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股市场风格因子的二维选择—风格指数系列研究之二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基于沪深300指数(2005-2010年)从横截面和时间序列两个维度,系统分析了15个风格因子的风格属性,最终选定PS、PE Forward、PE TTM为价值类最显著因子,SPS Growth、BPS Growth、EPS Growth为成长类最显著因子。报告运用聚类分析及收益差稳健性指标,考察牛熊市下风格因子排序变化,并结合单因子选股能力累计收益表现,提出基于均值的价值和成长评分方法,为构建符合中国市场的风格指数打下基础 [page::0][page::2][page::4][page::5][page::7][page::9][page::10].
速读内容
风格指数系列背景与研究框架 [page::0][page::2]
- 本文系风格指数系列之二,承接首篇关于风格因子选股能力的研究,重点探讨风格因子的风格属性识别。
- 采用横截面与时间序列两维度分析,沪深300指数为研究标的,研究期为2005年7月至2010年5月。
- 结合主流国际风格指数编制方法,期望打造符合A股投资理念的风格指数体系。

风格因子分类与晨星风格箱介绍 [page::2][page::3]
- 风格因子涵盖价值、成长、动量及效率类指标。
- 晨星风格箱提供细分市场风格分类,市值规模分大中小盘,价值与成长划分依不同标准。

因子选择及横截面聚类分析方法 [page::3][page::4]
- 因子选取涵盖15项,包括PE TTM,PE Forward,PB,PS,DY等价值因子及ROE、EPS Growth等成长因子。
- 横截面用K-means聚类法度量因子区分价值和成长股的能力,通过聚类指标衡量聚类差异及紧密度。

牛熊市条件下的因子聚类能力差异 [page::5][page::6]
| 因子类别 | 因子 | 牛市聚类指标值 | 牛市排名 | 熊市聚类指标值 | 熊市排名 |
|---------|------------|----------------|----------|----------------|----------|
| 价值 | PS | 105.3 | 1 | 17.4581 | 4 |
| 价值 | PE Forward | 91.1 | 4 | 23.8261 | 1 |
| 成长 | SPS Growth | 1953.8 | 1 | 13.2165 | 3 |
| 成长 | ROE | 49.4 | 5 | 17.4684 | 1 |
- 牛市和熊市风格因子表现有显著差异,PS在牛市表现突出,PE Forward在熊市提升,成长类ROE取代SPS Growth成为熊市首选[page::5][page::6]
时间序列分析与收益差稳定性 [page::6][page::7]
- 时间序列利用TOP25%和BOTTOM25%组合收益差构造收益差别指标,用t统计量衡量因子的时间一致性。
- 价值因子PCF表现最佳,成长因子SPS Growth再次排名最高。

单因子选股能力累计表现 [page::8][page::9]
- 价值因子PE TTM、PCF,成长因子ROE、EPS Growth、BPS Growth累计收益均显著优于沪深300。
- TOP组合表现明显强于BOTTOM组合,验证因子选股能力。


