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长股的投资机会和选股策略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重点分析2020年上半年沪深市场各因子的超额收益表现及估值分化的关键驱动力。通过多因子收益表现对比,指出成长因子在中证500和中证1000中表现突出,同时基于PB和PE分化度及盈利增长率因子的分析,归纳出高盈利组合在当前市场仍具较好表现,且受疫情影响较小的行业将持续被资金青睐。报告还结合资金面与流动性特征,探讨估值因子表现的复杂性及市场风险因素,为成长股投资提供策略思路。[page::1][page::2][page::3][page::4][page::5][page::6][page::7][page::8]

速读内容


2020上半年沪深300等指数主要因子超额收益表现 [page::1]


  • 盈利因子在沪深300中表现稳定提升,成长因子虽略下降但仍为正收益;

- 中证500和中证1000中成长因子更为显著,尤其中证500成长因子收益接近30%,显示出小中盘市场成长股明显强势;
  • 基金增持仓股、成长及业绩预增因子表现突出,规模、分红等因子表现相对较弱。


估值分化和驱动力拆解 [page::2]

  • 盈利性估值分化主要由ROE和PB因子表现驱动,成长性估值分化则关注净利润增长率及PE因子;

- 业绩预期的兑现对估值分化趋势有关键影响,随着盈利兑现效应加强,静态估值指标趋于回落。

2017年以来市净率PB因子分化升高与盈利预期关系 [page::3]


  • PB分化度自2017年显著提升,反映市场对高ROE成熟股的配置需求及盈利预期差异加大;

- PB因子与ROE因子的正相关性增强,盈利兑现阶段则表现估值分化缓解;
  • 通过7个不同阶段的细分,揭示估值修复、估值驱动与盈利兑现的轮动逻辑。


PE因子与净利润增长率因子的阶段表现 [page::4]


  • 2015年以来,PE和净利润增长率分化经历三个阶段:估值修复、成长性下降及当前成长股估值明显提升;

- 当前阶段成长相关因子回撤,且PE分化度处于高位,体现市场对成长预期的复杂调节。

2020年PB与PE指标分化位于历时分位 [page::5]



  • 截至2020年5月15日,PB分化度处于2017年以来的低位14%分位,反映市场高盈利组合估值较为合理;

- PE分化度处于77%分位,且达到本轮成长股行情最高水平,说明高成长股估值仍有分化空间。

疫情影响下行业盈利及ROE表现差异 [page::6]



  • 农林牧渔和国防军工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明显,食饮料、银行等行业ROE均超过10%,显示疫情冲击较小;

- 多数行业净利润同比为负且ROE低位,表明成长组合面临盈利恢复压力。

资金面环境与市场风险偏好状况 [page::7]





  • 社会融资规模持续增长,但新增资金主要流入低风险储蓄类资产,资金风险偏好整体偏低;

- M2存量增速超过M1,市场偏好短期安全资产,利率期限利差与信用利差波动明显,反映不确定性增加。

量化因子策略摘要:以ROE因子为核心的成长股投资策略 [page::8]

  • 高盈利能力的组合(ROE因子优选)在当前低风险偏好的市场环境下获得较好超额收益;

- PB因子的表现可能相对弱势,因估值分化度较低且盈利兑现阶段;
  • PE因子及净利润增长率因子面临调整压力,成长组合的盈利表现尚未完全兑现预期;

- 量化投资需警惕盈利恶化风险及模型与数据过拟合风险,同时关注宏观政策变动对估值和风格的影响。

深度阅读

《成长股的投资机会和选股策略》研究报告详尽分析



---

一、元数据与概览



标题:《成长股的投资机会和选股策略》
作者:王兆宇(首席量化策略分析师),中信证券量化与配置团队
发布日期:2020年6月17日
研究机构:中信证券研究部
主题:中国资本市场成长股投资机会及选股策略,聚焦风格因子、估值分化、盈利与成长预期、疫情影响及资金面环境分析。

报告核心论点
报告通过量化因子的视角,剖析了2020年上半年沪深市场成长因子与价值因子分化态势及其核心驱动力,重点审视成交估值(PB、PE)指标分化的业绩兑现与预期演变,进一步分析疫情对不同行业盈利和投资风格的影响,结合货币政策和资金风险偏好的变化,揭示当前成长股市场面临的机会与风险。作者认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高ROE的成熟型高盈利组合依然具备盈利兑现优势,而成长组合的预期尚未完全兑现,估值分化程度较高,且市场资金风险偏好较低,未来成长股表现仍需催化因素。报告提示盈利恶化及模型风险为主要潜在风险,并区分PE和PB因子表现展望。

