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固收+”遇见量化策略,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光大锦弘投资价值分析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系统分析了“固收+”产品投资价值,强调利率债投资价值上升与权益资产波动增加的背景下,通过结合宏观动量择时与指数增强多因子模型,实现股债动态配置和选股alpha获取。以光大锦弘为例,介绍了其基于股债择时风险预算的量化管理策略,涵盖量化择时、资产配置、指数增强及网下打新四大维度,整体回测年化收益率达9.94%,夏普比率1.85,最大回撤仅7.49%,显著优于同类混合偏债基金,展现出较强投资价值和收益稳定性,适合具备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持有 [page::0][page::4][page::5][page::6][page::7][page::8][page::9][page::11][page::12]
速读内容
利率债投资价值上升与权益资产波动加大 [page::4]

- 2021年宏观政策呈“宽货币+紧信用”组合,经济增速逐渐触顶,利率债投资价值突显。
- 原油上涨对A股具有滞后负面冲击,权益资产波动明显增加,成长股估值泡沫需谨慎对待。
- 基于原油滞后4期数据构建择时策略,年化收益达20%以上,显示大宗商品价格影响显著。[page::4][page::5]
“固收+”产品市场规模及表现分析 [page::6][page::7]





- 偏债混合型基金与二级债基产品发行规模快速增长,2020年发行规模创新高。
- 近十多年数据显示,相关“固收+”产品年化收益维持在5%-6%,波动率低于股票型基金,夏普比率高达1.18与1.43。
- 持有期限越长,投资正收益概率显著提升,持有2年以上盈利概率超90%。
- “固收+”产品展现良好风险调整收益,波动较小,适合稳健型资产配置需求。[page::6][page::7]
量化策略助力“固收+”产品价值提升 [page::7][page::8]


| 策略名称 | 年化收益率 | 年化波动率 | 最大回撤 | 夏普比率 | Calmar比率 |
| ---------------------------------- | ---------- | ---------- | -------- | -------- | ---------- |
| 股债20/80月度再平衡策略 | 4.44% | 4.61% | 9.12% | 0.96 | 0.49 |
| 基于宏观动量择时的股债再平衡策略 | 6.33% | 5.14% | 8.15% | 1.21 | 0.78 |
| 基于宏观动量择时多因子指数增强策略 | 9.94% | 5.17% | 7.49% | 1.85 | 1.33 |
- 将宏观动量择时与指数增强多因子模型结合,动态调整股债仓位,显著提升收益,降低回撤。
- 该策略年化收益率达到9.94%,夏普比率高达1.85,最大回撤限制在7.49%。
- 结合资产配置算法与量化选股,管理“固收+”产品实现风险可控且稳健的绝对收益。[page::7][page::8]
光大锦弘基金基本信息与量化投资策略 [page::9][page::10][page::11]
| 项目 | 说明 |
| -------------- | ---------------------------------------------------------- |
| 基金类型 | 开放式偏债混合型基金 |
| 股票仓位 | 0%-30%,港股不超过50%股票资产 |
| 投资标的 | A股、港股通股票,债券(广泛品种)、货币市场工具及期货等 |
| 基金经理 | 金昉毅,金融学博士,具丰富量化投资经验 |
| 基金策略 | 量化择时、资产配置、指数增强、多因子模型选股、网下打新 |
- 量化择时涵盖市场趋势、情绪、风险、杠杆维度,综合生成股票和债券仓位信号。
- 资产配置遵循风险预算原则,动态调整股票及债券仓位,控制整体风险水平。
- 指数增强策略利用估值、成长、规模、交易与市场情绪多因子模型,对沪深300进行选股alpha挖掘。
