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板 ETF 的双均线策略——ETF 程序化交易之二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针对中小板ETF,基于2009至2012年历史数据,系统评估了双均线策略及其加入量比与止损后的改进效果。结果显示,基础双均线策略年化收益26.78%,最大回撤24.92%;加入量比及止损策略后,年化收益提升至64.72%,最大回撤降至14.38%,且持有一年收益稳定超25%,具备较好保本特性,回撤超过8%时为较优买点。本策略适合程序化量化交易中风险收益平衡考量 [page::0][page::1][page::2][page::3][page::4][page::5][page::6][page::7]
速读内容
双均线策略基础表现及参数测试 [page::1][page::2]
| 参数组合 | (s1,11) | (s2,12) | (S0,L0) | (s3,13) | (s4,14) | (s5,15) |
|---------|---------|---------|---------|---------|---------|---------|
| 累计盈亏金额(元) | 885,698 | 768,396 | 812,087 | 992,447 | 1,043,761 | 793,106 |
| 交易次数 | 35 | 35 | 39 | 41 | 47 | 57 |
| 交易平均盈亏(元) | 25,306 | 21,954 | 20,823 | 24,206 | 22,208 | 13,914 |
| 盈利交易比例(%) | 42.86 | 57.14 | 53.85 | 53.66 | 46.81 | 50.88 |
| 亏损交易比例(%) | 57.14 | 42.86 | 46.15 | 46.34 | 53.19 | 49.12 |
| 盈利系数 | 2.64 | 2.41 | 2.03 | 2.12 | 1.93 | 1.67 |
- (S0,L0)参数组合综合表现较优,交易次数适中,盈利交易比例约54%,盈利系数约2.03。
- 双均线策略基于短期与长期均线交叉信号,开平仓价为次日开盘价,采用全仓做多或做空模式。[page::1][page::2]
加入量比筛选改进策略表现 [page::2][page::3]
| 策略名称 | 简单(S0,L0) | 量比大于Z1 | 量比大于Z2 |
|---------|--------------|-------------|-------------|
| 累计盈亏金额(元) | 812,087 | 1,799,324 | 1,084,265 |
| 交易次数 | 39 | 25 | 23 |
| 交易平均盈亏(元) | 20,823 | 71,973 | 47,142 |
| 盈利交易比例(%) | 53.85 | 64.00 | 60.87 |
| 最大资本回撤(%) | -25.31% | -16.46% | -11.85% |
- 加入量比后,策略显著提升盈利能力,最高盈利交易比例达64%,且回撤水平明显下降。
- 策略通过量比作为成交量筛选指标,防止假信号做多或做空,仅在放量突破时操作,增强信号可靠性。[page::2][page::3]
止损策略的引入及效果分析 [page::3][page::4]
| 止损位 | RO | R1 | R2 |
|-------|-----|----|----|
| 累计盈亏金额(元) | 2,638,552 | 2,553,719 | 2,458,821 |
| 交易次数 | 647 | 647 | 647 |
| 盈利交易比例(%) | 50.39 | 51.31 | 52.24 |
| 最大资本回撤(%) | -14.38% | -16.01% | -16.62% |
- 加入止损策略后,累计收益大幅提升且最大回撤明显下降,RO止损位表现最优,资本回撤从原先-24.9%降至-14.4%。
- 止损交易频繁,证明风险控制有效降低单次回撤幅度和持续时间。 [page::3][page::4]
双均线策略(S0,L0,Z2,R0)全年及年度表现 [page::4]
| 年份 | 累计盈亏金额(元) | 交易次数 | 盈利交易比例(%) | 最大资本回撤(%) |
|-------|-----------------|----------|-----------------|-----------------|
| 2009下半年 | 395,492 | 125 | 46.40 | -9.57% |
| 2010年 | 499,745 | 241 | 50.21 | -12.27% |
| 2011年 | 490,398 | 243 | 52.26 | -10.95% |
| 2012前两月 | 129,932 | 35 | 48.57 | -6.07% |
- 策略年收益稳定,最大年度回撤维持在较低水平,体现出较好稳定性。
- 年度盈利比率波动较小,接近50%,显示策略稳健性强。[page::4]
策略资产趋势及收益分布分析 [page::5][page::6][page::7]

- 资本曲线平稳上升,累计收益显著超出不加止损策略。
- 不同持有期收益分布显示,持有一年(250交易日)最小收益达到25.43%,体现保本特性。
- 资本回撤超过8%时,作为潜在买入时机,风险较低,入市优势明显。







