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博时ETF 的多资产配置策略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基于博时ETF构建多资产配置策略,融合股票ETF风格轮动与多资产风险预算方法。风格轮动组合实现年化收益10.5%,超越等权基准8.7%。结合港股、美股、黄金及转债ETF,采用固定及动态风险预算配置,动态策略收益最高达13.19%,夏普率0.9,有效提升组合表现并分散风险 [page::0][page::3][page::8][page::12][page::14]。
速读内容
博时ETF多资产布局分布与规模概况 [page::3][page::4]


- 博时基金旗下16只ETF,15只非货币ETF合计335.74亿元规模,市场排名第9。
- 股票类ETF占比67.25%,以主题ETF为主,占股票类规模87.79%。
- 近年来加快发行,2020年已成立6只ETF,募集规模43.86亿元。
股票型ETF风格划分与轮动策略回测表现 [page::6][page::7][page::8]

- ETF按周期、成长、消费、金融四大风格分类,风格轮动模型实现策略构建。
- 2016年至2020年风格信号共变动99次,平均持仓12天。
- 基于风格轮动组合年化收益达10.5%,显著优于等权组合1.7%,夏普比率提升至0.48。
当前强势风格与ETF相关性分析 [page::9]


- 2020年9月至10月,消费与金融板块持续占优,成长有复苏迹象。
- 沪深300ETF与市场风格相关性最高,紧随其后的是超大盘ETF和上证50ETF。
多资产组合配置策略及港股、转债ETF补充 [page::10][page::11][page::12]


- 博时ETF覆盖港股、美股、黄金及转债等多资产类别,增强资产多样性。
- 恒生沪深港通大湾区综合ETF成份股多为香港上市公司,行业分布广泛,年化收益优于恒生指数。
- 可转债ETF跟踪中证转债及可交换债指数,年化跟踪误差低于0.8%,风险特性介于股票与债券之间。
基于风险预算的多资产ETF组合构建及动态调节 [page::13][page::14]


| 组合 | 年化收益率 | 年化波动率 | 最大回撤 | 夏普比率 |
|--------------|------------|------------|----------|----------|
| 轮动组合 | 10.06% | 21.93% | 27.26% | 0.46 |
| 固定风险预算 | 12.01% | 14.86% | 18.64% | 0.81 |
| 动态风险预算 | 13.19% | 14.63% | 15.28% | 0.90 |
- 固定预算配置方式下多资产组合有效降低波动与回撤,提升收益表现。
- 结合经济前瞻信号与流动性指标动态调整风险预算,进一步提升收益,夏普率达到0.9。
- 黄金、港股、美股和转债在组合中扮演重要风险分散角色。[page::0][page::8][page::13][page::14]
深度阅读
基于博时ETF的多资产配置策略——深度解读与分析报告
---
1. 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基于博时ETF的多资产配置策略
- 作者与联系方式:邓虎、孙凯歌、宋施怡,研究支持沈思逸,隶属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
-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12日
- 研究主题:重点分析博时基金旗下ETF产品的多资产配置及风格轮动策略,涵盖股票、港股、美股、黄金及债券等多类资产。
- 核心论点与主要信息:
- 博时ETF覆盖多资产类别,特色突出。
- 结合申万金工风格轮动模型实现风格轮动ETF组合,有效捕捉市场风格轮动,取得年化收益$10.5\%$,超越等权基准$8.7\%$。
- 引入港股恒生沪深港通大湾区指数ETF及市场首只转债ETF丰富资产类别。
- 通过基于风险预算的多资产组合,结合中美经济及流动性指标实现战术调整,年化收益提升至约$13\%$,夏普率达0.9,收益与风险均得到优化。