- 网下打新作为辅助策略增厚收益,适逢注册制改革IPO规模创新高。
- 管理团队经验丰富,基金具备风险控制及收益稳健双重优势。[page::9][page::10][page::11]
光大保德信基金背景及量化团队实力 [page::10][page::11]


- 成立于2004年,股东光大证券(55%)和保德信金融集团(45%)。
- 截至2021年,管理57只公募基金,规模超1100亿元,非货币基金占比高。
- 量化团队积淀深厚,具自主研发系统及多元策略能力,目前管理5只量化及绝对收益产品,规模近50亿元。
- 拟任基金经理金昉毅博士,量化研究沉淀深厚,具有显著历史业绩。
- 旗下指数增强及绝对收益基金在同类排名优异,团队全球视野与本土经验兼备。[page::10][page::11]
深度阅读
《当“固收+”遇见量化策略,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光大锦弘投资价值分析》详尽剖析报告
---
1. 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报告标题:《当“固收+”遇见量化策略,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光大锦弘投资价值分析》
发布日期:2021年3月1日
发布机构:海通证券研究所
主要分析师:冯佳睿、姚石
产品分析标的:光大锦弘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代码011231.OF)
研究主题:本报告聚焦于“固收+”资管产品的投资价值,尤其通过引入量化策略的方法,对具有“固收+”特征且量化管理的光大锦弘基金进行深度分析,包括宏观环境、资产配置策略、基金基本信息及管理团队优势等。
核心论点:
- 2021年宏观政策呈现“宽货币+紧信用”组合,经济增速趋顶,利率债价值凸显;权益资产波动加大,需调整收益预期。
- “固收+”产品底层以债券为主,配置适量权益和策略,具备风险调整后优异的收益表现,且长期持有正收益概率高。
- 结合宏观动量择时和指数增强的量化策略,能够显著优化基于股债混合配置的“固收+”产品绩效,提升收益并控制回撤。
- 光大锦弘作为一款基于量化管理的偏债混合型“固收+”基金,凭借光大保德信较强的投研能力、成熟的量化团队与基金经理金昉毅的丰富经验,有望实现稳健绝对收益。
评级及目标价:本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投资评级或目标价,但通过分析充分肯定使用量化方法管理的“固收+”产品的投资价值,特别看好光大锦弘基金的未来表现。[page::0,4,5,6,7,8,9,10,11,12]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固收+”产品投资价值分析
2.1.1 利率债投资价值上升,权益资产波动加大
- 宏观环境:2021年中国政策环境预计为“宽货币+紧信用”。
- 货币政策方面,依据海通宏观团队及相关专题报告,全年加息概率较低(PPI负值、通胀温和),短端政策利率(逆回购、MLF)保持稳定,货币环境宽松。
- 信用政策方面,社融增速从2020年高点13.7%逐渐回落,政策趋向控制宏观杠杆,减少房地产和国企融资,财政刺激力度削弱,反映信贷收紧趋势。
- 投资逻辑:在“宽货币+紧信用”背景下,经济增速触顶,利率债吸引力提升。图1展示社融存量增速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走势,社融增速与利率债收益互有对应变化,支持利率债价值上升论断。
- 权益资产波动:权益资产持续上涨后,2021年面临较大波动。油价大幅上涨推升通胀预期,影响股票市场表现,成长股估值压力显著。
- 操作建议:预期权益资产估值不再提升,收益驱动转向盈利增长,强调自下而上的精选股票策略。
[图1深度解读见章节3] [page::4,5]
2.1.2 “固收+”产品投资正当时
- 市场环境:2020年疫情下债市波动剧烈,风险事件频发,资管新规推动银行理财向净值化转型,投资者偏好风险可控、收益相对稳定的产品快速提升。“固收+”产品即以绝对收益为目标,底层由低风险债券资产构筑收益基础,同时配合权益及策略以增强收益。
