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泰联合深证量化双动力策略指数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报告介绍了“深证量化双动力策略指数”的构建方法,基于盈利能力(ROE)、成长能力(主营收入增长率)与估值(PE)三指标打分筛选出100只“高盈利高成长低估值”股票,构建等权和流通市值配置的指数。该指数在2005-2010年期间表现优异,涨幅高达480%以上,超越深证成指和沪深300;具备较好的牛熊市抗跌性与抗风险能力,波动水平适中,夏普比率和信息比率均优于市场基准。此外,指数容量大,适合ETF基金复制。行业覆盖广泛,中小板比例较高。[page::0][page::3][page::6][page::11][page::12][page::13]

速读内容


指数构建原则与方法 [page::3]

  • 指数样本包含深证A股和中小企业板,未来计划加入创业板。

- 剔除停牌股、ST股和上市未满90天的股票。
  • 采用过去三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衡量盈利能力,过去三年主营收入平均增长率衡量成长性,换仓日市盈率(PE)衡量估值水平。

- 三项指标排序打分,得分加权排名前100只股票构成指数。
  • 指数有等权配置和流通市值配置两个版本,每年1月和7月换仓,换仓比例不超过20%,采用缓冲池技术。


市场容量及流动性 [page::4][page::5]



  • 总市值超过1万亿元,流通市值约8000亿元,换仓日成交额约80亿元,流动性良好。

- 基金或ETF资产规模占流通A股市值0.65%时,潜在市场容量超过50亿元。

历史业绩与超额收益 [page::6][page::7]



  • 2005年至2010年底,指标涨幅深证双动力(E)指数达645.0%,流通市值配置指数达480.2%,显著超过深证成指和沪深300。

- 等权指数年度Alpha指标大部分年份表现优于基准,流通市值配置指数部分年份略逊色于中证500。
| 时间区间 | 深证成指涨跌幅 | 深证双动力(E)涨跌幅 | 深证双动力(M)涨跌幅 |
| -------- | -------------- | ------------------ | ------------------ |
| 2005-6-6至2007-10-16 | 609.31% | 638.75% | 698.40% |
| 2008-11-6至2009-8-6 | 135.92% | 201.76% | 171.89% |
| 2009-9-2至2010-4-16 | 15.62% | 44.31% | 23.96% |
| 2010-7-7至2010-12-13 | 36.05% | 39.75% | 38.23% |

牛熊市表现及抗跌性 [page::7][page::8][page::9]


  • 指数在上涨期表现强势,收益率和Alpha均优于市场。

- 熊市期间指数抗跌性好,相较基准指数胜率达60%以上,表现稳健。

风险调整后指标 [page::8][page::10]




  • 年化波动率略高于深证成指和沪深300,但低于中证500。

- 信息比率稳定在0.78-0.95,夏普比率明显高于市场基准。
  • 风险调整后表现优秀,适合波段操作和长期投资。


长期趋势及历史相对强弱 [page::11]



  • 长期走势持续优于深证成指,等权指数和流通市值指数均表现强劲。

- 高点时指数达到20000以上,当前深证成指12900点时该指数分别达到17500及22500点。

指数成分股行业分布 [page::13][page::14]



  • 行业分布广泛,化工、房地产、机械等占比最高。

- 中小板占比高达40%左右,成分股多为中小盘股票,利于灵活调仓。

深度阅读

华泰联合深证量化双动力策略指数研究报告详尽分析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报告标题:华泰联合深证量化双动力策略指数
报告类型:证券研究报告,金融工程/产品研究
发布日期:2010年12月21日
发布机构: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研究所
分析师:谢江
联系方式:0755-8249 2392,xiejiang@mail.htlhsc.com.cn
研究主题:对“深证量化双动力策略指数”的设计理念、编制规则、历史表现、风险特征及市场意义进行系统研究和评估。

核心论点:该指数采用量化方法,精选“高盈利、高成长且估值低”三大核心指标(即双动力+低估值,简称“双高一低”)筛选深交所的优质股票,构建示范性投资组合。通过等权重及流通市值加权方法,指数在长期运行中展现优异涨幅及风险调整后回报,适合长期投资与短期波段操作。报告强调该策略既能捕捉成长动力带来的利润持续性,也有效控制估值风险,适合市场主流风格切换中的优选工具。