- 本报告纯属研究分析,不构成基金推荐或对未来走势预测,仅供参考。
总体来看,作者系统地呈现了博时ETF布局特点和基于其多资产ETF产品的配置策略,强调量化风格轮动和多资产风险预算组合提升组合表现的有效性。[page::0,1]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博时ETF布局与产品概览
- 核心论点:博时基金自2009年推出首只ETF后,发展迅速。截至2020年11月2日,管理非货币ETF 15只,管理规模335.74亿元,排名行业第9。
- 产品构成:
- 股票类ETF占比最大(227.59亿元,67.25%),其中主题ETF占绝对主导(199.79亿元,87.79%)。
- 商品类ETF以博时黄金ETF为主(75.3亿元,22.25%)。
- 其他资产类别包括1只QDII(博时标普500ETF,22.31亿元)及1只债券类(博时中证转债ETF,10.54亿元)。
- 费率优势:博时ETF管理费极具竞争力,沪深300ETF管理费仅0.15%,托管费0.05%,这对量化配置提供成本优势。
- 发展节奏:
- 2009-2015年数量稳步增长,2018年后加速,主推主题ETF,推出央企结构调整、创新驱动等主题产品,体量迅速扩大。
图表解读:
- 图1显示博时ETF非货币规模排名第9,柱状图定量表现突出,非货币ETF数量及规模明显。
- 图2饼图直观展示股票类ETF规模占绝对比重;商品、QDII、债券ETF占比相对较小,突出股票及黄金主题。
- 图4、图5展示年度ETF发行数量及规模积累,2018年后体量跃升明显,侧面反映博时ETF转型与业务扩张。
这些数据和趋势强调博时在ETF行业规模和多样性上的竞争优势,为后续多资产配置策略研究奠定基础。[page::3,4,5]
2.2 股票型ETF风格划分与风格轮动策略
- 风格分类体系:基于基金持仓股的行业风格集中度,按照金融、周期、消费、成长四象限划分,部分宽基指数归入“均衡”风格。
- ETF列表及风格:博时管理11只股票型ETF,具体分类见表2,覆盖均衡(超大盘、央企结构调整、持续发展、沪深300等)、成长(创业板、央企创新、5G50)、周期(自然资源、中证红利)、金融(上证50)等。
- 风格轮动模型:
- 运用申万金工风格轮动模型,以四大风格相对强度评分,动态择时。
- 每期选择得分最高的风格板块并在该板块中选择相关性最高ETF持有。
- 市场风格轮动趋势:
- 过去两年风格在“消费-成长”间轮动,周期和金融表现较弱但周期在震荡过程中,消费板块逐渐走强,成长板块相对疲软。
- 截至2020年10月,消费和金融板块处于超配区域,成长板块则处于低配区域。
- 策略表现:
- 风格轮动ETF组合年化收益10.5%,大幅优于等权组合1.7%,夏普比率提升至0.48。
- 策略收益在资产波动和最大回撤方面表现良好,风险控制合理。
图表解读:
- 图6展示各ETF跟踪标的历史走势,显示于时间序列上的股价表现差异。
- 图7-10分别呈现每个风格板块的强弱动态,结合$\beta1$和$\beta2$指标体现超配、低配状态。
- 图11净值曲线清晰体现轮动组合与基准的收益差异。
- 表3详细量化比较年度收益波动及风险指标。
通过以上,报告证明风格轮动策略可以捕获市场变化节奏,实现超额收益和风险优化。[page::6,7,8]
2.3 当前强势风格与行业得分分析
- 自2020年9月至10月,消费与金融板块持续强势,周期板块偏弱,成长有回暖趋势。
- 沪深300ETF得分最高,说明其作为标杆权重股ETF与市场风格高度匹配,超大盘和上证50ETF紧随其后。
- 此部分强化了以沪深300ETF为核心构建轮动组合的合理性。
图表解读:
- 图13条形图动态展示各风格得分的时间序列。
- 图14柱状图直观比较沪深300ETF与其他ETF的风格匹配得分。
该数据提示当前市场板块偏好,为后续动态资产配置提供风格择时依据。[page::9]
2.4 基于多资产ETF组合配置策略
- 资产多元化:
- 除股票ETF(轮动组合),博时ETF丰富涵盖跨境(恒生沪深港通大湾区综合ETF)、可转债(市场首只)、QDII(标普500ETF)、黄金ETF等。
- 根据资产类别进行风险预算及比例限制,黄金上限30%,美股、港股及转债ETF上限15%。
