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联安半导体 ETF(512480):当前估值优势显著,配置性价比较高基金产品研究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深入研究了半导体板块持续景气的行业背景及估值特征,指出中证全指半导体指数当前估值处于历史低分位且未来下行空间有限,结合国联安半导体ETF的长期稳健累计收益表现,确认该基金配置价值较高。报告还分析了半导体国产替代趋势及权重股基本面预期改善,为投资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page::0][page::2][page::4][page::6][page::8][page::9]。
速读内容
半导体板块景气与全球销售额维持高位 [page::2]

- 半导体行业自2020下半年起供不应求,8寸晶圆厂产能大幅提升。
- 截至2022年3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同比增速维持在23%,连续12个月超过20%。
国产替代加速推动行业发展 [page::3][page::4]

- 中国大陆IC产量占比由2011年的12.7%提升至2021年16.7%,预计2026年将达到21.2%。
- 设计企业崛起带动制造及封测扩产,国产设备和材料厂商进入发展快车道。
中证全指半导体指数构成及估值分析 [page::4][page::5][page::6][page::7]

- 指数以设计板块为主,权重超过50%,成分数量54只,成分股以中市值及大市值公司为主。
- 2022年5月18日PETTM估值为41倍,处于历史估值分位点4.27%,进一步下行空间有限。
- 动态估值区间显示当前估值合理且低于未来一年基预期估值58倍,估值水平具有吸引力。
| 代码 | 名称 | 权重(%) | 最新市值(亿) | PETTM | 一致预测 EPS(FY1) | 一致预测 EPS(FY2) | 一致预测 EPS(FY3) |
|------------|----------|----------|--------------|---------|--------------------|--------------------|--------------------|
| 603501.SH | 韦尔股份 | 7.84 | 1420.59 | 32.80 | 6.48 | 8.21 | 9.91 |
| 002049.SZ | 紫光国微 | 7.77 | 1145.14 | 53.00 | 4.83 | 6.70 | 9.02 |
| 688981.SH | 中芯国际 | 7.69 | 3356.33 | 26.76 | 1.54 | 1.70 | 1.97 |
| 603986.SH | 兆易创新 | 6.66 | 918.50 | 33.75 | 4.55 | 5.75 | 7.11 |
| 002371.SZ | 北方华创 | 6.28 | 1401.99 | 115.78 | 3.17 | 4.39 | 5.87 |
国联安中证全指半导体ETF表现与规模稳健增长 [page::8][page::9]

- ETF成立于2019年5月8日,累计最高收益率208.38%,截至2022年5月18日累计收益率为87.2%。
- 基金份额稳健增长,2022年5月18日份额近95.23亿份,规模接近100亿元。

