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 年不同维度下的投资机会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报告基于量化模型展望2023年投资机会,预计权益估值中枢将修复,疫后经济复苏拉动消费、顺周期及科技板块轮动。相对收益策略重点推荐蓝筹白马和极致成长基金,绝对收益策略推荐高风险型固收+产品。量化选股方面,预计中低频基本面因子有效性将迎复苏,私募量价技术因子保持高效,CTA策略配置时机较好,受益于基本面驱动和商品期限结构改善。[page::0][page::2][page::5][page::15][page::22][page::28][page::32]

速读内容


2023 年量化大势与交易机会 [page::2][page::6]


  • 2023年权益估值中枢预计修复,疫后经济复苏推动消费、顺周期及科技板块阶段性轮动,Q1重点关注金融、地产、消费变化信号。

- 城市地铁客运量、交通运输、电影票房等多指标显示疫情影响仍显著,预计随后经济阶梯式复苏,产业链基本面分阶段修复。
  • 监测经济复苏的房地产、基建、制造业、能源和消费五大链条指标呈现分化,2022年11月除房地产链条外多链条下行,2023年后有望倒转。


2022 年行业轮动及2023年行业配置展望 [page::8][page::10][page::14]


  • 2022年煤炭及综合行业正收益,能源价格和地产政策驱动不同阶段市场主线分明。

- 2023年周期板块看好煤炭供给约束及需求回升,地产链钢铁建材底部回升,科技板块光伏和半导体周期后续景气有望提升,消费板块受疫情退坡支撑显著修复。
  • 建议关注房地产政策三箭齐发带动产业链回暖,科创板块预计下半年成长股拔估值行情启动。


2022 年市场风格演变及2023 年风格配置建议 [page::16][page::19][page::20]


  • 2022年市场风格轮动激烈,小盘强势,红利风格稳定,成长和盈利风格波动较大,整体呈现实际业绩与预期反转格局。

- 2023年投资应侧重盈利主线,关注受疫情影响大且业绩确定性修复板块,重点看好大盘价值风格及蓝筹白马等标的。
  • 海外经济修复路径对风格的影响明显,盈利和价值风格在美国、日本、越南及香港表现亮眼。


2022 年基金表现回顾及2023 年权益产品配置建议 [page::20][page::22]


  • 2022年风格轮动显著,深度价值型基金表现最优,极致成长表现最差,行业主题基金中金融地产表现最佳。

- 2023年预期美联储加息结束、疫情防控优化和估值吸引力增强,权益资产配置价值提升。
  • 推荐先布局蓝筹白马型基金,上半年相对看好,随后关注极致成长型基金及新兴产业链。


绝对收益策略与固收+产品展望 [page::23][page::24]


  • 2022年固收+绝对收益属性遭打破,高风险固收+产品波动加大。

- 2023年随着权益市场表现改善,推荐高权益仓位的进攻型固收+产品,择股能力是关键竞争优势。

量化选股策略回顾及2023 年展望 [page::25][page::28][page::29]


  • 公募量化策略中低频基本面因子自2021Q4起有效性下降,产品同质化及成交活跃度降低是主要原因。

- 私募量化策略量价技术类因子保持较高有效性,超额收益稳定,且同质化水平相对较低。
  • 预计未来1年市场成交活跃度将回升,中低频基本面因子有望短期复苏,量价技术因子持续贡献超额收益。


CTA 策略观点及配置时机 [page::29][page::32][page::33]


  • 2022年CTA整体表现不佳,受宏观波动及非基本面短期因素影响,基本面与期货价格多次背离。

- 各商品期货涨跌幅大多数呈现弱趋势,趋势跟踪策略表现分化,短期趋势策略优于中长期。
  • 统计显示当CTA资金回撤达到5%时买入持有半年,未来获正收益概率高达96%,当前处于较佳配置时点。


