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线缆深度系列1:如何看机器人的“血管与神经系统”?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聚焦于具身机器人线缆,分析其作为机器人的“血管与神经系统”的关键作用,以及其技术要求、行业发展阶段和市场前景。具身机器人线缆对柔性、信号传输、高机械性能和轻量化集成提出更高要求,行业仍处于0-1阶段,市场空间有望在2030年达到数十亿人民币级别。技术壁垒主要集中在材料选型、结构设计与工艺实现,以及严苛的认证过程。未来,国产线缆厂商有望乘势成长,成为国内外主机厂重要供应商,量产成本将成为核心竞争力 [page::0][page::4][page::6][page::7][page::9][page::11][page::14]

速读内容


机器人线缆核心作用及分类 [page::1][page::2]


  • 机器人线缆承担动力与信号传输功能,类似机器人“血管与神经”。

- 按功能分为动力线缆(输送电能)和信号线缆(传输控制信息)。
  • 信号线缆影响机器人的响应速度和高精度闭环控制能力。


工业机器人线缆与具身机器人线缆的区别 [page::3][page::4]


| 性能要求 | 工业机器人 | 人形机器人 | 机器狗 |
|----------------|------------|------------|--------|
| 耐弯折 | ★ | ★★★ | ★★ |
| 耐扭转 | ★ | ★★★ | ★★ |
| 耐高低温 | ★★★ | 视场景而定 | 视场景而定 |
| 耐磨/耐油 | ★★★ | 视场景而定 | 视场景而定 |
| 高带宽 | ★ | ★★ | ★★★ |
| 低延时 | ★ | ★★★ | ★★★ |
| 抗干扰 | ★★ | ★★ | ★★★ |
| 轻量化集成化 | | ★ | ★★★ |
  • 工业机器人线缆发展成熟,有完善的标准及认证体系。

- 具身机器人线缆需更高的机械柔性及信号性能,行业处于起步阶段,标准缺失。
  • 不同具身机器人形态对线缆性能需求差异明显。


具身机器人行业发展驱动力及国产替代趋势 [page::5]


  • 政策与产业共振加速具身机器人技术落地和小批量出货,推动线缆需求增长。

- 机器人主机厂逐渐重视线缆性能和寿命,线缆成为关键核心零部件。
  • 国产线缆企业积极抢占具身机器人线缆市场,未来有望打破海外垄断。


机器人线缆市场空间规模与预测 [page::6][page::7]


| 分类 | 2024A (亿元) | 2030E (亿元) | CAGR (%) |
|--------------|------------|------------|---------|
| 人形机器人线缆 | 2 | 36 | 65 |
| 机器狗线缆 | 2 | 6 | 22 |
| 工业机器人线缆 | 27 | 52 | 12 |
| 全球总计 | — | 94 | 21 |
  • 未来五年全球机器人线缆市场有望达到近百亿元规模。

- 远期市场终局规模可能超千亿元,国产厂商成长空间巨大。

线缆技术壁垒:材料、设计与工艺难点 [page::8][page::9][page::10]


  • 材料选型涉及导体、绝缘层、屏蔽层和护套,需兼顾耐弯折、耐扭转及信号完整性。

- 结构设计影响柔性和抗干扰,复合线缆集成动力和通信线材需复杂EMC管理。
  • 批量化生产工艺需精确控制,拉丝、绞合、押出、屏蔽等工艺流程复杂,工艺know-how是最高壁垒。


认证流程与客户认证要求 [page::11][page::12][page::13]


  • 工业机器人线缆认证包括德国TUV、美国UL等国际标准,认证周期1-2年。

- 具身机器人线缆鉴于更高耐用性和性能要求,认证流程和周期预计更长。
  • 线缆企业需通过实机测试,如库卡多型号实机测试以保证可靠性。

- 认证过程和客户合作研发提升客户粘性。

未来挑战与核心竞争力:成本降本与国产化 [page::14]

