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候风险与巴黎协定指数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系统阐述了气候风险的财务影响与投资机会,深入解析《巴黎协定》的内容与意义,详细介绍了MSCI、标准普尔、富时罗素三大主要巴黎协定指数的构建方法及优化目标,强调指数对齐1.5摄氏度目标的重要性,并结合多张核心收益表现及风险分析图表,探讨了绿色经济转型对投资组合的潜在影响与绿色收入提升的趋势,进而为投资者提供构建符合气候目标投资组合的策略指引[page::0][page::3][page::8][page::11][page::13][page::26][page::27]。

速读内容


气候风险与经济影响概述 [page::3][page::4][page::6][page::7]


  • 全球温度自工业化前已上升逾1摄氏度,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给企业和经济带来系统性风险。

- 气候风险分为气候转型风险与物理风险,分别来自政策调控、技术变革及极端天气事件。
  • 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金融监管重点,影响投资组合风险与回报[page::3][page::4][page::6][page::7]。


《巴黎协定》及其投资意义 [page::9][page::10][page::11]

  • 《巴黎协定》旨在将全球温升控制在1.5至2摄氏度内,推动全球减排和绿色转型。

- 协议涵盖195个缔约方,采取“自主贡献”与“只进不退”的动态机制,推动全球绿色经济发展。
  • 中国承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带动绿色产业和投资机会[page::9][page::10][page::11]。


巴黎协定指数系列介绍与市场表现 [page::13][page::14][page::20]



  • 主要包括MSCI、S&P标准普尔、富时罗素三大系列,均基于母指数优化补充绿色收入、碳排放及转型风险权重。

- 巴黎协定指数普遍超额跑赢母指数,体现绿色投资的长期价值和风险缓释优势。
  • 富时指数涵盖更多细分市场,S&P指数采用Trucost模型,MSCI引入气候VaR等多维指标[page::13][page::14][page::20]。


巴黎协定指数优化目标与方法对比 [page::15][page::18][page::21][page::23][page::26]


  • 各指数均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提高绿色收入比例及控制碳潜在排放为核心目标。

- MSCI采用前瞻性Climate VaR和Barra优化器,S&P运用Trucost过渡路径及自然风险模型,富时罗素结合TPI碳绩效评分体系。
  • 共同强调优化指数权重以符合1.5摄氏度控温目标,同时满足流动性与多元化约束。

- 不同指数在成分股筛选(如争议性武器、烟草、赌博等行业排除)和主动减排率设定(MSCI为10%,其他为7%)上有所差异[page::15][page::18][page::21][page::23][page::26]。

投资机构的应用与指数的战略价值 [page::26][page::27]

  • 巴黎协定指数已成为绿色投资的业绩基准工具,投资者可据此进行组合气候风险分析和企业气候评估。

- 指数的高对齐度促使资产管理人提升碳中和能力,结合多因子模型深化风险收益偏好分析。
  • 指数覆盖多维气候指标,支撑投资的持续优化与合规,促进资本向净零经济转型[page::26][page::27]

深度阅读

气候风险与巴黎协定指数研究报告详尽分析



---

一、元数据与概览



本报告题为《气候风险与巴黎协定指数》,由中信建投证券发布,首席分析师陈果与研究助理徐建华联合撰写,发布日期为2022年2月26日。报告核心围绕气候变化对全球资产类型和部门的系统性风险,以及相关指数如何响应巴黎协定目标展开,重点介绍了主要指数编制商MSCI、标准普尔(S&P)及富时罗素(FTSE Russell)推出的巴黎协定指数系列,解析其构建原理、优化目标,并进一步对比三家指数的异同与优劣。

报告提出气候风险是当前投资环境不可忽视的核心因素,涵盖气候“转型风险”与“物理风险”,并深刻阐释应对巴黎协定的指数创新如何帮助投资者降低气候相关风险,实现投资组合的温控一致性和绿色机遇把握。报告明确指出,尽管指数有误差与局限,且基于历史数据,报告不单纯推荐任何指数产品,而是更重视认知其背后的金融逻辑与实际表现。[page::0,9,11,12]