深度阅读

深度分析报告:《2023年不同维度下的投资机会——2023年金融工程年度策略展望》



---

1. 元数据与概览


  • 标题:《2023 年不同维度下的投资机会——2023 年金融工程年度策略展望》

- 作者与团队:国泰君安证券金融工程团队,分析师包括陈奥林、殷钦怡、徐忠亚等人
  • 发布日期:2022年底至2023年初

- 主题:围绕宏观环境、行业配置、风格投资、权益产品、量化选股及CTA策略展开2023年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机会深度剖析
  • 核心论点:2023年权益市场估值中枢将开启上行,疫后修复为全年主要投资逻辑,经济底部阶段将由银行、房地产、消费板块率先表现,随后进入顺周期板块回暖,最终下半年科技、新能源板块的景气度释放成为行情主线。风格上以盈利为主线,优选龙头和估值修复板块。

- 主要投资建议
- 权益相对收益策略先重配置蓝筹白马基金,下半年转向极致成长基金;
- 绝对收益策略看好权益占比较高的高风险型固收+基金;
- 强调量化策略中基本面因子即将迎来有效性复苏,量价技术因子持续贡献超额收益;
- CTA策略当前为良好配置时机,预计随着非基本面因素弱化,表现将改善。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量化策略分析(第1章)



量化大势研判


  • 核心观点

2022年压制权益资产估值的三大因素(美联储加息、地缘政治冲击、政策环境不确定)在2023年均有望边际好转,从而推动权益估值修复。
  • 分母端(估值层面)逻辑解释

- 美联储加息周期预计Q1-Q2达到峰值后逐渐结束,市场对加息认知充分,估值修复有基础。
- 人民币汇率提升促进外资回流,有利于A股估值提升。
- 地缘政治事件影响为阶段性脉冲,长期影响减弱,且主要反映在上游原材料价格端。
- 政策环境不确定性大幅降低,利好政策阶段性释放,提升配置价值。
  • 分子端(业绩端)逻辑

- 疫后修复为全年主线,消费场景复苏优先,Q1消费、医药板块或先行上涨。
- Q2经济确认触底后,顺周期板块包括金融、周期、消费表现预期提升。
- 下半年科技及新能源板块将迎来景气周期拐点,形成拔估值行情。
  • 交易时间线划分

- Q1-Q2:估值修复预期主导,关注银行、地产及消费场景数据。
- Q2-Q3:经济企稳实体盈利修复,顺周期板块强势。
- Q3-Q4:估值拐点引领成长股拔估值行情。
[pagenum::2]

图表深度解析:


  • 图1-8:疫情复苏监测指标(城市地铁、交通运输、电影票房、酒店入住率、疫情搜索指数)

多项日、周频高频经济指标疫情时段均出现大幅下滑(低于-1标准差),疫情冲击明显,且复苏指标反映复苏延缓。尤其是城市地铁客运量及交通运输指数显示2022年12月底疫情影响较重,相关指数仍处回落区间,疫情变数对复苏节奏形成拖累。
- 如图3、4上海地铁客运量疫情时段低于600万人人次,及交通运输指数三次疫情时段均触及-1标准差(图4),说明经济活动受抑制明显。
- 电影票房、酒店入住率虽有改善但水平尚低于疫情前(图5-6),显示消费复苏尚不充分。
- 综合指标(图7-8)显示疫情冲击仍犹存,疫情复苏尚未完全展开。
[pagenum::3,4,5,6]

2.2 行业配置(第2章)



2022年回顾与2023年展望


  • 2022回顾

- 俄乌冲突引爆能源价格,煤炭、石油石化等行业1-4月领涨(煤炭涨幅突出)。
- 上海疫情结束后新能源链快速修复,5-7月新能源汽车销量翻倍增长,带动有色金属及电力设备等上市公司积极表现。
- 三季度经济低迷,煤炭唯一景气显著提升行业,受干旱火电替代需求提升支撑。
- 10月继二十大会议强调安全与发展后,计算机及军工主题爆发。
- 11-12月地产“三支箭”释放信号,地产链及消费板块显著反弹。
  • 2023年展望

