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mpetitive balance in the UEFA Champions League group stage: novel measures show no evidence of decline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论文提出6种替代性指标衡量欧洲冠军联赛小组赛阶段竞争均衡性,基于Elo评分和动态排名对比,在2003/04至2023/24赛季间未发现竞争均衡性的长期下降趋势,挑战以往基于HHI指标的结论,提示未来研究应采用更丰富的衡量方法 [page::0][page::1][page::5][page::9][page::10][page::11]。

速读内容


研究背景与问题定义 [page::0][page::1]

  • 本文关注欧洲冠军联赛(UEFA Champions League)小组赛阶段的竞争均衡性,涉及2003/04至2023/24赛季。

- 竞争均衡性衡量球队对比赛结果的控制力,影响比赛悬念和观众兴趣。
  • 以往基于UEFA俱乐部系数和HHI的方法表明竞争均衡下降,促使该赛事引入2024/25赛季的赛制改革。


指标设计与方法论 [page::4][page::5][page::6][page::7]

  • 本文引入两个基于Elo评分的事前(ex ante)竞争均衡指标$CB1^A$与$CB2^A$,分别计算小组内所有对阵和前三强对阵的胜率预测概率,并归一化处理。

- 四个动态集中度指标($DC1$至$DC4$)采用Kendall秩相关系数对比事前排名(基于分档或Elo)与事后排名,考察排名变动性。
  • 数据涵盖2003/04至2023/24赛季,使用开赛当日的Elo评分和官方Pot分档及最终排名。


关键结果与趋势分析 [page::9][page::10]


  • 六项指标均未显示统计显著的竞争均衡趋势下降(线性回归系数$p$值均远高于显著性阈值)。

- 事前竞争均衡指标呈现2003/04-2014/15年间下降,2014/15-2023/24年间上升的“U”形趋势,说明近期均衡有所改善。
  • 动态集中度反映最终排名与预测排名较高的相关性,表明现有分档和Elo指标能较好预测排名。


竞争均衡测量的局限性与比较 [page::3][page::4][page::11]

  • 传统指标如UEFA系数和HHI忽略诸如主场优势、国内联赛表现等因素,可能低估新兴俱乐部实力。

- 小组赛末轮比赛动力不足使比赛结果难以完全反映真实竞争性。
  • 本文方法避免这一缺陷,通过排名相关度体现动态性和不确定性,更准确反映竞争均衡实际状况。

- 文章兼顾多项衡量指标,提示单一指标会误导对竞争均衡变动的判断。

结论与政策建议 [page::11]

  • 未见竞争均衡性明显下降的证据,势必影响对2024/25赛制改革合理性的判断。

- 建议后续研究和赛事决策考虑更全面的竞争均衡衡量工具,避免简单复用现有指标误判形势。
  • 本研究为体育赛事设计及经济学分析提供了新的计量视角和实证证据。


深度阅读

金融研究报告详尽分析


《Competitive balance in the UEFA Champions League group stage: novel measures show no evidence of decline》

---

1. 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Competitive balance in the UEFA Champions League group stage: novel measures show no evidence of decline》

- 作者:L´aszl´o Csat´o, D´ora Gre´ta Petr´oczy
  • 发布日期:2025年7月8日

- 研究主题:探讨欧洲顶级足球赛事欧冠(UEFA Champions League)小组赛阶段的竞争平衡变化趋势
  • 核心论点和消息

本文挑战了现有文献中欧冠小组赛竞争平衡(即各球队掌控赛事结果的不确定性和均衡程度)持续下降的观点,提出了基于足球俱乐部Elo评分及动态排名相关指标的新测度,并通过2003/04至2023/24赛季数据分析,未发现竞争平衡存在长期下降趋势。
  • 关键词:竞争平衡、Elo评分、足球、Kendall秩相关、欧冠

- 重要声明:作者并非否认其它指标的价值,而是强调竞争平衡是多维度概念,需要综合考虑多种指标,拒绝简单单一指标的结论。

报告意图传递的信息是:尽管UEFA自2024/25赛季改革了赛事格式,改革动因之一源于“竞争平衡恶化”的观点,但从本文多维度指标来看,过去20年欧冠小组赛竞争平衡无明显恶化趋势,决策者或许据此应重新评估改制理由。[page::0,1]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引言(Section 1)


  • 关键论点

欧冠小组赛的传统赛制运行21年,自2024/25起改为单循环联赛。UEFA主席称新赛制能改善竞争平衡,增加收入并扩大影响力。过去学界大都认为竞争平衡下降是真实且明显的(引自Triguero-Ruiz和Avila-Cano等)。
  • 作者的推理

