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通金工成交活跃度择时指标维持乐观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基于深交所公布的各地区成交额数据,设计了以沪深资金和江浙资金占比为核心的择时策略。研究显示,沪深资金代表机构资金,成交占比上升预示市场将温和上涨;江浙资金代表游资,其成交占比变化则反映市场情绪的转向。策略回测显示,沪深策略年化收益约14.54%,年初以来胜率超过60%,多项指数(深成指、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均表现出显著正收益和较好风险控制,验证了成交活跃度指标在市场择时中的实用价值 [page::0][page::4][page::8]

速读内容


资金区域活跃度与市场情绪关联分析 [page::0][page::2]

  • 沪深资金主要代表机构投资者,成交占比短期上升常伴随后续股市上涨。

- 江浙资金代表游资,成交占比短期下降代表市场资金趋于理性,预示未来温和上涨概率增大。
  • 上海、深圳、江苏、浙江常年位居深交所成交额占比前四。


杠杆基金“成交占比择时策略”设计及信号判断 [page::3]

  • 策略基于各地区资金成交占比与其6个月移动平均线(MA(6))的比较。

- 沪深资金占比高于MA(6)判定情绪偏多,买入持有,反之空仓。
  • 江浙资金占比低于MA(6)判定市场情绪偏多,买入持有,反之空仓。


江浙资金择时策略表现 [page::4][page::5][page::6][page::7]


  • 深成指年化收益11.95%,最大回撤44.18%,胜率53.86%,Sharpe达到0.69。

- 上证50年化11.20%,最大回撤50.57%,胜率53.50%,Sharpe达0.68。
  • 沪深300年化12.31%,最大回撤46.63%,胜率54.74%,Sharpe约0.75。

- 中证500年化15.31%,最大回撤40.47%,胜率57.52%,Sharpe达0.83。
  • 总体表现稳健,表现出较好的盈亏平衡及风控能力。


沪深资金择时策略表现 [page::8][page::9][page::10][page::11]


  • 深成指年化收益13.53%,回撤44.10%,胜率53.89%,Sharpe 0.80。

- 上证50年化11.44%,回撤40.55%,胜率53.64%,Sharpe 0.73。
  • 沪深300年化13.03%,回撤40.08%,胜率54.98%,Sharpe 0.82。

- 中证500年化16.92%,回撤39.62%,胜率57.36%,Sharpe 0.95。
  • 策略总体表现优于江浙策略,表现出较强的择时能力和资金安全边际。


策略总结与应用建议 [page::0][page::12]

  • 财通金工成交占比择时策略基于资金分布及行为特征,能够有效捕捉市场机构主导的波动趋势。

- 2019年起策略胜率突破60%,回撤控制在10%以内,体现较好的实用性和稳定性。
  • 当前2021年4月沪深与江浙信号均偏多,建议继续持仓。

- 风险提示:策略基于历史数据,未来市场不确定性较高,可能存在策略失效风险。

深度阅读

财通金工成交活跃度择时指标详尽分析报告



---

1. 元数据与引言综述



标题: 财通金工成交活跃度择时指标维持乐观
日期: 2021年4月6日
作者: 陶勤英、熊晓湛(财通证券研究所分析师)
联系方式: taoqy@ctsec.com,xiongxz@ctsec.com
研究主题: 基于深交所按地区成交额数据的资金活跃度,特别聚焦沪深与江浙资金(机构资金与游资的代表)变动对市场择时策略的应用和效果。

核心观点与结论:
  • 沪深地区交易额占比代表机构资金,短期上升多伴随市场后市上涨。

- 江浙地区交易额占比代表游资,短期下跌常暗示资金流入趋于理性,市场未来更可能温和上涨。
  • 汇集沪深和江浙资金变动形成的择时信号具有实证有效性,2019年以来胜率提升至60%以上,控制回撤约10%。

- 2021年3月最新数据表明两类资金信号均偏多,投资建议继续持仓。
  • 报告明确风险提示:基于历史数据,策略存在失效可能。

[page::0]

---

2. 深度逐节解读



2.1 沪深与江浙资金变动分析


  • 以深交所月度分地区交易额公布数据为基础,沪深(上海+深圳)资金代表机构资金,江浙(江苏+浙江)资金多为游资炒作。

- 沪深资金占比上升通常表示机构对市场信心,后市多看好。江浙资金占比短期走低则表明游资回归理性,未来市场有望温和上行。
  • 2019年以来,沪深与江浙资金择时策略表现优异:

- 沪深策略年化收益率约14.54%。
- 回撤控制在约10%,月胜率超过60%。
- 两者都显示了较好的风险控制能力和避顶能力。
  • 当前(2021年4月),沪深和江浙信号均偏多,建议继续持有仓位。

- 表1展示沪深和江浙信号的月度0/1状态(1为偏多,0为偏空),2020年4月以来大部分时间信号为多头,表明近期市场情绪较为积极。
[page::0,1]

---

2.2 数据采集来源与假设逻辑


  • 深交所每月初前5个交易日公布上月各地区各类证券成交额数据(股票、基金、债券交易额)。

- 上海、深圳、浙江、江苏成交额多年列前四,占据市场主体力量。
  • 资金属性假设侧重:上海、深圳为机构资金代表;江浙为游资代表。

- 交易决策时间设定在当月第六个交易日收盘后,保证数据披露完整性。
  • 策略设计:

- 江浙资金择时策略:
- 判断逻辑以上月江浙资金占比与6个月移动平均(MA(6))比较。
- 上月占比 > MA(6):游资占比例偏高,认为市场理性情绪减弱,择时信号偏空,建议不持仓。
- 上月占比 < MA(6):游资占比下降,信号偏多,买入指数并持有至下月第六交易日。

- 沪深资金择时策略:
- 上月沪深资金占比 > MA(6):机构力量增强,信号偏多,买入并持有。
- 上月占比 < MA(6):信号偏空,不持仓。
[page::2,3]

---

2.3 江浙资金择时策略绩效分析


  • 图3:江浙资金择时策略在深成指数上自2005年以来累计表现曲线,展示资本累计增长(相对初始1倍)表现。

- 表2:详细年化收益、最大回撤、胜率、Calmar比率(年化收益/最大回撤)、夏普比率等多维度指标,衡量策略风险收益表现。

- 年度表现波动性较大,2006年和2009年等年份表现极佳(年化收益超过90%)。
- 2008年及2018年为负收益年,与市场整体波动对应,最大回撤两次均超过40%。
- 总体年化收益11.95%,最大回撤44.18%,胜率53.86%,夏普比率0.69,表明策略具有正收益但波动较大。
  • 图4-7,表3-5:江浙策略在不同标的指数(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的表现。

- 各指数总体收益率在11%-15%区间,胜率约54%-58%。
- 最大回撤均较高,在40%-50%区间,表明资金择时策略尽管收益可观,但风险控制仍是重要考量。
- 夏普比率均约0.6-0.8,呈现适中风险调整后收益。
  • 结论:江浙资金占比作为游资情绪指标,在市场中等至大盘指数上的择时能力较强,尤其对中小盘(中证500)影响稍好,反映游资热度变化对市场短中期波动具有较大提示作用。

[page::4,5,6,7]

---

2.4 沪深资金择时策略绩效分析


  • 图7-11,表6-9:沪深策略在深成指数、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上的表现。

- 案例深成指数(图7,表6):策略表现出较高收益率,2006年高达近百%年化,2020年收益仍有33%;总体年化13.53%,胜率53.89%,夏普比率0.80,最大回撤44.10%。
  • 上证50策略相对稳定,年化约11.44%,最大回撤40.55%,胜率约53.64%。

- 沪深300和中证500策略整体年化收益分别13.03%、16.92%,胜率分别54.98%、57.36%,夏普比率均高于0.8,表现更优。
  • 综合表现:沪深资金代表机构资金,择时策略整体优于江浙策略,表现为更高的夏普比率和略高的年化收益,同时风险控制亦较好。说明机构资金流动更为稳定,有效地反映市场中长期趋势。

[page::8,9,10,11]

---

3. 图表深度解读



图1(深交所成交额截图):展现深交所官网披露的按地区交易额数据来源,保证数据公开透明及合规。
图2(四地区成交份额时间序列):表明上海、深圳、浙江、江苏长期占据市场成交主导地位。图示显示上海成交占比较高、波动明显,深圳次之,而江浙两地历史成交份额均在约6%-12%之间波动,反映不同地区资金性质差异。