风险提示 [page::0][page::9]
- 半导体景气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 地缘政治及新冠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
- 国产化进展未达预期压力。
深度阅读
西部证券金工量化专题报告分析:国联安半导体ETF(512480)估值与配置价值详解
---
1. 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国联安半导体ETF(512480):当前估值优势显著,配置性价比较高基金产品研究
- 发布机构:西部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
- 发布日期:2022年5月24日
- 分析师:付怡,王红兵
- 主题对象:国联安中证全指半导体ETF(512480)、中证全指半导体产品与设备指数、半导体行业板块整体表现
- 核心论点:当前半导体板块仍处于持续景气阶段,供不应求推动行业上行;国产替代进程加速;中证全指半导体指数估值处于历史低分位数区间,整体下行空间有限,配置价值高;作为国内最早半导体ETF之一的国联安半导体ETF具备较强收益潜力和值得关注的性价比。
本报告通过行业层面供需的分析、指数成分和估值研究,以及具体ETF产品的回顾,构建半导体板块积极配置的投资逻辑,重点强调当前估值优势以及国产替代布局带来的长期增长动能。【page::0】【page::2-3】【page::6-7】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半导体板块持续景气状态
- 半导体行业自2020年下半年开始持续供不应求,尤其是8英寸晶圆厂产能维持高水平,制造端供给紧张,推动代工、设计、封测产品价格上调,行业景气度提升。
- 截至2022年3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达到505.8亿美元,同比增长23%,连续12个月同比增长超过20%,显示需求端动力强劲。
- 上游硅片出货量同比持续正增长,虽然2022年Q3有回落迹象,但整体仍维持景气态势。
- 中国半导体市场国产替代步伐加快,根据IC Insights,2021年中国大陆IC产量占市场16.7%,预计2026年将增长至21.2%。
- 设计企业的崛起将促进制造和封测产业扩张,而国产设备和材料厂商也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作者推理基础:供需失衡推高行业盈利,中下游需求撑起产业链,国产替代受政策和市场驱动具备韧性和长期成长动力。【page::2-4】
图表解析:
- 图1(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展示了2010年以来三个月移动的销售额和同比增速趋势,2020年后销售额和同比增速显著攀升至历史高位,佐证行业持续景气。
- 图2(中国台湾半导体设备进出口)显示近年来设备进出口持续高增长,进口增速达29%,出口达16%,反映区域产业链活跃,外部需求旺盛。
- 图4(硅片出货同比增速)显示2020年Q2起同比转正并维持增长,作为关键材料,硅片销量的增长预示行业基本面向好。
以上图表连贯支持报告关于供需错配和下游需求强劲的行业景气判断。【page::2-4】
2.2 中证全指半导体产品与设备指数特点与估值
- 指数以设计板块为主(权重超过50%),更能反映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成长性。
- 指数成分数量54只,样本选取严谨且定期调整,采用自由流通市值加权,保证代表性和流动性。
- 2022年5月18日指数PE为41倍,历史分位点4.27%,自2014年以来处于低估的极左位置,意味着估值已调整至较低水平,未来下行空间有限。
- 动态估值模型显示,基于未来一年的业绩预期,合理估值为58倍,当前估值远低于合理水平,表明市场对基本面增长未充分反映,具有估值修复潜力。
图表解析:
- 图6(指数结构)饼图展示整体权重分布,设计芯片占37%,模拟芯片14%,封测材料等占比较小,反映指数聚焦核心细分领域。
- 图7(PE估值趋势)红线显示PETTM自2014年以来的波动,灰色阴影对应分位数,2022年5月的低位置表明当前估值处于罕见低位。
- 图8(PE频数分布)显示42倍以下的估值极为罕见,强调低估的稀缺性。
- 图9(动态估值区间)通过对比PEFY1、PEFY2以及当前PE,突出估值的安全边际和增长预期的匹配合理性。
以上数据支撑其观点:当前阶段半导体指数估值优势明显,适合配置。【page::4-7】
2.3 指数权重股基本面改善
- 前五大权重股均位于中大型市值区间,特色公司包括韦尔股份、紫光国微、中芯国际、兆易创新、北方华创。
- 这些企业当前PE分布在26-115倍区间,但对应的未来EPS预测显示持续正增长,盈利改善明显。
- 市场一致预期其盈利提升将推动估值修复,成为整体指数向上支撑的重要力量。
通过具体成分股分析,报告补充了指数成长性的微观证据,验证了指数估值低且基本面预期向好的双重利好。【page::7】
2.4 国联安中证全指半导体ETF产品解析
- 该ETF为国内最早半导体主题ETF,成立于2019年5月8日,跟踪中证全指半导体产品与设备指数,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和跟踪效果。
- 该ETF上市最高累计涨幅达到208.38%,截至2022年5月18日累计收益率保持在87.2%,过去几年业绩表现亮眼。
- 近期市场波动加剧,当前单位净值回落至2020年2月价格附近,接近2021年低点,形成较为吸引的买入窗口。
- 基金份额从成立至2022年5月底稳步增长至95.23亿份,显示市场认可度和资金流入持续健康。
- 由国联安基金量化投资部管理,组合管理团队成熟且稳定,有利于策略执行和风险控制。
图表补充:
- 图10、图11直观展示基金累计涨幅和价格波动走势。
- 图12佐证基金规模稳健增长趋势。
- 表3列出量化投资部相关基金,彰显团队科技与指数投资的管理深厚经验。