---

二、逐节深度解读



1. 2020年上半年风格因子的分化和集中化



关键论点与信息
  • 2019年与2020年(截止5月15日)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空间的不同风格因子表现显著分化。

- 盈利因子和成长因子在2020年表现相对较好,尤其是成长因子在中证500和中证1000空间的超额收益显著提升。
  • 绝对价值、相对价值、规模、流动性以及波动率等因子大部分表现为负超额收益,反转因子表现出分化,说明投资者更偏好盈利和成长特征强烈的股票。

- 中信证券因子策略组合数据显示一致预期、基金重仓股、成长和业绩预增等因子贡献正超额收益,而规模、分红及价值因子表现负面,进一步佐证成长性风格集中化的市场态势。

推理依据
市场因疫情影响和宏观环境出现风格切换,投资者避险偏好降低波动性、价值和低估值因子的吸引力,转向业绩和成长性强的标的。

关键数据点
  • 沪深300成长因子2020年年化超额收益约6%。

- 中证500成长因子超额收益达30%以上,较2019年大幅提升。
  • 中证1000成长因子在2020年超额收益也实现15%以上增长。


[page::1]

---

2. 估值分化与风格因子表现的核心驱动力



关键论点与信息
  • 估值分化源自市场对业绩惯性(盈利持续性)或反转预期的加剧或减弱。

- 当业绩兑现预期时,静态估值指标(如PE、PB)趋于回落,估值分化度下降。
  • 盈利类估值分化由预期兑现、ROE表现和PB表现驱动;成长类估值分化由预期兑现、净利润增长率和PE表现驱动。


逻辑及证据说明
投资者根据盈利表现和成长预期调整股票估值,若企业盈利保持或高于预期,则估值分化减弱,否则扩大。
两张流程图清楚阐释了盈利性和成长性估值分化的驱动因素,表明预期兑现是核心,ROE与PB、净利润增速与PE为辅助变量。

[page::2]

---

3. 盈利角度看估值分化 —— 2017年后资产保值需求增强



关键论点与信息
  • 2017年后,PB分化度急剧上升,反映市场开始以资产保值增值需求为主导。

- 成熟行业估计ROE较高,成长期与夕阳期个股盈利预期悲观。
  • 高盈利个股的盈利预期加强及兑现推动了PB、ROE因子的表现和PB分化度的变化。


具体数据与趋势
  • PB分化度显示2017年后进入高位震荡阶段,PB因子年化收益率波动明显。

- 通过阶段划分,2015-2020年不同阶段PB因子、ROE因子及PB分化度的关系被系统分析,显示估值修复和盈利兑现交替驱动市场变动。
  • 例如2017年4月至2018年1月阶段,高ROE股票估值提升,PB分化加剧,体现“漂亮50”行情。


该分析结合了收益率与估值分化,揭示了估值变化与盈利预期实现相辅相成的关系。

[page::3]

---

4. 成长角度看估值分化 —— 2019年后成长加速预期出现



关键论点与信息
  • 2015年以来,成长股市场经历估值修复、成长性下降、再到估值驱动的三个阶段。

- 特别自2019年2月起,PE分化度和净利润增速因子显著上升,反映市场对高成长性公司未来增速的乐观预期。
  • PE因子的明显回撤表现出短期估值压力,成长性因子依然强劲,暗示估值和盈利预期不完全同步。


关键数据与趋势
  • 2019年2月至2020年5月,PE分化度达到近年来高位,伴净利润增长率的显著攀升,净利润TTM增长率因子历史超额收益上升近11%。

- 各阶段年化收益率详细划分,体现成长股调结构及市场预期演变。

报告通过量化拆解历史阶段,清晰展现PE估值结构的演变轨迹。

[page::4]

---

5. 当前估值分化水平及因子表现(2020年截至5月15日)



