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发国证新能源车电池ETF 投资价值分析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深度分析新能源汽车及储能领域的发展趋势及产业链情况,指出碳中和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景气度持续提升,动力电池装机量及其上游材料价格高位维持,储能领域政策频发,锂电池需求旺盛。国证新能源车电池指数以电池为核心,样本市值集中且受到外资青睐,历史表现优于其他新能源及宽基指数,估值处于低位具有配置价值。广发国证新能源车电池ETF作为市场规模最大电池ETF,反映了投资者对新能源电池领域的认可,为投资该板块的有效工具 [page::0][page::2][page::6][page::12][page::16][page::17][page::19][page::20]

速读内容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及政策驱动 [page::2][page::3][page::4][page::5][page::6]


  • 电池成本占新能源车整车成本42%,下游需求以动力电池及储能为主。

- 全球碳中和目标加速新能源汽车推广,相关国家立法及政策承诺实现净零碳排放。
  • 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需求驱动期,渗透率快速提升,2025年渗透率目标约20% ,2030年40%。

- 产业链上游原材料(正极材料、碳酸锂等)价格高位维持,行业持续景气。

储能领域快速发展与政策密集 [page::8][page::9][page::10][page::11][page::12]


  • 储能系统成本中,电池成本占比67%。

- “十四五”储能实施方案明确推动规模化应用,电化学储能技术提升且成本下降30%以上。
  • 2022年5月仅一个月地方出台31项储能相关政策,强调行业政策确定性。

- 全球与中国电化学储能装机规模增速均超40%,锂离子电池占新型储能份额近90%。

国证新能源车电池指数编制及成份分析 [page::13][page::14][page::15][page::16]


  • 指数样本为沪深A股及红筹中新能源电池相关公司,采样市值及流动性优先,前30成份股。

- 成分市值以大盘股为主,占比最高为2000亿以上股票36.4%,数量上小市值居多。
  • 行业权重集中于电力设备约64%,其次有色金属、汽车行业。

- 细分行业及概念权重显示,以电池及锂电池为核心且获得外资富时罗素及陆股通重仓支持。

新能电池指数表现及估值分析 [page::17][page::18]


  • 2015年以来新能电池指数年化收益15.3%,显著跑赢沪深300及主流新能源车及创业板指数。

- 指数风格表现为高贝塔、高盈利质量及高成长,研发支出连续增长。
  • 当前指数PE处于2020年5月以来低位,净利润预期年复合增长率达56%。


国证新能源车电池指数最新调整与容百科技表现 [page::18][page::19]


  • 2022年6月纳入科创板容百科技,调仓后电池行业权重提升,能源金属权重下降。

- 容百科技为锂电池正极材料龙头,市值466亿元,2020年至今年化收益122%,显著优于指数。

广发国证新能源车电池ETF产品介绍及规模 [page::19][page::20]


| ETF代码 | 证券简称 | 基金规模(亿元) |
|------------|----------------------|-----------|
| 159755.OF | 广发国证新能源车电池ETF | 19.32 |
| 159757.OF | 景顺长城国证新能电池ETF | 5.45 |
| 159840.OF | 工银瑞信国证新能源车电池ETF | 5.96 |
| 159796.OF | 汇添富中证电池主题ETF | 3.75 |
  • 广发国证新能源车电池ETF规模最大,且产品跟踪误差低,紧密跟踪国证新能源车电池指数。

- 由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管理,基金经理具备丰富ETF指数基金管理经验。

风险提示 [page::22]

  • 宏观政策和市场环境变化风险可能影响新能源车电池行业景气及指数表现。

- ETF标的为股票型基金,承受市场大盘波动带来的系统性风险,投资存在回撤风险。

深度阅读

广发国证新能源车电池ETF投资价值分析详尽解读



---

1. 报告元数据与概览



报告标题:广发国证新能源车电池ETF 投资价值分析
作者及团队:陈奥林、徐忠亚等国泰君安证券研究团队
发布机构:国泰君安证券
发布时间:2022年
研究主题:聚焦于新能源车电池及储能产业的ETF投资价值,重点分析广发国证新能源车电池ETF及其所跟踪的国证新能源车电池指数。

核心论点
  • 新能源车电池产业受碳中和政策驱动,产业链景气度高,尤其是在动力电池和储能领域。

- 国证新能源车电池指数自2015年设立以来跑赢主流新能源车指数和宽基指数,估值处于近两年低位,具备较好配置价值。
  • 广发国证新能源车电池ETF为规模最大的电池ETF,是投资该领域的有效工具。

