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银河策略】海内外不确定因素增多,预期港股宽幅震荡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分析2025年10月第三周港股行情,指出港股主要指数及行业回暖,资金流动趋缓,估值处于历史中高位,风险溢价较低。考虑到国内外多重不确定因素,市场预计未来宽幅震荡,重点推荐科技、消费及避险类资产板块。政策面受“十五五”规划支持,科技与消费板块具备资金青睐前景。[page::0][page::4][page::5]

速读内容


2025年10月第三周港股市场回顾 [page::0][page::1]


  • 恒生指数上涨3.62%,恒生科技指数上涨5.20%,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上涨3.91%。

- 港股一级行业中9个上涨,能源(+5.26%)、信息技术(+4.83%)、可选消费(+4.15%)领涨。
  • 二级行业涨幅前五为半导体、石油石化、可选消费零售、电气设备、软件服务。


资金流动与市场情绪 [page::2][page::3]



  • 港交所日均成交额2408.46亿港元,较上周减少1185.07亿港元。

- 沽空金额291.01亿港元,占成交比例12.09%,较上周略降。
  • 南向资金本周净流入172.77亿港元,净流入额大幅较上周减少278.11亿港元。

- 个股方面,中国海洋石油、小米集团获大量南向资金流入,而阿里巴巴、华虹半导体遭大规模净卖出。

港股估值与风险溢价分析 [page::3][page::4]



  • 恒生指数PE为12.04倍,PB为1.23倍,处于2019年以来86%、89%分位。

- 恒生科技指数PE为23.28倍,PB为3.41倍,分别处于32%、72%分位。
  • 基于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4.02%,恒生指数风险溢价率为4.29%,处于历史低位5%分位以下。

- 基于10年期中国国债收益率1.8486%,恒生指数风险溢价率为6.46%,处于41%分位。

行业估值与分红水平 [page::4]



  • 可选消费、公用事业、医疗保健等行业PE处于中低位,能源行业股息率高于6%。

- 高股息行业包括公用事业、通讯服务、房地产、金融和工业,适合稳定收益投资者。
  • 恒生沪深港通AH股溢价指数下降至118.58点,处于2014年以来13%分位。


宏观经济与政策环境展望 [page::4][page::5]

  • 美国9月CPI同比3%,低于预期,核心CPI环比放缓,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

- 中国前三季度GDP同比增5.2%,经济结构显示消费、固定资产投资有恢复迹象,房价降幅收窄。
  • “十五五”规划提出科技自立自强、新兴产业发展、扩大内需和深化改革,利好科技及消费板块。

- 国际贸易环境复杂,尤其是中美贸易磋商前景不确定,市场风险有所提升。

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 [page::0][page::5]

  • 预期港股未来走势宽幅震荡,估值整体处于历史中高水平。

- 推荐关注避险资产如贵金属,以及估值较低的红利资产和受政策扶持的科技、消费板块。
  • 主要风险包括国内政策执行力不足、海外降息不及预期及中美贸易政策变化。

深度阅读

中国银河证券策略报告深度解读与全面分析


报告标题:《海内外不确定因素增多,预期港股宽幅震荡》
分析师:杨超,周美丽,王雪莹,吴佳文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27日
发布机构: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研究主题:港股市场策略,市场行情回顾,未来投资展望及风险提示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报告由中国银河证券策略团队撰写,主要分析了2025年10月20日至24日港股市场的表现、资金流动、估值水平以及宏观经济与政策因素对市场的影响。报告核心观点认为,全球及国内宏观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增加,结合港股当前估值处于历史中高水平,预期港股未来将经历宽幅震荡行情。文中还提出投资建议,重点推荐贵金属等避险资产及受政策支持的科技、消费板块。风险提示涵盖国内政策效果、海外降息节奏和中美贸易政策变动。整体来看,报告旨在为投资者提供港股中短期的走势判断和资产配置建议。[page::0,1]

---

二、报告结构与逐章解析



1. 本周港股市场回顾



主要内容及论点


报告首先回顾了10月20日至24日全球及港股主要指数表现。港股三大指数均实现上涨:恒生指数涨3.62%,恒生科技指数涨5.20%,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涨3.91%。全球相比下,港股涨幅居前。行业表现上,能源(+5.26%)、信息技术(+4.83%)、可选消费(+4.15%)等涨幅突出,医疗保健、公用事业表现相对疲弱。二级行业中,半导体、石油石化、软件服务等行业表现抢眼,而耐用消费品、建材、医药生物等板块下跌明显。[page::1]

推理与数据支撑


上涨因素包括美国对俄石油企业制裁推动油价上涨(美油上涨7.51%,布油7.06%),改善石油石化板块表现。苹果iPhone17系列强劲销售以及特斯拉新产品展望利好科技相关板块。国内外消息面支持科技股“科技自立自强”政策预期,进一步激励投资者信心。同时,中美经贸磋商的正面期待缓解部分市场担忧。图表清晰反映了2025年初至今港股三大指数涨幅趋势,显示恒生科技指数在年中经历波动后回稳反弹。[page::2]