- 周期板块:短期受疫情及防疫政策影响,2023Q2起经济回稳带动煤炭、钢铁、建材显著回暖。
- 金融板块:银行长期净息差拐点已现,景气预期持续修复,房地产虽周期向下,政策托底助估值阶段性修复。
- 科技板块:光伏产业链价格下行,促进装机需求2023Q2后加速释放;半导体库存拐点出现,2022下半年开始景气回升。
- 消费板块:消费信心指数处历史低位,疫情放开后消费复苏势头明显,重点看好食品饮料。
[pagenum::8,9,10,11,12,13,14]

图表:

  • 图12:2022年各行业月度涨跌幅数据,展现出煤炭及部分周期行业2022年中前表现坚挺,上游资源周期板块表现优异,科技成长板块风险显著,符合当年宏观变化与产业周期逻辑。

- 图13-16:煤炭产量震荡、房地产销售面积增速企稳、10年国债收益率反弹以及房地产库存与景气关系图,支持上述行业周期观点。
  • 图17-19:光伏价格指数出现下行拐点、半导体产业景气33月周期拐点已临近,消费信心指数处低位后有回升趋势,均支持相关行业景气反转。

[pagenum::10,11,12,13,14]

2.3 风格配置(第3章)



2022年回顾


  • 市场充满不确定性,疫情多次冲击经济复苏。

- Q1价值风格表现占优,成长收益波动下行,整体小盘股票表现强势。
  • 行业间业绩不均,周期资源及受疫情影响强烈的服务行业表现较好,成长板块受挫。

- 风格表现与行业密切相关,市值及红利风格在年底表现偏强。

2023年展望


  • 以盈利为中心,优选业绩修复和龙头股。

- 国内外疫情管控放开,市场风格更趋于实际业绩表现,预期反转关注度下降。
  • 对盈利及价值、大盘风格更为看好,建议配置标的包括中证盈利指数、上证300、大盘价值等。

- 国外疫情管控放开后,不同市场见效时间和幅度不同,美股偏盈利、价值,大盘阶段性活跃明显。

图表说明:

  • 图24-25表现最佳行业主要为周期及资源,成长板块回撤明显,风格收益走势显示小盘与红利稳健,成长波动加大(2022年数据)。

- 图26-34展示美国、日本、越南、中国香港经济与风格表现,强调疫情放开后,大盘、价值及盈利风格的表现优异。
  • 表2列示2023年风格及对应指数标的,明确推荐盈利、大盘和红利。

[pagenum::16,17,18,19,20]

2.4 权益产品投资(第4章)



2022年基金表现回顾


  • 风格轮动显著,价值成长板块轮替明显,全年大幅回调。

- 深度价值型基金表现相对较优,极致成长基金全年亏损近26%。蓝筹白马基金和价值增长基金表现均负。
  • 行业基金中,金融地产、资源类基金表现较为优异,消费和制造及TMT表现不佳,整体行业轮动基金表现偏弱。


2023年配置展望


  • 预计2023年权益市场环境改善,基金配置价值提升,建议提高权益仓位。

- 美联储加息放缓,疫情管控优化,A股估值处低位,均利于权益市场。
  • 上半年推荐蓝筹白马基金,下半年关注极致成长基金。

- 行业层面偏好消费及中游制造,重点关注地产链(H1)与新能源光伏(H2)。

绝对收益策略


  • 2022年绝对收益固收+产品遭遇大幅调整,低风险固定收益权益配置比例相对较低,收益下滑明显。

- 2023年推荐配置权益比例较高的高风险固收+产品,强调其选股能力为关键胜负手。

[pagenum::20,21,22,23,24]

2.5 量化选股(第5章)



2022年策略表现


  • 公募量化策略在大盘、中盘指数范围内超额收益增长趋缓,基本面中低频因子有效性下降明显。

- 产品同质化提高、市场成交活跃度降低导致因子有效性降低,市场收益分散度同步收窄。
  • 私募量化策略受益于量价技术因子的迭代更新,超额收益表现相对稳定且上升。

- 私募产品同质化程度低,收益分散度高,利于持续超额收益的生成。

2023年展望


  • 期待牛市启动带动成交活跃度回升,市场收益分散度提升,有望刺激中低频基本面因子有效性恢复。

- 不断迭代的量价技术因子将持续贡献收益,是私募策略超额收益的重要动力。

关键图表解析:


