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公用陶贻功】公司点评丨中国核电 (601985):核电盈利稳健增长,新能源持续承压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报告点评中国核电2025年上半年业绩,实现核电发电量和新能源发电量双增长。核电业务通过成本优化对冲电价下行,保持盈利稳健增长;新能源业务因行业共性挑战及持股比例稀释,利润承压明显。报告还披露了具体发电量、成本及利润数据,剖析核电与新能源业务的盈利驱动及风险。 [page::0]
速读内容
公司2025年上半年业绩概况 [page::0]
- 25H1实现营收409.73亿元,同比增长9.43%;归母净利润56.66亿元,同比下降3.66%。
- 25Q2营收207.00亿元,同比增长6.41%;归母净利润25.29亿元,同比下降10.40%。
- 拟派发每股现金股利0.02元,占25H1归母净利润7.27%。
发电量增长情况 [page::0]

- 25H1核电发电量998.61亿kwh,同比增长12.01%,其中新增漳州1号机组贡献51.01亿kwh。
- 风电发电量102.23亿kwh,同比增长33.99%;光伏116.92亿kwh,同比增长37.34%。
- 新能源累计装机容量分别为风电1034.18万千瓦、光伏2288.31万千瓦,持续扩张。
核电盈利稳健,成本优化对冲电价下行 [page::0]
- 核电度电营收0.35元/kwh,同比下降4.81%;度电成本下降4.60%,至0.19元/kwh,主要由于利用小时提升及大修减少。
- 核电业务25H1毛利率为45.8%,同比基本持平。
- 25H1核电归母净利润53.22亿元,同比增长9.48%;25Q1、25Q2利润分别约29亿元、24亿元,同比增长11.52%和7.13%。
新能源业务面临压力,利润持续承压 [page::0]
- 新能源度电营收同比下降10.05%,度电成本增长18.48%,导致毛利率下降13.2个百分点至45.4%。
- 受持股比例稀释,中核汇能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31.71%至11.38亿元。
- 新能源及其他业务归母净利润3.44亿元,同比大幅下降66.26%。
风险提示 [page::1]
- 新项目建设存在进度风险。
- 电价可能出现超预期下跌影响盈利。
深度阅读
【银河公用陶贻功】公司点评丨中国核电 (601985) 深度分析报告
---
一、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银河公用陶贻功】公司点评丨中国核电 (601985):核电盈利稳健增长,新能源持续承压》
- 作者:陶贻功、梁悠南
- 发布机构: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 发布日期:2025年8月31日 11:30 北京时间
- 研究主题:中国核电(601985)2025年上半年业绩点评,聚焦核电业务与新能源业务的经营表现及未来展望。
核心论点摘要
- 2025年上半年(25H1)中国核电营收增长显著(同比+9.43%),但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同比微弱下滑(-3.66%),尤其是新能源业务表现承压。
- 核电发电量和利用小时稳步增长,带动核电业务盈利稳定提升,成本优化有效对冲电价下降带来的压力。
- 新能源业务尽管装机容量大幅扩张,但受行业共性问题、持股比例稀释等影响,盈利水平显著下滑。
- 报告指出潜在风险包括新项目建设进度和电价下跌压力。
总体来看,报告传递的主要信息是中国核电的核电核心业务仍具备稳健盈利能力和成长空间;相比之下,新能源业务遭遇的困难需要重点关注。[page::0,1]
---
二、逐节深度解读
1. 报告导读与核心观点
关键论断
- 核电和新能源发电量均实现良好增长,其中核电发电量同比增长12.01%,新能源风电和光伏发电量分别同比增长33.99%和37.34%。
- 核电业务在成本控制和利用小时提升的双重作用下,盈利保持稳健,上半年核电及相关业务归属净利润同比增长9.48%。
- 新能源业务的营收及盈利受到电价下滑、成本上升、股份稀释等多重影响,同比归母净利润大幅下降31.71%(以子公司中核汇能为例)。
分析依据与假设
- 核电发电量提升得益于新机组商运(漳州1号)和现有机组运维状况改善(大修减少、利用小时增加)。
- 电价市场化导致核电度电价格同比小幅下调,但成本优化(利用小时数提升摊薄固定成本、大修减少降低运维成本)有效缓解压力。
- 新能源业务成本上升主要是因新增装机带来的固定资产折旧增加,且持股比例稀释使得归母净利润进一步承压。
关键数据点评
- 营收:25H1营收409.73亿元,同比增长9.43%。25Q2营收207.00亿元,同比增长6.41%。
- 归母净利润:25H1为56.66亿元,同比下降3.66%。25Q2为25.29亿元,同比下降10.40%。
- 核电发电量:998.61亿kWh,同比增长12.01%。
- 新能源装机容量:累计装机风电1034.18万kW,光伏2288.31万kW。
- 核电业务毛利率45.8%,新能源业务毛利率45.4%,同比下降13.2个百分点。
