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 Beta 产品分析之:博时中证红利 ETF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系统分析了博时中证红利ETF的跟踪标的中证红利指数,包括其指数编制方法、风险收益特征、估值水平、行业与市值分布以及重仓股结构。研究表明,中证红利指数以高股息率因子构建样本股,长期收益优于沪深300且波动率相当,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具有明显的防御属性和逆周期特征,适合长期投资。此外,博时中证红利ETF管理费率低,基金经理具备丰富的指数管理经验,基金公司的指数产品布局完善,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 [page::0][page::2][page::3][page::4][page::5][page::6][page::7][page::8]。
速读内容
中证红利指数编制方法 [page::2]
- 中证红利指数从沪深A股中选取100只过去两年平均税后现金股息率较高且流动性好的股票。
- 指数按股息率加权,每年调整一次,以反映A股市场高股息股票整体表现。
历史风险收益表现对比 [page::3]

- 自2004年末以来,中证红利指数年化收益9.65%,跑赢沪深300(9.10%)和上证红利指数(6.06%)。
- 夏普比率为0.47,最大回撤低于大市及同类指数,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
指数估值及股息率优势 [page::4]

- 截至2020年3月底,中证红利指数PE(TTM)仅6.83倍,市净率0.87倍,历史处于低估区域(PE分位数约12%)。
- 股息率达4.80%,显著高于沪深300(2.49%)和深证红利。
行业及市值分布 [page::5][page::6]


