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re Elites Meritocratic and Efficiency-Seeking? Evidence from MBA Students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基于一项激励实验,研究美国常春藤MBA学生(未来精英阶层)在收入再分配中的公平观念与效率偏好。发现MBA学生无论收入差异源于运气或能力,都倾向实施更大不平等,其对效率成本的敏感度显著高于普通美国人。同时,MBA学生中严格的功绩主义者比例较低,部分表现出混合公平观念。这为解释美国高收入不平等和再分配政策差异提供了新视角 [page::0][page::2][page::8][page::10][page::15]。

速读内容


主要发现:MBA学生倾向实施更大不平等且更看重效率成本 [page::2][page::7]


  • 当收入由运气决定时,MBA学生实施Gini系数为0.43,高于美国普通人0.36。

- 由绩效决定时,Gini达0.62,也超过普通人0.56。
  • 引入再分配效率成本,会引起Gini系数增加约0.20点,是普通人口中几乎无弹性的10倍。


公平理想分布:MBA学生中“其他”类型比例远高于普通人口 [page::10][page::20]



| 公平理想 | MBA学生比例(%) | 普通美国人比例(Almås等2020)(%) |
|---------|------------|-------------------------|
| 自由主义者 | 23.2 | 29.4 |
| 功绩主义者 | 22.7 | 37.5 |
| 平等主义者 | 9.9 | 15.3 |
| 其他 | 44.3 | 9-17 |
  • 44.3% 的MBA学生不符合传统公平理想分类,表现为“弱功绩主义”或混合观点。

- 男性更倾向自由主义,信仰努力致富者更偏向功绩主义。

实验设计概述 [page::4][page::5][page::27]


  • 受试者包括“工人”执行加密任务及MBA学生作为“旁观者”进行收入再分配。

- 收入由“绩效”或“运气”决定,再分配时可能产生效率成本,影响可分配总额。
  • MBA学生激励参与,独立决定六美元奖金在两工人间如何分配。


量化模型及回归结果解析 [page::7][page::8][page::19]

  • Gini系数回归模型揭示绩效条件和效率成本条件均显著提升收入不平等。

- 绩效条件使Gini提升约0.19-0.24,效率成本条件提升约0.19。
  • 这些结果对去除不认真参与者、样本分割、加权及顺序效应稳健。


未来精英公平观念的解析与内涵差异 [page::12][page::13][page::43][page::44][page::45]


  • “弱功绩主义者”(moderates)接受某种程度的运气溢价,不完全平等化运气导致的差异。

- 不同公平理想群体对美国不平等的起因理解存在显著差异,如教育、歧视、经济因素。
  • 开放式文本分析及词云揭示不同群体关注点:自由主义倾向个体选择,平等主义强调结构性歧视与历史因素。


样本扩展:本科生复现验证未来精英偏好持续性 [page::14][page::52][page::54]

  • 康奈尔本科商学院学生(Dyson样本)再现主要结果,绩效和效率成本提升不平等。

- 该群体功绩主义比例较MBA高,平等主义较低,但“其他”公平理想依然显著。
  • 结果表明这些偏好可能在教育早期阶段即形成并稳定。


深度阅读

深度分析报告:《Are Elites Meritocratic and Efficiency-Seeking? Evidence from MBA Students》



---

一、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Are Elites Meritocratic and Efficiency-Seeking? Evidence from MBA Students

- 作者:Marcel Preuss, Germán Reyes, Jason Somerville, Joy Wu
  • 发布机构及日期:非明确标示研究机构,2025年7月发布

- 主题:探索精英人群(以常春藤MBA学生为代表)的公平性和效率偏好,进而理解其对收入再分配政策态度的影响。
  • 核心论点及信息

- MBA学生在收入分配上的不平等容忍度远高于普通美国家庭,无论收入差异是因运气还是因能力导致;
- 他们对再分配效率成本的敏感度显著高于普通人群;
- 相较普通公众,MBA学生更少是严格的“功绩主义者”,公平理念呈现多元化与复杂性。
  • 这一发现为理解美国高度不平等状态及其政策形成机制中的“精英影响”提供了切实的实验证据。[page::0]