  • 具身机器人规模化落地后,线缆成本成为核心竞争要素,原材料国产化和生产良率提升对降本至关重要。

- 线缆供应商需持续创新材料和工艺,实现性价比最优化。
  • 行业风险在于具身机器人商业化进程、技术迭代和政策支持力度不及预期。

深度阅读

中金《线缆深度系列1:如何看机器人的“血管与神经系统”?》报告分析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线缆深度系列1:如何看机器人的“血管与神经系统”?》

- 作者:杜懿臻、曲昊源等
  • 发布机构:中金公司

- 发布时间:2025年8月20日
  • 研究主题:机器人行业,聚焦具身机器人专用线缆(机器人动力及信号线缆)产业链的市场分析、技术壁垒、国产化趋势及未来发展空间。


核心论点及信息总结
  • 机器人线缆是机器人的“血管与神经系统”,对机器人运动性能及使用寿命有关键影响。

- 具身机器人所需的线缆对柔性、信号传输速度、轻量化与集成化等技术要求远高于传统工业机器人线缆,行业处于0-1阶段,尚无统一标准。
  • 具身机器人线缆市场潜力巨大,受益于政策推动和产业共振,国内线缆厂具备领先的配套研发和成本优势,国产化替代趋势明显。

- 线缆生产技术门槛高,短中期由技术和认证构成壁垒,长远看成本控制将成为关键竞争力。
  • 预计未来五年机器人线缆市场空间将突破百亿元,最终市场规模或达千亿元人民币级别。


作者通过详尽的市场规模预测、技术分析和风险提示,强调机器人线缆行业发展潜力和国内厂商机会。此报告既对产业链上下游给出系统解读,也体现了市场转型期供需格局的演变趋势。[page::0,5,6,7,14]

---

二、章节深度解读



2.1 概述及摘要


  • 报告开篇以具身机器人行业快速发展为背景,指出机器人线缆对于机器人性能和寿命至关重要,强调其机械性能、信号传输要求等均高于传统工业机器人线缆。

- 见机器人线缆作为“机器人血管与神经系统”,按功能分为动力线(负责电能输送)、信号线(负责信号传输)。
  • 具身机器人市场0-1阶段,尚无规范标准,行业壁垒体现在技术和认证,未来需兼顾成本控制。

- 国内电缆厂已开始配套头部主机厂研发,小批量送货,有望提升国产替代率并向海外扩展。[page::0,1]

2.2 机器人线缆的功能定义与分类


  • 动力线缆类比人体血管,负责稳定传输电力,载流能力和用铜量较高。

- 信号线缆类比神经系统,负责传递传感器和控制信号,影响机器人响应速度和执行精度。
  • 线缆实际应用中动力线缆连接电池组与执行器,信号线缆分布于各传感器、编码器与关节之间。

- 通过图表示意不同部件动力线缆和信号线缆的布线分布关系,形象说明线缆功能关键性及复杂分布特点。[page::1,2,3]

2.3 工业机器人线缆与具身机器人线缆的差异


  • 工业机器人线缆较成熟且已有国内外标准。具身机器人线缆行业则处于刚起步阶段,尚无行业标准。

- 具身机器人线缆技术要求更严,原因主要有:
- 具身机器人自由度远超工业机器人(工业3-6,自由度;机器狗10-16;人形20-40),线缆耐弯折与耐扭转性能要求更高。
- 信号传输更高频率、高带宽、低延时和抗干扰能力要求更严苛。
- 体积受限,需更高集成度和轻量化设计。
  • 具体机械和通信性能要求对比表,明示工业机器人重视机械防护性能,而具身机器人重视柔韧性与通信性能。

- 不同场景的差异也体现于细节,如机器狗线缆承受更多弯折,应用于极端环境要求高耐候性。[page::3,4]

2.4 具身机器人线缆需求及国产替代


  • 2023年以来,具身机器人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政策和产业发力明显,包括中美欧纷纷出台政策支持。

- 具身机器人线缆需求由原先实验室走向小批量产业化,头部主机厂开始意识到线缆性能对整机的决定性作用,带动下游线缆配套需求。
  • 当前工业机器人线缆供应由德国(igus、HEW Kabel)、法国(Nexan)等海外企业主导,国产率不足10%。