- 行业分布均衡,前三大行业为房地产(14.31%)、钢铁(11.15%)、交通运输(11.07%),总计占36%。
- 市值结构呈中小盘偏好,67只成分股市值低于500亿元,26只超大盘股市值超1000亿元。
重仓股及基金产品特征 [page::6][page::7]
- 重仓股较分散,前十大权重合计约20%,最大个股权重仅2.52%。
- 博时中证红利ETF成立于2020年3月20日,基金规模3.12亿元,年费率0.2%,低于同类指数基金水平。
博时基金指数产品布局及基金经理简介 [page::7][page::8]
- 博时基金管理32只被动指数基金,总规模617亿元。
- 基金经理万琼任职年限4.84年,管理基金数量12只,资产管理经验丰富。
投资风险提示 [page::9]
- 因子有效性基于历史数据,未来市场可能出现风格转换,需动态监测。
- 极端市场环境可能对因子模型造成冲击,建议投资者加强风险管理。
深度阅读
《Smart Beta 产品分析之:博时中证红利 ETF》详尽解析报告
---
一、元数据与概览
报告标题: Smart Beta 产品分析之:博时中证红利 ETF
作者及机构: 证券分析师朱剑涛,东方证券研究所
发布日期: 2020年3月,详见页脚申明
研究主题: 博时中证红利ETF及其跟踪的中证红利指数(000922.CSI)分析
核心论点:
博时中证红利ETF通过跟踪中证红利指数,捕捉A股市场中高股息股票的投资机会。报告强调,高股息股票往往盈利稳健、现金流充裕,具备较强的防守性和逆周期特质,享有长期投资价值。同时,中证红利指数表现出较优的历史收益和较低的估值,基金管理费率优势明显,基金经理经验丰富,基金规模虽新设但具成长空间。报告对该产品持积极评价,建议关注其稳健和价值投资属性。
风险层面,考虑到因子模型基于历史表现,存在未来风格切换风险和极端市场环境冲击可能,需密切关注因子表现并进行风险控制。 [page::0,9]
---
二、逐节深度解读
2.1 Smart Beta 产品与中证红利指数编制方法解析
报告先介绍Smart Beta产品理念:结合主动定量选股与被动指数投资,通过非市值加权方式强调特定风险因子(此处为“高股息”因子),期望获得相对基准指数的超额收益。其优势有规则透明、低管理费、低换手率及容量大,符合市场成熟趋势。
中证红利指数选取沪深A股市场中税后现金股息率排名前100的股票,剔除非持续分红、流动性差和极低估值的股票,实行股息率加权,样本调整每年一度。选股与加权基于过去两年平均税后现金股息率,保障“高股息”因子纯粹和稳定。通过结合市值和成交量筛选,剔除流动性偏弱的股票,指数样本具备良好流动性。 [page::2]
2.2 中证红利指数风险收益特征
长期表现优异:自2004年12月31日基日算起,截止2020年3月31日,该指数年化收益达9.65%,跑赢沪深300(9.10%)和上证红利指数(6.06%),显示策略明显优于宽基指数。同时其波动率与大蓝筹策略相若,夏普比率0.47,表明收益风险比表现良好。
最大回撤限制更小,意味着该指数在市场调整中显现更好的防守属性。详见图2,净值走势表现稳健,显著领先其他常见宽基指标。数据表中收益及风险指标更直观展现中证红利长期高收益低波动的特点。 [page::2,3]
2.3 指数估值水平
截至2020/03/31,中证红利指数PE(TTM)仅6.83倍,市净率0.87倍,均显著低于沪深300和中证500等宽基指数,且 PE 位于历史12%分位,显示估值处于相对低谷,具备较高安全边际和较强未来上涨潜力。此外,当前4.8%的股息率高于沪深300的2.49%和中证500的2.35%,彰显股息优势。
图4柱状图直观说明多个估值指标中,中证红利以较低市盈率明显区别于其他指数,历史估值时间序列表也佐证估值处于底部区间,验证了低估值策略优势。 [page::4]
2.4 行业分布
中证红利指数行业分布均衡,单行业权重均不超15%,房地产、交通运输、银行为前三大行业,占比合计36%。较其他红利指数或沪深300指数,银行、非银金融板块权重偏低,行业分布更加分散,有助分散行业风险。
图6及图7数据详列各行业成分股数量、市值及权重,显示房地产(约14.3%)、钢铁和交通运输板块份额较重,涵盖制造业、消费、金融等领域,风格偏向中小型市值股票。 [page::4,5]
2.5 市值分布
中证红利指数呈现中小盘偏好,平均流通市值348亿,500亿市值以下股票67只(其中小于100亿26只),1000亿以上超大盘股数目26只,中大型市值股票较少。布局上覆盖沪深300成分较多(47%),其次是中证500(25%),中证1000成分股占18%,彰显在大盘与中小盘股票间分布合理。此结构加强了持仓的均衡及多样化风险管理。
图8和图9分别展示了市值群体数量分布和指数成分股在其他宽基指数中的重叠程度,均符合产品设计初衷,增强了指数的流动性和代表性。 [page::5,6]
2.6 重仓股分析
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不到20%,最大权重仅2.52%,持仓相对分散,规避了单一重仓个股风险。重仓股行业多偏向制造业、钢铁、家电、材料等传统行业,侧重价值属性明显的龙头公司。表格中显示详细个股信息及其对应行业分类,支持了均衡配置和行业分散的策略目标。 [page::6]
---
三、博时中证红利 ETF产品解析
3.1 产品基本信息
博时中证红利ETF成立于2020年3月20日,截止3月末基金规模3.12亿元,管理费率及托管费率合计仅0.2%/年,低于市场上同类先锋基金(其他如富国1.4%、大成和万家各0.9%、招商0.3%),运营费用领先,令投资者具备明确的成本优势。基金目标紧密跟踪中证红利指数,保持较小的跟踪误差,适合长期投资者。 [page::7]
3.2 基金公司与基金经理
博时基金在被动指数投资布局全面,覆盖宽基、Smart Beta、行业、跨境等多领域,管理被动指数基金共有32只,总规模约617亿元,代表较强实力和丰富经验。
基金经理万琼从业经验4.84年,管理基金12只,其中9只仍在任,管理规模67.57亿元,显示其具备一定的实操经验和稳定管理能力,具备管理博时中证红利ETF的专业背景。 [page::7,8]
---
四、图表深度解读
图2 - 中证红利指数与主要宽基指数净值对比(2004/12/31-2020/03/31)