---

二、逐节深度解读



2.1 气候变化风险章节解读



关键内容:

  • 气候变化影响范围涵盖所有资产和行业,产生系统性冲击。

- 根据IPCC预测,到2035年,新能源投资预计达2.4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约2.5%。
  • 气候风险分为:转型风险(政策/技术/市场变革引发产业调整)与物理风险(极端气候事件、海平面上升等导致直接损失)。

- 金融界普遍认可气候风险会转化为金融风险,监管机构积极推动相关环境风险分析。

逻辑与数据:

  • 通过图表1(全球温度异常上升趋势)展示工业化以来平均气温已超过1摄氏度,强化气候风险的紧迫性。

- 图表2利用世界经济论坛2021年全球风险评估对“气候行动失败”等气候相关风险在“影响”和“可能性”坐标上的定位,在所有风险中居于高风险区,强调其系统性威胁。
  • 论述气候风险的“多路径传导”特征,从政策变动到极端天气物理损害,广泛影响企业资产和运营。


意义:


本节深入揭示了气候风险的全面性与复杂性,支撑了报告后续关注气候风险管理和指数策略变化的必要性。[page::3,4,6,7]

---

2.2 《巴黎协定》内容及意义章节解读



关键内容:

  • 巴黎协定为197个国家于2015年通过,目标是将全球温升控制在工业化前2℃以内,努力争取1.5℃目标。

- 协定法律约束力强,包含定期审查机制(每5年)与各国自主减排目标(NDC)。
  • 经济和环境共赢视角:

- 发达国家引领减排并协助发展中国家。
- 鼓励绿色经济转型,避免依赖化石燃料的增长模式。
- 提升合作透明度和资本市场绿色倾斜。

逻辑与数据:

  • 通过条款细致介绍协定的环境目标、全球合作机制、公平性原则及长期持久性设计等。

- 北京时间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响应碳达峰(2030)与碳中和(2060)目标,凸显中国作用及报告的现实相关性。

意义:


此章节为指数编制和气候投资策略提供法规与政策根基,说明为何投资者和指数需对齐巴黎协定1.5℃路径。[page::9,10,11]

---

2.3 巴黎协定指数简介章节解读



关键内容:

  • 介绍了气候指数的升级版本“巴黎协定指数系列”,它们基于现有指数,通过引入气候相关指标(碳强度、绿色收入、ESG、转型风险等)来实现目标对齐。

- MSCI、S&P和富时罗素是主要指数商,皆在2021年推出此类指数。
  • 强调指数不仅防范碳搁浅风险,更促进投资组合中低碳转型机会的捕捉,依托TCFD建议及欧盟气候基准法规。


逻辑与数据:

  • 指数优化基于诸多维度权重调整,实现低碳转型目标和风险限制。

- 介绍指数如何综合历史表现、ESG改善分析支持投资决策。

意义:


该章节是全报告的核心,强调投资工具如何通过定量方式践行气候承诺,并为投资者带来风险管理与机会收益双重价值。[page::11,12]

---

2.4 指数商及各指数体系详解



4.1 MSCI巴黎协定指数


  • MSCI指数量级大,覆盖多市场(全球、美国、欧洲、中国A股等)。

- 以减碳强度(范围1,2,3排放)每年递减10%为核心,温室气体强度及排放潜力减半,绿色收入敞口倍增。
  • 指数优化严格剔除争议武器、烟草、化石燃料领域,符合欧盟巴黎基准之上还有自有额外指标(气候VaR、低碳转型评分)。