- 定义及范畴:“固收+”产品尚无明确市场统一定义,通常特点为年化收益超过5%、最大回撤不超过5%的债券与偏股混合型基金。
- 基金池筛选:通过对2020年四季度至2020年四季度1年、631只偏股仓位0~30%的基金样本调研,主要由二级债基、偏债混合型基金构成(见图5)。
- 发行规模及增长:2020年“固收+”产品发行显著增长,特别是偏债混合型基金发行份额同比激增5.27倍,规模达3795.05亿份,占市场份额近12%(见图6)。2021年1月发行热度保持高位。
- 收益及风险分析:2009年以来二级债基及偏债混合型基金指数年化收益分别为5.94%和6.28%,年化波动率为5.05%和4.38%,夏普比率显著高于主动权益基金(0.52),表现稳健且风险调整后收益突出(见图7)。进一步数据显示,“固收+”产品持有期限拉长,正收益概率显著提升,长期投资更具吸引力(见图8、9)。
[图5至9详见章节3图表解读] [page::5,6,7]
2.1.3 当“固收+”遇到量化策略,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传统资产配置策略局限:包括固定比例再平衡、均值-方差及风险平价模型各具弊端,如固定比例策略无法规避熊市风险、均值-方差对输入参数敏感、风险平价收益率偏低(见图10)。
- 创新资产配置模式:
- 宏观动量择时:量化分析宏观基本面指标,生成股债择时信号,动态调整资产配置仓位。
- 指数增强策略:基于多因子模型(估值、成长、规模、交易行为、市场情绪等)进行股票打分,控制跟踪误差,提升选股alpha收益。
- 策略效果验证:
- 三种策略对比:
1. 固定股债20%:80%再平衡;
2. 基于宏观动量择时调整股债仓位(10%-90%或30%-70%);
3. 进一步用海通沪深300指数增强产品替代沪深300指数股票部分。
- 结果表明,从传统再平衡策略到宏观动量择时,年化收益率由4.44%提升到6.33%,夏普比率由0.96升至1.21;加入指数增强后,收益率大幅跃升至9.94%,夏普比率更是达到1.85,最大回撤控制在7.49%,明显优于偏债混合基金及二级债基指数(见图11和表1)。
- 扩展:除了指数增强策略,还可结合量化对冲、量化套利、网下打新等多维度策略,形成多元化“固收+”管理方案。
[图10、11及表1解读见章节3] [page::7,8]
---
2.2 光大锦弘投资价值分析
2.2.1 产品基本信息及策略
- 基金定位:光大锦弘基金(011231.OF)是一款偏债混合型基金,基准为中证全债指数80%、沪深300指数15%、恒生指数5%,权益比例不超过30%,力求将最大回撤控制于2%-3%,以绝对收益为目标,采用量化方法进行管理。
- 资产配置:通过股债择时风险预算模型优化资产权重,动态调整股票和债券仓位,并预设债券仓位上限。
- 量化择时细节:
- 股票择时基于市场趋势(时间序列与频谱分析)、市场情绪(全市场涨跌个股比例)、市场风险(最大回撤、尾部风险)及杠杆(场内杠杆、两融余额)四大维度合成信号。
- 债券择时通过时间序列分析(趋势信号)与风险指标(VaR、最大回撤)构建风险信号。
- 指数增强:在允许的股票仓位内,利用多因子模型评估股票(估值、成长、规模、交易等维度),为组合创造alpha,同时控制行业和个股偏离。
- 网下打新:基金规模达标后参与科创板、创业板新股打新,提升收益能力。尽管2021年新股上市溢价和网下中签率有所下降,但IPO储备充足,打新贡献仍被看好。
2.2.2 管理团队及公司背景
- 光大保德信基金公司:
- 成立于2004年,是国内首批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股东为光大证券(55%)和美国保德信国际投资管理公司(45%)。
- 截至2021年2月管理57只公募基金,规模逾1100亿元人民币,非货币型基金市场排名中游。
- 公司在“固收+”领域布局成熟,实行多层级投资决策机制(宏观、中观、微观结合量化与主观判断),旗下多只“固收+”产品表现优异。
- 量化团队实力与基金经理:
- 光大保德信拥有国内领先、积淀深厚的量化平台,2004年发行首只量化基金,并拥有自主开发的量化分析系统;团队成员平均6年以上从业经验,博士占比较高,管理多只指数增强及绝对收益类基金,管理规模约50亿元。
