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南下掘金,港股主动量化策略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系统研究了2025年港股市场表现,重点分析南向资金持股偏好和价值、红利、质量、成长四大主动量化因子在港股通范围内的有效性。通过构建基于PB-ROE体系的价值策略,并结合业绩增速和现金流因子,港股价值策略在剔除仙股后表现出显著的超额收益和较低的回撤风险,港股通范围内年化收益率达15.6%。南向资金持续偏好高质量股票,对市场流动性和收益贡献显著,量化策略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风险控制能力[page::0][page::6][page::8][page::14]
速读内容
港股市场概览与股票活跃度 [page::1][page::2][page::3][page::4]

- 港股市场2025年上半年整体向好,主流指数涨幅显著,特别是恒生高股息率指数表现优异。
- 仙股占比超过50%,剔除仙股后,港股全市场约900只股票,港股通范围约500只。
- 港股通股票市值更大,流动性更强,近月日均成交额中位数远高于全市场股票。
因子表现与南向资金偏好分析 [page::4][page::5][page::6][page::7]

- 价值、红利、质量、成长等主流因子在港股通范围均具备显著选股能力,ROE因子IC均值3.30%,ICIR达0.39。
- 长期看,价值、红利和质量因子表现较成长因子更稳健,尤其质量因子在成长风格强势期仍稳健。
- 南向资金对高质量股票持仓稳定,近三年低估和高股息股票偏好增强,成交活跃度提升。
港股主动量化策略构建及回测结果 [page::8][page::9][page::10][page::14]

- 基于PB-ROE残差构建价值策略,筛选低估且抗风险能力强的股票,组别表现长期收益领先且风险较低。
- 价值策略结合盈利增速、现金流等稳健因子进行优化,剔除低活跃股票后,港股通范围年化收益15.6%,年化超额收益11.4%。
- 策略持仓偏好大盘股,行业分布以医疗保健、金融和非必需性消费为主,高质量稳定性凸显。
- 回测数据显示,价值策略最大回撤控制较好,换仓频率月度,手续费0.2%,具备实际操作可行性。
价值策略因子有效性及相关性分析 [page::12]
| 因子分类 | 因子值 | IC均值 | ICIR | P(IC>0) | P(IC>0.02) | t值 |
|---------|-------------|--------|-------|---------|------------|-----|
| 盈利因子 | NETPROFITTTMSTD | 5.07% | 0.50 | 70.87% | 59.84% | 5.58|
| 现金流因子 | CFOA_TTM | 2.15% | 0.27 | 62.20% | 51.97% | 3.05|
- 盈利和现金流因子在价值股票池中均具或显著选股能力,相关性测试显示部分因子之间存高相关性。
港股价值策略具体构建框架及收益风险表现[page::13][page::14]


