Waves):反射波与入射波叠加形成的空间上能量分布不均匀的波,导致声压存在节点与腹点。
2.3 文献综述(Chapter 3)
- 课题背景与现有研究:
- 超声清洗与声化反应器广泛用于实验室,工业化使用受制于功率和能效问题;
- 过去研究用温度、声压传感器及铝箔侵蚀等方法测定声场,但存在设备干扰、易损坏等缺点;
- 有效且经济的有限元法(FEM)模拟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 典型FEM研究案例分析:
- Ando和Kagawa (1989)二维FEM模型初探,揭示声场呈驻波模式(图3.2);
- Dähnke等(1998,1999)三维声场模拟,考虑了气泡分布影响,及反射边界条件,模拟结果与实验铝箔侵蚀图案吻合良好(图3.4-3.6);
- Sáez等(2005)用FEMLAB软件模拟圆柱形声化反应器声场,结果呈现非均匀分布且同样对应铝箔侵蚀(图3.10,3.11);
- Bretz等(2005)结合Gilmore方程和气泡动力学,考虑泡沫对声场衰减的瞬态仿真(图3.12);
- Klíma等(2007)优化声化反应器几何形状,发现声场对探头位置敏感(图3.13);
- Yasui等(2007)与Louisnard等(2009)进一步考虑了结构振动和吸收对声场的影响,发现吸收系数显著影响声场结构。
- 总结:
- 当前文献中多采用线性波动方程结合有限元,部分考虑气泡分布与吸收;
- 声场通常存在驻波和反射导致的非均匀性,设计和结构振动对声场分布影响巨大;
- 仿真结果与铝箔侵蚀或微生物试验验证吻合,证明模拟的有效性。
2.4 实验方法(Chapter 4)
- 关键内容:
- 使用商业软件Abaqus实现FEM模拟,因其支持多频率、温度和压力变化,在多物理场耦合方面较为完善(表4.1);
- 声化反应器模型为不完整带探头的圆筒,调整探头距底部距离L以改变声场;
- 洗涤槽模型以两个成对的超声换能器箱体构成通道,仅对其中一对进行简化模拟,忽略换能器箱体以外的大水体;
- 采用线性稳态波动方程,考虑体积阻尼(volumetric drag),对流体和固体结构进行耦合分析;
- 施加边界条件包括水-空气界面零压,探头为刚性边界,水体出界面采用无反射边界等,保证模拟可信度;
- 网格采用四面体和六面体元素,水采用声学单元,固体用弹性单元,网格质量和密度反复调整优化。
- 模型细节分析:
- 声化反应器内水体固定为40 ml,探头位置L调整范围2-30 mm(详见附表A.1);
- 材料属性如密度、杨氏模量及体积模量均采纳标准数据,声速水:1480 m/s,钢: 5060 m/s(表4.2);
- 利用表面绑定约束处理流体与结构交界处的耦合,确保双向动力学作用正确模拟。
- 负载施加:
- 声化反应器探头端面施加周期性体积加速度驱动,振幅计算详尽,最大位移60 μm;
- 洗涤槽超声换能器边界施加正弦压力载荷\(10^7\,Pa\),模拟机械激励。
- 验证方法:
- 超声声场分布借助浸入液体的铝箔侵蚀测量,映射高强度超声区域,用以定性评价模拟准确性。
2.5 结果与讨论(Chapter 5)
5.1 声化反应器中的声学压力分布
- 模拟发现:
- 声化探头距离反应釜底部L位置不同,声压空间分布显著变化(图5.1,A.1);
- 当L<14 mm,声场呈自由场特征,声压沿轴线迅速衰减且对L极为敏感;
- L>14 mm,声场趋于稳定,局部呈半球状声压分布;
- 反应器壁面表现为刚性边界,声压梯度接近零,确认边界条件合理;
- 最大声压始终位于探头面,未形成远端驻波压力节点;
- 模拟最大声压与L的关系呈非线性,最小点约18.5 mm,符合驻波理论中的1/4波长节点(图5.2);
- 理论计算结合体积压缩理论和驻波方程验证了模拟趋势,数值吻合较好(图5.3-5.5),差异主要由于模拟考虑衰减和壁面反射等现实因素;
- 超声强度分布:
- 9 mm附近的L位置超声强度分布最均匀,低强区面积较小( > 10%最大强度的区域面积较大)(图5.6, A.2);
- L变化大导致强度分布差异显著,影响灭菌效果。
- 微生物灭活试验验证:
- 8和14 mm两组对比,14 mm组(声场更均匀)灭菌效果显著优于8 mm组,曲线显示5 log 以上杀菌更快速,表明模拟正确反映了生物实验结果(图5.7)。
5.2 洗涤槽中的声学压力分布