核心发现
  • 2020年5月中旬,PB分化度为3.58,处于2015年以来偏低(第14%分位数)水平,显示PB估值分化尚未完全展开。

- 2020年疫情期间,PE分化度快速攀升至10.08,是2019年2月以来高成长行情下的历史最高位(第77%分位数)。
  • PB因子表现受到盈利兑现影响居于低迷阶段,ROE因子表现强势,确认高盈利组合依旧受益。

- PE因子表现断崖下跌,反映成长股估值压力,净利润增长因子则强势持续。

图表解读
  • PB因子与ROE因子走势间存在明显差异,PB因子下降而ROE因子呈现向上趋势。

- PE因子与净利润TTM增长率因子走势倒挂,PE因子持续下跌显示市场对成长股估值预期有所调整。

这段时间显现估值结构的复杂分化,显示成长股估值泡沫风险和盈利兑现间存在错位。

[page::5]

---

6. 疫情冲击影响下的行业表现



论点
  • 疫情冲击后,具有较高ROE且处于成熟期的行业相对较少受损,如食品饮料、农林牧渔、银行等行业保持较好盈利能力。

- 成长性显著提升的行业有限,农林牧渔和国防军工2020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但基数效应明显。
  • 35个行业或宽基指数中,20个年化ROE低于4%,显示疫情导致大部分行业盈利能力下降。


数据与趋势
  • 食品饮料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200%,农林牧渔接近100%,银行业略增。

- 行业内其余多数行业净利润同比呈大幅负增长趋势。
  • 年化ROE方面,食品饮料达25%以上,代表行业盈利的韧性;部分行业ROE负增长。


这表明疫情强化了成熟行业的估值优势,对市场风格切换影响明显。

[page::6]

---

7. 资金面与货币政策分析



核心观察
  • 货币供应整体宽松,但新增资金主要流入储蓄,反映风险偏好降低。

- 社会融资规模整体增长,但新增额度对实体经济并不完全传导。
  • M2同比增速明显高于M1,同比差额表明资金以非交易性账户形式存在。

- 国债收益率(1年、3年、10年)持续下降,反映降息及流动性宽松环境。
  • 利率期限利差和信用利差显示财政支持和风控压力并存,风险偏好维持较低水平。


图表解析
  • 社会融资规模柱状图显示2019年底和2020年初有明显融资集中释放。

- 利率曲线趋平表明市场对未来经济增长和通胀预期限于低位。

资金面的低风险偏好背景限制了成长股资金的快速流入,提示成长股表现有赖于政策和盈利催化。

[page::7]

---

8. 小结及风险提示



核心总结
  • 高ROE因子驱动的盈利组合表现仍佳,PB估值分化相对较低,且多为受疫情冲击较少的行业,符合市场的风险偏好。

- 盈利恶化风险是重要的潜在威胁,成长组合基于净利润增长率的表现或弱于上半年,PE因子有望恢复。
  • 当前成长组合净利润增速预期尚未完全兑现,估值分化仍高;市场资金流动性宽松,但成长板块资金流入仍需催化剂。

- 价值因子表现复杂,静态PE和PB影响方向存在分歧,提示投资者注意模型和数据拟合风险以及政策波动带来的市场风险。

[page::8]

---

三、图表深度解读



图表1-3(第1页)



分别展示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不同因子历史(2019年及2020至5月15日)超额收益。
  • 表现突出因子:成长因子和盈利因子表现持续强劲。

- 表现不佳因子:绝对价值、相对价值因子持续负超额收益反映价值风格疲软。
  • 中证500成长因子超额收益在2020年激增至30%附近,显示中盘成长股受到资金追捧。


图表4(第1页)



中信证券因子策略组合2020年以来各因子超额收益展示:
  • 一致预期、基金重仓股、成长因子、业绩预增贡献明显正超额收益。

- 规模、分红、价值因子组表现为负。

联系文本:这些图表直观展现了成长因子引领风格表现分化的趋势,支撑报告对风格因子演变的结论。

[page::1]

---

图表5-6(第2页)



盈利性估值分化和成长性估值分化原因示意图:
  • 盈利性估值分化由预期兑现、ROE因子表现和PB因子表现构成。

- 成长性估值分化由预期兑现、净利润增速因子表现和PE因子表现构成。

分析:诚如这两张结构图揭示,预期兑现位于因子表现和估值变化的核心,是连接业绩表现与市场估值差异的桥梁。

[page::2]

---

图表7(第3页)