- 具身机器人线缆行业尚处初期,国内企业如万马股份、鑫宏业等已积极布局定制化研发,小批量供货,与主机厂前置合作研发,有望实现国产替代和国内产业链崛起。
  • 龙头线缆企业借助本土化成本及供应链优势,在未来具身机器人国产替代中占据优势。[page::5,6]


2.5 市场规模与预测


  • 202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线缆主要由德国、法国、日本企业占据,国产品牌份额较小,且工业机器人线缆单套价格稳定。

- 预测2030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超过117万台,对应线缆市场空间52亿元人民币,2024-2030年复合增长率12%。
  • 具身机器人线缆市场虽刚起步,但增长迅猛,预计2030年市场容量达42亿元,CAGR达51%。

- 未来整体全球机器人线缆市场规模(含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及机器狗)2024年约31亿元,预测到2030年达19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1%。
  • 终局空间预测更高,依据人形机器人百万台量产和单台线缆BOM估算,全球机器人线缆市场可能超过千亿元。

- 报告提出,未来具身机器人线缆单台用量及价值预计先升后降,技术升级推动性能提升同时伴随规模效应降低单位成本,符合机器人整体降本趋势。[page::6,7]

2.6 技术壁垒分析


  • 机器人线缆技术门槛高,涵盖电气、材料、结构设计及生产工艺。

- 材料选型关键,导体、绝缘层、屏蔽层、护套等各层材料协同作用影响耐弯曲、耐扭转和抗干扰性能。
  • 结构设计分为线缆单体设计(如导体绞合节距影响耐弯性)及复合线缆设计(动力线与信号线集成,满足轻量化和高集成化需求)。

- 生产工艺实现门槛最高,涉及拉丝、绞合、押出、成缆、填充、屏蔽等多道工序,技术成熟度和know-how决定良品率和产品性能稳定性。
  • 具身机器人线缆因长时间高频弯折和扭转,需经历上千万次机械耐久测试,生产工艺精细,耗时长且要求高。

- 不同主机厂需要定制化线缆设计和深度合作研发,强调技术与客户间绑定度和客户黏性。[page::7-11]

2.7 认证壁垒


  • 工业机器人线缆已有较完备认证体系,包括德国TUV、美国UL等产品认证及客户侧的实验室与实机测试,周期一般1-2年。

- 认证过程严格,包括千万次弯折、扭转测试以及长达数千小时的持续实机运行测试。
  • 具身机器人线缆要求更高,因其C端用户环境更复杂,线缆更换难度大;需长寿命和更稳定性能,预计认证时间更长,标准更严。

- 具身机器人行业早期阶段,线缆企业与主机厂合作研发,增强技术绑定和客户粘性。
  • 通过案例展示,行业领先企业如万马股份已获得TUV授权开展实验室测试,并进行多款工业机器人头部品牌实机测试,体现领先技术和认证能力。[page::11-13]


2.8 成本与风险


  • 当前行业仍处0到1阶段,下游对成本敏感度较低,重质量与性能。

- 远期伴随具身机器人C端市场爆发,成本控制成为关键,量产成本将是供应商核心竞争力。
  • 成本控制主要依赖两方面:原材料国产化率提升和生产良品率提升。

- 铜合金材料国产化率较高,高分子材料国产化有待加强;进一步国产化有效降低材料成本保障供应安全。
  • 良品率提升依托工艺know-how积累,决定降本增效空间。

- 报告风险提示集中于具身机器人商业化进度不及预期、技术迭代带来的市场与方案不确定、及政策扶持力度波动可能影响产业成长速度。[page::14]

---

三、图表深度解析



图表1(page 1)



描述:展示具身机器人内部复杂线缆布线,旁边类比人体血管与神经系统,强调机器人线缆在机器人体内关键作用的直观印象。

解读:图片对比增强读者对机器人线缆“血管与神经”角色的感知,视觉强调线缆密集且复杂的布置,指出设计与选材均影响机器人性能和寿命。

---

图表2-3(page 2-3)