  • 图42-45公募量化策略大中盘指数超额收益变化,显示公募产品收益增长斜率趋缓,私募策略收益稳步提升。

- 图46-47量价因子整体有效性强,私募产品超额收益分散程度高。
  • 图48市场成交额和融资余额下滑与收益分散性降低趋势同步说明成交活跃度为因子效用关键的短期催化剂。

[pagenum::25,26,27,28,29]

2.6 CTA策略(第6章)



观点与表现回顾


  • 当前CTA策略正处于优质买点,当净值回撤5%时,未来半年获得正收益概率高达96%。

- 2022年非基本面冲击(如俄乌冲突、疫情)占主导地位,导致期货价格走势与基本面脱节,影响CTA表现。
  • 2023年预期宏观事件减弱,基本面定价强化,商品价格预期改善,CTA策略品种选择价值上升。


产品表现与策略分析


  • 2022年多数CTA策略表现负收益,股票策略跌幅最大,债券基金与市场中性表现较好。

- 期货品种整体趋势弱势,商品价格经历先涨后跌的反转,基本面与价格走势多个阶段脱节(图49)。
  • 中长期趋势跟踪策略表现差,短中期趋势策略表现相对较好。


统计分布与配置建议


  • CTA收益分布显著右偏,回撤期间买入为较好时机。

- 当前回撤约5%,此时介入具有统计显著优势。
  • 产业预期指标显示2022年底以来明显改善,商品期限结构显示远期贴水修复,利好CTA表现。


[pagenum::29,30,31,32,33]

2.7 风险提示(第7章)


  • 主要风险为量化模型失效风险,模型基于历史数据和特定逻辑,未来可能不适用。

- 报告观点基于量化模型,与研究所策略团队可能存在差异。
  • 投资者需谨慎判别风险,并结合自身判断,不将报告作为唯一决策依据。

[pagenum::34]

---

3. 图表深度解读


  • 疫情复苏监测指标(图1-8):多城市地铁客运量、交通运输指标及消费休闲指标均反映多次疫情冲击及局部复苏延缓,显示经济活动受疫情多轮影响,消费恢复仍处于初期阶段。地铁客运量指数三次明显低于-1标准差,表明疫情对人流、经济活动的压制趋势清晰。交通运输指数多次跌入-1标准差,货物和客流运量均受抑制。

- 行业月度涨跌幅(图12):煤炭、能源及新能源行业表现领先,IT与成长领域整体承压,映射信息技术、光伏、半导体周期性和市场预期波动。
  • 景气度指标(图13-19):煤炭产量、房地产销售面积底部企稳,国债利率见底拐头,光伏链条价格指数出现下降拐点,半导体产业景气度指标周期走向下半程,消费者信心指数处低位并有回升趋势,均为复苏的典型信号。

- 风格表现(图24-25):周期资源与预期反转板块表现优于成长,2022年小盘强势,盈利与红利风格相对稳定,市值风格随政策影响波动。
  • 量化选股因子有效性(图42-47):公募量化策略收益增长放缓与基本面中低频因子表现衰减相关,私募产品依托量价因子迭代保持较好超额收益,且同质化程度低收益分散度高。

- CTA策略表现及价格与基本面走势(图49-57):2022年期货价格与基本面多阶段脱节,趋势跟踪策略表现分化明显,短中期趋势优于中长期。CTA收益具右偏分布,当前回撤区间提供较佳买点,10年期美债收益率及商品期限结构改善均支持2023年CTA策略配置价值提升。

---

4. 估值分析



报告中主要涉及的是权益市场及板块估值层面的分析:
  • 权益估值中枢将随着加息结束和政策利好逐步抬升。

- A股估值历史分位显示当前处于底部30%分位以下(图39),当前16.5倍PE提供良好配置价值。
  • 房地产板块政策松绑或带动短期估值修复,但中长期行情延续存在压力。

- 科技板块估值阶段性修复有望在2023年下半年开启,基于产业周期拐点。
  • 权益基金估值压力缓解,推动基金风格及行业板块轮动,蓝筹白马及极致成长将分别在上半年、下半年领跑。