---

二、逐节深度解读



1. 引言与研究背景(第1页)


  • 支持再分配政策通常源于对公平(运气vs努力)与效率(成本)间权衡的看法。已有文献发现,美国大众倾向于因运气不公导致的不平等支持更多再分配,却对效率成本不敏感。

- 政策制定实质上由经济、政治精英掌控(“elite control”理论)。这些人群对政策倾向的影响远超普通民众(Gilens和Page, 2014)。
  • 研究缺口:精英的公平和效率偏好尚无充分实证数据,部分原因是难以接触到精英群体。

- 本文通过设计行为实验,利用康奈尔MBA学生(未来精英代表)作为“公平旁观者”,模拟其收入分配决策,弥补此缺口。
  • 设计上模拟三阶段:工作者进行加密任务、收入基于工作表现或运气分配、MBA学生进行分配。高效成本与公平运气/功绩情形交叉设计。[page::1]


2. 主要研究发现(第2页)


  • MBA学生对收入分布实施更大不平等:Gini系数0.43(运气)与0.62(功绩),明显高于美国家庭的0.36和0.56。

- 对效率成本更为敏感:引入效率成本导致的不平等增加约0.20 Gini点,是一般人口估计值的10倍以上。
  • 公平理念识别:仅约10%为绝对平等主义者,23%自由主义者(认可原始收入)、23%功绩主义者,44%难以归类。难分类群体呈现“弱功绩主义”行为,即部分承认努力决定收入但容忍运气带来的差异。

- 开放性回答表明学员对收入不平等成因认识复杂,兼具努力价值与机会不平等的认知。[page::2]

3. 复核及拓展(第3-4页)


  • 以康奈尔本科商科学生为样本重复实验,结果一致:高不平等容忍、强效率成本敏感、类似公平理念分布。

- 强化结论的普适性与稳健性。
  • 讨论精英较强容忍不平等与影响政策力度有限之间的矛盾现象,可能解释为何美国民众普遍支持平等但政策依然偏向不平等。

- 对相关文献扩展,本文优势在于统一实验设计、排除自身利益驱动影响(MBA生为旁观者而非当事者),以及缓解选择偏差。[page::3-4]

4. 实验设计细节(第4-6页)


  • 实验流程详述:

- 生产阶段:工人按规定时间完成加密任务。
- 收入阶段:两种生成收入机制—绩效或随机(投币决定胜者)。
- 再分配阶段:MBA学生作为旁观者参考收入来源(功绩/运气)及是否有再分配效率成本决定最终收入划分。
  • 再分配手段为对$6奖金的调整,以$0.5递增调节。

- 样本描述:
- 338名MBA学生参与,最终样本271名,有85%以上处于24-31岁年龄段。
- 多数学生报考管理岗位,偏好私营部门,倾向美国就业,投票率近70%。
- 采用对比分析,MBA学生与美国家庭样本使用统一方法评估公平理念和不平等指标。[page::5-6]

5. 统计模型与实证估计(第7-9页)


  • 依赖线性回归模型估计Gini系数的因果影响,变量包括收入决定机制(绩效vs运气)和效率成本存在与否。

- 主要结果:
- 随机收入分配的基线Gini为0.42,绩效决定增加0.24(强显著),效率成本条件增加0.19。
- 第一决策与全部决策估计相近,结论稳健。
- 与普通美国人的对比显示,MBA学生容忍度高0.07 Gini,约占美国与挪威差异的35%。
- 绩效与效率成本效应与文献一致,但效率成本弹性远超一般样本(后者弹性近零)。
  • 多种稳健性检验涵盖注意力排查、作答时间、异常响应排除、分组与轮次固定效应控制等,均支持核心结论。[page::7-9]


6. 公平理念解析(第10-13页)


  • 使用两种设计(单次决策的between-subject与多次决策的within-subject)构建统计分类框架,区分三类公平理念:

- 平等主义:不论差异来源均使收入平等;
- 自由主义:维持原始收入不变;
- 功绩主义:运气差异时收入平等,绩效差异时允许差别。
  • 发现:

- MBA样本中约9.9%平等主义,23%自由主义,23%功绩主义,近44%不属于上述理想分类,显示更复杂的理念分布。
- 相较普通样本,功绩主义与自由主义比例偏低,“其他”类别明显多。
- 对“其他”类别深入分析,发现多为“弱功绩主义者”,即对于因运气带来的不平等仍容忍不完全平等的态度。他们的收入分配导致更高不平等(Gini约0.62 vs 0.38)。
- 个人特征相关发现:男性更倾向自由主义,认同“成功靠运气”的倾向平等主义,认同“勤奋工作”的倾向弱功绩主义,政治活跃者更倾向功绩主义。
  • 对不平等起因的口述分析显示:

- 功绩主义强调教育障碍;
- 弱功绩主义重视机会不平等及歧视;
- 平等主义则强调结构性与历史制度问题。[page::10-13]

7. 复现分析(第14-15页)


  • Dyson本科生群体复现实验,结果高度相似。

- 但在公平理念分布中,Dyson学生更少平等主义,更强功绩主义倾向;自由主义比例相仿。
  • 该复现强化结果在不同未来精英群体中的代表性和稳定性。

- 结论部分强调这些偏好差异可能长期存在并伴随升迁进入权力阶层,帮助解释美国政策偏向不平等与民众期望矛盾。[page::14-15]

8. 研究贡献与政策启示(第15-16页)


  • 揭示精英群体相较普通公众更强的效率考量和更宽容不平等的态度,可能导致政策再分配力度不足。

- 反映美国与欧洲福利差异中效率敏感度不同的微观根源。
  • 未来研究方向包括:

- 深入因果机制,是否自我选择或教育塑造精英特质;
- 不同类型精英群体(政治、经济、文化)间偏好异质性与政策影响机制。[page::15-16]

---

三、图表深度解读



图1(第17页)— MBA学生及美国样本的公平理念分布对比




  • 显示MBA样本的自由主义、功绩主义、平等主义和“其他”类公平理念比例及其95%置信区间。

- 明显观察到“其他”类别在MBA样本中远高于美国总体样本(如Almås 2020 & Cohn 2023)。
  • MBA中功绩主义与自由主义比例低于普通样本,平等主义比例相对较低但相近。

- 图表佐证文本分析中的主要结论:MBA群体公平理念更复杂、多元,且更能容忍不平等。[page::17]

表1(第18页)— MBA学生样本描述


  • 覆盖年龄、性别、出生地、成长经济状况、职业偏好、社会政治态度等维度。

- 显示样本中青年居多(24-31岁占多数)、近半为美国本土出生,职场导向明显,重视工作勤奋及参与投票。
  • 样本特质符合未来精英特征,与研究假设相符。[page::18]


表2(第19页)— 不平等水平(Gini系数)回归估计


  • 不同规格估计绩效和效率成本对Gini系数影响,均正且强显著。

- 绩效条件提升Gini约0.19-0.24点,效率成本提升约0.19点。
  • 基线(随机决策,无效率成本)Gini约0.42。

- 结论反映MBA学生对收入重新分配选择中不平等容忍度高且对效率成本敏感性强,可见表明其效率导向程度。[page::19]

表3(第20页)— 公平理念分布对比:MBA vs 美国普通与高收入群体


  • 分Panel A/B/C讨论不同比较。

- MBA学生中自由主义、功绩主义比例均较低,未归类比例高达44%。
  • 该比例远超普通美国人(9-18%)和高收入人群(10-21%)。

- MBA群体的公平理念显著不同于普通人甚至高收入阶层,暗示未来决定政策的精英公平定义较复杂。[page::20]

表4(第21页)— Luck与Performance条件下的收入分配联合分布


  • 详细展示各公平理念定义对应具体再分配行为组合。

- 很大比例的MBA学生不落入“标准”理念,表现出“弱功绩主义”特征(即在运气条件下部分再分配,但未完全平等)。
  • 该分布支持文本中“其他”类别合理性及行为模式,非随机点击行为。[page::21]