表1(信号数据):沪深和江浙资金信号自2020年4月以来大多时间处于1(偏多),两资金流向基本同步表明当前市场多头氛围浓厚。

图3~11与表2~9:
  • 积累收益曲线图清晰展示策略基于不同指数的市场表现,从2005到2021年的长期回测结果。

- 年度奖金、最大回撤和胜率表单提供详尽风险收益指标。
  • Calmar比率和夏普比率作为风险调整收益指标被广泛用于展示策略的风险收益效率,多个指数上的夏普均稳定在0.6以上,沪深策略更是接近0.8-1.0,显著优于江浙策略。

- 最大回撤指标揭示策略受市场大跌影响明显,尤以2008年金融危机和2018年市场波动突出。
  • 胜率50%-60%区间,表明择时信号可靠但非绝对,依然存在不少错误信号。


此系列图表全方位支持作者论断,即基于地区成交额拆分的资金流向择时策略在长期回测中展现适度可靠的超额收益优势。
[page::1,2,4-11]

---

4. 估值分析



本报告未涉及传统公司估值方法(DCF、市盈率等)。策略主要基于市场成交数据构建择时信号的量化模型,属于量化择时领域,估值内容不适用。

---

5. 风险因素评估


  • 报告多次强调策略基于历史成交数据,未来市场环境可能变化导致策略失效。

- 资金属性假设(沪深代表机构,江浙代表游资)可能随着市场参与者结构改变产生偏差。
  • 策略对月度成交数据敏感,若数据披露延迟或者市场结构变化,可能影响信号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 策略虽有胜率优势,但仍存在大幅回撤风险,投资者应关注资金管理。

缓解方面,作者强调策略胜率提升和回撤控制能力,结合历史表现为策略稳健提供支持,但无具体风险管理措施细节披露。
[page::0,3]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资金代表性假设的简化风险:将沪深资金简单定义为机构资金,江浙资金定义为游资,可能掩盖区域资金成分多样性,特别是在混合型投资者活跃时期,可能会有误导。

- 择时效果的不均衡年份:2008年和2018年等极端年份表现较差,显示策略对大市系统性风险的敏感性强,投资者需谨慎。
  • 策略依赖历史数据,未来市场结构、政策环境变化(如资金流监管加强、市场结构变化)可能使信号失效。

- 风险提示较为谨慎但缺乏量化风险控制机制如资金规模限制、动态仓位调整等,策略实际应用中须进一步验证和完善。
  • 作者对正收益与策略有效性的述求较为乐观,与策略最大回撤数据存在一定张力。


---

7.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通过深交所公开的分地区月度成交额数据,区分沪深资金(机构资金)与江浙资金(游资)活跃度,提出两条量化择时策略。策略核心思想是:机构资金占比提升预示市场向好,游资占比骤增则暗示短期市场风险;两者结合形成的信号可做为有效市场择时指标。

实证数据(2005-2021)充分检验了策略在多个指数上的表现:
  • 沪深策略整体表现优于江浙策略,年化收益约13%-17%,夏普比率接近0.8-1,胜率略高于55%。

- 江浙策略年化收益约12%-15%,夏普比率0.6-0.7,胜率接近54%。
  • 策略表现波动较大,受市场行情影响显著,最大回撤多次爆发到40%以上。

- 最新2021年3月信号均为偏多,投资建议仍为持仓。

图表和数据充分体现了策略在方向判断与风险管理上的平衡效果,尤其沪深资金择时的信号较为稳定可靠,能一定程度上反映机构投资者情绪与市场趋势。

总体来看,报告强调以多地区成交资金变动为择时依据的金融工程策略在中国A股市场具备一定实用价值,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一个结合市场资金结构变化的数据驱动择时工具。但需注意策略自身局限及历史数据依赖性,适当结合其他多维度信息和风险措施方能提升实操效果。

报告结论明确:财通金工成交活跃度择时指标2021年继续维持乐观,建议积极持仓。[page::0-11]

---

附:数据引用与图表地址示例


  • 图1市场总貌截图:


  • 图2四地成交比例历史走势:


  • 江浙策略深成指数表现:


  • 沪深策略深成指数表现:



---

综合评价



该研究报告完整呈现了财通金工研发的基于地区资金活跃度的择时指标构建与实证结果,理论基础合理、数据详实并配备多维风险收益指标,适合作为量化择时策略研究的范例。投资者及量化研究者可据此进一步拓展资金流特征的应用,优化投资决策流程。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