- 资产总值与资本回撤同时展示,体现策略风险收益动态关系。
- 市场回撤期反而成为较佳建仓机会,策略动态适应市场波动。[page::5][page::6][page::7]
深度阅读
金融研究报告分析:「中小板 ETF 的双均线策略」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标题:《中小板 ETF 的双均线策略——ETF 程序化交易之二》
- 作者与联系方式:魏刚,执业证书编号 S0570510120042,华泰证券研究所,联系方式 025-83290914,weigang@mail.htsc.com.cn
- 发布日期:2012年3月19日(相关研究时间线起点)
- 研究主题:基于双移动平均线(双均线)技术指标,针对中小板ETF的程序化交易策略研究,主要涉及策略优化、参数调试、风险控制及收益表现。
- 核心论点:
- 双均线策略在历史期间表现良好,特别是参数组合(S0,L0)。
- 结合量比指标提升策略有效性,能显著过滤假信号。
- 加入止损机制(尤其是R0止损位)使策略收益率翻倍且风险明显降低,充分提升策略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 该复合策略持有期限超过一年表现稳健,具有保本性质。
- 市场资本回撤超过一定阈值(8%)时为良好的入市时机。
- 建议:
- 强烈推荐在双均线与量比结合的基础上加入止损设置,不建议单独使用双均线策略。
整体来看,报告通过对中小板ETF市场2009年7月至2012年2月期间的历史数据回测,系统揭示了基于技术指标的程序化交易策略的优化路径与实务表现。[page::0,1,2,3,4]
---
二、章节解读
1. 引言与移动平均线基础
- 内容摘要:
- 介绍移动平均线(MA)的理论基础及定义,强调其统计学意义和道氏理论背景。
- MA根据周期分为短期、中期及长期,短期MA反应市场价格敏感,中长期MA更适合把握趋势。
- 双均线策略阐述:短均线上穿长均线形成买入信号,短均线下穿长均线形成卖出信号。
- 研究标的为中小板ETF,交易策略包括做多和做空(融券卖出),单边交易成本为0.1%,融券费率11.1%。
- 推理与假设:
- 以上方法基于技术分析的经典逻辑,假设价格走势和交易量变化含有一定的可预测性。
- 融券卖出策略假设允许等资产规模的空头仓位,且成本固定。
- 数据及逻辑:
- 强调交易成本和融券成本对策略影响,为收益计算提供真实扣费基准。
2. 双均线策略参数测试
- 内容总结:
- 表格分析了6组双均线参数组合(如S0,L0,S1,L1...)在回测期间的相关绩效指标:累计盈亏、交易次数、平均盈亏、盈利比例、亏损比例、最大盈利/亏损单笔金额及比例等。
- (S0,L0)组合在各项指标中表现突出,交易次数适中,盈利比例超过50%,且盈利交易平均盈利金额显著大于亏损交易平均亏损金额,平均盈亏比例合理。
- 关键信息:
- 盈利因子(average profit vs average loss)1.74,盈利系数2.03,最大资本回撤25.31%,显示一定风险波动。
- 盈亏交易次数均衡(21次盈利,18次亏损),说明策略在实际市场中较为稳健。
- 推断与意义:
- 表明此参数组适合该市场环境,风险与收益存在较好平衡,适合开展进一步策略优化。
3. 加入量比指标的双均线策略
- 关键论点:
- 简单双均线策略存在较多假信号,加入量比作为成交量放大指标来确认信号,提升决策有效性。
- 量比定义为近N1日均量与近N2日均量之比,策略只在量比超过阈值时开仓。
- 表格说明:
- 三组策略比较:简单(S0,L0) vs 量比大于Z1阈值 vs 量比大于Z2阈值。
- 量比加入后:
- 累计收益由812,087元提升至最高1,799,324元。
- 交易次数减少,假信号滤除,平均单笔盈利显著提升近4倍。
- 盈利交易比例最高达64%,亏损交易比例下降。
- 盈亏比率和盈利系数获得大幅提升,说明策略质量显著改善。
- 最大资本回撤从原先-25.31%降至-11.85%,风险减半。
- 结论与解读:
- 量比作为交易量确认信号有效减少噪声,实现风险收益优化。
- 策略风险降低,收益提升,降低了资本回撤的深度,是策略优化重要一环。
4. 加入止损机制
- 内容要点:
- 在加入量比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不同止损位(R0、R1、R2)测试止损效果。
- 止损位R0表现最佳,累计盈亏263.8万元,最大资本回撤仅14.38%,交易次数大幅增加,获利交易比例约50%。
- 策略表现:
- 止损带来交易频次增多,但每笔盈亏金额降低,止损机制缩小单笔亏损,提升账户资金稳定性。
- 平均盈亏比降低至1.38,盈利系数1.41,表明止损更多是控制风险而非提升单笔收益。
- 细分年表现:
- 按年份分解,止损策略每年表现较为稳定,最大资本回撤均小于13%。
- 盈利交易和亏损交易次数近乎平衡,平均盈利略高于亏损,整体呈稳健态势。
- 评估:
- 止损策略有效抑制极端亏损,缩短最长资本回撤时间,提升策略的防御能力和复苏速度。