风格因子综合排名与评分体系 [page::9][page::10]
| 因子类别 | 因子 | 横截面排名 | 时间序列排名 | 综合排名 |
|---------|------------|------------|--------------|----------|
| 价值 | PS | 1 | 4 | 1 |
| 价值 | PE Forward | 2 | 3 | 2 |
| 价值 | PE TTM | 3 | 2 | 3 |
| 成长 | SPS Growth | 1 | 1 | 1 |
| 成长 | BPS Growth | 2 | 2 | 2 |
| 成长 | EPS Growth | 3 | 3 | 3 |
- 通过两个维度综合结果,构建价值和成长评分,分别由三因子均值构成,为后续风格指数编制提供依据。
- 列出2010年1月4日沪深300指数中价值与成长评分最高的前10只股票。
| 价值 | 成长 |
|-------|---------|
| 601099 太平洋 | 000002 万科A |
| 600432 吉恩镍业 | 601169 北京银行 |
| 600151 航天机电 | 000625 长安汽车 |
| 000768 西飞国际 | 600741 华域汽车 |
| 600832 东方明珠 | 600380 健康元 |
[page::9][page::10]
深度阅读
详尽分析报告:“A 股市场风格因子的二维选择—风格指数系列研究之二”
---
1. 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A 股市场风格因子的二维选择—风格指数系列研究之二
- 作者:谢江(分析师),联系人汪洋
- 发布机构: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 发布日期:2010年5月18日
- 主题:A股市场风格因子及风格指数构建方法研究,重点考察风格因子的风格属性,以支持基于风格因子的指数及组合构建。
- 核心论点:继首篇报告探索风格因子的选股能力后,本报告进一步探讨风格因子的内在“风格属性”,即通过横截面和时间序列两个维度,甄别价值和成长类因子中能最好体现各自风格特征的指标,实现更符合中国A股实际的风格指数构建方法。研究得出结论,价值类因子中PS、PE Forward、PE TTM表现最佳,成长类因子中SPS Growth、BPS Growth、EPS Growth更能体现成长风格特点。
- 作者主要传达信息:通过二维分析框架,严谨量化风格因子的风格属性,为构建中国A股市场特色的风格指数提供科学依据,支撑投资者更有效地把握绩优股的风格特征,实现更优组合设计。[page::0,2,9]
---
2. 逐节深度解读
一、风格因子及风格指数研究
- 关键内容:报告回顾前期研究,介绍了15个风格因子的选股能力研究,包括价值、成长、动量和市值类指标,并加入了效率类指标。强调选股能力研究为未来组合优化奠基。提出“风格因子风格属性”的识别是构建风格指数的关键前提,介绍将以横截面和时间序列两个维度展开。
- 推理依据:单因子选股能力不足以全面定义风格因子需内在属性考察,借鉴国际经验希望构建适合A股实际的风格指数体系。[page::2]
- 图表解读:图1“风格研究框架”视觉展示了风格因子研究的两大方向——选股能力与风格风格属性,进一步细化为单因子排序和多因子优化,以及风格指数构建。此图明确了研究脉络和重点,体现系统化的研究思路。

---
二、风格因子的风格属性
- 关键论述:风格指数区别于综合市场指数,反映某类股票整体表现。引用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强调市值和账面市值比系数对价值成长区分的基础作用。风格投资理念成熟快速,晨星的风格箱模型成为实操典范,但价值成长等因子的分类存在差异,反映不同投资哲学。华泰联合意在整合这些不同视角,精炼符合中国市场的风格指数设计方案。
- 逻辑和证据:基于经典理论和国际市场实践对风格的认识,指出单纯市值或账面市值指标不足,需多维度综合分析。晨星风格箱图(图2)形象展示了风格分类的二维划分核心理念:规模×风格(价值-平衡-成长)。

- 风格因子的选择:表1列出具体因子,如PE TTM(市盈率)、PE Forward(预测市盈率)、PB(市净率)、PS(市销率)等价值因子,成长类包括EPS Growth(每股收益同比增长)、BPS Growth(净资产同比增长)等,并标注部分因子需倒序排列。因子数据处理采用沪深300成分股,确保范围和代表性。
- 数据处理:特别强调对极值和标准化处理保障数据质量和连续性,为后续聚类提供坚实数据基础。[page::2,3,4]
---
三、风格属性的二维考察
3.1 因子及数据选择
- 如前总结,明确用沪深300指数成分股,周期2005年7月至2010年5月,横截面为半年、时间序列为月度。
3.2 因子聚类能力(横截面分析)
- 关键论述:采用K-means聚类考察因子能否将横截面股票聚集为两类(价值、成长),通过“聚类能力指标”表征两个聚类中心距离与组内点聚集距离比,数值越大,说明因子对价值成长区分度越明显,风格属性越强。
- 公式说明:由两个聚类中心的平方距离除以各组内部平方距离的平均,体现分组差异显著性。
- 数据解读(表2):
- 价值类因子:PS以122.8分夺冠(最好聚类能力),PE Forward、PE TTM也表现优异。
- 成长类因子:SPS Growth指标高达1957.8遥遥领先,BPS Growth、EPS Growth紧随其后。
- 结论是PS和SPS Growth分别为代表性的价值和成长风格指标。
- 牛熊市差异(表3):
- 牛市阶段,PS价值因子表现最好;熊市阶段,PE Forward更具代表性。成长类中,熊市ROE取代SPS Growth。显示市场情绪变动对风格因子表现影响显著。
- 意义:该分析盘活了市场不同状态下风格因子的表现,提示指数编制须考虑市场周期因素。