- 拟任基金经理金昉毅具有德国康斯坦茨大学金融学博士学位,曾任职多家金融机构量化投资相关岗位。其投资理念聚焦多因子选股,倾向于基本面价值,注重控制风险并追求小幅度稳定盈利。在管基金历史表现优异,具有丰富量化产品管理经验和行业认可。
[表2、表3及图12、13均详述公司管理规模与产品表现] [page::9,10,11]
---
2.3 结论总结
- 2021年大环境利好利率债,权益资产波动性加剧,资本市场估值上升空间有限,转向盈利增长与精选个股将成为市场主旋律。
- “固收+”产品因稳定性好、风险收益均衡、投资者中长期持有盈利概率高,受到市场青睐,发行规模大幅攀升,成为资产配置热门选择。
- 结合宏观动量择时及指数增强的量化策略,能够显著提升股债混合型“固收+”产品的风险调整后表现,优化收益曲线和最大回撤指标。
- 光大锦弘基金作为典型代表,采用量化择时风险预算模型进行资产配置和选股,配合网下打新辅助收益,公司投研能力强、管理团队经验丰富,产品具备良好绝对收益的潜力。
- 综上,基于风险控制和量化赋能的“固收+”产品在当前宏观及市场环境中具有较高投资价值,特别是光大锦弘基金表现值得关注。
---
3. 图表深度解读
图1 社融存量增速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第4页)
- 描述:图表呈现2015年5月至2020年12月的社会融资存量同比增速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走势。左轴为社融增速(%),右轴为国债收益率(%)。
- 解读:社融增速于2017年初达到峰值接近17%,随后一路回落至2019年低点约10%。国债收益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与社融增速走势存在明显负相关,特别是2017年以来,当社融放缓,国债收益率下行,反映资金供给趋紧利率下降趋势。2020年末社融增速回升趋势减缓,国债收益率小幅上扬,反映政策取向转变。
- 文本关联:支持宏观政策将保持“宽货币+紧信用”环境,即货币政策宽松而信用收紧,利率债价值凸显的结论。
[page::4]
---
图2 Wind全A与滞后4期的NYMEX原油走势对比(第5页)
- 描述:图示2005年至2021年,Wind全A指数与经滞后4个月处理的NYMEX原油价格走势,Wind全A为深蓝色,NYMEX原油为浅蓝色。
- 解读:图中展现原油价格先行,A股指数约滞后4个月表现出负相关特征。原油价格大幅上涨阶段后约4个月,A股指数出现明显回调,说明油价上涨通过成本推动压力影响股票市场表现。
- 文本联系:证实油价上涨将对A股产生滞后负向影响,强调权益资产未来面临估值压力,建议降低收益预期。
[page::5]
---
图3 使用NYMEX原油对Wind全A择时净值(第5页)
- 描述:净值曲线比较三种策略表现:Wind全A指数(浅蓝)、基于油价的多头策略(中蓝)、多空策略(深蓝),时间覆盖2005年-2021年。
- 解读:利用油价滞后信号做多/空Wind全A,策略净值均显著跑赢纯多头买入策略,年化收益分别达20.21%及21.06%,远超基准14.71%,说明油价作为宏观指标具有实际择时价值。
- 文本联系:强化油价对A股影响的逻辑基础,提示应警惕权益资产或受宏观商品价格波动带来负面影响。
[page::5]
---
图4 2021年A股主要宽基指数累计收益率(截至2021.2.26)(第5页)
- 描述:展现2021年春节后至2月26日,沪深50、沪深300、中证500、创业板指四大指数的累计收益率走势。
- 解读:春节后7个交易日,创业板指跌幅最大达14.64%,沪深300和沪深50分别下跌8.11%和较大幅度,显示成长股调整显著,市场波动加大。
- 文本联系:印证大宗商品上涨引发的通胀预期加剧了市场卖压,造成权益资产估值承压。
[page::5]
---
图5 “固收+”基金池产品分类结构(第6页)
- 描述:一张饼图显示近1年股票仓位0-30%的631只基金构成比例,包括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占246只,灵活配置型基金占189只,偏债混合型基金150只等。
- 解读:二级债基和偏债混合型基金占重要比例,支持将其作为“固收+”产品典型代表。
