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 | 新股申购月度观察(2025-03):网下打新参与热度有所回升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2025年2月A股IPO数量9只,融资规模64亿元,发行节奏环比抬升但总体仍维持低位;网下申购入围率升至约95%,网下询价参与账户显著增加,显示投资者参与热情回暖;新股首日涨幅稳定,北证首日涨幅达219%;2亿元A类账户打新收益率达0.52%,打新收益继续为核心资金带来稳定回报。[page::0][page::1][page::2][page::4][page::6][page::8]
速读内容
2025年2月IPO市场回顾 [page::0][page::2]

- 2月共9只新股启动招股,融资总规模64亿元,环比有所回升。
- 审核通过但未发行的项目69个,拟募资总额971亿元,创业板占比最高(43%),主板拟募资占比56%。
网下打新参与热度提升 [page::0][page::3][page::4][page::5][page::6]

- 2月网下申购入围率持续攀升,整体维持95%左右。
- 各板块网下申购上限金额多集中于1亿至3亿元区间,其中创业板占比最高达86%。
- 网下询价参与账户数明显上升,主板账户数量增至约7400个,公募、年金和私募账户为主力。
- 不同机构类型中入围率差异显著,QFII入围率显著提升至96%左右。
- 各细分账户类型入围率普遍超过90%,部分超过95%。
新股首日表现与收益率统计 [page::6][page::7][page::8][page::9]

- 2025年2月沪深交易所无新股上市,北证仅1只新股上市,首日均价涨幅达219%。
- 各板块新股首日涨幅维持较高水平,中位数表现同样稳健,无破发新股。
- 以2亿元A类账户,2025年以来累计打新收益104万元,收益率达0.52%;科创板贡献最大。
- B类账户同样保持稳定回报,规模越大收益率随之降低,体现规模效应。
新股上市首日涨幅预测指标分析 [page::9][page::10]