- 半年度调整保持流动性和多样性。
  • 图表9、10显示MSCI巴黎协定指数在全球及中国市场表现普遍优于母指数,说明低碳指数在保持投资回报方面表现良好。


4.2 S&P巴黎协定指数


  • 核心模型为Trucost过渡路径与自然风险数据,低碳目标设定相对保守(年减7%碳强度)。

- 通过严格筛选(剔除不合规企业及行业限制),优化权重满足气候限制及社会责任原则。
  • 包括多个细分指数系列覆盖不同地域及市场(S&P500、欧洲、中盘等)。

- 图表14、15展示其指数近年稳健增长轨迹。
  • 提出详细优化模型处理权重调整过程,实现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并保持多样化。


4.3 富时罗素巴黎协定指数


  • 富时罗素指数范围广泛,涵盖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

- 引入“绿色收入”和“TPI气候转型指标”(管理质量+碳绩效),利用详细评分体系指导投资权重。
  • 采取壮胆的碳达峰路径,运用TPI评估公司碳绩效划分等级,优化过程含动态权重调整限制。

- 富时指数致力于金融市场可持续绿色转型支持。
  • 富时巴黎协定指数表现图表16、17显示指数相较基准指数表现领先,反映其气候适应能力和绿色溢价。


---

2.5 指数前十成份股及估值指标对比分析


  • 三家指数前十大成分股以大科技(苹果、微软、亚马逊、特斯拉)、消费品牌(欧莱雅、联合利华)、高新技术企业为主。

- 行业配置均偏向低碳转型较快、绿色机遇集中的板块。
  • 市盈率(PE)及市净率(PB)差异因指数母体及优化策略有所不同,整体估值处于合理水平,具投资吸引力。

- 结合风险披露,对投资价值体现出积极信号,表明绿色转型不仅兼顾环境需求,亦具备财务回报。

---

2.6 指数间比较


  • 三大指数商的巴黎协定指数均围绕巴黎协定1.5℃一致路径制定碳减排目标,强调绿色收入敞口提升与化石燃料暴露降低。

- 差异主要在于母指数选取范围、具体排除规则(如标准普尔对赌博酒精的排除更严格)、减排年度目标(MSCI10%,S&P和FTSE 7%)与所用气候风险模型(如MSCI的气候VaR、S&P的Trucost、FTSE合作的TPI)。
  • 优化算法差别:MSCI使用Barra Open Optimizer,FTSE侧重减少国家和行业押注风险,标准普尔偏向保持母指数权重相对稳定。

- 指数覆盖市场和地域细分度不同,MSCI覆盖发达及中概市场,S&P欧元及英国细分较全面,富时富含新兴市场及澳大利亚。
  • 三指数均遵循欧盟气候基准法规和TCFD框架,提高透明度和合规性。


---

三、图表深度解读



图表1:全球平均海陆温度异于基准线 (工业化前)


  • 描绘了自1850年起的温度异常数据,显示全球温度逐步上升,2019年超过0.8℃,确认强烈的全球变暖趋势。

- 支撑气候风险的历史事实基础,为气候风险的系统性金融影响提供坚实背景。

图表2:全球风险可能性与影响评估


  • 以“可能性”为横轴,“影响”为纵轴,标记各类全球风险。

- 气候行动失败、生物多样性丧失等气候相关风险分布于高概率高冲击象限,突出其应用的紧急性和重视程度。

图表3:地表温度与生物多样性变化


  • 左图显示温度持续升高趋势,右图显示不同地理区域生物多样性均呈显著减少,部分区域降幅达90%以上,体现气候变化带来的生态系统威胁。


图表4-7:极端气候灾害及物理风险产业影响


  • 自然灾害如野火、洪水、风暴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 某全球公司多地资产暴露于此类风险。
  • 多个行业(农业、保险、能源、交通)均受气候风险直接冲击。