- 适合结合量比指标综合使用,加强交易信号的准确性和资金安全。
5. 综合策略表现分析(S0,L0,Z2,R0)
- 关键数字:
- 初始资金100万元,截止2012年2月末,总资产达363.9万元,年化收益率高达64.72%。
- 与单纯双均线策略相比(年化收益率26.78%,最大回撤24.92%),收益率翻倍回撤减半。
- 最大资本回撤14.38%,最长资本回撤时间97交易日。
- 图表解读:
- 图表5(资产总值走势图)显示,自2009年中起,资产曲线稳步上升,尾部斜率明显增大,表明后期策略收益加快增长,且持仓风险控制良好。[见第5页]
- 图表6至图表11则描绘了具体持有不同时间区间(10、20、30、60、120、250个交易日)的收益分布,整体表现出收益的稳健性,期望收益随持仓期延长而显著提升,波动范围也受控。
- 图表12展示资产总值曲线与对应资本回撤,两者呈明显负相关,回撤区域多数控制在-8%以下,提示策略在资本缩水时回撤及时止损,防止深度亏损。
- 策略优势总结:
- 持有期超过一年时,最小收益可达25.43%,具备“保本”特性。
- 回撤阈值8%可视为低风险入市窗口期;即市场出现较大资本回撤后买入风险较低。
---
三、图表与表格深度解读
表格与图表解析
- 表格1-2展现各双均线参数组与量比阈值调整对策略性能的影响,数据结构详实,涵盖盈利次数、单位盈亏、最大回撤及交易持仓时间等多维度指标,充分体现策略的优劣。
- 表格3-4进一步验证止损不同设置对风险控制的贡献,止损次数与交易次数极大,说明策略在实操中频繁止损,保护本金。
- 图表5-12:
- 资产曲线平滑上扬,止损与量比双重策略实现资本安全与收益成长双赢。
- 资本回撤图形化体现风险敞口与资金恢复周期,指出投资者可在大回撤阶段布局以降低后续风险。
- 收益分布图(不同持有期)清晰显示策略的时间稳定性,收益均值向上,尾端波动区间收敛。
---
四、估值分析
本报告主要聚焦交易策略和其绩效评估,不包含涉及企业估值方法(如DCF、市盈率等)分析。策略回测以资金增长和风险指标为核心,评估投资工具为中小板ETF。
---
五、风险因素评估
- 报告明确指出回测期间较短、市场环境变化可能影响策略稳定性,强调需进一步长期验证。
- 策略固有的假信号风险通过加入量比及止损部分缓解,但风险依然存在,尤其在市场极端震荡期间或量价关系失效时。
- 最大回撤与最长回撤期指标显示策略仍有资本亏损风险,若投资者资金承受度不高需谨慎。
- 交易成本(0.1%单边)及融券费率(11.1%)为固定假设,实际波动可能影响结果。
- 频繁的止损和交易可能带来较高手续费和滑点,不同市场环境实际表现或有偏差。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本策略主要基于历史数据回测,市场未来不可预测,策略表现可能过度拟合特定期间氛围。
- 交易次数显著增加(尤其止损策略),实际操作中对流动性与执行效率依赖较大,存在实际实现难度。
- 报告多次强调“不建议单独使用双均线”,但没有详细讨论止损策略可能带来的错杀有效信号的风险。
- 融券率高达11.1%,空头成本较高,策略净收益可能受利率波动影响大。
- 资本回撤图揭示回撤幅度虽有所控制,但未完全消除中短期资金大幅缩水风险。
---
七、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系统地验证了中小板ETF上基于双均线技术指标的程序化交易策略,在2009-2012年间模拟测试中,筛选出参数组合(S0,L0)表现最佳,效果显著。进一步引入量比指标,有效滤除假信号,极大提升交易的精准度和盈利性,并降低资本回撤幅度。
结合止损机制,尤其是R0止损位,策略的年化收益率提高至64.72%,资本回撤由约25%降低至14%左右,同时最长资本回撤时间缩短超过一半,表明风险管理能力显著增强。数据及图表全面支持策略的稳健性,持有超过1年实现保本甚至超额收益的概率高。资本回撤超过8%时为优质入场点,为投资者提供实战入市指导。
然而,报告也谨慎提示回测时间跨度有限,具体结果需结合未来市场动态审慎应用。
总体上,报告呈现了双均线+量比+止损的程序化交易组合策略的风险收益优化路径,适合追求风险可控同时资本增长的中长期ETF投资者,强烈建议将止损整合进交易系统,以促进收益稳定性。
---
附:部分核心图示展示
- 资产总值走势图(双均线+量比+止损)

- 资本回撤与资产走势对比图

- 各持有期收益分布图示(10、20、30、60、120、250日)






---
参考文献
华泰证券研究所,《中小板 ETF 的双均线策略——ETF 程序化交易之二》,2012年,作者魏刚。[page::0~7]
---
注释:
- 所有数据均基于2009年7月1日至2012年2月29日中小板ETF市场历史回测。
- 盈利系数与资本回撤是评价策略风险调整后收益的重要指标。
- 量比指标为成交量动量指标,用于判断资金流入强度,辅助趋势信号判断。
- 止损策略为账户设置风险限额的技术手段,帮助缩小亏损与资本回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