2. 资金流动情况



核心内容


本周港交所日均成交额为2408.46亿港元,环比减少近1200亿港元,表明市场流动性有所回落。沽空金额及占比均出现下降,反映当前市场风险偏好略有提升。南向资金净流入172.77亿港元,低于上周水平。个股层面,南向资金偏好油气(中国海洋石油)、消费(泡泡玛特、美团)、科技(小米)等;抛售集中于阿里巴巴及华虹半导体。[page::2,3]

数据的意义


成交额减少伴随沽空占比降低,显示投资者在短期内对市场波动性有一定谨慎态度,但整体沽空仍保持一定规模,说明对港股存在分歧。南向资金作为内地资金流入重要渠道,其净流入减少提示投资者需求有所弱化,或受估值及国际形势影响。个股资金流动反映了资金对成长性与高景气板块的关注度,以及对个别风险股的减持。[page::3]

3. 估值与风险溢价分析



估值现状


恒生指数PE为12.04倍,PB为1.23倍,均较前期上涨约3.8%,位于自2019年以来的86%和89%分位数,显示当前估值偏高。恒生科技指数PE为23.28倍,处于32%分位,PB为3.41倍,处于72%分位,估值相对稳健。一级行业估值表现分化,可选消费、公用事业、日常消费及医疗保健PE估值处于50%分位以下,显示价值偏低;其他行业估值较高,反映市场风格切换。[page::3,4]

风险溢价指标


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维持4.02%,恒生指数风险溢价率(计算方式为1/PE-国债收益率)下降至4.29%,为历史低位(2010年以来5%分位)。10年期中国国债收益率小幅上升至1.8486%,相应风险溢价为6.46%,处于41%分位。恒指风险溢价低位说明市场对港股的预期收益提升难度增大,风险容忍度有限,潜在震荡波动加剧。AH股溢价指数下降至118.58,处于历史13%分位,显示A股港股间估值差收窄,反映市场对港股吸引力下降趋势。[page::3,4]

图表解读


PE和PB的行业对比图清晰展现了主营行业的估值异同,风险溢价走势图展示恒指相较国债的溢价变化及其历史位置,有助于理解市场整体风险偏好状况。[page::3,4]

4. 港股市场投资展望



海外与国内宏观环境


美国9月CPI同比3%,虽为年内高点,但低于预期并伴随核心CPI环比放缓,通胀压力减轻推动市场预期美联储年内可能两次降息。国内前三季度GDP同比5.2%,经济保持韧性。固定资产投资虽略降,但扣除房地产后保持增长。居民收入增长与消费平稳,房地产市场短期调整仍在继续,但降幅收窄,结构调整趋势明显。[page::4]

政策导向和“十五五”规划影响


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十五五”时期主要目标和规划,强调高质量发展、科技自立自强、深化改革、绿色发展、区域协调及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等方向。产业政策明确支持智能化、绿色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利好相关板块。改革开放和内需拉动的政策倾向有望改善经济长期增长质量,支持大消费与科技行业资金关注度提升。[page::4,5]

投资策略建议


基于复杂内外环境和估值水平,报告预判港股市场或以宽幅震荡为主。配置策略推荐:
  • 避险资产如贵金属受全球不确定性支撑

- 市场风格切换,使此前表现较弱的红利板块获更多关注
  • 科技和消费作为政策重点受益板块,资金青睐度将提升[page::0,5]


5. 风险因素



报告明确指出三大风险:
  • 国内政策力度及其实际效果不及预期,可能影响市场信心和经济增长

- 海外降息节奏可能放缓,导致流动性收紧,风险资产承压
  • 中美贸易政策存在不确定性,磋商结果未定,可能引发市场波动[page::1,5]


---

三、图表深度解读


  1. 全球主要股指涨幅比较(page 1图)

该柱状图展示本周多个全球股指涨跌幅,港股三大指数涨幅领先,尤其创业板指数达8%以上,反映港股在全球市场中相对强势。此图支持文中关于港股本周上涨居前的论断。
  1. 港股主要指数2025年年内涨幅走势(page 2图)

折线图清晰呈现恒生科技指数的波动性较恒生及国企指数更为剧烈,反映科技板块受利好消息推动和整体波动影响较大。
  1. 资金流动柱状图(page 3图)

分别展示港交所日均成交额与港股通净买入量,二者均表现出一定波动,显示市场资金流入减弱,反映市场流动性下降趋势。港股通资金流向具体股票说明资金偏好及热点集中,有助于投资者把握市场主线。
  1. PE与PB估值分位图(page 3-4图)

各指数的PE及PB比较提示恒生指数估值调升,处于较高分位。行业估值及股息率分布图则揭示不同板块估值差异和投资安全边际,为资产配置提供量化基础。
  1. 风险溢价动态走势图(page 4图)