---

二、逐节深度解读



2.1 指数设计理念与编制规则



华泰联合证券推出的“深证量化双动力策略指数”,核心理念两点:
  • 双动力:必须同时具备高盈利能力和高成长性,盈利指标选用过去3年扣非净资产收益率(ROE)均值,成长性则用过去3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衡量;
  • 低估值:筛选股票同时要求市盈率(PE)水平较低,强化风险控制与安全边际。


指数选股流程:首先确定样本池为深证A股和中小板,排除停牌、ST及上市时间不足90天的股票;其次,股票按盈利能力、成长性及估值指标分别打分,综合总分排名后,取前100只作为成分股。

成分股组合构建采用两种权重方式:
  • 等权重组合(代码表示为深证双动力(E))
  • 流通市值权重组合(深证双动力(M))


换仓周期半年一次(每年1月及7月),换仓比例限制在20%以内,避免过度频繁调整影响交易成本,辅以缓冲池机制稳定组合构成。

该规则设计科学融合了价值与成长的量化逻辑,强调盈利的现实性与成长的未来潜力,避免单纯成长或价值偏颇的弊端。[page::0, page::3]

---

2.2 指数特征分析



容量与流动性
  • 成分股总市值均值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级别(最新数据2010年7月),>8000亿元的流通市值,具有良好的资产配置容量。
  • 换仓日成交量稳定维持在约80亿元,足见交易活跃度较高,对潜在基金、ETF的流动性支持强。
  • 不同规模对应对应ETF持仓比例假设下,市场容量潜力从10亿元到超过100亿元不等,展现指数基金化潜在吸引力。[page::4, page::5]


历史表现
  • 从2005年初至2010年底,指数区间涨幅显著超越重要市场基准指数。等权重指数累计涨幅达645.0%,流通市值加权指数累计涨幅480.2%,而同期深证成指仅326.6%,沪深300 231.8%,中证500 424.8%。
  • 图5展示了2005-2010年各年度涨跌幅,指数在绝大多数年份均跑赢基准,尤其是2007年和2009年的牛市期,极大地回报投资者。
  • Alpha指标表现出色,等权重指数在多数年份尤其2007年与2009年表现超过市场,并且在流通市值加权指数中,虽然个别年份(如2006年)alpha略输中证500,但总体alpha表现积极。[page::6, page::7]


牛熊市表现
  • 指数在上涨期和下跌期均表现稳健。上涨期涨幅远超其他指数,且alpha指标多次显著为正,表明策略捕捉市场成长性强时的超额收益能力。
  • 下跌期指数表现与基准指数相近,绝大多数区间alpha也为正,显示具备较好的抗跌能力。
  • 特别是指数相对深证成指的月度胜率:上涨期胜率约为45-52%,下跌期胜率高达60%,整体胜率维持50%以上,说明策略抗风险表现优异。相较沪深300,胜率甚至更高,特别是上涨期胜率超67%,下跌期保持60%-68%不等。[page::7, page::8, page::9]


波动率与风险调整指标
  • 年化波动率水平显示,该指数波动率高于深证成指和沪深300,但低于中证500,处于中等偏上波动区间,适合希望获取适度风险溢价的投资者。
  • 信息比率表现优秀,等权重组合达0.95,流通市值加权组合为0.78,均显著超越基准指数。
  • 夏普比率亦显示超额收益能力突出,等权组合夏普高达1.04,比深证成指和沪深300提升25%-50%,表明单位风险收益率提升明显,风险调整后回报卓越。[page::8, page::10]


长期表现
  • 自2005年以来,指数相对深证成指表现持续优异,长期趋势清晰向上,且显现抗跌性。
  • 图14中的指数走势和图13的相对强弱曲线显示,指数不仅在牛市中表现突出,熊市时也有效控制回撤,复苏时快速反弹。[page::11]


---

2.3 产品推介与策略总结



报告强调,基于“高盈利+高成长+低估值”的“双动力”筛选方法,打造深证量化双动力策略指数无论从理念上还是历史数据表现都展现优异。指数精选深交所优质中小盘优质股,打造系统化量化选股策略,适合作为中长期核心配置及ETF产品基础。适合机构及稳健成长型投资者。