- 策略基于PB-ROE行业中性残差选股,结合ROE、净利润增速和现金流各因子得分加权,月度调仓,等权配置。
- 全市场范围年化收益19.9%,港股通范围现15.6%,表现稳定,风险指标优良,最大回撤约32%。
- 策略适合偏好高质量、低估及抗风险能力强的港股投资者,尤其关注南向资金动向及流动性。
深度阅读
详尽分析报告:《中金:南下掘金,港股主动量化策略》
---
1. 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报告标题:南下掘金,港股主动量化策略
作者:曹钰婕、古翔等
发布机构:中金公司
发布时间:2025年8月21日
主题:本报告聚焦于港股市场结构及南向资金投资偏好,围绕价值、红利、质量、成长四大因子对港股主动量化策略进行深入研究与回测,以指导投资者洞察港股市场并优化投资决策。
核心论点:
- 港股市场2025年上半年表现良好,具备较强投资吸引力。
- 南向资金偏好持有高质量股票,流动性较好且市值较大的港股通股票更受青睐。
- 价值、红利、质量和成长因子均表现优异,策略回测显示显著的超额收益,特别是价值策略和质量策略抗风险能力强。
- 基于因子表现,构建港股主动量化策略,采取高质量、低估值和抗风险能力强的选股框架,2025年港股策略整体回报可观。
- 风险提示:策略基于历史数据和模型,无法保证未来的样本外表现。 [page::0,1,6]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港股市场概览与活跃度分析
- 港股市场表现强劲:2025年上半年整体向上,主流指数显著上涨,恒生高股息率指数表现优异,表明市场认可价值投资。[page::0,1]
- 高比例仙股及影响:港股市场中,股价低于1港元且市值低于10亿港元的“仙股”占比超过50%,对投资流动性产生影响,执行选股需剔除这部分,剔除后剩余约900只全市场股票,港股通范围内约500只。[page::1]
- 港股通股票市值与流动性优势:港股通范围内股票市值中位数约200亿港元,远高于全市场中位数100亿港元;活跃度更高,近一个月日均成交额中位数约5000万港元,是全市场的5倍左右。展现出港股通交易更活跃且以大市值股票为主的格局。[page::2,3,4]
---
2.2 因子分析与南向资金偏好
- 因子有效性表现:价值(EPTTM)、红利(DPTTM)、质量(ROETTM)和成长(净利润增速)四大因子均表现良好,IC均值均在2.5%以上,ICIR介于0.34~0.39,统计显著,表明因子在港股通范围具备稳定的选股能力。[page::4,5]
- 因子时序趋势:2016年以来,价值、红利和质量因子累计IC优于成长因子;质量因子更稳定,即便在2020年成长风格强势时,质量因子仍表现优异;价值和红利因子2020年表现回撤,但此后强劲反弹;成长因子自2021年后IC边际下滑。[page::5,6]
- 南向资金投资偏好:南向资金对高质量股票持仓比例稳步提升,近年来对低估和高股息股票暴露边际改善;虽然对成长风格投资波动较大,整体仍维持活跃度,南向资金的高活跃度可能继续推升高质量股估值和表现。[page::6,7]
---
2.3 港股主动量化策略构建
- 策略因子选用:基于因子有效性与市场偏好,构建价值、红利、质量和成长四大主动量化策略。
- 价值策略详解:
- 采用“PB-ROE”体系,即在剔除仙股的基础上,以市净率(PB)与净资产收益率(ROE)回归残差作为因子值。
- 该残差度量股票估值相对于盈利的低估情况,残差小意味着低估。
- 归因于抵御风险能力,价值股着重于具有财务安全边际的低估资产。
- 全市场(剔除仙股)中分为3组,最低因子组(Group1)收益最高且回撤最小,验证该因子组合优异性。[page::8,9]
- 价值策略股票池构建:
- 选取PB-ROE因子值偏低的1/2股票作为基础池,尤其针对港股通剔除仙股的范围,因股票数较少,针对性更强。
- 结合盈利、现金流和净利润稳健增长等因子进行综合评分,多因子权重筛选前30只股票作为最终持仓。
- 回测显示,自2012年以来全市场策略年化回报19.9%,最大回撤32.6%,显著超额且风险相对可控。[page::10,11,13]
- 港股通范围策略:
- 同时引入成交量门槛(过去1月成交额>1000万元)确保投资可行性和流动性。
- 港股通价值策略自2016年以来年化收益率15.6%,年化超额收益11.4%。2020年成长行情例外,其余时间均保持正超额收益。[page::14]
- 风险因子与相关性分析:
- 价值股票池内盈利因子(ROE、ROA等)、业绩稳健增长和现金流因子有效性显著,IC均正,且多因子间存在较高相关性(净利润增速与营业利润增速相关度达到57%),说明多因子组合具备协同作用。
- 组合更注重财务稳健与持续盈利,以规避估值陷阱并提升抗风险能力。[page::12]
- 行业与市值分布:
- 策略持仓偏向大盘股,持仓25%分位数市值超100亿,中位数200亿以上,流动性良好。
- 近期持仓加重医疗保健、金融和非必需性消费行业,显示策略偏好稳健发展且增长确定性的行业。
- 市值和行业分布贴合港股通投资实际,有利于策略落地实施。[page::15,16]
---
3. 图表深度解读
- 图表1-6:
细致梳理了港股市场股票数量、市值及成交额的分布情况,揭示全市场多达一半为仙股,实际可投资标的远少于名义数据,且港股通股票整体市值及交易活跃度更高,是南向资金重点关注对象。[page::2,3,4]