本文引入基于Elo评分的指数和基于Kendall秩相关的动态浓度指标,认为既有证据忽视了竞争平衡的多样性定义及测量方法。
  • 核心假设

- “竞争平衡”是多维的不可简化现象。
- Elo评分比官方UEFA俱乐部系数更精确。
- 竞赛排名的动态变化(排名置换度)是有效的竞争平衡测度。
  • 结论预设

利用新指标未发现过去二十年竞争平衡恶化,质疑基于旧指标做出的改革判断的合理性。[page::1]

2.2 文献综述(Section 2)


  • 学术背景:竞争平衡分析由Rottenberg(1956)等开创,分为时间维度(短期、中期、长期)的测度。

- 主流指标及其争议
- Noll–Scully比率:反映赛季中的获胜百分比分散度,但受赛季长度影响。
- 竞争平衡比率(Humphreys, 2002)和HHI(Herfindahl–Hirschman指数)被广泛应用。
- 新兴测度:基于距离的指数(Triguero-Ruiz等)、动态指标(如Kendall秩相关)、网络和统计模型方法等。
  • 多衡量标准的重要性:作者指出,Gerrard和Kringstad(2023)等研究证明竞争平衡敏感于指标与时间的选择,强调综合分析。

- 本研究定位:基于Elo评分和动态浓度概念为欧冠小组赛提供新的测度指标,补充和挑战现有文献。[page::2]

2.3 现有研究局限(Section 3)


  • 区分两种竞争平衡

- Ex ante(赛前预期):关乎赛前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体现悬念。
- Ex post(赛后结果):比赛实际结果的意外程度,体现惊奇感。
  • 欧冠特有问题

小组球队每年更替,需独立于球队身份衡量团队实力。传统用UEFA俱乐部系数(基于过去5年国际赛事积分)反映实力,存在几个缺陷:
- 忽略国内联赛和杯赛表现,低估新兴强队。
- 不考虑主场优势。
  • Elo评分优势:适时动态更新,包含更多比赛数据,预测性和解释力更强。

- Ex post平衡用HHI衡量,但欧冠小组最后阶段有“无积分激励”的比赛,影响了HHI的解释力,可能虚假的反映平衡。
  • 实例分析:2018/19赛季G组,末轮Real Madrid和Roma均无竞争压力,导致结果偏离真实力表现,但HHI显示平衡有所提升,存在误导。

- 结论:单一指标不足,应结合多个指标,避免“无激励”赛情和排名相对变动被忽视的误判。[page::3,4]

2.4 研究方法及数据(Section 4)


  • 赛制背景:2003/04至2023/24赛季,32支队伍分8组,每组4队,双循环积分制,前两名晋级淘汰赛。4个种子档次(pot)确定小组抽签分组。

- 指数构建

- Ex ante指数(4.1节)
- 基于Elo评分计算两队比赛中实力较强者的胜率概率$W{ij}$
- 小组中6个队伍配对胜概率加和归一化,指标$CB
1^A$,数值越低代表平衡越好。
- 聚焦前三强球队的3对配对,计算$CB2^A$,反映“死亡之组”中最强三队的激烈程度。
- 动态浓度指数(4.2节)
- 采用Kendall秩相关系数,比较团体赛前(种子赛位或Elo排名)与赛后排名的相关性。
- 相关系数值$\tau$越接近0表示最终排名相较于预期更随机,越高表示排名预测性更强,平衡度较低。
- 考虑两个排名参照基准(种子和Elo)及是否区分小组头名与次名,组合出4个指标:DC1~DC4。
  • 示例(4.3节):

- 以2023/24赛季C组4支队伍Elo评分为例,计算$CB
1^A=0.379$,$CB2^A=0.288$,具体评价组内战局的不确定性。。
- 计算各动态浓度指标,并分析预测排名与实际排名的不一致情形。
  • 数据来源

- UEFA官方网站及维基百科校对后数据。
- Elo评分从clubelo网站API按赛季开始时权威时间点截取。
  • 趋势检验方法

对年度指标序列进行线性回归,斜率显著为正或负分别判定为竞争平衡下降或改善。
  • 研究流程总结

数据收集→指标计算→趋势回归分析。[page::4,5,6,7,8]

2.5 研究结果(Section 5)


  • 主要发现

六个指标(两个ex ante和四个动态浓度)整体均未表现出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竞争平衡下降的趋势。
  • 具体表现