- 上市前有效预测指标主要包括募资规模、市场涨幅、新股首日换手率。
- 询价前市场表现和预计募资规模同样是重要的涨幅预测因子。
- 预测模型结合公司特征、市场热度等多维度指标,提升预测准确性。
深度阅读
中金公司《新股申购月度观察(2025-03):网下打新参与热度有所回升》详尽分析报告
一、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 新股申购月度观察(2025-03):网下打新参与热度有所回升
- 作者及发布机构: 李钠平、胡骥聪等,中金量化及ESG研究团队;发布机构为中金公司
- 发布时间: 2025年3月5日
- 研究主题: 旨在跟踪A股市场新股申购及发行的最新动态,重点分析新股网下打新参与情况、IPO审核与融资节奏、打新收益及新股首日涨幅预测指标。
- 核心论点: 2025年2月新股发行节奏有所回升,网下打新账户数量及入围率均呈上升趋势,市场对新股打新的参与热情有所恢复,且新股上市首日涨幅依然可观,相关预测指标的有效性得到了验证。
- 评级与目标价: 本报告为专题市场动态观察报告,无具体个股评级或目标价,更多关注市场整体表现及趋势。
总体来看,作者试图展现当前A股IPO市场复苏迹象,特别是网下打新参与的活跃度提升,以及通过数据图表佐证打新收益依旧具备吸引力,并解读新股首日涨幅的预测有效指标体系,为投资者提供打新策略与市场预判的理论支持。
---
二、逐节深度解读
2.1 市场回顾:网下打新参与热度有所回升
- 关键论点: 2025年2月IPO数量为9只,完成融资64亿元,相较1月份小幅回升,但长期依然处于相对低位;网下打新申购入围率接近95%,参与账户数量有明显增长,显示机构打新积极性回暖。
- 数据解读:
- IPO数量与融资规模环比有所提升,2025年以来累计14只新股,融资规模101亿元,同比增长4.7%。
- 累计审核通过但未发行的项目共69只,拟募资规模971亿元,创业板和主板占比最大,分别占项目总数的43%和56%资金。
- 网下申购金额多集中在1-3亿元区间,主板57%,创业板86%,科创板75%的新股申购上限在此区间,显示申购金额保持较集中。
- 2月网下询价账户数量有所提升,主板+19%,创业板+7%,科创板因本月无网下询价启动数据暂缺。
- 网下参与账户类型以公募、年金、私募为主,显示机构投资者活跃。
- 入围率维持高位,超过90%,尤其QFII账户入围率快速提升,反映国外投资者积极性增强。
- 中签率部分小幅下降,创业板各类账户均低于0.03%,主板更低,反映新股申购竞争激烈。
- 首日表现: 沪深交易所2月无新股上市,北交所1只新股首日涨幅219%,近一年无破发,且平均涨幅显著优于市场基准。
- 投资收益测算: 以2亿元A类账户为例,2025年以来累计打新收益104万元,收益率0.52%,科创板贡献44%,创业板39%,主板仅17%。表明科创板与创业板对收益贡献更大,适合关注高成长板块。[page::0,1]
---
2.2 审核与融资环境分析
- 图表1(见图谱2)展示2022年11月至2025年2月各板块IPO融资规模趋势:
- 近两年整体融资规模呈大幅波动,2023年3月达到最高峰约584亿元,随后明显回落至2024年下半年低点,然后2025年初有所回升至64亿元。
- 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均呈现波动性,但主板占比较稳,创业板表现出较好回升趋势。
- 图表2:IPO数量统计同期走势显示2023年6月份IPO发行最为活跃,随后进入周期性低点,2025年2月有回升迹象。
- 审核通过待发行项目结构中(图表3):69个项目中创业板项目占比43%,主板占29%,募资资金以主板56%占比最高,创业板29%。说明主板仍是市场募资大户,但创业板项目数多,显示新兴板块活跃度较高。[page::2]
---
2.3 询价与配售:活跃度与资金集中情况
- 图表4显示近三个月新股网下申购上限金额分布:
- 主板新股多集中在2-3亿元区间,约57%,创业板则在1-2亿元高达71%,科创板围绕2-3亿元50%,说明创业板申购金额区间较为集中且偏低。
- 网下参与账户数(图表5及图表7)显示2025年1-2月主板账户数量由6000多回升至7400,创业板从约6100上升至6558。
- 表格统计显示机构类型中公募、年金、私募占比领先,社保、养老金、券商等次之,显示专业机构主导发行参与,个人及一般机构参与较少。[page::3,4]
---
2.4 网下询价入围率与中签率分析
- 图表9反映整体入围率自2023年10月以后持续维持90%以上波动,2025年2月达到95%高点,体现新股网下打新锁定比例较高且整体报价成功概率高。
- 图表8展示不同账户类型入围率变化趋势,可见公募、养老金、年金、社保等资金入围率均稳定在90%以上,尤其QFII对比2024年明显提升至96.4%。
- 中签率图表10中主板A类账户均值多集中于0.01%-0.03%,创业板更高可达0.03%-0.05%,体现打新门槛依然较高。
- 网下入围率上升而中签率轻微下降,显示网下剩余申购资金集中度增强,打新竞争激烈且申购资金增加。[page::5,6]
---
2.5 新股上市表现及打新收益细节
- 图表11与图表12显示2023年及2024年期间各板块新股上市首日涨幅:
- 主板新股首日涨幅中位数及均值多在100%-200%波动,创业板及科创板涨幅略有差异,科创板在2024年10月出现异常高点,符合当时市场热点。
- 破发率(图表13与图表14)几乎为零,2024年至2025年跌破发行价的新股数量占比极低,说明IPO定价策略效果较好,且市场认购积极。
- 打新收益分布(图表15、16)以A类和B类账户为例提供不同账户规模下的收益和收益率测算,0.6亿元账户年收益一般在10-20万元之间,随着账户规模增加,绝对收益增多但收益率呈递减趋势,表明资金规模效应边际递减。