- 模拟与实验对比:
- 模拟展示了洗涤槽中不同层面的声场分布(不同截面Z和X方向)(图5.8);
- 铝箔侵蚀实验显示与数值模拟的高强度区域高度吻合,模拟可靠;
- 声压在换能器所在位置附近强,边缘强度弱,符合机械振动的实际物理特性;
- 水-空气界面作为自由表面,产生反射形成压力放大,导致水面声压高于下层;
- 复杂多源声场导致下层截面出现多个驻波峰,反映多源干涉效应(图5.9);
- 声压最大值可略高于施加的驱动力,因多重反射与波叠加;
- 说明当前设计的洗涤槽声场较均匀,有助于实现高效表面去污。
---
3. 图表深度解读
图1.1、1.2 - 声波波形与频谱
- 展示声波的压缩与稀疏过程,示意声波在介质中以纵波形式传播。
- 频谱区分普通声、功率超声和诊断超声的频率区间。
图3.1、3.2 - Ando & Kagawa (1989)清洗槽二维FEM及实测声压图
- 声波形成周期性驻波,声压空间分布非均匀,符合驻波理论及实验观测。
图3.4-3.6 - Dähnke等(1998)模拟圆柱形声化反应器声场及气泡浓度影响
- 声压在刚性壁附近迅速下降,存在明显驻波结构;
- 气泡体积分数从\(10^{-5}\)到\(10^{-2}\)时,声场结构变化有限,体积分数\(10^{-2}\)时压力幅度衰减约20%,体积分数过大时声场局部强度迅速降低。
图3.8 - 多频超声反应器声场模拟与实验对比图
- 模拟声压强度空间分布与实验超声压力实测及铝箔侵蚀图一致,验证模拟准确度。
图4.7、4.8 - 声化反应器与洗涤槽网格结构
- 体现模型包含水的声学单元和钢体结构的有限元单元,网格密度在不同区域调整保证精度。
图5.1 - 声化反应器在不同探头位置L下声压场分布
- 不同L对应不同声场结构,体现探头位置对声压均匀性和强度分布的重要影响。
图5.2 & 图5.5 - 模拟及理论最大声压幅值与L关系曲线
- 均呈现声压随L增加先下降至波节点后反弹的趋势,模拟值略低于理论值,因考虑能量衰减及边界反射。
图5.6 - 声化反应器不同L值下归一化超声强度分布
- 9 mm时声强最均匀,低强区域最小,适合杀菌应用。
图5.7 - 细菌灭活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对应不同L)
- 14 mm (较均匀声场)组表现明显优于2 mm组,模拟结果在生物实验中得证。
图5.8 - 洗涤槽特定截面声压分布与铝箔侵蚀效果对比图
- 模拟区域声压峰值对应铝箔侵蚀严重区域,提供声场分布可视化验证。
---
4. 估值分析
本报告非传统金融研究,估值部分对应模拟结果数值合理性分析。作者采用的有限元模拟方法基于以下关键假设与输入参数:
- 模拟理论基础:
- 基于线性连续介质声波方程,采用稳态谐波响应分析;
- 体积阻尼(volumetric drag)用于模拟流体的声波能量吸收;
- 结构与流体耦合考虑换能器箱体和反应器壁振动及阻尼效应。
- 关键参数假设:
- 水的体积模量和密度为常数(\(Kf=2.2\times10^9 Pa\),\(\rho=1000 kg/m^3\));
- 探头振幅固定为60 μm,频率20 kHz,体积加速度驱动声波产生;
- 边界条件包括空气界面压力释放,软硬边界射线无反射处理。
- 模拟输出:
- 声压空间分布和相关声强随探头位置变化规律;
- 洗涤槽中声场的空间均匀性与强弱分布,为设备优化提供依据。
- 模型限制:
- 空化及非线性超声效应未直接建模,而是用有效阻尼参数间接处理;
- 能量吸收在固态结构中未深入分析,未来工作计划补充。
---
5. 风险因素评估
- 物理模型简化带来的风险:
- 探头和辅助设备简化忽略,可能导致声场模拟与实际存在误差;
- 未考虑复杂非线性声学及气泡动力学可能弱化模拟的预测能力;
- 洗涤槽内未包含完整换能器结构,简化可能导致局部声场分布失真;
- 反射边界条件假设理想,实际环境变化可能使声场分布偏离模拟。
- 实验验证局限:
- 采用铝箔侵蚀仅为定性验证,缺少定量声场强度测定工具;
- 微生物灭活实验仅在有限参数下进行,缺乏广泛的工艺参数验证。
- 缓解措施:
- 未来拟引入固体结构能量吸收分析;
- 计划包括更详尽的换能器振动及整体系统共振分析;
- 拟扩展至多频、多物理场复杂耦合模拟,提升仿真准确性。
---
6. 审慎视角与细微差别
