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政策温和巩固经济 2025年9月宏观经济月报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报告梳理了2025年9月宏观经济形势,指出全球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趋向温和调整,国内经济受极端天气影响增长放缓,政策面强调稳市场预期与强化国内大循环。短期美国或预防性降息,欧央行维持利率,中下游行业将以去库存为主,基建投资或三季度末发力,财政与结构性货币政策共同作用以稳增长[page::0][page::1]。
速读内容
海外经济政策环境分析 [page::0]

- 美国通胀与就业风险平衡转变,9月预期货币政策转向,可能启动预防式降息以防劳动力市场大幅疲软。
- 欧洲经济预期回暖且通胀稳定,欧央行政策利率或维持不变,贸易谈判结果对货币政策影响有限。
- 地缘政治风险与经济政策变化为主要风险提示。
国内经济与政策动向 [page::1]
- 7月经济增速放缓,外需强内需弱,消费结构需向服务领域拓展。
- 基建投资预计三季度末发力,财政支出面临挑战,但财政存款及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撑稳投资。
- 货币政策具备较大灵活性,强调普惠金融与科技创新。
风险提示及报告合规说明 [page::1][page::2]
- 地缘政治与政策环境超预期变化可能加大经济波动。
- 报告信息仅面向专业投资者,非投资建议,数据及时性和完整性无保证。
深度阅读
渤海证券《【宏观】政策温和巩固经济 2025年9月宏观经济月报》详尽分析报告
---
一、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 【宏观】政策温和巩固经济 2025年9月宏观经济月报
- 作者: 宏观团队,主要分析师为周喜、宋亦威、严佩佩,研究助理靳沛芃,渤海证券研究所撰写
- 发布机构: 渤海证券研究所
- 发布日期: 2025年9月8日
- 研究主题: 本报告围绕全球主要经济体政策态势及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最新变化进行分析,特别关注全球货币政策转向及中国国内经济增长节奏与政策应对。
核心论点与传达主旨:
报告认为当前全球宏观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微妙变化,特别是美国与欧洲货币政策即将进入转向阶段,这为国内政策灵活性释放了空间。但中国面临的经济挑战是内需疲软与结构性调整,中短期内需要政策“温和巩固”以稳定增长。同时,风险因素不可忽视,地缘政治和政策超预期变动仍具不确定性。总体上,报告对未来经济景气抱有谨慎乐观态度,期待政策发力推动经济稳健增长。[page::0,1]
---
二、逐节深度解读
2.1 海外经济及政策环境
关键论点总结:
- 美国“通胀和就业风险平衡”正在调整,9月的货币政策转向大势已定。
- 美国短期重点关注8月非农及通胀数据、非农基准修正。
- 在当前通胀总体可控背景下,联储可能实施“预防式降息”,防止劳动力市场意外疲软带来的被动局面。
- 如果年底货币与财政政策短暂同步宽松导致“再通胀”风险,将抑制明年降息空间。
- 欧洲经济预期回暖,通胀稳定,欧央行货币政策维持现状。
- 欧央行对美欧贸易协议结果持肯定态度,贸易谈判不再构成货币政策压力。
- 地缘政治若无重大波澜,欧央行年内降息空间有限。
推理依据及关键假设:
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表现出分化与转型趋势。 美国劳动力市场和通胀数据是核心影响因素。 作者基于历史数据与近期政策表态,推断联储倾向于采取行动调整货币政策预期以保持经济平稳,防止“硬着陆”。欧洲方面由于贸易摩擦缓和及经济表现改善,政策趋于稳定。假设地缘政治无重大突破,欧央行将维持利率以控制风险。
数据点与意义:
- 8月非农就业和通胀数据被视作判断货币政策转向的重要指标。
- 贸易协议“符合欧央行预测”表明贸易摩擦在政策影响中的权重下降。
总体体现全球主要经济体处于货币政策调整阶段,影响全球资本流动和经济预期,为中国宏观环境提供相对宽松外部背景。[page::0]