- 文本联系:说明“固收+”产品以债券资产为底仓为主,配以一定权益资产,分散风险。
[page::6]
---
图6 偏债混合基金与二级债基发行情况(2020.1-2021.2)(第6页)
- 描述:柱状和折线图结合,显示2020年至2021年1月各月偏债混合型基金和二级债基的发行只数及发行份额走势。
- 解读:偏债混合型基金发行量自2020年6月起显著攀升,1月发行份额创历史新高,表明市场对“固收+”产品的强烈需求。
- 文本联系:证明“固收+”热度升高,为该类产品的投资价值提供市场验证。
[page::6]
---
图7 偏债混合型基金、二级债基与主动权益基金指数表现对比(2009.12.31-2021.02.22)(第6页)
- 描述:折线图比较普通股票基金指数、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偏债混合型基金指数、二级债基指数净值走势。
- 解读:偏债混合型基金和二级债基指数走势平稳,增幅持平或略高于偏股混合型,远小于股票基金波动,体现低风险中等收益特征。
- 文本联系:凸显“固收+”产品风险收益优势,尤其在波动大的股票市场环境中更具吸引力。
[page::6]
---
图8 偏债混合基金、二级债基与主动权益基金指数风险收益特征(第7页)
- 描述:柱状图显示三类指数年化波动率、最大回撤、夏普比率和Calmar比率。
- 解读:偏债混合型基金夏普比率为1.43,远超股票基金0.52,最大回撤显著较小,风险调整表现优异。
- 文本联系:支持本文所述“固收+”具备优秀风险收益特征。
[page::7]
---
图9 持有不同基金不同时间长度收益中位数及盈利胜率(第7页)
- 描述:图表显示1月、3月、1年和2年持有期内各类基金收益中位数及正收益概率。
- 解读:持有期限拉长,偏债混合型和二级债基基金收益正概率显著提高,达到90%以上,强调长期投资优势。
- 文本联系:表明“固收+”产品适合长期持有,盈利概率增加。
[page::7]
---
图10 大类资产配置主要方法(第7页)
- 描述:以表格形式归纳四类资产配置模型:固定比例再平衡、现代投资组合理论、风险驱动模型、主动性资产配置,及其代表手段。
- 解读:显示传统策略优缺点,导入本报告后续宏观动量择时和指数增强等量化方法,论证改进路径。
- 文本联系:为后文提出的量化股债择时优化提供理论基础。
[page::7]
---
图11 不同资产配置策略净值对比(2009.12.31-2021.01.29)(第8页)
- 描述:2009-2021年期间固定比例再平衡、宏观动量择时股债再平衡和后者加多因子指数增强策略净值曲线。
- 解读:指数增强策略收盘净值显著领先,波动小,回撤控制更好,验证量化优化策略的效果。
- 文本联系:直观体现量化模型强于传统固定策略,支持量化“固收+”投资价值。
[page::8]
---
表1 不同资产配置策略收益风险特征对比(2009.12.31-2021.01.29)(第8页)
| 策略 | 年化收益率 | 年化波动率 | 最大回撤 | 夏普比率 | Calmar比率 |
|---------------------------|-------------|-------------|-----------|-----------|-------------|
| 股债再平衡策略 | 4.44% | 4.61% | 9.12% | 0.96 | 0.49 |
| 基于宏观动量择时的股债再平衡策略 | 6.33% | 5.14% | 8.15% | 1.21 | 0.78 |
| 基于宏观动量择时的股债再平衡策略(多因子组合) | 9.94% | 5.17% | 7.49% | 1.85 | 1.33 |
- 解读:逐步引入量化择时和指数增强,策略整体收益显著提升,风险调整能力增强,最大回撤减少。
- 文本关联:证明本报告核心量化策略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page::8]
---
图12、图13 光大保德信基金产品数量和规模增长趋势(第10页)
- 描述:图12为2008-2020年光大保德信基金管理公募基金产品数量及类型变化;图13为对应期间各类基金规模变化图。
- 解读:公司公募产品数量和规模持续稳定增长,尤其混合型基金增长明显,展示公司投研实力与市场认可度增强。