- 科创板与创业板贡献最大,尤其科创板收益占比有所提升,符合成长性及波动性特点。[page::7,8,9]
---
2.6 新股首日涨幅的预测指标分析
- 通过对大量历史数据及多维度指标的机器学习排序(图表17、18),在上市前和询价前两个关键时间节点,筛选出对首日涨幅预测最有效的指标:
- 上市前阶段: 募资规模、市场整体涨幅、首日换手率、新股所属板块涨幅等指标具备最高预测能力,尤其募资规模和市场涨幅并列第一。
- 询价前阶段: 预计募资规模与过去20个交易日市场基准指数涨幅为关键指标,说明市场大环境与融资需求同步影响新股上市表现。
- 低预测效果指标如是否为国企、是否IPO尚未盈利等对首日涨幅影响较小。
- 该模型对投资者在新股申购阶段进行策略制定提供科学支撑,推动打新策略从经验走向量化。[page::9,10]
---
2.7 风险提示与法律声明
- 报告明确提示相关风险包括政策制度变化、市场参与结构变化以及模型预测存在样本外适用性限制等;提醒投资者理性看待打新收益及涨幅预测,用于辅助决策非绝对保证。
- 法律声明部分强调信息用途、免责声明及责任限制,明确本报告不构成投资建议,要求投资者独立判断并承担风险。[page::1,10]
---
三、图表深度解读
- 图表1与图表2(IPO融资规模与数量)显示2025年2月融资规模回升,仍处周期低位,新股发行节奏开始复苏。各板块略有差异,表明创业板和主板项目储备较为充足。
- 图表3(未发行项目分布)揭示创业板项目占比最高(43%),主板募资规模最大(56%),可为新股投资热点定位提供参考。
- 图表4(网下申购上限分布)反映不同板块申购资金集中区间,创业板资金集中度最高,资金规模分布带来不同投资空间。
- 图表5与图表7(参与账户数量变化与机构占比)表明整体参与度回升,专业机构继续主导市场,资管、公募和年金资金活跃度最高,个人账户参与相对有限。
- 图表8与图表9(入围率变化)说明机构报价及入围成功率普遍提高,QFII表现突出,显示海外资金活跃加入市场。
- 图表10(中签率)给出不同板块、账户类型的有效中签概率,反映激烈竞争态势。
- 图表11至13(新股上市涨幅及破发)数据印证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涨幅显著,破发比例极低,体现发行定价合理与市场认可良好。
- 图表14至16(打新收益分析)以账户规模分层,详细测算参与不同板块新股打新的收益及收益率,为投资者资金规模配置和收益预期提供参考。
- 图表17与图表18(涨幅预测指标排序)揭示募资规模和市场涨幅为首日涨幅预测最核心指标,强化了量化建模在打新策略中的应用价值。
所有图表均基于Wind与中金公司研究部数据,时间截止2025年2月底,数据质量高,较全面呈现当前A股新股市场状况。
---
四、估值分析
本报告主要为市场节奏观察与数据整理,未涉及具体个股估值模型、目标价及现金流折现等详细估值分析,因此不展开相关估值模型解读。
---
五、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指出以下主要风险:
- 新股发行制度和规则变化:如打新规则调整,尤其网下申购与配售机制改变,将直接影响打新收益及入围率表现。
- 市场参与机构变化:投资者结构、资金类型变动可能导致市场热度、报价策略、入围率和中签率波动。
- 模型在样本外的预测偏差:涨幅预测模型基于历史数据,未来若市场环境突变,预测效果可能减弱。
报告未详细给出风险缓解策略,但通过透明数据呈现和多维指标分析,辅助读者理性判断,降低投资盲点。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整体保持客观中立,强调数据事实与趋势,但在收益测算中假设90%入围率,可能对实际动态有美化作用,实际变动可能导致收益波动。
- 2月科创板无新股参与网下询价,使用1月数据代替,可能带来时间偏差与一致性问题。
- 南京破发率为零的表述基于最近一年,可能掩盖更早期破发风险与特例。
- 报告中对个人及小型机构参与度缺乏深入分析,忽视市场多元化参与可能带来的结构性变化。
- 对涨幅预测模型依赖单一重要指标可能忽略其他潜在变量相互作用,模型精度应审慎看待。
---
七、结论性综合
综合上述分析,中金公司《新股申购月度观察(2025-03)》报告逻辑严密,数据详实,对2025年2月A股新股发行及网下打新行情提供了全面、系统的观察与评估。主要结论如下:
- 2025年2月,IPO发行数量与融资规模环比回升,新股市场呈现复苏迹象,预计未来发行节奏将保持稳步增长。
- 网下打新参与热度整体回暖,参与账户数量及报价入围率明显提升,机构投资者活跃程度增强,尤其公募基金、年金和私募为主力。
- 新股首日上市涨幅保持高位,破发比例极低,市场对优质新股认购及投资收益预期仍然乐观。
- 从账户规模角度测算,打新收益虽随规模递减,但保持稳定正收益率,为长期投资者提供稳健收益渠道。
- 新股首日涨幅预测模型显示募资规模和市场同期涨幅为最有效因素,投资者可据此优化申购策略。
- 报告谨慎提示新股投资存在政策、市场结构和模型适用性风险,提醒投资者理性对待相关指标。
整体报告为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支持和量化参考,有助于捕捉新股打新机会并评估风险,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
附:关键图表示例
- 图表1:A股各板块IPO融资规模(月度统计)

- 图表4:近三月各板块新股网下申购上限金额分布

- 图表9:注册制新股网下询价入围率变化(整体)

- 图表14:近一年各板块月度网下打新收益分布(以2亿元A类账户为例)

- 图表17:上市前时点,新股首日涨幅预测指标的重要性得分可视化

---
【全文溯源页码:0,1,2,3,4,5,6,7,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