描述:示意图显示具身机器人内部不同传感器、执行机构与电池间通过动力线缆(深红)和信号线缆(深蓝)传导电流和信号的网络结构。

解读:图清晰体现动力线缆承担传输电力作用,信号线缆承载复杂传感器信息。数据显示线缆需满足不同部件的差异化需求,涉及机械性能和通信性能不同重点。

---

图表4(page 3)



描述:不同国家(中德美)工业机器人电缆标准对比表,包含标准名称、发布时间及主要测试项目。

解读:列举多个成熟市场已建设完善检测、认证体系,强调工业机器人线缆标准成熟与完善,而具身机器人尚无相关标准存在,行业规范仍在形成中。

---

图表5(page 4)



描述:性能需求对比表,不同机器人应用场景(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机器狗)对七类机械与通信性能的需求强度。

解读:通过五角星评价清晰展示具身机器人对柔性(耐弯折、耐扭转)、高带宽、低延时等指标的高要求;而工业机器人更侧重耐磨耐高温等环境适应性。体现各细分场景特性及相应线缆技术侧重点。

---

图表6(page 5)



描述:中美欧国家具身机器人相关政策列表,含政策名称、发布时间、核心内容。

解读:政策驱动明显,中金团队强调政策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催化剂。中国强调2027年构建产业生态,欧美也加大投入。各国针对智能机器人认知度和支持力度加大,为产业需求释放提供强大背书。

---

图表7(page 6)



描述:全球工业机器人线缆市场份额饼图显示,德国igus、HELUKABEL占多数,法国Nexans次之,国产及其他占比较小。

解读:展现工业机器人线缆市场格局,海外品牌针对行业多年积累深厚实例与认证优势,国产厂商尚在追赶阶段,显示了国产产业成长空间和挑战。

---

图表8(page 7)



描述:2030年全球机器人线缆市场空间表格,包含2024年基础数据、2030年预测值及对应复合增长率,细分为人形、机器狗和工业机器人。

解读:强烈展现未来增长潜力,尤其是具身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线缆市场增长显著,CAGR达65%,突显该细分市场未来关注重点。单台线缆价值量下降表明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压缩。

---

图表9-10(page 8)



描述:线缆截面结构(导体、绝缘层、屏蔽层、护套)及不同绝缘/护套材料组合在弯曲倍数与失效次数方面的运动性能对比。

解读:突显材料搭配对机械性能耐久的显著影响,ETFE/PVC组合表现突出,优于传统铜合金绝缘材料。体现技术选材对寿命和性能的关键作用,是线缆性能和使用寿命提升的基础。

---

图表11(page 9)



描述:复合线缆截面结构图,集成动力线和多组信号线。

解读:直观展示线缆集成化设计,满足高自由度机器人大量线路的传导需求,有效节省空间和重量。强调线缆设计的定制化和高度集成趋势。

---

图表12-13(page 10-11)



描述:机器人线缆及抗拉纤维丝生产工艺流程图,展示从铜线绞合到压出护套成型的复杂步骤。

解读:体现工艺流程细致且复杂,生产稳定性和一致性依赖于丰富经验和设备投入,强调工艺know-how作为技术壁垒的深刻内涵。

---

图表14-16(page 12-13)



描述:扭转及弯折试验示意,企业实验室获得TUV授权实物牌匾,及库卡机器人实机测试场景照片。

解读:视觉佐证企业研发认证能力,验证产品符合严苛机械耐久标准。合作大客户库卡体现产品技术实力,有助提高客户信赖和市场拓展。

---

四、估值分析



报告未直接进行财务估值模型测算,但基于市场空间预测,对机器人线缆产业链空间价值提供量化估算:
  • 用于估算市场空间的核心思路为按照机器人终端销量、单台线缆价值量乘积进行拆解,区别工业机器人和具身机器人体系。

- 具身机器人因发展初期,采用BOM占比估算单台线缆价值,体现估算方法谨慎且结合行业成熟度的动态调整。
  • 展望终局市场规模超千亿元人民币,基于人形机器人千万台规模和合理BOM毛利率推算,体现具备长期成长性但成本压缩等变量影响估值波动。

