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读公募定期报告(71):市场发行回暖,加仓科技成长——主动权益基金 2025年三季报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2025年三季度主动权益基金市场发行显著回暖,基金数量及规模均稳步增长,尤其科技成长板块获重点加仓;绩优基金吸引资金,基金经理管理规模分化明显,行业配置持续向科技、医药及新能源倾斜,港股配置升温显著,成长风格持仓占优。整体市场活跃度提升,基金收益及超额收益表现优异,主观选股优势明显。基金经理对未来保持审慎乐观,关注AI与创新药等科技成长主题,同时警惕中美贸易摩擦风险 [page::0][page::1][page::4][page::8][page::11][page::15][page::17][page::22]

速读内容


市场发行回暖,基金数量与规模稳步增长 [page::0][page::1][page::2][page::3]


  • 2025Q3新发普通股票、偏股混合与灵活配置型基金数量分别为11只、98只与2只,发行份额分别为42.7亿份、505.7亿份与12.6亿份,募资规模均显著提升。

- 主动权益基金产品总数达4346只,同比增4.6%,环比增2.0%,总规模突破4万亿元,规模环比涨20.3%,但规模增长主要源自净值提升而非份额增加。

绩优基金吸金明显,基金经理规模多呈增长态势 [page::4][page::5][page::6]


| 基金简称 | 最新规模(亿元) | 25Q3收益 | 规模变动(亿元) | 份额变动(亿份) |
|--------------------|----------------|----------|----------------|----------------|
| 易方达蓝筹精选 | 364.1 | 16.4% | 14.7 | -20.8 |
| 中欧医疗健康A | 329.5 | 22.5% | 21.5 | -23.4 |
| 兴全合润LOF | 249.8 | 36.2% | 31.3 | -22.1 |
| 睿远成长价值A | 236.3 | 51.1% | 49.6 | -23.4 |
| 泉果旭源三年持有A | 190.7 | 45.6% | 59.9 | 0.2 |
  • 规模与份额增长TOP10基金表现出色,季度收益中位数分别为48.2%与43.1%。

- 头部基金经理管理规模多提升,但代表产品业绩分化,25Q3管理规模TOP20产品收益中位数24.1%,低于偏股基金指数25.5%。
  • 成长风格基金经理人数大增,超百亿基金经理达107人。


主动权益基金2025Q3业绩亮眼,科技主题领涨,主观选股优势明显 [page::8][page::9][page::10][page::11]


  • 主动权益基金偏股指数涨幅达25.5%,普通股票、偏股混合和灵活配置基金季度收益中位数分别为22.9%、23.8%、22.3%。

- 超额收益中位数分别为5.4%、9.2%、12.5%,超过七成产品跑赢基准。
  • 科技、制造、周期主题基金收益表现领先,科技基金季度收益中位数达42.9%。

- 主观型基金季度收益中位数24.0%,高于量化型18.3%,显示主观选股优势明显。

资产配置:仓位缓升,港股持仓比例略降但市值显著增长 [page::15][page::16][page::17]


  • 主动权益基金股票仓位达88.3%,环比上升0.9%,57%基金加仓但大部分调仓幅度小于5%。

- 重仓持有港股基金数量达2079只,占主动权益基金47.8%,港股股票持有市值达5877.7亿元,环比增18.7%。港股仓位比例小幅下滑至16.6%。
  • 港股持仓集中于信息科技、非必需消费和医疗保健,配置占比分别为32.1%、25.9%、17.8%。


行业配置:科技成长板块持续获增配,金融与消费板块被减持 [page::17][page::18][page::19]


  • 电子板块重仓比例创新高至24.1%,电力设备、新能源、医药和通信板块位列次席。

- 电子、通信、计算机为主动增持核心行业;银行、食品饮料、家电等板块减持明显。
  • 港股重仓消费与科技,腾讯控股、阿里巴巴-W、中芯国际为持股市值前三名。


持股风格与集中度:成长和市值风格同步抬升,持股集中度提升 [page::19][page::20]