- 新能源业务度电营收下降0.038元/kWh(-10.05%),成本上升0.029元/kWh(+18.48%)[page::0]
---
2. 风险提示
- 项目建设进度风险:新项目可能未达预期进度,进而影响产能扩张和利润增长。
- 电价下跌风险:电价市场化及电力行业环境变化可能导致收入下降,特别对新能源业务冲击较大。
报告未具体披露缓解措施,但风险提示明确,为投资者提供明确关注点。[page::1]
---
3. CGS 评级体系与法律申明
- 行业评级区分“推荐”、“中性”、“回避”,公司评级更细化,涵盖“推荐”、“谨慎推荐”、“中性”、“回避”,基准对比各市场指数。
- 该报告对中国核电的具体评级未直接披露,但从其叙述的业绩表现和风险提示看,投资建议偏向保持谨慎态度,建议结合行业指数观察后续表现。[page::2]
---
三、图表深度解读
附图0: 报告封面含摘要与核心数据图示
- 描述:顶部是报告标题、作者信息和发布时间;中间两幅图展示“报告导读”和“核心观点”。
- 数据解释:
- 清晰呈现核电、新能源发电量增长数据及财务表现。
- 电价与成本变化关键数据以及毛利率、归母净利润同比变化。
- 联系文本:
- 图表数据直观反映报告中关键数字,强化核电盈利稳健、新能源承压的论点。
- 潜在局限:
- 数据以总体同比变化为主,未细分地区或机组详情,可能忽视区域性及单体机组的盈利差异。[page::0]
其他图表与图片
- 其他页面含研究团队介绍、风险提示及评级说明,主要用于展示作者资质及研究框架,无直接核心运营数据图表。[page::1,2]
---
四、估值分析
本报告主要围绕运营业绩和业务表现展开,未包含详细估值模型披露(如DCF、倍数法等)。
不过通过:
- 核电业务的盈利稳定和成本控制为公司价值提供底层支撑。
- 新能源业务短期压力及稀释因素导致盈利下滑,或影响整体估值溢价。
建议投资者结合行业估值水平及市场预期,关注核电业务基本面持续改善情况和新能源业务风险缓释进展,以判断后续估值调整空间。[page::0,1]
---
五、风险因素评估
- 建设进度不及预期:可能拖延新核电机组及新能源项目投产,影响发电量及收入增长节奏,导致盈利同比不及预期。
- 电价超预期下跌:由于电力市场化,电价波动及整体下行可能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尤其对新能源发电收入影响显著。
- 持股比例变动及资本运作影响:例如中核汇能发行类REITs与债转股引发的归母净利润稀释,可能长期影响公司业绩表现。
报告指出风险因素但未具体给出风险概率和缓解策略,投资者应结合行业动态及政策导向进行动态调整监控。[page::1]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核电业务盈利稳定得益于利用小时提升和成本控制,但核电度电营业收入下降表明价格压力不可忽视,未来是否能维持该盈利水平存在不确定性。
- 新能源业务虽然装机规模快速扩张,但毛利率同比大幅下降(-13.2个百分点),说明成本上升与电价下降对新能源项目盈利造成较大负面影响。此消彼长使得整体利润受到拖累。
- 报告未对新能源业务面临的政策环境变化(如补贴政策、市场化机制)及其长期影响进行深度探讨,存在一定分析深度不足。
- 持股比例稀释和资本运作对利润的影响披露较为简略,缺乏具体量化分析和未来资本结构建议,投资者需谨慎评估相关财务影响。
总体来看,报告保持客观态度,数据基于公司财报和市场化交易情况,逻辑严谨,但针对新能源业务盈利困境的前瞻性分析略显不足。[page::0,1]
---
七、结论性综合
通过对中国核电2025年上半年业绩的详尽分析,可以总结如下要点:
- 核电业务保持稳健增长:新增机组投产及利用小时提升推动发电量增长12.01%,成本优化有效抵消电价小幅下降影响,使核电业务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9.48%,毛利率保持45.8%稳定水平,核电板块贡献盈利主体地位依然稳固。
- 新能源业务持续承压:尽管风电、光伏发电量分别同比增长33.99%和37.34%,装机容量也加速扩张,但电价下滑、固定资产折旧成本上升及资本稀释效应导致新能源业务毛利率大幅下滑13.2个百分点,25H1净利润同比下降31.71%,严重拖累整体盈利表现。
- 财务及股东回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409.73亿元,同比增长9.43%,归母净利润56.66亿元,同比小幅下降3.66%;拟派发现金股利0.02元/股,占归母净利润7.27%,体现稳定回报政策。
- 风险因素显著:新项目建设进度和电价下跌压力为潜在风险,尤其新能源业务对电价变化敏感度高,投资者需持续关注行业政策与市场变化。
- 估值与展望:报告未直接阐述估值方法,但核电业务的稳健盈利为公司估值提供了支撑。新能源业务面临较大压力,盈利恢复仍需行业环境改善及运营效率提升。未来业绩走势需密切关注项目推进与市场电价走势。
综上,报告向投资者传递出中国核电作为核能发电龙头,凭借技术优势和成本控制能力持续保持核电板块盈利增长,尽管新能源业务短期受到行业困境影响,但公司整体竞争力与成长基础依旧稳固。投资者应关注新能源业务的转型和资本结构调整进展,以评估中长期投资价值。[page::0,1,2]
---
图片引用
报告开头主要内容图示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