该折线图展现了中证红利指数在16年多时间里累计上涨趋势明显优于沪深300和上证红利指数,表现出更强的收益韧性和增长动力。虽然历史期间经历多个中断与调整阶段(如2008金融危机,2015股灾),但整体趋势清晰反映出Smart Beta红利策略的优越性,且相比标普A股红利及中证全指等国际或市场宽基指数表现突出。
视觉上,中证红利指数持续跑赢其他指数,验证报告中长期年度收益率优势的结论。 [page::3]
图3 - 风险收益比较表
表格数据详列各指数于多个时间区间的收益率、最大回撤、夏普比率等指标。中证红利指数一般表现出高于市场的年化收益和较低的最大回撤,风险调整后收益(夏普比率0.47)处于市场较好水平,支持了报告提出高收益低波动的断言。
具体指标如下:
- 年化收益:中证红利9.65%,高于沪深300的9.10%及上证红利的6.06%。
- 最大回撤:中证红利最大回撤 -46.51%,略优于沪深300(-46.70%)、上证红利(-47.74%)。
- 夏普比率:中证红利0.47,与中证800等指数相当,体现优异的风险收益匹配。
显示红利策略确实强于传统大盘宽基组合。 [page::3]
图4 - 估值指标对比及历史估值走势
柱状图显示中证红利指数PE、市净率、股息率等估值指标均突出低估,说明市场对其高股息股票给予较低价格,隐含价值保护和潜在上涨空间。
历史估值时间序列进一步反映2019年底至2020年初,市盈率跌至6.9倍左右,处于多年低位,侧面支撑投资价值建议。
因估值处于历史底部,未来有较大估值修复空间,股息水平也有助严守投资安全边际。 [page::4]
图6、7 - 行业分布及权重结构
表格和饼图共同展现各行业持仓占比,房地产、钢铁、交通运输权重居前,三者合计约36%。
单行业权重都未超过15%,分布均衡,避免行业集中风险。覆盖材料、制造、公用事业、消费品等多元行业,体现策略注重价值与稳定性。
该均衡分布对应Smart Beta旨在抓住高股息因子而非单一行业热点的设计宗旨。 [page::5]
图8、9 - 市值分布及指数成分股在宽基指数中的分布
图8显示成分股市值分布呈明显“U”型,两端市值(小于100亿及大于1000亿)均较多,中大型市值股票偏少,中证红利指数倾向于中小盘股,但适度覆盖超大盘股,平衡风险与流动性。
图9成分股在沪深300、中证500和中证1000指数中的分布比例说明指数成分股流动性基础坚实,助力更好跟踪标的指数。
综合反映出指数组合整体均衡,市场代表性良好。 [page::6]
图10 - 重仓股列表
前十大重仓股权重分散,最大权重2.52%为方大特钢,体现该指数及基金规避集中度风险的意图。
重仓股多为制造业相关,具备稳定派息能力,配合行业多元性,增强组合稳定性。
此持仓结构利于控制单票风险,符合稳健投资风格。 [page::6]
图11 - 博时中证红利ETF基本信息
详细揭示基金成立时间、管理费率、基金目标等基本属性,低费率相比同类竞争产品凸显成本优势,合适长期持有及提升跟踪效率。基金目标明确为紧密追踪中证红利指数,尽可能减小追踪误差。 [page::7]
图12 - 博时基金旗下被动指数基金布局
博时基金旗下指数产品覆盖面广,涵盖沪深300、上证50、创业板、中证500等多种指数,标明管理团队在指数投资领域经验丰富,规模充足,为博时中证红利ETF的稳健运营提供支持。基金经理万琼负责管理多只指数基金,团队相对稳定,有助于产品持续性管理。 [page::8]
---
五、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明确指出:
- 因子有效性的历史依赖性风险: 红利因子虽历史表现优异,但未来市场风格有可能发生改变,如市场由价值转向成长,红利策略可能失效。需持续跟踪因子表现,灵活调整。
- 极端市场冲击风险: 极端行情下,因子模型可能遭遇剧烈冲击,风险控制尤为重要。
报告虽未详述具体缓解措施,但提示投资者关注风险、动态管理底层因子,体现审慎态度。 [page::9]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整体报告内容详实、数据充分,分析逻辑清晰。但需注意:
- 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 报告反复指出因子基于历史数据,有潜在失效风险,投资者应警惕未来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
- 基金成立时间较短,规模有限: 截止报告期博时中证红利ETF成立仅一周,规模3.12亿尚处起步阶段,短期流动性及跟踪效果仍需观察。
- 行业与市值偏重传统行业及中小盘股,成长板块配置较少,或限制收益极限。
- 基金经理经验中等,尚无长期管理该基金的实绩。
- 费率虽低,但有部分竞品费率更低,成本优势有限。
以上因素应予以投资者充分评估。报告中对风险提示直白,但未结合基金操作细节提出对应策略,稍显不足。 [page::0,7,9]
---
七、结论性综合
博时中证红利ETF是基于稳健定位的Smart Beta产品,跟踪的中证红利指数以高股息因子选股、股息率加权,精选沪深A股市场中100只高股息股票构成,行业分布均衡,持仓分散,兼顾流动性与规模多样性。
指数长期表现优越,2020年3月末年化收益率9.65%,跑赢沪深300及其他宽基指数;历史估值处于底部(PE仅6.83倍,分位数12%),股息率高达4.8%,显示具备较高的安全边际和中长期上涨潜力。风险调整后的夏普比率为0.47,最大回撤优于同类指数,彰显防守优势。
基金产品费率低至0.2%,优于多数同类产品,基金经理经验适中,背靠博时基金强大的指数产品线与管理实力,为投资者提供了优质选择。尽管基金成立时间短,规模有限,但因子选股方法科学、逻辑稳健,适合风险承受能力适中、追求稳定红利和价值投资的中长期投资者。
投资者需关注因子失效风险及极端市场冲击带来的不确定性,建议密切跟踪指标表现,合理配置资产。整体而言,博时中证红利ETF结合优质指数表现和低廉费用,具备良好的市场竞争力和投资价值。
综上,报告对博时中证红利ETF持积极中性偏好推荐,不评级但肯定其在A股高红利投资领域的独特优势。 [page::0-8,9]
---
参考附录
- 图2净值走势图
- 图4估值指标对比

- 图7行业权重饼图
- 图8市值分布直方图

- 图9成分股宽基指数分布饼图
---
本报告依托详实数据与市场环境,系统分析了博时中证红利ETF及其标的指数的投资价值和风险,力求为专业投资者提供清晰的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