- 恒生沪深港通大湾区综合ETF:
- 该指数选取粤港澳大湾区上市的港股及A股公司,市值排名前250家。
- 超50%公司在香港市场有上市类别,腾讯为最大权重主导(权重上限10%)。
- 行业集中于金融、信息科技与可选消费,行业配置介于香港恒生指数与沪深300之间。
- 近年表现优于恒生指数,波动性低于沪深300,具有一定稳健及补充特性。
图15、图16分别展示成份股公司类别与行业分布,直观反映指数构成。
- 博时可转债ETF:
- 跟踪中证转债及可交换债券指数,覆盖300余只证券,采用抽样复制,跟踪误差仅0.8%。
- 转债指数风险介于股票与债券之间,具备股债两者特性但相关性均较低,可视作“第三类资产”,有利于组合风险平衡。
- 近年来收益稳定,波动率显著低于股票。
表6展现转债与沪深300股票指数及国债指数的比较,验证转债独特特性。
- 资产配置组合设计:
- 固定风险预算组合:基于波动风险预算,股票轮动组合占比最高(风险预算6份),其他资产按预算分配,配置比例动态调整但设有黄金、美股港股转债上限。
- 战术风险预算组合:通过引入中美经济增长预期及流动性指标调整资产预算,如经济/流动性信号为正则放大对应资产风险预算倍数,反之缩减,体现宏观视角灵活调整。
图表解读:
- 图17显示自2016年以来固定风险预算五类资产的配置比例动态,黄金比例稳定较高,股票轮动组占比最大。
- 表7固定风险预算组合表现优于单一轮动组合,年化收益率提升至12.01%,波动率及最大回撤显著降低,夏普比率近乎翻倍。
- 图18和表8展示动态风险预算组合的净值走势及关键表现指标,进一步提升收益至13.19%,波动率略降至14.63%,最大回撤进一步控制于15.28%,夏普率达到0.9。
该策略有效通过多资产配置及宏观指标战术调整,提升组合夏普比率,平衡风险与回报,增强收益稳定性及抗风险能力。[page::10,11,12,13,14]
2.5 风险提示与免责声明
- 明确报告基于历史公开数据和模型构建,结果仅供参考,不作未来走势预测。
- 不包含基金评级或产品推荐,投资者应结合自身风险情况审慎参考。
- 强调透明信息披露与职业操守,提示投资风险,自主决策责任明确。
- 版权归属及法律声明规范使用及再传播,保障研究成果权利。
这一部分强化报告的客观性和合法合规基础,提升研究可信度。[page::0,14,15]
---
3. 图表深度解读
3.1 行业规模与结构相关图表
- 图1:博时基金非货币ETF规模与数量排行,展示华夏、国泰等规模领先,博时位列第9,规模优势明显,体量突出。
- 图2-3:饼图分别显示各类ETF资产规模分布和股票类ETF风格分布,股票类主导,主题ETF占优,体现产品布局深度。
- 图4-5:柱形及折线结合,展示2018年起ETF产品发行动力加速,募集规模快速增长,主题ETF驱动明显。
3.2 风格轮动相关图表
- 图6:11只股票型ETF净值走势对比,区分不同风格,视觉呈现风格差异与同步性。
- 图7-10:四大风格超配或低配地域散点图,依据$\beta1$、$\beta2$指标评估超额收益潜力,实时风格状态。
- 图11:基金组合净值曲线,表现出ETF轮动策略净值显著跑赢基准,策略有效。
- 图12:时间连续的色块图反映历史阶段内主导风格轮动,轮动频繁、行业主导风格多变。
- 图13-14:2020年9-10月风格相对得分及ETF得分排名,突出消费和金融优势ETF。
3.3 多资产配置相关图表
- 图15-16:恒生沪深港通大湾区综合指数成份股分类与行业权重,清晰反映跨境成分及行业分布集中,突出金融和科技行业。
- 图17:固定风险预算多资产比例叠加面积图,股票轮动为主体,黄金比重稳定,其他资产占比较小。
- 图18:动态风险预算组合净值对比固定风险预算,显示出动态调整策略收益提升更明显,波动性控制更优。
3.4 各表格解读
- 表1、表4:博时基金旗下主要ETF产品明细,涉及代码、规模、费率等关键信息,体现产品种类与管理费优势。
- 表2:ETF产品与跟踪指数对应关系及风格划分,构建风格轮动分析基础。
- 表3、7、8:组合策略收益指标,系统比较不同组合年化收益、波动、最大回撤及夏普比率,突出多资产组合和战术调整效果。
- 表5、6:恒生大湾区指数表现及转债指数与股票债券比较,展示跨市场表现与资产特性差异。