[page::4,5,6]
3.3 因子收益差稳定性(时间序列分析)
- 方法:每半年更新的因子排序,将股票分为前25%(TOP)与后25%(BOTTOM),计算两个组合月度收益率差,构造收益差时间序列。测量因子收益区分能力的t统计量(Return Discrimination Power),t值越大说明因子连续的时间序列内收益分辨力越强,风格属性表现越稳定。
- 数据(表4):
- 价值类因子中,PCF(市现率)t值最高(2.268),PE TTM次之(2.1453),PS的排名下降至第4。
- 成长类因子排名与横截面较为一致,SPS Growth依然第一,BPS Growth、EPS Growth紧随。
- 绩效曲线(图5、图6):
- 以2005年7月1日为基点1000,TOP组合凭借这些指标的选股能力实现显著积累增长,部分指标TOP组合的累计指数远超沪深300。反观BOTTOM组合和沪深300表现较为接近,说明指标围绕选出的成长或价值股票具备超额收益潜能。



- 分析总结:时间序列的稳定性强化了横截面分析的结果,同时显示出PCF和PE指标在连续月度选股中的持续有效性。成长类因子在两个维度表现更一致,增强了成长风格识别稳定性。
[page::6,7,8,9]
---
四、因子的二维综合选择
- 结果整合(表5)将横截面聚类排名与时间序列收益差排名合并得出最终综合排名:
- 价值类综合排名前三:PS(1)、PE Forward(2)、PE TTM(3)
- 成长类综合排名前三:SPS Growth(1)、BPS Growth(2)、EPS Growth(3)
- 风格评分构建:对单只股票取价值类因子PS、PE Forward、PE TTM的均值为价值评分,取成长类SPS Growth、BPS Growth、EPS Growth均值为成长评分。
- 个股示例(表6):2010年1月4日沪深300中价值风格评分最高的10只股票如太平洋(601099)、吉恩镍业(600432)等;成长风格评分最高的包括万科A(000002)、北京银行(601169)等,反映出风格评分在个股层面具备实用性。
- 应用意义:基于这些风格评分,构建风格指数不仅可为主动基金提供有效的绩效比较基准,也为风格投资者提供标准化、可投资的组合思路,有助资本市场风格轮动捕捉和多因子投资策略实现。
[page::9,10]
---
3. 图表深度解读
图1 风格研究框架
清晰展现了风格研究的两大主题和分支,体现研究脉络的系统缜密。
图2 晨星投资风格箱方法
风格箱通过纵轴(规模大中小)和横轴(价值-平衡-成长)将投资风格系统化划分,成为风格因子分类实务的重要工具。
图3 横截面聚类分析示意图
介绍了基于K-means算法,在间隔半年的时间点,利用最新财报数据,针对价值成长因子进行股票分类,验证因子的风格聚合能力的过程,具备极强的直观理解性。
表2、表3:因子横截面聚类能力
定量呈现因子聚类能力指标及排名。表3同时将牛市与熊市分开,对比发现在不同市场周期中风格因子表现及排名存在较大差异,对投资策略的周期适应性构建提供数据支持。
图4 时间序列分析示意图
说明如何基于半年度构建的股票池,按月度计算TOP与BOTTOM组合收益差,观察因子时间序列上的收益分辨力。
表4 因子时间序列能力
以收益差t统计量衡量因子在时间上的稳定性表现,对横截面结果形成重要补充。
图5、6 价值与成长类指标TOP & BOTTOM组合累计表现
图示了若干价值/成长指标选股组合的累计复利指数走势,明显展现TOP组合的超额收益能力,验证了因子的选股价值。
表5 因子综合排名及表6 风格评分最高个股列表
结合全部二维指标整合排名和具体股票名单,为实际风格指数及组合构建提供具体操作指引。
---
4. 估值分析
本报告核心为风格因子辨识与指数构建方法,无直接财务收益估值或目标价计算,未涉及DCF或倍数法估值说明。
---
5. 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中未专门设立风险章节,隐含风险主要包括:
- 市场状态转换对因子风格表现的显著影响,导致因子表现阶段性差异,存在“熊市VS牛市”范式迁移风险。
- 选取因子及打分方法的稳定性和前瞻有效性依赖于历史数据,在市场环境结构性变化时可能失效。
- 横截面与时间序列指标均基于沪深300成分股,市场代表性局限,未囊括中小盘及未上市层面。
- 指标极值与数据清理虽严谨但可能存在部分样本偏差。
- 未对风格因子的操作成本、流动性风险展开分析。
报告未具体提供风险缓解建议,但通过分群、周期分类、双维度综合提升方法论的稳健性,隐含具备对市场波动的适应策略。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优势:报告系统采用数学聚类模型与统计学评价双重维度,创新结合横截面和时间序列两个分析视角,提升了风格因子识别的全面性和稳健性。数据时间跨度较长,涵盖完整市场周期,增加结论说服力。
- 潜在不足:
- 牛熊市划分较粗糙,未考虑市场微循环波动对因子表现的影响。
- 时间序列分析侧重收益差t值,但未深入探讨因子风险调整收益(如夏普比率)或其他风险特征。
- 风格因子仅限定于部分传统的价值与成长指标,对新兴动量、质量类指标未加深入分析,可能限制研究视野。
- 股票池限制沪深300成分股,未覆盖全部A股,可能导致部分因子效果低估或偏差。
- 未讨论风格因子在行业配置上的偏差及其对指数构建的潜在影响。
总体上,分析稳健且方法透明,兼顾理论与实证,具有较高学术和实战参考价值。
---
7.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在2010年基于2005-2010年沪深300市场数据,系统构建了兼顾横截面聚类能力和时间序列收益差稳定性的“风格因子二维选择框架”,面向构建中国A股特色的价值成长风格指数体系。通过量化指标,精确甄别出价值类因子以PS、PE Forward、PE TTM为代表,成长类因子以SPS Growth、BPS Growth、EPS Growth为代表,从根本上提升风格指数的风格代表性和市场适应性。
图表数据充分支持其结论:
- 横截面聚类分析揭示PS和SPS Growth因子在聚合股票成长与价值属性上最具效果,显示出强烈的横向区分能力。
- 牛熊市细分分析进一步强化不同市场阶段风格因子变化规律,提示因子应动态选择。
- 时间序列分析结果表明PCF、PE TTM具备持续稳定的收益分辨力,成长因子稳定性较强,验证横截面分析的稳健性。
- TOP与BOTTOM组合的累计收益曲线让实证更鲜活,突出TOP组合的超额收益潜力。
- 综合排名结合两维度优势,最终确定六个核心风格因子用于评分系统,奠定后续风格指数及相关投资产品的基础。
基于这些研究成果,作者提出了明确的“风格评分”构建思路及具体个股示例,为华泰联合风格指数体系构建及基金产品风格定位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主动型基金绩效基准和风格投资组合提供了选股策略参考。
报告后续将继续深入其他风格分类方法的比较研究,完善整体风格指数体系发展思路。
综上所述,报告科学全面地挖掘了A股市场风格因子的选取标准及其内在属性,结合经典理论与本土市场实证,提供了具有高度实践指导意义的投资工具框架,预计对指数构建者、量化投资研究员和风格投资者均有极大帮助。[page::0,2-10]
---
附录:主要图表二维码及Markdown格式引用
- 图1 风格研究框架

- 图2 晨星投资风格箱

- 图3 横截面聚类分析

- 图4 时间序列分析

- 图5 价值类TOP & BOTTOM累计表现

- 图6 成长类TOP & BOTTOM累计表现

---
以上为本报告的详细分析解构,涵盖论文结构、关键论点、数据解读、图表解析、技术方法说明及批判性视角,系统展现该研究对A股风格指数构建具有的前瞻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