- 行业及政策环境稳定有利,风险主要为宏观环境波动和市场整体下跌。
[page::0,1]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新能电池发展阶段及相关产业链分析



2.1.1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与政策驱动


  • 电池成本占整车成本比例高

锂电池占新能源汽车整车成本约42%,是成本中最大部分(图1)。
锂电池的主要下游需求来自新能源汽车(占60%),储能和3C产品占比较小,且3C产品市场趋于成熟(图2、图3),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和储能是需求增长主要驱动力。
  • 新能源汽车发展历史与碳中和政策演变

新能源汽车发展经历“萌芽-政策扶持-过渡-需求驱动”四阶段,当前处于需求驱动期(图5)。
2020年中国明确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且《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新增新能源动力交通工具占比将达到40%(图4、表1)。全球多国也在政策和立法层面承诺205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景气上行。
  • 产业链全景

- 下游:整车与充电桩
- 中游:动力电池(核心)、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等
- 上游:正极材料(磷酸铁锂、三元材料等)、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图6)
中国在产业链各环节涌现出宁德时代、赣锋锂业等龙头公司(图7)。
  • 市场规模与趋势

- 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和装机量持续增长,中国占比超过50%且渗透率提升迅速(图8、图9)。
- 疫情缓解后,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和充电桩保有量出现反弹迹象(图10)。
- 动力电池装机量占全球超过50%,国内产量呈增长趋势且疫情后增速有反弹(图11-13)。2022年Q1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比增长超130%,其中比亚迪增速220%,中国头部企业合计市占率55.7%(表2、图14)。
- 上游原材料磷酸铁锂、三元材料及碳酸锂、氢氧化锂价格自2022年3月以来显著上涨并维持高位(图15-16)。

2.1.2 储能领域政策与产业链


  • 储能系统成本中电池成本占比67%(图17),锂电池作为核心组成部分,是储能需求增长的关键。
  • 政策密集出台

《“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2022年发布,目标2025年新型储能进入规模化阶段,系统成本降低30%以上。
储能政策始于2005年,2010年首次写入法案,近年来政策持续密集出台(表3、表4),2022年5月全国发布31项相关政策,政策环境明朗。
  • 储能产业链结构

- 上游:原材料(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元器件、辅材
- 中游:储能电池、管理系统、变流器、系统集成与运维
- 下游:电源侧(光伏、风电)、电网侧(变电站)、用户侧(储能充电站、家用储能)(图18)
  • 储能技术分类

机械储能、电化学储能(含锂离子电池)、化学储能、热储能、电磁储能等。锂电池主导电化学储能,是新能源车电池产业的重要延伸(图19)。
  • 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 全球电化学储能装机规模年均增长超40%(图20),储能锂离子电池出货量年均增长超30%(图21)。
- 中国电化学储能装机增速亦超过40%,市场占比逐年提升(图22-24)。
- 相关新能源发电(光伏、风电)产能/设备容量呈上涨或反弹趋势(图25-26)。
- 新兴储能占比提升至12.5%,锂离子电池在其中占比超89%(图27-28)。

2.1.3 小结



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双轮驱动,结合碳中和等政策推升新能源电池需求,产业链景气度高:
  • 下游新能源汽车销量和装机持续增长,渗透率快速提升;

- 动力电池装机量占全球超过50%,疫情后回暖;
  • 原材料价格高位维持,反映产业链供需偏紧;

- 储能产业政策导向明确,市场增速迅猛,锂离子电池占据主导;
整体维持较强成长性和景气度[page::2-13]

---

2.2 国证新能源车电池指数分析


  • 编制方案

- 由国证指数公司于2015年编制,旨在反映中国A股新能源车电池产业公司的市场表现。
- 选样条件涵盖市值、成交量和业务范围(新能源电池及相关产业链公司),每半年调整。
- 采用派氏加权法,基点1000(表5)。
  • 成份股规模与行业分布

- 指数偏向大盘股,市值超过2000亿元的公司权重达36.4%,但数量以500亿以下小市值公司居多(图29-30)。
- 行业权重上,电力设备占64.4%,数量最多的行业为电子设备(图31-32)。
- 细分行业最大权重集中于电池、乘用车和能源金属(二三级行业)(图33-34)。
- 相对于国证指数,新能电池指数更集中在电池领域(图35-36)。
- 主题概念中,锂电池、陆股通和新能源汽车权重较高,说明成分股受外资青睐(图37)。
- 前十大重仓股权重集中在比亚迪(15.74%)、宁德时代(13.66%)、赣锋锂业、华友钴业等龙头企业,基本覆盖产业链核心环节(表6-7)。
  • 指数表现与财务指标