图表联动文本内容,数据深入支撑报告结论,整体展现了博时ETF从单一产品到多资产配置、再结合量化模型提升组合效果的全面框架。[page::3-14]
---
4. 估值分析
本报告主要侧重于量化配置策略分析,未涉及传统估值模型(如DCF、市盈率法等)。其估值核心体现在:
- 风险预算方法:通过定义资产类别风险贡献比例(基于波动率和相关性),实现风险平衡的资产权重设计。
- 战术风险预算模型:利用宏观经济与流动性指标调节资产风险预算,优化资金配置,提升组合攻击性及防守能力。
- 绩效指标:通过年化收益、波动率、最大回撤、夏普比率等金融指标,间接评价组合“估值”或配置效果。
因此更多关注资产配置优化和风险调整回报而非单一证券估值。[page::12,13,14]
---
5. 风险因素评估
- 历史数据局限:策略与模型基于历史公开数据,宏观环境、市场波动、政策变化等均可能导致未来表现偏差。
- 模型风险:风格划分、轮动模型和风险预算均基于一定假设,若市场结构发生剧变(如风格归因失效)会对策略产生影响。
- 流动性风险:ETF及其跟踪标的市场流动性变动,尤其可转债及港股ETF可能存在交易成本与折价风险。
- 跟踪误差风险:尤其对抽样复制的转债ETF,跟踪误差虽小但存在,影响组合实际表现。
- 宏观政策风险:跨境ETF受经济政策及互联互通机制影响较大,存在不确定性。
- 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差异:报告不构成本金保护承诺,激进配置风险较高,投资者应结合自身风险偏好判断。
报告谨慎说明不涉及基金推荐,提醒投资者合理评估风险,体现专业合规态度。[page::0,14]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整体立场明确,强调基于历史数据的量化配置优势,但未对市场极端事件(如系统性风险、黑天鹅)带来的策略失效风险做深入探讨。
- 对转债指数和港股ETF虽然介绍详尽,但相关资产流动性或跟踪误差潜在不足风险未进行深入剖析。
- 风格轮动频繁,平均持有期仅约12天,实际操作中交易成本和税费因素未充分量化考量,可能对净收益产生影响。
- 多资产配置的动态调整依赖中美经济及流动性指标,虽有理论基础,但这些信号的预测准确度和时效性有局限;模型对信号滞后敏感度分析未展开。
- 未涉及产品费率对组合长期净收益的影响分析,尽管费率优势凸显,但仍需注意成本累积的潜在影响。
整体而言,报告内容科学严谨,但操作层面复杂度及潜在执行成本风险值得进一步关注。[page::3-14]
---
7.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以申万宏源研究为基础,通过详尽数据和规范模型分析,系统展现了博时ETF多资产配置策略的优势与实践:
- 博时基金ETF体系结构丰富,产品涵盖股票(主题、风格、规模)、商品、跨境、美股、黄金与债券,管理规模行业领先。
- 股票型ETF多采用风格分类,结合申万金工风格轮动模型,策略实现年化10.5%收益,远超等权基准,反映风格动态选择的有效性。
- 港股恒生沪深港通大湾区综合ETF以及市场首只可转债ETF的纳入,为组合提供优质跨境港股及平衡风险的另类资产,有利于多元化配置。
- 通过基于风险预算的固定组合设计,实现资产风险均衡分布,多资产组合年化收益提升至12.01%,风险指标显著改善。
- 结合宏观经济与流动性前瞻指标调整风险预算后,动态风险预算组合年化收益进一步提升至13.19%,夏普率达0.9,兼顾收益提升与波动控制。
- 报告提供了充分的图表和数据支持,明确展示组合构建流程和绩效验证,体现专业量化研究水准。
- 风险提示充分但操作实务中交易成本、模型假设及极端风险仍需投资者及管理人关注。
综上,博时ETF的多资产组合策略以扎实的资产布局和量化模型为核心,结合宏观环境动态调整风险预算,展现了良好的风险调整后回报能力和配置创新潜力。对于寻求多资产、跨境、多风格结合的投资者,报告提供了科学的量化配置框架和实践参考。[page::0-14]
---
备注
图片引用示例:





(以上为部分关键图示索引)
---
本分析严格基于原报告内容及数据,保持中立、专业态度,引用均附带页码溯源,符合专业金融报告解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