报告表明该ETF有着丰富的历史表现数据和市场基础,是布局半导体板块的有效工具,其估值优势和行业趋势结合,使其具备较高的配置性价比。【page::7-9】
---
3. 图表深度解读
- 图1(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及同比):销售额由20亿美元左右于2011年逐步上升,2021年达到接近50亿美元峰值,同比增速峰值超过30%,体现了全球需求爆发力,尤其近三年快速增长。【page::2】
- 图2(中国台湾设备进出口):数据显示半导体设备进口金额是出口额的5-6倍,且近年来进口增速近30%,说明台湾作为中转和生产基地的扩张需求旺盛,这种地缘经济推动半导体产业链繁荣。【page::3】
- 图4(硅片出货量同比增速):尽管2022年Q3有所回落,但整体保持10%左右正增长,预示产业链核心材料持续紧俏,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等下游增长是重要动力。【page::3】
- 图5(中国IC市场及自给率):IC市场规模由57亿美元持续扩张到预计2026年274亿美元,市场规模CAGR为8%,但国产供应产量增长更快,CAGR13.3%,国产自给率稳步提升,国产替代趋势明确。【page::4】
- 图6(指数成分行业权重):代表性集中于数字芯片设计(37%),其次是模拟芯片设计和半导体设备,说明指数侧重核心设计与设备制造板块,是产业增长驱动力的代表。【page::5】
- 图7-9(指数估值分析):PE历史走势见证周期性波动,但当前PE41处于多年4.27%的最低分位,频率分布极少,动态估值模型指出预期合理估值58,表明估值安全与后续上涨空间,结合业绩预期,配置吸引力凸显。【page::6-7】
- 图10-12(ETF表现及规模):ETF的累计涨幅至208%,并且规模稳步增长至95亿份,展示基金的市场受欢迎程度和流动性,净值的近期回调反而提供低位介入机会。【page::8-9】
综上,图表形成了半导体行业景气、国产替代、估值优势和基金产品成长性的完整闭环论证体系。
---
4. 估值分析
本报告主要采用以下估值分析方法:
- 市盈率法(PE):报告侧重历史PE分位数和动态PE匹配基本面增长预期,将当前PE
- 动态估值区间构建:结合行业一致业绩预期对PE进行动态调整,以更科学衡量估值与增长间的平衡,这是区别于仅观历史PE的优势做法。
关键假设:
- 盈利增长预期准确,预计未来1-3年行业基于需求增长和国产替代趋势,将维持较高增速。
- 市场估值水平将调整回合理水平,当前估值未过度透支,尚有向上修复空间。
- 资本市场流动性及投资者风险偏好能够支持估值提升。
估值结论:
- 当前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未来调低的空间风险有限。
- 预期基本面增长+估值修复带来较高投资回报潜力。
- ETF作为被动跟踪工具,投资性价比突出。
无详细的DCF或其他现金流折现分析,但基于PE与未来业绩预期匹配度的动态估值法足以体现板块的相对价值优势。【page::5-7】
---
5. 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列明以下风险:
- 半导体景气度不及预期:全球经济波动、需求下降或供应端变化均可能导致行业景气周期波动,影响板块盈利和估值表现。
- 地缘政治与新冠疫情不确定性:贸易限制、制裁和疫情相关供应链干扰可能削弱行业增长并带来市场震荡。
- 半导体国产化进度不及预期:政策推动国产替代加速,但技术、资本与市场接受度存在不确定性,若进展缓慢将影响预期利润增长。
报告未深入展开概率评估及缓解措施,提示投资者自主权衡上述不确定性对资产配置的影响。【page::0,9】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重点强调行业景气及估值优势,或存在一定的乐观偏向,实际半导体行业周期性强,且宏观、外部环境不确定性需密切关注。
- 估值模型主要基于PE和市场预期,尚无对潜在业绩下修风险的系统敏感性分析。
- 对于国产替代进程的看法具备市场共识,但其复杂性和周期长度可能被简化,需警惕预期过度乐观。
- 尽管基金基础扎实,但个别权重股如北方华创PE超过100倍,存在估值泡沫风险,需关注其盈利兑现的确认性。
整体报告稳健但略显积极,投资者需结合宏观环境调整投资节奏。【page::0,5,7,9】
---
7.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从全球及区域市场景气度、上游材料出货量、国产替代趋势等宏观与中观数据出发,结合中证全指半导体指数设计权重与估值结构,提出了半导体板块当前处于景气持续且估值历史低位的关键判断。动态估值区间模型支持当前市盈率偏低,未来具备较强估值修复潜力。
依托中证全指半导体指数跟踪的国联安半导体ETF作为上市首发且规模稳健增长的被动基金产品,历史累计收益率高达87%,峰值涨幅超200%,产品具备良好的市场认同和流动性基础。基金相较直接选股风险较低,且能充分覆盖设计制造封测全产业链,适合关注半导体行业整体成长机会的投资者。
报告强调风险提示如行业不景气、国际形势波动及国产化进度放缓,这些不确定因子可能影响收益兑现,但整体看半导体ETF依然展现出较优的配置价值。
从图表角度,全球销售增长、台湾设备进口高企、中国IC自给率逐步提升、指数结构和估值多维样本,均印证报告观点。特别是估值分布图和动态估值区间,堪称本报告论据的核心数据支撑。
综上,报告基于严谨数据和前瞻模型,确认当前国联安半导体ETF具备较高的性价比,适合投资者在半导体行业景气周期内进行配置,尤其在估值低点入场更具潜在收益和保障。
---
参考文献及数据溯源
- 西部证券研究中心,国联安半导体ETF专题报告,2022年5月24日【page::0-9】
- WIND资讯数据库
- 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
- IC Insights《2022年麦克林报告》
---
以上即为本报告的详尽解析与全面解读,力求涵盖报告所有重要论点、数据披露、图表信息以及风险提示,满足深入理解和专业投资决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