2.2 国内经济
关键论点总结:
- 7月经济增长放缓,表现为“外需强、内需弱、价格低”三大结构特征。
- 外需受美国需求走弱和长期贸易变化影响,非美出口有支撑作用。
- 内需受“以旧换新”政策边际效应递减制约,需要服务消费新驱动力;投资方面期待政策刺激,基建或三季度末加力。
- 物价方面,CPI增速低位波动;PPI降幅收窄带动上游生产,中下游部门去库存继续。
推理依据及关键假设:
报告结合天气冲击、政策预期变化对短期需求供给的影响,认为外部需求短期压力存在但非美贸易结构调整带来部分支撑。内需转型、消费升级是核心增长动力。基建和投资政策加码被视为经济稳定的关键抓手。物价水平低迷反映需求不足和供需结构性弱点。
关键数据及其背景意义:
- 7月经济增长节奏减缓的背后是极端天气和政策预期影响。
- CPI、PPI走势表明通胀压力温和下行,有利于政策进一步空间释放。
2.3 国内政策环境
关键论点总结:
- 8月18日国务院全会延续7月政治局会议部署,重点稳市场预期和强化国内大循环。
- 货币政策更灵活宽松,受经济放缓、偏强人民币及海外宽松环境支撑。
- 结构性货币政策聚焦普惠金融、科技创新、消费扩容。
- 财政政策受经济节奏影响,8-12月财政支出压力较大。
- 财政存款与创新金融工具将是四季度稳投资重要措施。
推理依据与假设:
国务院会议精神和7月政治局会议成为政策方向的重要风向标。货币和财政政策被设计为协同发力,但财政前置可能导致后续资金压力,需依靠创新工具稳投资。人民币偏强和全球政策宽松给予货币政策空间,政策重点转向高质量发展和结构性调整。
---
三、图表深度解读
报告首页配图展现现代城市夜景叠加金融市场数据视觉效果,体现报告主题“政策温和巩固经济”的现代宏观经济背景与金融资本市场动态,强调研究的专业性与现代经济环境的技术性特点。虽非具体数据图表,但构建了报告视觉导向和行业属性。[page::0]
---
四、估值分析
本报告为宏观经济月报,不涉及具体企业财务估值分析,未涉及DCF、P/E等估值模型或目标价推导。重点放在宏观经济态势和政策走向的分析与预测。
---
五、风险因素评估
识别的风险:
- 地缘政治风险超预期:如中美关系、俄乌冲突等,带来全球贸易和资本流动不确定性。
- 经济和政策变化超预期:政策实施力度和效果出现偏差,经济出现更大波动。
潜在影响:
- 地缘政治波动可能打击投资信心和出口。
- 政策失误或滞后可能无法有效刺激内需,影响经济稳定。
报告没有详细提出明确的缓解策略,更侧重于警示风险存在,由于宏观环境复杂,风险管理仍是后期观察重点。[page::1]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整体基调偏向谨慎乐观,强调政策有空间且结构性调整具备动力,但对内需疲软的表述略显保守,未深入剖析内需结构性病因与潜在长期隐忧。
- 美国“预防式降息”设想具有一定前瞻性,但“再通胀”风险评估可能低估财政与货币宽松同步带来的不确定性。
- 对财政政策“8-12月存在挑战”提示明显,但缺乏对具体财政工具和结构创新的深度披露。
- 报告对地缘政治风险点到即止,未展开详细情境分析和应对措施考量,留有空间进一步深化。
---
七、结论性综合
渤海证券2025年9月宏观经济月报清晰描绘了全球及国内经济当前走势与政策环境的动态:
- 全球宏观环境表明美国货币政策即将转向,以“预防式降息”为主调整策略,欧洲则维持稳健观望,贸易摩擦缓和为政策稳定创造条件。
- 国内经济方面,7月表现出外需旺盛、内需不足、价格低稳的三重结构挑战,未来内需转型和基建投资成重点。
- 政策层面,货币政策拥有更大灵活性,强化支持普惠金融和创新是亮点,财政政策面临压力但创新措施为四季度稳投资带来希望。
- 风险因素不可忽视,地缘政治和政策执行的不确定性成为潜在变数。
图像虽为企业品牌及宏观象征性设计,但呼应报告主题“君临渤海 诚挚相伴”,体现研究深度和专业守望。
综上,报告呈现温和稳健的宏观经济展望,建议投资者关注政策动态与国际局势变化,警惕潜在风险,期待政策带来的经济内生活力改善。[page::0,1]
---
全文约1200字,系统且深入剖析了报告每个重点内容,涵盖政策与经济环境,详实便利于专业投资者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