附录图A1(第27页)— 实验流程图




  • 清晰展示三阶段设计流转,强化对实验设计逻辑的理解。[page::27]


附录图B2 & B3(第37页)— 实验中实施Gini分布与收入再分配的直方图及均值条形图







  • 直方图体现分布模式,峰值在0(完全平等)、1(完全不平等),均值Gini约0.56。

- 条形图展示不同处理下Gini与再分配份额,绩效和效率成本导致更高的不平等和更少的再分配。[page::37]

附录图A5(第31页)— 不平等叙事与公平理念关系




  • 展示不同公平理念对不平等成因的认可度。

- 功绩主义注重教育壁垒,弱功绩主义强调机会和歧视,平等主义强调结构性与历史因素。
  • 数据反映了不同公平理念对应的因果归因方式差异,丰富了行为背后的认知模型。[page::31]


---

四、估值分析



本研究为行为实验性质,不具备传统财务估值内容,因此无估值方法分析。实验经济学设计为揭示行为偏好及其政策影响提供数据支持,不适用DCF等财务估值工具。

---

五、风险因素评估


  • 选样偏差风险:尽管通过课内义务实验降低了自选偏差,但仍可能存在代表性不足,毕竟MBA学生代表特定经济精英的一部分。

- 实验外部效度:实验模拟收入分配,环境与真实工作及政策场景不完全相符,行为在现实中可能有所不同。
  • 潜在认知偏误及响应噪声:分析多采用排除注意力不集中和异常操作,且内外部重复检验强化了稳健性。

- 解释因果机制的不确定性:尚无法明确偏好差异源于个人特质自选还是精英教育训练形成,报告指出未来研究重点。
  • “其他”类别公平理念的界定可能不完全精确,但文中通过行为模式与态度验证排除了随机点击可能。[page::38-40, 15]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较为客观严谨,采取多项稳健性检验与补充实验,规避实验设计偏差。

- 样本限于单一教育机构(康奈尔)及其路径,尽管另校本科作复现,仍限制了精英群体的全面代表。
  • “其他”公平理念群体庞大,是个值得进一步细分的课题,当前的“弱功绩主义”标签虽直观但或掩盖了更丰富异质性。

- 对效率弹性的解读较为清晰,但未能揭示其背后心理动因(如制度认知、职业规划等)。
  • 报告正视无法判断因果路径及动态性,保持谨慎,且提出多样的后续探索方向。


---

七、结论性综合



该研究首次利用经激励设计的行为实验详细剖析了未来美国经济与政策决策精英群体(以康奈尔MBA学生为代表)的收入再分配偏好。核心贡献在于发现:
  • 这些精英群体较普通美国家庭表现出更高的不平等容忍度:不论收入差异源于运气或功绩,MBA学生倾向实施更显著的收入差距,Gini系数最高达0.62;

- 他们对再分配效率成本极为敏感,效率成本引发的再分配减少程度远高于全国代表性样本,为政策设计时考虑精英态度必要性提供依据;
  • 在公平理念上,MBA学生的理念远较单一和功绩驱动复杂,44%无法归类于传统“平等主义、自 由主义、功绩主义”三大类,表现为“弱功绩主义”——既认可劳动贡献,也为运气因素保留部分溢价可能;

- 这组未来精英的偏好特征在同一高校本科生中得到强有力的复现,表明此偏好具有一定的稳固性,并可能随教育和社会地位的提升而强化;
  • 这种精英偏差极可能导致美国政策取向与大多数民众公平愿望之间的脱节,成为美国持续高不平等状况的重要解释。


结合众多实证回归与行为数据,报告体现精英对“效率优先”和“容忍不平等”的态度,呼吁政策制定过程中需重视精英与大众偏好间可能的分歧以及其对再分配政策路径的深远影响。

---

# 综上所述,本文从实验测度的视角独树一帜,全面展现了未来美国精英在公平与效率偏好上的复杂特征,为理解收入不平等的政治经济基础提供了坚实的微观行为证据,并指出了未来多维研究路径的重要方向。[page::全篇]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