- 图表7-8:
展示主要因子选股的IC均值、IC_IR及收益率,支持价值、红利、质量因子具备更高长期稳定有效性,成长因子表现次之,并结合时序图展现因子表现波动以及阶段性风格切换。[page::5,6]
- 图表9-10:
提供了南向资金持仓因子暴露及成交占比,可见南向资金持续偏向高质量且参与度提升,助推相关优质股票收益表现。[page::6,7]
- 图表12-14:
详细展示PB-ROE因子分组净值和风险表现,Group1(最低估值剩余价值股)长期稳健超额收益且回撤较小,验证了价值选股的有效性。[page::8,9]
- 图表16-17:
价值股票池和港股通股票池净值走势,显示剔除仙股和做好流动性筛选后,股值策略的表现稳定且超越基准,尤其近几年结构优化后收益显著提升。[page::10,11,14]
- 图表18-20:
价值股票池中多维盈利因子和现金流因子的IC值及相关性,展示了多因子模型构建的科学性及因子互补关系。[page::12]
- 图表22-23、24-25:
价值策略净值与收益表现(全市场与港股通范围),期内均展现较好的年化收益及控制的最大回撤,配合夏普比率等指标表明风险调整后具有吸引力。[page::13,14]
- 图表26-27:
行业集中分布及市值分布图,辅助理解持仓偏好及流动性保障。[page::15,16]
---
4. 估值分析
报告主要运用“PB-ROE”回归残差作为价值因子,以市净率(PB)反映估值水平并结合ROE体现盈利能力,剥离行业效应以获得股票相对低估指标。通过多因子综合评分(ROE、现金流比、净利润稳健增长)提升风险抵御能力和选股质量,构建组合。
无直接提及复杂DCF或市场倍数估值,主要强调基于市值和盈利能力的量化指标,配合市场流动性筛选保障实战可操作性。
---
5. 风险因素评估
- 模型风险:依赖历史数据构建因子模型,无法确保未来样本外表现,策略实际表现可能出现偏差。[page::0,1]
- 价值陷阱风险:低估值股票若基本面持续恶化,可能陷入亏损且股价长期承压,强调选择业绩稳定且现金流健康公司以降低风险。[page::11]
- 市场流动性风险:剔除流动性差的仙股和低成交额股票,以保证策略投资的可行性和执行效率。[page::14]
- 风格切换风险:成长与价值风格在不同时期表现差异显著,策略在成长风格强势时期可能跑输基准,如2020年情况。[page::5,14]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基于历史数据,存在“未来表现不确定”的固有限制,投资者需结合宏观及政策面判断,不宜盲目追求历史因子回报。
- 因子模型较为单一,未充分融合行业周期、宏观经济等多维度风险因子,可能降低市场异动时的动态适应能力。
- 虽有剔除低流动性股票的处理,但大市值偏重可能带来行业和规模偏离,限制策略在小盘或新兴行业中的捕捉能力。
- 报告明确风险提示合理,表现出的稳健性需结合未来检验,策略适合偏好中长期稳定超额收益的投资者。
---
7. 结论性综合
中金公司此次港股量化策略研究报告深入剖析了2025年港股市场的结构特征和主流因子的表现,重点聚焦南向资金的投资偏好及其对高质量股票的持续偏好。通过剔除流动性差的仙股,报告才最终选择了以价值、红利、质量与成长四大因子为核心的主动量化策略框架,特别是基于“PB-ROE”体系的价值策略表现稳健优异,实现自2012年以来年化约20%的收益,港股通范围内年化超额回报维持在11%左右。
图表和数据充分反映了港股通覆盖股票的市值规模大、成交活跃,南向资金高比例参与,因而其偏好的高质量与低估值股票具备可靠的投资价值。相较成长和其他因子,质量因子更为稳定,给予投资者长期持股信心。结合现金流和财务稳健性的因子进一步规避价值陷阱与下行风险。
整体而言,报告提供了一个基于大数据和量化因子的实战配置参考,强调对港股市场、尤其是港股通标的的细致筛选,有效提升量化选股的抗风险能力与收益稳定性。南向资金的加持也为未来港股行情提供一定积极推动力。
评级建议:本文未明确给出买卖评级,但通过积极展现各因子的稳定超额收益及南向资金偏好,实质上推荐投资者重点关注港股中的高质量及估值合理的股票,结合量化策略进行布局或有望获得持续超额回报。[page::0~16]
---
结束语
本报告为港股投资者提供了量化维度的深度洞察,尤其针对南向资金行为特征及港股通可投资股票进行系统分析,策略设计兼具理论严谨性与实操可行性,为中长期港股主动管理提供有益参考。投资者应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及市场环境,动态调整配置,合理利用报告所提供的量化思路和数据支持。
---
相关图表示例
- 港股全市场与港股通股票数量及市值交易额对比

- 主要因子IC表现与时序趋势

- PB-ROE因子分组净值表现(港股通)

- 价值策略组合净值与超额收益走势(港股通)

- 港股价值策略行业分布(港股通剔除仙股)

---
参考溯源
所有结论均基于报告中具体内容;引证页码格式如下:
[page::0], [page::1,2], [page::5,6], [page::8,9], [page::12,13], [page::14,15], [page::16]
---
此详尽分析全面覆盖报告的逻辑结构、数据解读和策略构建,致力于帮助投资者精准理解该量化研究的实质和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