核心卖点包括:明确的投资理念、高质量样本筛选、超越市场的历史回报、较好的风险调整回报、流动性合规、市场容量充足、易于复制与应用。

报告最后重申该指数为华泰联合证券研究所金融工程团队与产品开发部联合研发产品,版权受保护,要求规范使用。[page::0, page::12]

---

三、图表深度解读



3.1 市值与流动性分析(图1、图2、图3、图4)


  • 图1(总市值)展示了指数成分股的总市值分布,横轴数字可能代表编号月份或成分排序,最高市值超过22000亿元,说明成分股整体市值庞大,有助于指数资金运作的市场承压力。
  • 图2(流通市值)显示成分股可自由流通市值约8000亿元,流通性良好,交易灵活。流通市值相对总市值存在差距,反映部分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或限售股影响。
  • 图3(换仓日成交额)换仓日成交额往往维持在几十亿至百亿区间,指数换仓流动性充裕,有利于降低换仓时滑点和交易成本。
  • 图4(不同ETF市场规模占比对应潜在资产规模)充分体现了ETF等被动产品在该指数基础上的容纳能力,增强产品市场推广信心。


这组图表显示指数具备高市场参与度和充足流动性,支持其作为标杆指数的实际可操作性。[page::4, page::5]

3.2 历年表现与Alpha(图5、6、7及表格1-4)


  • 图5(年度涨跌幅)比较了“深证双动力指数”(等权和市值加权)与深证成指、沪深300、中证500的年度表现。指数在多个年份表现显著优于基准,尤其在牛市年代涨幅倍数更大。
  • 图6和图7(年度alpha)分别展示等权和市值加权组合相对于主要指数的超额收益贡献,整体呈正收益态势,反映策略的稳健和选股有效性。
  • 表格1-4(上涨期与下跌期涨跌幅及Alpha)以期段方式定量展示指数在牛熊市不同阶段的表现,肯定了该策略在上涨期的超额收益能力和下跌期的风险控制能力,均是投资组合的优质表现所在。


此部分图表强有力支持了报告关于指数历史收益领先市场且风险控制优异的结论。[page::6, page::7, page::8]

3.3 风险调整指标(图8至图12)


  • 图8(年化波动率)表明指数波动高于主流沪深300、深证成指,低于中证500,适中偏高风险承载。
  • 图9和图10(胜率对比)从概率角度说明了指数在不同市场环境下击败基准指数的频率及稳定性。尤其在下跌期能保持60%以上胜率,突出坚韧抗跌特点。
  • 图11(信息比率)和图12(夏普比率)均体现指数的风险调整后收益表现相较同类基准显著提升,验证了量化选股策略的有效性。


指标整体反映该指数在保持较高收益的同时兼顾风险控制,是兼顾收益与风险的优质资产配置工具。[page::8, page::9, page::10]

3.4 指数走势及行业构成(图13至图18,表格5)


  • 图13和图14显示指数绝对点位及相对深证成指的强弱,长期持续走强验证前述历史表现。
  • 表格5及图15至18揭示指数成分股2010年7月的详细名单,多集中在制造业、机械、化工、房地产、医药等行业,中小板占比显著,且市值分布较为均衡,从中型到大型企业均有涉猎,体现指数行业分布广泛且具有代表性。
  • 成分行业侧重于稳健的传统产业与成长性行业的平衡,体现策略在多行业寻找“高盈利高成长低估值”的灵活性和广泛适用性。


该部分数据有助理解指数构成基础及行业风险分散情况,为投资者多角度把握风险与收益提供重要依据。[page::11, page::13, page::14]

---

四、估值方法简析



报告采用经典的量化选股评分模型,基于历史财务指标计算ROE、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以及估值(PE)进行分数排序,构建综合得分。此类量化指标三维打分方法,直观显著提升了选股效率与科学性,兼顾价值安全边际与成长预期。

具体方法:
  • 盈利能力:扣非ROE可剔除偶发扰动影响,更真实地反映公司持续经营盈利能力。
  • 成长性: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体现营业扩张速度,反映活跃增长态势。
  • 估值:换仓日PE作为相对估值指标确保安全性,防止高估值高成长股票带来的潜在泡沫风险。