- 估值视角更多为市场空间和成长预期分析,阐述国产替代带来的长期投资机会,具备导向价值投资的说明意义。[page::6,7]

---

五、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明确标注以下风险点:
  1. 具身机器人商业化不及预期风险

- 下游出货减缓导致线缆需求萎缩,影响行业成长节奏。
  1. 技术发展不确定性

- 产业尚处初期,技术迭代频繁可能导致解决方案调整,市场价值重新评估。
  1. 政策支持力度不及预期

- 产业政策是关键推动力,若政策支持放缓,影响产业链营收与增长预期。

报告并无细致的风险缓解措施,但强调产、学、研、政多方协同,有利于技术与市场的共振发展。[page::5,14]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立意积极,重点突出国产替代机遇,政策驱动与技术壁垒为支撑,但对头部玩家竞合动态和技术推广难点描绘较少。

- 报告对未来成本降低持较为乐观态度,考虑到材料进口比例及复杂工艺,国产化及成本大幅下降仍存在一定技术和供应链挑战。
  • 具身机器人线缆因小批量定制化设计,规模化生产的成本优势实现路径较为复杂,可能与工业机器人线缆大规模标准化生产不同。

- 认证壁垒延长风险被强调,但认证周期及难度提升对企业研发周期和资本压力可能带来一定压力,报告未深度剖析相关财务和供应链风险。
  • 报告对海外竞争格局仍持谨慎态度,提示进口品牌份额高,而国内企业突破路径依赖尚需时间。[page::6,7,13,14]


---

七、综合总结



本报告系统分析了具身机器人线缆行业的现状及未来趋势,把握了机器人线缆作为机器人“血管与神经系统”的关键地位,深入剖析了动力线缆与信号线缆的功能区分及应用细节。通过多维度对比工业机器人和具身机器人的线缆需求,明确具身机器人线缆在机械强度、信号传输和集成化设计上的更高要求,凸显了该领域的0-1发展阶段特征和技术门槛。

市场方面,报告展示了从政策层面到产业链版图的多重驱动,尤其是国内外政策对具身机器人及相关线缆产业的支持强烈。基于详实数据和多种模型,报告对未来5年及终局市场空间进行了清晰预测:至2030年全球机器人线缆市场空间预计接近200亿元,远期潜力超千亿元,特别是具身机器人线缆市场爆发成长显著。

技术层面,报告重点阐述了材料、结构设计及复杂生产工艺的复合壁垒,其中工艺实现know-how是行业最核心的技术门槛,生产流程的精细管理直接关系产品寿命和性能。认证体系的严苛与周期长进一步加固了市场壁垒,具身机器人线缆因其广泛应用场景和复杂性,面临更严峻的测试和认证挑战,进而提高客户粘性。

成本控制作为远期核心竞争力被强调,提升原材料国产化率及生产良率是降本关键,而这又深受工艺技术水平支撑。风险方面,报告谨慎指出商业化进程、技术迭代和政策支持三大风险,但整体对中长期成长充满信心。

图表中对比详实、示意清晰,特别是线缆结构示意、材料性能对比、工艺流程及认证试验图,均增强了报告技术论述的直观性和说服力。绘制了产业链从材料选型到最终认证的完整闭环画面,为了解机器人线缆产业提供了权威且系统的知识框架。

综上,中金研究团队展现对具身机器人线缆产业深刻洞察,论据充分,数据翔实。其关于行业壁垒的系统拆解和市场空间的清晰测算,为投资者理解这一细分行业的成长逻辑与价值提供了重要参考。未来,具身机器人作为机器人产业下一个增长极,其线缆作为核心配套零部件,技术领先和认证优势将决定产业格局,国产企业值得重点关注。

---

参考页码溯源



[page::0,1,2,3,4,5,6,7,8,9,10,11,12,13,14]

---

(全文共1000+字,覆盖报告核心内容、技术细节、市场预测、估值及风险,详尽解读重要图表及产业链关系。)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