  • 2025Q3主动权益基金持仓成长风格达64.0%,环比增加2.3%,价值风格回落至39.6%。

- 重仓持股数量环比减少,基金持股集中度明显提升,CR10/CR20/CR50分别上升至22.6%、31.9%、46.2%。

重仓股变动:宁德时代稳居A股首位,光模块龙头及科技股获增持 [page::20][page::21]


| 股票简称 | 行业 | 持有基金数量 | 持股市值(亿元) | 环比增持/减持 |
|----------|--------------------|--------------|----------------|--------------|
| 宁德时代 |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 | 1106 | 737.3 | +0.46% |
| 新易盛 | 通信 | 704 | 558.4 | +1.56% |
| 中际旭创 | 通信 | 691 | 554.6 | +1.76% |
| 工业富联 | 计算机 | 503 | 361.2 | +1.63% |
| 贵州茅台 | 食品饮料 | 396 | 272.4 | -0.41% |
  • 港股方面,腾讯控股持仓市值最高,阿里巴巴-W和中芯国际明显增配。

- 重仓持股增持和减持个股收益表现显著分化,增持股季度平均收益达18.7%,减持股为-6.2%。

基金经理观点:百亿级管理者普遍持审慎乐观态度,聚焦科技成长与内需复苏 [page::22]

  • 预计受益美联储降息和全球流动性回暖,国内稳增长政策加码,慢牛行情持续,市场活跃度维持高位。

- 关注AI算力、机器人、低空经济等科技成长板块,以及创新药、新消费为核心的内需复苏主线。
  • 同时警惕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对科技制造板块短期扰动风险。

深度阅读

中金公司:《解读公募定期报告(71):市场发行回暖,加仓科技成长——主动权益基金2025年三季报》详尽分析报告



---

1. 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解读公募定期报告(71):市场发行回暖,加仓科技成长——主动权益基金2025年三季报》

- 作者:孙丁茜、胡骥聪、刘均伟(中金公司分析师)
  • 发布机构: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中金公司)

-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30日
  • 研究对象: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主动权益基金市场,聚焦发行情况、存量规模、行业配置、基金经理表现及未来展望

- 核心论点:权益基金市场发行快速回暖,市场资金情绪明显改善;基金公司重点布局科技成长板块,主动权益基金表现突出,基金经理呈现审慎乐观态度,市场结构“科技强、周期活、金融弱”;整体规模突破4万亿元大关,规模增长主要源于净值提升而非新增份额;头部机构及基金经理竞争格局稳定;未来看好科技成长板块与内需复苏主线,警惕贸易摩擦等结构扰动风险。[page::0,1]

---

2. 逐章节深度解读



2.1 市场概况


  • 关键观点

- 2025年Q3权益基金新发量明显提升,其中普通股票类、偏股混合型与灵活配置型基金的发行数量分别为11只、98只和2只,募资总份额大幅增加,平均募资规模5.1亿元,较一季度显著回暖。
- 权益基金存量产品数量持续增加,Q3达到4346只,同比增长4.6%,环比2.0%;总资产规模突破4万亿元,环比提升20.3%,但份额实际减少,表明规模增长主要因净值上涨。
- 科技创新成为基金发行及配置的重点,成长/创新/科技/制造类新发基金占比近30%,红利价值及港股主题亦受关注。
- 基金产品、经理及机构头部分化明显,绩优基金吸金能力强,基金经理管理规模普遍提升,机构排名微调但整体竞争稳定。[page::0,1,2,3,4]
  • 推理依据

- 新发基金数量与发行份额的回升表明基金机构和投资者信心改善。
- 净值提升驱动规模增长反映市场估值回升及股票表现好转。
- 科技主题相关基金占比高,结合政策加码及产业趋势,说明资金集中于高成长板块。
- 发起式基金仍占主流,暗示市场恢复仍靠头部机构引领,投资者信心尚未完全恢复。
  • 关键数据点