- 自2015年以来,新能电池指数跑赢新能源车指数和沪深300等宽基指数(图38-39)。
- 年化收益率15.3%,夏普比率0.42,表明较好的风险调整收益;最大回撤53.2%较大,反映波动较大(表7)。
- 估值角度,PE-TTM在2020年5月以来处于低位区间(图40)。
- 风格上指数表现出高贝塔、高盈利质量、高成长特征(图41)。
- 财务数据一致预期显示净利润复合增速达56%,研发投入费用率呈上升趋势(图42-43),反映产业科技投入加强和业绩驱动。
  • 最新成分调整

- 2022年6月13日将科创板容百科技纳入,替代部分能源金属权重,重点增强电池行业配置(图44-45)。
- 容百科技为高科技新能源材料企业,上市于科创板,市值466亿,2021年净利润9.08亿元,2020年9月至今年化回报122%,显著跑赢指数(表8-9)。

总结,该指数结构合理,侧重新能源电池产业链核心环节,估值合理,历史表现良好,具备较好成长与投资价值[page::13-19]

---

2.3 广发国证新能源车电池ETF产品分析


  • 产品简介

- 跟踪国证新能源车电池指数,采用被动管理,目标追踪偏离度最小化。
- 基金代码159755,管理费0.5%,托管费0.1%。
- 投资范围涵盖标的成份股及少量备选股票、债券及金融工具,且跟踪误差年化控制在2%以内(表10)。
- 基金规模19.32亿元,为目前市场上规模最大的新能源车电池主题ETF,表明市场认可度高(表11)。
  • 管理团队介绍

- 广发基金成立于2003年,具备全面资产管理资格,管理规模大、经验丰富。
- 基金经理罗国庆具备丰富的指数及行业基金管理经验,自2013年起历任多只指数基金和主题基金经理,现任新能源车电池ETF主管经理(文中详见罗国庆历任基金经理职务)。
- 广发基金旗下还有多只规模较大、管理良好的指数联接基金,表现突出,有助于支持新能源车电池ETF的管理与运营(表12)。

总结,广发国证新能源车电池ETF具备专业管理团队、规模优势和指数优势,是投资新能源电池产业链的有效产品工具[page::19-22]

---

2.4 风险提示


  • 宏观环境变化风险:宏观经济波动可能影响政策导向及市场资金风格,进而影响新能源车电池相关行业表现。

- 大盘下跌风险:作为股票型基金,若大盘出现持续大幅调整,基金净值存在回撤风险。

基金投资需关注整体市场风险和政策变化,理性配置[page::22]

---

3. 图表深度解读


  • 图1-3:新能源车整车中电池成本占比最高(42%),绝大多数锂电池需求集中于动力和储能领域,3C产品市场成熟,市场稳定。智能手机市场占有率高且稳定,表明这一领域需求边际增长有限。确定了锂电池需求增长主要驱动力为新能源车和储能。
  • 图4、表1: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持续上升,推动欧美等国立法实施碳中和目标,新能源汽车成为重要减排工具。中国碳达峰(2030)和碳中和(2060)明确政策导向,为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 图5:四个发展阶段清晰展现新能源汽车产业从萌芽至需求驱动的变迁,反映政策退坡后市场自驱力增强。
  • 图6-7:产业链细分清晰,涵盖原材料至终端整车,多家龙头企业分布于各环节,产业链配套完善。
  • 图8-14、表2:全球及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和动力电池装机量持续增长,中国市场增长领先,装机量占比超过50%。头部企业市占率提升明显,比亚迪和宁德时代等龙头行业地位稳固。
  • 图15-16:上游原料价格持续高位,反映供应受限和需求旺盛,对产业链盈利能力带来正向影响,但也带来成本压力。
  • 图17:储能系统成本结构中电池占主导比例(67%),表明锂电池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对储能产业竞争力关键。
  • 表3-4:储能政策体系日益完善且密集出台,体现国家对储能产业的战略重视和行业发展潜力。
  • 图18-19:储能产业链细分及技术类别说明,锂离子电池主导电化学储能,是新能源车电池产业的战略延伸。
  • 图20-24:全球和中国电化学储能装机容量及出货量高速增长,中国市场份额持续提升,且引领全球增速。
  • 图25-26:光伏和风电产能回升,促进储能需求持续增长,产业链有望受益。
  • 图27-28:电力储能市场中锂离子电池占绝对主导份额,分别约占全球90.9%和中国89.7%,突出锂电池技术的重要角色。
  • 图29-37、表5-9:国证新能源车电池指数成份企业广泛涵盖产业链,集中度合理,指数表现优异,风格特征鲜明,研发投入提升,估值合理。纳入的容百科技为科创板优质标的,历史收益显著高于指数,反映指数调整增强整体质量。
  • 图38-43:指数历史表现超越主流新能源车及宽基指数,收益表现稳健,估值处于相对低位,为投资者提供配置机会。
  • 图44-45:索引最新调整侧重电池行业增配,降低能源金属,比重调整符合产业链发展趋势。
  • 表10-12:广发国证新能源车电池ETF产品布局全面,规模最大,管理系统完善,基金经理经验丰富,支持基金长期稳健运作。
  • 风险提示图表未专门列示,但结合以上数据,需警惕产业链原材料价格波动与宏观经济波动影响投资回报。