该图表现恒生指数相较于美国及中国国债的溢价率今年呈下降趋势,风险溢价位于历史低位,表明投资者对风险补偿要求减弱,市场可能承受较大波动风险。
  1. AH股溢价指数走势(page 4图)

反映A股相对港股的估值溢价变化,近年来呈下降趋势,且本周跌至13%分位,显示港股相对吸引力下降。

以上图表共同构成对文本论点的多维度数据支撑,增强报告的说服力。[page::1,2,3,4]

---

四、估值分析



本报告估值分析主要基于市盈率(PE)和市净率(PB)指标,辅以风险溢价率(Equity Risk Premium)指标。具体说明:
  • 市盈率(PE):市价与每股收益的比率,估值水平普遍衡量该指数或行业盈利相对市场价格的贵贱程度。恒生指数PE12.04倍处于历史较高分位,表明市场对未来盈利增长期望较高,或市场风险偏好提升存在一定泡沫风险。
  • 市净率(PB):股票市价与账面净资产的比率,反映市场对企业资产价值的认可。恒生指数PB1.23倍处于历史高分位,显示市场溢价资产较多。
  • 风险溢价率(ERP):1/PE减去无风险收益率(10年期国债收益率),衡量股权投资相对于无风险资产的超额收益预期。恒生指数ERP处于历史5%分位水准,预示市场整体风险溢价极低,代表股市投资回报预期降低同时风险隐患上升。


风险溢价指标的历史位置补充了单纯估值的不足,强调了市场收益率环境和风险容忍度的重要性,提示投资者警惕潜在的调整风险。报告未使用DCF等复杂估值模型,体现了策略报告侧重宏观和市场层面分析的定位。[page::3,4]

---

五、风险因素分析



报告风险揭示清晰、覆盖面广,集中体现了:
  • 国内政策不及预期:如果“十五五”规划相关政策实施力度有限、改革进展缓慢,将难以带动经济增速和股市向好。

- 海外降息不及预期:美联储若延缓降息,全球流动性收紧,港股及风险资产面临压力。
  • 中美贸易政策变动:贸易磋商结果不确定可能导致市场情绪波动、贸易壁垒加剧,影响港股表现。


这些风险因素均与市场共识相符,提示投资者所需关注的主要外部和内部不确定性,并为资产配置提供警戒。此外,报告未直接给出具体缓解策略,但通过推荐避险资产配置和政策受益板块,隐含对冲策略逻辑。[page::1,5]

---

六、审慎视角与细微差别


  • 利好与风险权衡:报告在强调科技和消费板块政策利好同时,也反复提及估值偏高及风险溢价处低分位,呈现较为审慎的市场判断,避免做单边乐观。
  • 估值多指标视角:通过PE、PB及ERP多指标综合判断,增强了对市场状态的把握,规避单一估值容易误判的风险。
  • 资金流数据弱化:日均成交额大幅下滑与资金净流入减少显示资金活跃度不足,这可能是市场震荡的信号之一,报告未对此做过多扩展分析,稍显不足。
  • 内外部形势复杂:中美贸易政策和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未明朗,报告对这部分只提出风险而未给出具体灵活应对方案,后续需关注。
  • 评级体系说明:报告末尾给出详细评级体系定义,但正文中并未直接给出港股整体市场或行业的明确评级,显示策略报告性质偏中性指导,避免过度承诺。[page::5,6]


---

七、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以详实数据和深入分析系统地呈现了2025年10月第4周港股市场的最新动态及未来展望:
  • 港股市场表现强劲但流动性有所收紧,三大指数涨幅居全球领先,能源及科技板块特别突出,资金偏好聚焦相关主题。
  • 估值指标显示恒生指数整体处于历史中高分位,风险溢价率处于历史低位,提示市场风险偏好有限,未来波动加剧的可能性较大。行业估值分化明显,消费和医疗保健领域仍具价值。
  • 宏观环境复杂,外部通胀压力缓解,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国内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房地产市场调整趋缓,二十届四中全会“十五五”规划为科技、消费及绿色产业提供政策支持。
  • 投资策略应兼顾避险和成长,关注贵金属等避险资产及政策扶持的科技与消费板块,同时适度关注红利资产。
  • 风险因素包括政策实施不及预期、海外货币政策变动和中美贸易关系的不确定性,需密切关注以调整投资策略。


整体而言,报告呈现了港股未来或以宽幅震荡为主的判断,结合详实的市场数据、估值和宏观分析,为投资者提供了有力的决策参考。所有图表和数据分析均有效支撑了上述结论,反映中国银河证券策略团队严谨、专业的研究风格。[page::0-5]

---

图片参考


-

-

-


---

综上所述,该报告为投资者充分解析了港股当前市场环境和未来趋势,结合宏观政策与估值水平给出了操作建议,整体具有较强的实用参考价值。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