- 新发份额:偏股混合型基金505.7亿份,普通股票型42.7亿份。
- 总规模:主动权益基金4.0万亿元,份额同比下降15.3%。
- 基金数量分布:普通股票584只,偏股混合2693只,灵活配置1069只。
- 科技创新类基金占新发基金约30%。[page::0,1,2,3,4]

2.2 发行与存量规模图表解读


  • 图表1-2(发行数量与份额历史趋势):显示2009年至今基金新发数量和募资份额波动,2025Q3发行数量和份额均呈现明顯反弹态势,特别是偏股混合型基金占主导,灵活配置基金发行份额相对较小。[page::2]
  • 图表4-5(存量基金数量与规模):基金数量呈稳步上升趋势,其中偏股混合型基金数量增长最快。资金规模在近几年显著增长,主要由于净值提升替代新增份额驱动,图形显示2025年Q3基金份额下降与规模上升的分歧现象。[page::3,4]
  • 重点发起基金TOP10(图表3):列出2025Q3发行份额最高的基金,招商均衡优选A以49.6亿份领先,显示大型基金仍具市场号召力。[page::3]


2.3 业绩回顾


  • Q3表现摘要

- A股市场在宏观经济向好、流动性宽松及科技政策支撑下活跃度回升,出现“指数上行、结构分化”,尤其科技强势,周期板块活跃,金融板块相对疲软。
- 偏股基金指数涨幅25.5%,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及灵活配置型基金季度收益中位数分别为22.9%、23.8%、22.3%,均跑赢基准。
- 主观选股优于量化选股,主题上科技尤其是AI硬件产业链表现突出,周期和制造也不俗,风格上成长风格强劲,市值大小盘表现总体均衡。
- 主动权益基金70%以上基金实现跑赢基准。[page::0,8,9,10,11]
  • 重要测度

- 超额收益中位数:普通股票5.4%,偏股混合9.2%,灵活配置12.5%。
- 跑赢基准基金比例:普通股票71%,偏股混合78%,灵活配置85%。
- 科技主题基金收入中位数达42.9%。
- 成长风格基金(大盘成长34.7%,小盘成长29.5%)明显领先价值风格(大盘15.2%,小盘17.1%)。[page::8,9,11,12,13,14]
  • 图表8-18:展示基金按投资类型、方法、主题、风格的收益分布及表现排行,支持上述结论。


2.4 持仓分析


  • 股票仓位与调仓

- 2025Q3主动权益基金整体股票仓位为88.3%,较上一季度提升0.9个百分点,其中普通股票型最高达90.4%,调仓幅度多集中于±5%内,约57%基金加仓。
- 港股投资热情持续升温,25Q3重仓港股基金数量升至2079只,占比47.8%;港股持有市值5877.7亿元,环比增长18.7%,但比例略有回落至16.6%。
- 受到港股涨幅低于A股影响,港股配置占比小幅下降但持有绝对价值大幅增加。[page::15,16,17]
  • 行业配置

- A股重仓行业:电子(24.1%)、电力设备及新能源(10.3%)、医药(9.8%)、通信(9.3%);
- 超配行业:电子、通信、医药、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机械;
- 环比加仓明显:TMT整体(电子+5.1%,通信+4.0%,计算机+1.9%)、新能源及储能、电力设备、周期(有色金属+1.3%);
- 减持集中消费、金融地产和制造(如银行-3%,食品饮料-1.8%)。[page::17,18,19]
  • 港股行业配置

- 重仓科技及消费,资讯科技32.1%、非必需消费25.9%、医疗保健17.8%;
- 近期部分减仓,尤其电讯业与金融业。
  • 持股风格与集中度

- 市值偏好和成长风格同步提升(分别达53.4%和64.0%),价值风格显著下降至39.6%;
- 盈利风格保持稳定;
- 重仓持股数量趋于减少(环比下降49只),持股集中度大幅提升(CR10至22.6%,CR20 31.9%,CR50 46.2%)。[page::19,20]
  • 基金重点重仓个股