- 动态浓度指标均聚集在约0.5左右甚至偏高,说明种子排名或Elo排名对最终排名均具有明显预测能力,胜过随机。
- 某些赛季个案(如2019/20 G组)异常,表现出最终排名与预期颠倒。
- 线性趋势回归中斜率虽均为正(暗示平衡下降),但p值均远大于常用显著水平,拒绝显著下降假设。
  • 与前人结论差异

- 本研究中R2极低(≤0.1),与Ramchandani et al.和Triguero-Ruiz等显著相关性(R2高达0.49以上)形成对比。
- 分阶段分析发现,2003/04至2014/15期间竞争平衡确实有下降趋势, 但2014/15之后平衡趋势明显改善,可能抵消了长期下降效应。
  • 结果图示(图1):

六个时间序列散点图展示逐年平衡指数及线性趋势,但趋势均无统计意义且波动较大。[page::9,10]

2.6 结果讨论(Section 6)


  • 针对结果差异的探讨

- 样本时间差异非主要原因。新增完整样本中后期改善趋势充足;
- Elo评分替代UEFA俱乐部系数,前者动态且反映比赛更多信息,解释能力更强;后者可能高估顶级球会集中趋势。
- 顶级联赛尤其英格兰由于保障名额增加,顶级俱乐部可专注国际赛事,实力集中度未显著扩大。
- 早期研究的HHI下降可能因不考虑“无积分激励”比赛,导致假性下降误判。
- 本文测度考虑动态排名和队伍实力变动,提供了更合理的群体不确定性刻画。
- 样本量受限,且新赛制改革后观测窗口天然减少。[page::11]

2.7 结论(Section 7)


  • 总结

- 虽然UEFA改制部分基于竞争平衡下降理由,传统指标支持该观点;
- 但本文新指标揭示2003/04-2023/24无显著恶化,反而近年平衡有改善趋势;
- 建议未来研究与政策设计时应融合多维度竞平衡指标,避免过度依赖单一简单量化指标;
- 此外,对新旧指标优缺点应展开更多辨析验证,以科学引导规则调整。
  • 政策启示

- 现存改革动因可能存在错位,改革决策者应谨慎考量各种数据与指标。
  • 呼吁

- 体育经济学研究需多角度切入,探讨竞争平衡的复杂内涵和测量路径。[page::11]

---

3. 图表深度解读



图表1(第7页页中)


  • 内容描述

表1列举四种动态浓度指标(DC1-DC4)的定义:
- 前两个基于种子档次排名(Pot allocation);后两个基于赛季开始时的Elo排名。
- 而且区分是否将小组第一和第二名视为相同等级(因为两者均进淘汰赛)。
  • 解读

表格简明展示了对动态浓度指标的不同设计思考,体现了比赛结果预测的灵活判定标准,增强指标多样性与合理性。

---

图表2与图表3(第9页)


  • 图表2

六个竞争平衡指标的线性回归模型参数(2003/04-2023/24全周期)
- 斜率均为正,但p值远大于0.05,表明无统计学显著趋势。
- R2值极低,说明模型拟合度差,季节间指标波动大或无明确时间趋势。
  • 图表3

对分两个子期(2003/04-2014/15和2014/15-2023/24)的ex ante指标回归结果
- 2003/04-2014/15期间,竞争平衡显著下降(正斜率且p<0.05或接近)
- 2014/15-2023/24有显著提升趋势(负斜率且p<0.05)
  • 意义

- 展现了竞争平衡模式的周期性变化,支持了作者“近期趋势改善”观点
- 突出了全期线性拟合掩盖阶段性波动的统计效果

---

图表1(第10页)




  • 内容描述

- 展示6个指标随时间变化的散点图与线性趋势线。
- $y$轴为竞争平衡指标值,$x$轴为赛季起始年份。
- 线性趋势均趋向上升,表面上表明竞争平衡趋于下降,但统计不显著。
  • 数据与趋势

- 指标波动明显,无持续单向趋势。
- 动态浓度指标均约0.5上下波动,符合完美预测与纯随机的中间地带。
  • 联系文本

- 佐证表2的回归结论,表现统计不显著。
- 反映上述指数未支持传统观点的连续竞争平衡下降。
  • 可能局限

- 样本年度有限,测度受偶发极端赛季影响。
- 不同指标对同一赛季的反应速度和灵敏度各异。

---

4. 估值分析



本报告非金融商品估值报告,本文中“估值”应解读为俱乐部实力测度及竞平衡指数构造的数学建模与推断:
  • Elo评分系统为核心实力输入,基于比赛胜负数据不断更新,包含主场优势动态调整,预测比赛胜率。