---

4. 估值分析



报告中主要体现为国证新能源车电池指数的估值水平及成长预期:
  • PE(滚动市盈率)自2020年5月以来处于低位,暗示当前市场对电池板块的估值处于合理甚至偏低,有估值修复空间(图40)。

- 通过业绩复合增长率预期(56%)及研发投入增长,反映出企业具备强劲业绩成长驱动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 指数选股采取市值及成交量双筛选,且加权方式为派氏加权,保证了指数市值加权的有效性及流动性,合理反映市场真实情况(表5)。

- 成分股以大市值头部企业为主,降低个股风险。
  • 指数及其ETF当前交易估值配合整体成长性,具备合理甚至较低估值支持。


报告未具体使用DCF或多重比较法做详细估值模型,但通过多维度市场表现、盈利成长与估值趋势解读,确认新能源电池板块具备较好投资价值。

---

5. 风险因素评估


  • 宏观环境变化风险:政治、经济宏观环境变化可能导致碳中和政策调整、资金流向变化,影响新能源车电池产业景气。

- 市场波动风险:作为股票型指数基金,整个大盘下跌时基金份额可能出现同步回撤。
  • 缓解策略未在报告中重点提及,但通过指数涵盖行业 龙头、多元产业链分散布局及ETF资金多样化,具有一定风险缓冲能力。


---

6. 审慎视角与细节


  • 报告整体逻辑清晰,数据详实,充分考虑了政策、产业链、财务及市场表现等多维度因素,展现专业性。

- 可能存在对未来行业政策支持持续性的乐观假设,若全球及中国碳中和政策进展或力度发生变动,产业链景气度可能受影响。
  • 对原材料价格维持高位的预期存在一定不确定性,若价格大幅回落可能压缩企业利润空间。

- 报告对估值分析较为粗线条,未提供具体估值模型与敏感性分析,略显可深入。
  • 指数和ETF结构偏向大盘和龙头企业,有利于稳健性,但可能忽视部分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成长潜力。

- 风险提示较为简略,投资者需结合市场实际保持谨慎。

---

7.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系统透彻分析了新能源汽车电池及储能产业的宏观政策背景、产业链结构和市场发展趋势,论证了该产业链在碳中和战略推动下的高景气度与成长潜力。国证新能源车电池指数通过严格筛选程序精选行业龙头及优质企业,指数表现优越且估值合理,具备可观的投资价值。广发国证新能源车电池ETF作为跟踪该指数的主要基金,规模领先、管理专业,成为投资者布局新能源电池产业链的优选产品。

具体数据和图表验证了:锂电池成本高企、需求持续增长,全球及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领跑全球,产业链完备且研发投入加大,全球及区域碳中和政策密集出台赋能行业快速发展。指数细分行业、概念与成分股布局合理,历史收益和波动控制均优于基准宽基指数。指数调入科创板权重股票,进一步提升品质。ETF产品基金管理团队资深,有较强运作保障。
风险方面,宏观环境及市场波动为主要威胁,需保持关注并谨慎投资。

总体而言,报告坚定推荐新能源车电池产业投资机会,给予广发国证新能源车电池ETF较强配置价值建议,适合愿意拥抱新能源产业长期增长与政策红利的投资者配置。

---

完整性说明:本分析涵盖了报告中所有重要章节并完整解读所有核心图表和表格,赋予数据深度解读与市场逻辑结合,为投资者提供全面洞察。

[page::0-23]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