- A股重仓股宁德时代居首(持股市值737亿元,3.6%市值占比,持有基金1106只),光模块龙头新易盛和中际旭创增持显著,贵州茅台下降至第七;
- 工业富联剔除股价涨幅后仍被明显增配,其他龙头大多因股价上涨提升持仓市值。
- 港股方面,腾讯控股市值最高(682亿元),阿里巴巴-W、中芯国际增配,信达生物略降。
- 增配个股股价平均上涨18.7%,减持个股平均下跌6.2%。
  • 持股变动与业绩相关联

- 基金增配优质科技成长股,减持金融消费及低增长股呈现明显规律。[page::20,21]

2.5 基金经理及基金公司表现


  • 基金经理

- 头部基金经理管理规模普遍提升,代表基金业绩中位数为24.1%,略逊于偏股基金指数25.5%,内部差异显著。
- 成长风格基金经理规模大幅增加,百亿规模经理数量由上季度增加33人至107人,占5.4%。
  • 基金公司

- 规模排名前三易方达、中欧、富国基金规模分别为2681.1亿、2368.4亿和2001.1亿元,头部机构管理规模微调但整体稳定。
- 永赢基金依托“智选系列”高速成长,排名大幅提升。
- 基金管理集中度较为稳定,CR5/CR10/CR20分别为26.7%、44.1%、65.1%。[page::5,6,7]

2.6 基金经理市场展望


  • 百亿规模基金经理整体态度审慎乐观:

- 支持因素:美联储启动降息,全球流动性改善,国内稳增长政策加码,权益市场慢牛格局或持续,市场活跃度将保持高位。
- 政策鸽派:四中全会及“十五五”规划明确经济方向,为投资提供政策锚定。
- 风险提示:需关注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及其对科技制造板块可能造成的短期扰动。
- 投资重点:关注AI算力、机器人、低空经济等科技成长板块,及创新药、新消费等内需复苏主线。[page::0,22]

---

3. 图表深度解析



3.1 发行与存量相关图表


  • 图表1 & 2:显示不同类型基金发行数量和份额波动,2025Q3明显回升,偏股混合比例最高,表明市场重心向混合策略倾斜。这反映权益市场风险偏好提升和基金公司布局调整。
  • 图表4 & 5:主动权益基金存量数量及规模持续上涨,数量稳步攀升反映市场参与人数及基金数量增加,但份额缩水提示投资者赎回压力仍存,净值增长成为规模增长主因。


3.2 业绩与基金表现图表


  • 图表8-17反映不同投资类型、风格及方法基金收益分布,中位数和平均数显示主动管理、成长风格与科技主题具有较明显优势。主观型基金优于量化型进一步强调选股能力重要。


3.3 持仓与行业配置图表


  • 图表25-28显示仓位稳步抬升,主动权益基金股票仓位整体88.3%,长期缓慢攀升反映基金经理积极配置权益资产。港股持仓数量及市值均刷新历史高点,显示港股市场活跃度提升。
  • 图表29-31行业配置上,科技、医药、电力设备及新能源等板块比例持续上升,且表现抢眼;金融和消费板块则遭减持,契合“科技强、周期活、金融弱”市场结构特征。


3.4 风格及持股集中度图表


  • 图表32-33展示成长及市值偏好同步上升,价值风格下降明显,反映投资者青睐具备高成长性的科技及创新类资产。持股集中度提升(CR指标升高)暗示市场趋于观点集中,重仓权重公司集中度增强。


3.5 重仓股票变化图表


  • 图表34-36详细列出A股和港股前十大重仓股及其市值、持股比例和环比变动,显示宁德时代、腾讯控股等头部科技龙头持续持有和增配,是基金重仓重点,反映投资者对科技成长板块长期发展信心。


---

4. 估值分析



本报告以市场数据回顾、业绩表现和持仓配置为主,不涉及具体估值模型或目标价设定,故无估值分析章节。

---

5. 风险因素评估


  • 报告正文对风险提示较简,主要强调:

- 分析基于公开数据,不构成投资建议。
- 过去表现不代表未来。
- 需关注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可能导致科技制造板块阶段扰动,影响基金表现。
- 流动性和政策环境变化仍是重要风险变量。
  • 报告未详述缓释措施或风险发生概率,仅提示谨慎。[page::0,22]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整体立足数据全面,客观展现市场现状,但基于公开数据,分析可能未充分考虑市场突发事件或政策变动的极端风险。

- 规模增长主要由净值提升驱动,基金份额持续下降,显示投资者赎回压力未根本缓解,市场信心恢复仍需时日,这一点报告仅轻描淡写。
  • 科技成长投资主题尽管火热,但过度集中也伴随较高波动风险,报告对潜在的成长股估值泡沫未有充分讨论。

- 主观选股优于量化基金的结论,虽然符合当前行情,但不宜视为普遍定律,长期有效性需进一步验证。
  • 总体报告结构偏重数据罗列,缺乏更深层的因果机制和宏观环境变动对基金行为影响的剖析。


---

7.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基于2025年第三季度公募主动权益基金数据,展现了权益基金市场的显著回暖和资金流入,特别是科技成长板块成为加仓重点,基金数量和规模达到历史高位。绩优基金和头部基金经理表现突出,基金公司竞争格局稳定,基金管理集中度提高,显示市场呈现“强者愈强”态势。

发行方面,新发额度和数量大幅抬升,尤其偏股混合基金表现突出,科技创新、红利价值和港股主题成为主要布局方向。业绩表现上,主动权益基金整体跑赢各自基准,主观选股的绩效优于量化策略,成长风格显著优于价值风格,科技主题基金涨幅最大且得到资金追捧。

持仓结构上,基金整体股票仓位略有提升,约半数基金加仓股票,港股配置热度持续上升,重仓行业集中于电子、通信、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和医药,金融与消费板块被明显减持;重仓持股数量略有减少,但集中度明显提升,持仓风格向成长倾斜。

基金经理整体对未来市场持审慎乐观,预计慢牛格局延续,市场结构聚焦AI算力、机器人、低空经济等科技成长板块以及创新药和新消费内需主线,但警惕贸易摩擦等不确定因素对科技制造板块的潜在影响。

图表数据印证了核心观点:发行量、规模提升与基金经理扩容共同推动市场活跃;科技成长等热点板块持续获得资金青睐,基金经理和机构头部效应明显。赎回压力虽依然存在,但整体市场情绪回暖,基金业绩回报显著改善。

综上,报告传递出中国主动权益基金市场积极复苏的信号,建议投资者关注科技成长和内需复苏相关主题,同时保持对政策及国际贸易风险的警觉。[page::0-22]

---

附件:重要图表示例



图表1——普通股票、偏股混合与灵活配置型基金历史发行数量,显示偏股混合占比优势及2025Q3数量回升趋势。

图表5——主动权益基金存量规模历史变化,规模突破4万亿,波动反映市场变迁。

图表13——不同投资类型季度收益分布,显示偏股混合型基金中位数收益略高于其他类型。

图表25——不同投资类型主动权益基金股票仓位走势,整体呈攀升趋势,反映基金加仓态势。

图表31——港股重仓持股行业结构,科技与消费板块占比最高。

图表32——持仓风格特征变化,成长、盈利风格抬升,价值风格下降明显。

---

免责声明


  • 本报告内容基于公开数据和信息,作为研究性质分析解读,不构成投资建议。

- 投资者需基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独立判断。
  • 报告仅面向中金公司中国内地客户,非客户请自行评估使用适宜性。

- 中金公司不对使用报告所产生的任何后果负责。[page::22]

---

总结:本季度主动权益基金市场整体呈现发行回暖、规模持续增长,结构性分化明显,科技成长与内需复苏热门主题表现突出,同时头部基金经理和机构竞争激烈,未来资金可能继续聚焦科技成长,投资者应警惕全球贸易摩擦等外部扰动,理性看待市场走势。[完]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