- 基于Elo的胜率概率$W
{ij}$定义建立ex ante指标,将所有队伍配对胜率和标准化,赋予竞平衡含义。
  • 动态浓度指数采用Kendall秩相关系数,比较组内预期与结果排名的矛盾度,提供另一估计竞平衡的方式。

- 模型输入参数:Elo评分、种子档次、组排名、比赛结果。
  • 假设

- Elo评分动态且反映真实实力。
- 竞赛排名推移的相关性表征赛事不确定性。
- 组内排名对胜负积分具有层级激励机制。
  • 统计方法

- 年度竞平衡指标的线性回归,考察时间尺度趋势呈现。

---

5. 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主要关注竞平衡测度与结论的科学性,风险因素隐含在以下方面:
  • 测度选择风险

不同指标反映不同维度,单一指标可能导致片面判断。
  • Elo评分误差

Elo依赖比赛数据,忽视可能的突然变动或策略休息,导致实力估计偏差。
  • 无积分激励比赛

团队在小组最后阶段可能有策略性放松,挫伤比赛活力,影响结果真实性。
  • 样本时间限制

欧冠新赛制启用后,无法继续获得更多数据,限制长期趋势分析能力。
  • 客观性风险

UEFA的决策背景复杂,非仅基于竞平衡,经济、市场等因素难以量化。
报告对上述风险均有所提及,未明显提供缓解策略,但呼吁多角度测度以减少误判风险。[page::1,3,4,11]

---

6. 审慎视角与细微差别


  • 本文对于改制动因提出质疑,但仍保持谨慎,未绝对否定传统指标价值。

- 竞平衡作为多维度复杂概念,单一指标如HHI可能高估某些变化,忽略了比赛激励结构与动态排名的深层因素。
  • 作者强调Elo评分在解释力上优于UEFA系数,但其依然含有不确定性和持续性假设。

- 报告示例揭示了团队因竞争态势而调整策略,可能冲击ex post测度的客观性。
  • 分阶段趋势之不同也暗示如果只选取特定区间时间,小概率结论差异将被高估。

- 报告整体语气客观,提醒研究者和决策者多维分析时需对指标内涵及适用性保持谨慎。[page::1,4,9,11]

---

7. 结论性综合



通过对欧冠小组赛2003/04至2023/24赛季近21年的数据运用多种前沿且新颖的竞平衡测度,本报告系统深入地分析了竞争平衡的演进情况。核心发现如下:
  • 传统文献基于简单HHI和UEFA系数测度发现了长期的竞争平衡下降趋势,但可能受指标选择及激励机制变化影响,结论片面。

- 本文引入的基于Elo评分的ex ante指标与基于Kendall秩相关的动态浓度指数提供了多角度、动态、概率解释更强的竞平衡量化框架。
  • 数据显示,六个测度指标在整体期间未检验出显著的长期下降趋势,且近10年竞争平衡呈现改善迹象,呼应Elo评分中竞争趋弱的部分事实。

- 统计结果显示预期排名相较于实际排名有较强预测力,排名波动与随机状态相比偏低,比赛仍具较大确定性。
  • 典型赛季案例揭示无积分激励可能导致最后阶段比赛“不努力”情况,从而扭曲简单积分制的ex post竞平衡测度。

- 由此可知,UEFA以竞争平衡恶化为由推动赛事结构变革,决策依据可能存在误判。
  • 作者呼吁学界及决策层采纳更丰富的、涵盖竞技强度、排名动态和激励结构在内的多元指标体系来全面评估竞平衡。


图表的量化分析为以上结论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持,特别是线性回归结果及时间演变趋势的可视化,展示指标的稳定性和不显著趋势,有力反驳了“持续恶化”的主流论断。

整体而言,本文为体育经济学提供了技术精湛、方法先进的竞平衡测度新范式,有助于推动相关政策设计和规则优化的科学化、精准化。

---

参考页码溯源


  • 报告元数据与概览:[page::0,1]

- 引言与文献综述:[page::1,2]
  • 研究方法及新指标构建:[page::3,4,5,6,7,8]

- 结果展示与图表分析:[page::9,10]
  • 讨论与结论:[page::11]


---

总结



本报告通过引入Elo评分和基于秩相关的动态浓度指数,填补了UEFA Champions League小组赛竞争平衡测度方法上的不足。结果表明,传统研究所发现的竞争平衡下降趋势在使用这些更科学、动态评估的指标时并不成立。未来,综合多指标、多时间段的深入分析将是理解竞技赛事平衡性和制定合理竞赛规则的关键。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