---

5. 风险因素评估


  • 量化模型风险:所有配置建议均基于既有量化模型,风险在于模型未来失效、数据异常或不可测因素影响。

- 市场不确定性:经济复苏进度、疫情演变、地缘政治等多重不确定因素可能偏离预期。
  • 行业景气周期风险:周期板块周期判断错误或政策调整滞后可能导致板块表现差异。

- 流动性与估值风险:流动性恢复不及预期或资本市场估值修复步伐缓慢可能冲击权益行情。
  • 报告强调投资者应关注量化模型偏差,结合多维度信息判断。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基于量化建模,量化模型逻辑相对机械,存在对未来经济环境、政策调整响应及黑天鹅事件敏感度不足风险。

- 量价技术因子表现持续被强调,但当前基本面中低频因子有效性下降表明市场也许正经历结构性变化或估值体系调整,量价因子未来表现仍需持续观察。
  • 疫情指标显示的恢复压力反映出短期经济和消费风险,报告乐观预期复苏存在时间窗口风险。

- 房地产板块被定义为“托而不举”,暗示短线估值修复,但中长期政策力度及市场信心转变尚未明朗,投资需警惕政策调整不及预期的风险。
  • 报告风格配置强调盈利为主,但对可能的外部经济扰动及流动性冲击在景气预测中弱化,需结合宏观风险管理策略。

- CTA策略配置正当时,但其收益波动和风险仍显著,且期货市场价格与基本面脱节也反映策略具有较高技术门槛与风险。

---

7.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通过精细的量化大势研判,结合多维宏观经济指标与行业景气度模型,明确指出2023年中国资本市场将迎来估值修复和盈利改善的双重驱动行情。疫后消费初期复苏、经济二季度企稳、四季度科技成长周期回暖构成全年节奏主线。周期类板块煤炭、钢铁、建材迎来业绩反转,金融板块银行净息差和不良率改善驱动景气度回升,科技板块光伏、半导体产业链景气触底回升,消费板块则依托疫情控制放松获得基本面明显修复支撑。

风格上,报告强调2023年以盈利作为主要投资线索,优选大盘价值和盈利主题标的,同时预计市值风格将在疫情结束后逐渐恢复主导地位。权益基金投资建议上,强调配置蓝筹白马基金把握上半年低估值修复机遇,待市场情绪回暖,重仓成长型基金以享受下半年成长拔估值行情。绝对收益策略方面,权益配置较高的高风险固收+基金的性价比提升,选股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量化策略则基于市场成交活跃度回升预期,内生因子基本面及量价技术因子有效性有望提升,带来超额收益空间扩张。CTA策略经过2022年回撤后配置价值凸显,基本面定价强化,产业预期改善为策略表现提供良好落脚点。

图表充分支持上述论断,疫情监测指标展示经济活动复苏缓慢,行业月度涨跌幅和景气度指数揭示产业周期底部企稳,风格及量化回顾图体现策略轮动和因子效用变化,CTA指标展示策略分布与风险回撤点,为投资者提供策略配置的时间窗口及风险收益特征的定量依据。

综上,报告立足量化模型和大数据视角,精选景气产业及投资风格,提出2023年投资机会的重要判断及策略组合,倡议投资者基于盈利修复逻辑和估值反转趋势,动态调整资产配置,平衡风险和收益,实现配置价值最大化。

---

主要引用


  • 疫情复苏指标及监测(图1-8)[page::3,4,5,6]

- 行业景气及价格指数(图12-19)[page::8,9,10,11,12,13,14]
  • 风格和市场表现(图24-34)[page::16,17,18,19,20]

- 权益基金表现(图35-38)[page::20,21,22]
  • 量化选股策略及因子有效性(图42-48)[page::25,26,27,28,29]

- CTA策略表现与配置价值(图49-57)[page::30,31,32,33]
  • 风险提示与免责声明[page::34]


---

此分析报告致力于系统、透彻地拆解原始研究报告内容,以及对每张关键图表、数据深入解读,为专业投资机构和投资者提供详尽参考。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