- 文本关联:体现强大后台支持和稳健发展的管理能力,为光大锦弘基金提供坚实基础。
[page::10]
---
4. 估值分析
本报告未涵盖明确的估值方法和目标价,但核心投资亮点在于:
- 利率债价值提升利好基金底仓;
- 结合量化模型提高“固收+”产品收益率和风险控制,包括动态资产配置与指数增强选股;
- 基金经理和团队具备量化投资经验和良好历史业绩支撑;
整体上将基金视为性价比极高的绝对收益产品,量化技术为其估值和收益支持提供重要保障。[page::7,8,9]
---
5. 风险因素评估
- 宏观风险:经济增速不及预期、通胀水平超预期变化可能导致政策调整,影响“宽货币+紧信用”框架。
- 债市风险:信用风险与债券违约事件频发,可能影响基金底仓资产表现。
- 权益波动风险:权益资产估值下降风险显著,成长板块调整拉大,市场转向盈利驱动但选股难度加大。
- 量化模型风险:模型参数过度拟合、行情突变和结构性风险可能导致择时和选股策略失效。
- 流动性及操作风险:基金流动性管理不善或网下打新无法充分落地亦可能影响收益。
缓解措施:
- 基金通过股债择时风险预算严格控制仓位和回撤;
- 量化模型结合多因子及多维度信号,提高稳健性;
- 网下打新作为增厚收益手段,仅于满足规模后灵活参与;
风险提示部分明确表示基金适合具备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且数据基于公开信息,不构成投资建议。[page::0,12]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固收+”定义不统一:报告承认市场尚无严格标准,筛选的基金池可能覆盖广泛,投资人需根据具体产品细节审慎判断适配性。
- 量化策略假设较强:宏观动量和指数增强模型依赖历史数据和参数设定,面对黑天鹅事件或模型失效风险需警惕。
- 宏观环境假设隐含:宽货币政策和紧信用格局假设成立是产品表现前提,政策或市场突变可能影响预期收益。
- 缺乏具体的基金历史业绩展示:报告强调团队过往管理能力突出,但对光大锦弘基金自身的业绩数据披露不足,作为新产品,投资者或希望获得更具体过往模拟或实盘表现验证。
- 估值与目标价缺失:无明确估值分析或目标价格,可能使投资者难以做出明确的买卖决策判断。
整体而言,报告扎实详尽,但仍需考虑上述潜在不确定性与局限性。[page::0-12]
---
7.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系统评估了2021年宏观经济政策环境,明确“宽货币+紧信用”格局下利率债投资价值凸显,权益资产面临波动加剧和收益预期下调的市场现实。在此背景下,“固收+”产品以其底层债券资产提供风险调节,配合权益资产与策略实现增厚收益,表现出优良风险收益特征和较高的长期正收益概率。
进一步引入海通宏观动量择时与指数增强多因子量化策略,构建动态股债配置与选股模型,显著提高策略年化收益率至9.94%,夏普比率达1.85,且最大回撤受控于7.49%,远优于传统主动权益基金指数和同类偏债基金指数。
光大锦弘基金凭借以上量化策略优势、光大保德信基金整体稳健的管理体系与成熟的量化团队支持,以及基金经理金昉毅博士的丰富经验和良好历史业绩,作为典型量化管理的“固收+”偏债混合型基金,具备实现绝对稳健收益的良好条件。
报告图表详实深入,从宏观政策、商品期货对权益的影响,到“固收+”产品细分市场结构、发行规模、历史风险收益特征,以及创新量化策略绩效数据,均为结论提供了充分、科学的支撑,展现了“固收+”结合量化策略的新兴投资风口,从而强化了光大锦弘基金的投资价值推荐。
总之,该报告以专业严谨的分析,系统阐释了“固收+”在当前市场环境中的投资逻辑及提升路径,尤其凸显了量化方法对资产配置和证券选择的优化效能,为投资者提供了富有洞察力的策略参考。[page::0-12]
---
附录:核心图表(Markdown格式显示)













---
以上详尽分析涵盖了报告的所有重要论点、数据及图表,解析了财务及投资模型逻辑,聚焦量化策略对“固收+”产品提升的实证支持,客观阐述风险因素与管理团队背景,为专业投资者和决策者提供丰富且精确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