- 作者坚持采用线性稳态FEM模拟,忽视非线性空化过程,存在一定局限,但考虑到计算资源和理论复杂性,符合当前技术水平;
- 不同探头安装深度导致压力场差异显著,模拟结果与已有文献(Klíma等)存在差异,作者合理归因于边界条件和能量耗散模型不同;
- 洗涤槽模型未纳入全部换能器结构,导致部分局部振动和反射行为被简化;
- 对理论与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考虑了声波衰减及反射边界,相较于传统纯理论模型更接近真实系统;
- 实验验证虽有效,应继续扩大样本和实验条件丰富度,提升模型通用性和促使工业应用指导更具说服力。
---
7. 结论性综合
本研究深入探讨了超声声化反应器和超声洗涤槽中超声波压力分布的有限元模拟方法及其实验验证,核心贡献有:
- 模拟模型建立: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开发了流体声学-固体力学耦合模型,考虑声波传播、体积阻尼和结构振动,精确捕获声压分布细节;
- 声化反应器研究:
- 模拟揭示了探头距反应器底部的距离L对声压场分布及强度均匀性具有敏感影响;
- 最优探头位置为距离底部9 mm,声场均匀性最大,带来最佳微生物灭活效果;
- 该结论通过实际细菌灭活实验验证,反映出仿真与实验的高度一致性;
- 理论与模拟最大声压峰值与L的关系印证了声波驻波和能量耗散机理;
- 超声洗涤槽研究:
- 模拟显示洗涤槽中超声压力场在换能器箱体间均匀分布,局部高声压区域与铝箔侵蚀呈对应关系,验证了声场有效覆盖;
- 发现水面附近声压放大,符合气水界面全反射理论说明水面反射影响;
- 声压峰值超过设定驱动压力,提示多源干涉和结构振动耦合效应显著。
- 技术价值:
- 建立了超声声学参数优化的模拟框架,为工业超声设计提供科学指导;
- 模型有效整合了物理理论与实际几何及材料参数,适用于多种液体清洗与灭菌设备的声场优化;
- 相关设计优化将提升食品安全处理的效率和产品质量。
---
综上,本报告系统地利用有限元模拟技术,结合实验验证,详细阐述了超声反应器和洗涤装置中声学场分布规律,重点聚焦于探头位置优化及声场均匀性的提升,成功为工业超声杀菌和清洗技术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与设计参考。
---
主要图表列表
| 图编号 | 内容简述 | 关键结论 |
|----|----|----|
| 1.1、1.2 | 超声波原理与频率范围示意 | 超声为高频纵波,频率>20kHz |
| 3.1、3.2 | 二维声清洗槽模型及实测 | 驻波特征,声压空间非均匀 |
| 3.4-3.6 | 气泡浓度对声场影响三维模拟 | 气泡体积分数影响声场强度 |
| 5.1、A.1 | 不同探头位置下声压场分布 | 探头距底部越远,声场变化趋势 |
| 5.2、5.5 | 模拟与理论最大声压随距离关系 | 驻波节点及压力随距离关系 |
| 5.6、A.2 | 声化反应器声强分布 | L=9mm声场最均匀 |
| 5.7 | 细菌灭活实验曲线 | 声场均匀性影响杀菌效果 |
| 5.8、5.9 | 洗涤槽声压分布及铝箔侵蚀对比 | 模拟与实验声场一致性验证 |
---
参考附图示例
- 声波传播机制示意

- 声化反应器声压模拟示意(L=2 mm 和 14 mm)

- 超声洗涤槽声压模拟与铝箔侵蚀对比图

---
文献原文中溯源页面
本分析中的各阶段引用均附以对应原文页码标注,保证溯源的透明与准确:[page::2], [page::9-12], [page::13-18], [page::19-21], [page::22-29], [page::30-44], [page::45-61], [page::62-76], [page::77-79], [page::86-90]
---
总结
本硕士论文系统、科学地融合了声学理论、有限元模拟技术和实验验证,针对声化反应器和超声洗涤槽两个实际应用场景,提出并验证了声场均匀性优化设计原则。研究成果具备较好的推理严谨性、模拟精度和实验支持,具备一定的工业推广价值和研究示范意义。
如需深入探讨模型假设、数值方法的细节实现或实验数据分析,欢迎进一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