图表8:气候风险对实体经济影响流程图


  • 展现气候灾害如何通过供应链、运营资产、市场需求影响企业财务报表和投资价值。


图表9、10、13-18:三指数市场表现图


  • 各指数均表现稳健,部分超越母指数,反映绿色转型企业和行业的成长性。

- 富时新兴及全股指数显示绿色转型策略对新兴市场也产生积极影响。

图表21:成份股估值指标


  • 各指数成份个股估值合理,部分市盈率略高,反映市场对低碳及绿色企业的溢价预期。


---

四、估值分析



报告未直接提供详细估值模型(如DCF、EV/EBITDA),但通过重点关注指数成份股PE和PB指标,分析绿色低碳转型相关股票的相对估值水平。指数构建通过优化目标调整成份权重,将低碳转型进展好的公司权重提升,间接体现市场对成长性和风险降低的认可。

此外,指数本身的构建也内嵌风险调整,如最小化跟踪误差、多样化限制、流动性约束等,从而保证估值的稳健和可投资性。

---

五、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明确提及:
  • 任何指数基于历史数据存在误差,未来表现无法保证。

- 气候风险的多路径且系统性传导,带来企业资产和运营连续挑战。
  • 政策的不确定性、技术路径风险及市场接受度均可能影响转型进度。

- 指数构建过程中的数据完整性、评分模型误差和权重优化策略局限性。
  • 不同指数商因采用不同母体和模型,可能导致结果有差异。


报告未详述特定缓解措施,但指出投资者应多因子分析,多维度风险管理,且法规透明度不断提高,有助降低风险。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尽管三家指数构建目标一致,模型与数据依赖差异导致的波动性及排名差异值得投资者警觉。

- 指数多基于现有公开数据及公司自愿披露,可能存在数据延迟和信息不全问题。
  • 非碳排放指标如社会影响、治理评分在不同指数中的权重不一,可能影响风险覆盖全面性。

- 报告对绿色收入定义和评分依赖专业模型,过度依赖评级和模型可能掩盖投资风险。
  • 报告直言不推介具体指数产品,显示谨慎立场,暗示该领域仍具投资适用性、模型和透明度提升空间。


---

七、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全面系统揭示气候风险对全球经济金融体系的冲击机制,并对当前主要巴黎协定指数系列的设计理念、实施方法及市场表现进行了深入剖析。三大指数商MSCI、标准普尔和富时罗素皆致力于构建碳减排符合1.5℃目标路径、排除高污染业务和风险行业、提升绿色收入敞口的指数。其各自基于不同模型(如气候VaR、Trucost、TPI)和母体指数,构成了丰富而互补的绿色低碳投资基准体系。

重要数据图表(如全球温度升高趋势、全球风险评估、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系统退化、指数表现图等)清晰呈现了气候变化的迫切性和巴黎协定指数在资产管理中不可替代的价值。指数表现说明,绿色投资不仅契合环保目标,还可以实现超额收益,具长期投资价值。

然而,投资者须认识到气候指数背后涉及多维复杂模型,数据披露及模型差异可能造成指数效果不一。风险识别、数据透明和模型改进仍是未来的改进重点。对投资人而言,巴黎协定指数既是减缓气候风险的工具,也是捕捉低碳升级机遇的有效利器,是推动全球资本向可持续方向流转的重要桥梁。

综上,报告明确指出巴黎协定指数体系的战略意义与实际可操作性,是绿色金融转型的核心组成部分,但同时指出需客观评估其局限性和潜在风险,呼吁投资者在应用时结合自身风险收益偏好,采取多元化信息体系和动态管理策略。[page::0,3-8,9-14,18,20,23,25,26,27]

---

免责声明



报告涉及模型、预测和分析基于目前公开数据和假设,非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判断,谨慎决策。

---

总体评述



本报告结构严谨、数据详实、论据充分,具有高度的专业权威性。它不仅为专业投资者提供了具操作性的低碳气候投资指标,也详细解读了全球气候政策与金融市场的深度联动,适合资产管理人士、研究人员及政策制定者参考借鉴。其对指数构建和优化过程的细致披露,为资本市场的绿色转型描绘了清晰路线,是不可多得的气候金融实务研究范本。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