组合构建包括等权和市值权重两个层面,分别满足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

该方法通俗易懂,有应用示范价值,但因基于历史数据,未来表现仍需关注市场环境和公司基本面动态。[page::3]

---

五、风险因素评估



尽管报告未在显著章节详述风险因子,但以下风险点可从内容及常规视角归纳:
  • 市场风险:指数主要依赖深证市场及中小盘股,存在市场波动及流动性风险,尤其波动率水平略高。
  • 策略风险:量化模型依赖历史财务数据,若未来成长性或盈利能力显著变化,模型预测效用减弱。
  • 估值误判风险:低估值筛选可能选中业绩恶化但暂未体现于财报的公司。
  • 行业集中风险:报告显示房地产、机械、化工等行业占比较大,部分行业周期性波动对回报稳定性构成威胁。
  • 执行风险:换仓缓冲池和仓位限制降低交易成本,但严重市场波动时仍可能引起风控失效。


报告未详细提供缓解策略或概率评估,但指数以中长期业绩显示策略具有一定稳定性。[page::4至14整体隐含认知]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指数策略虽强调双动力与低估值,但成长性指标用的是过去三年平均增长率,较为滞后,可能无法捕捉最新的高速成长公司。
  • 等权与市值加权两个指数表现差异显示投资权重分配对收益影响较大,投资者需根据自身偏好选择。
  • 由于深交所包含中小板股票比例较高,指数成分波动率偏高,适合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投资者。
  • 报告多处强调指数优异表现,但并未给出外部控制组或统计显著性,缺乏严格检验。
  • 估值有效性与风险控制未深入剖析,换仓成本、税费及实盘操作细节对实际表现的影响未体现,可能存在理想化。
  • 不同市场状态划分有一定主观调整,存在阶段划分的模型依赖性,需对结果持审慎态度。[page::3至12]


---

七、结论性综合



华泰联合证券发布的“深证量化双动力策略指数”是一款基于明确量化标准设计的策略型指数产品,强调“高盈利、高成长、低估值”三大核心选股因子,聚焦深证市场优质股票。其编制规则科学合理,通过双指标筛选并结合估值保证安全边际,运用等权与流通市值加权两种方法满足不同投资风格。

多年来的历史回测表明,该指数在收益和风险调整后表现均远优于主流市场基准:
  • 收益优势显著:2005-2010年5年多时间段,指数累计涨幅远超深证成指、沪深300和中证500,等权重组合更是高达645%的涨幅。
  • 波动率适中且风险可控:年化波动率略高但仍维持在合理范围,夏普比率和信息比率均显著领先,充分体现优异的风险调整收益。
  • 牛熊市均表现稳健:上涨期超额收益可观,下跌期抗跌能力强,胜率数据印证抗风险和趋势捕捉能力。
  • 市场容量和流动性良好:成分股总市值破万亿,换仓日成交额充裕,支持大规模基金产品投资。


行业分布多样化、成分股名单显示涵盖多个稳健及成长行业,具有较好的行业分散力和成长潜力。

该指数适合作为量化策略示范产品,也适合托管于指数基金或ETF,满足投资者追求兼具成长与价值属性的稳健回报需求。

从风险角度需关注换仓成本、策略滞后风险及行业周期波动可能影响表现,投资前需结合自身风险承受度谨慎评估。

整体而言,该报告系统、详尽地剖析了深证量化双动力策略指数的设计理念、历史表现及投资价值,充分证明该量化双动力策略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和实用价值。

---

附:关键图表示范


  • 图1 总市值呈现指数内股票市值结构,支撑大规模资产配置需求。
  • 图5 各年度涨跌幅显著优于深证成指,证明策略历史超额收益。
  • 图8 显示波动率优于中证500,表明风险控制能力。
  • 图9、图10 中胜率数据彰显出色的市场表现稳定性和抗跌特性。
  • 图13、图14 两图结合阐释指数的长期超越市场表现趋势。
  • 图15、16 行业分布条形图揭示选股广泛行业覆盖。


图1:总市值
图5:各年度涨跌幅
图8:年化波动率
图9:相对深证成指的胜率水平
图13:相对强弱
图15:成分股行业分布

---

以上分析经过逐页逐章细致解读,力求覆盖报告全部重要内容,揭示指数设计与表现背后的市场逻辑和应用价值。[page::0-15]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