PB分化度与PB因子、ROE因子历史超额收益(2009以来)及当前PB分化水平:
  • PB分化度(淡橙色面积)在2017年后明显攀升至较高水平。

- PB因子(黑色线)和ROE因子(红色线)表现分阶段明显,每阶段估值驱动或盈利兑现策略互换。

表格(第3页)



细分2015年以来七个阶段,不同时点的PB因子、ROE因子年化收益与PB分化度变化,并解释市场驱动原因。比如:
  • 2017-04至2018-01阶段,PB分化度升高(18.55%),高ROE个股估值提升,市场呈现“漂亮50”行情。


[page::3]

---

图表8(第4页)



PE分化度与PE因子、净利润TTM增长率因子历史超额收益:
  • 2015-2019年间PE分化度呈下降趋势,净利润增长率因子增跌波动。

- 2019年起PE分化度上涨,净利润增长率也企稳上扬,反映成长股预期修复。

表(第4页)



2015年以来PE驱动阶段划分,细致展示了每段时间PE因子、净利润增长率因子年化收益及市场驱动背景。

[page::4]

---

图表9-12(第5页)



2020年以来,PB和PE分化度与对应因子的短期动态:
  • PB分化度较低,ROE因子表现强势,PB因子走弱。

- PE分化度高位波动,净利润增长率因子稳定上升,PE因子波动明显负增长。
这些图展示了当前市场盈利兑现与估值波动不同步的复杂局面。

[page::5]

---

图表13-16(第6页)



行业层面疫情影响:
  • 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2020Q1):农林牧渔与国防军工显著增长,其他行业多呈负增长。

- 年化ROE分析显示少数行业高ROE(食品饮料、银行业),多数行业表现低迷或负增长。

揭示受疫情冲击的行业不均衡,符合成熟高ROE行业抗风险强的特点。

[page::6]

---

图表17-20(第7页)



资金面视角:
  • 社会融资规模柱状数据体现融资活跃与间歇性波动。

- M2与M1同比差异变化体现资金增长中安全储蓄成分增加。
  • 国债收益率曲线明显下降,利率期限利差及信用利差表现出流动性宽松且风险偏好谨慎。


资金面结构与政策环境印证了市场偏好短期、安全资产,推动成长风格资金流入仍需催化。

[page::7]

---

四、估值分析



报告并未采用具体的现金流折现法(DCF)或市盈率倍数法详尽估值模型,但通过因子分化度(PE分化度、PB分化度)及相关因子(ROE因子、净利润增速因子)的历史与近期表现,展示市场对成长股和盈利股估值差异的演变。
  • PE分化度上升表明市场对成长股未来增长的高预期及溢价。

- PB分化度则体现对成熟盈利股相对于其他股票的估值调整。

作者结合历史分位数进行定性评估:2020年PB分化度回落至中低位,PE分化度处于高位,反映估值结构分化明显。

---

五、风险因素评估



主要风险包含
  • 盈利恶化:尤其是以净利润增长率为核心的成长组合表现可能弱化。

- 模型风险及数据过度拟合风险:量化因子模型可能未完全适应市场突变和结构性变化。
  • 政策风险:国内外政策变化可能导致市场的大幅波动,影响估值和资金流向。


报告对风险的认知全面,提示投资者关注盈利兑现偏离预期的可能性,并注意量化策略局限性。

[page::8]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结构严谨,但对估值分化的解读更侧重于总体趋势与因子表现,缺少对部分热点板块和新兴产业潜在机会的深入区分,可能低估了一些行业的增长弹性。

- 市场流动性宽松的背景下,成长股资金流入需催化剂的判断虽合理,但报告未详细探讨潜在催化因素(如政策支持、新技术突破等)。
  • 风险提示中对政策变化的影响提及有限,未细化不同政策情景下的应对策略。

- 报告假设盈利预期实现是估值分化的核心,但未显著讨论市场情绪、资金行为和机构投资者结构变化的影响,这或是未来研究可深化方向。

---

七、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以详实的量化数据分析了2020年上半年中国A股市场成长股与盈利股风格因子表现及其估值分化特征。核心发现包括:
  • 风格因子分化显著,成长因子和盈利因子在创业板、中证500及中证1000市场超额收益显著提升,价值和规模因子表现弱势。

- 估值分化的驱动机制围绕业绩预期的兑现为核心,盈利性估值由ROE和PB驱动,成长性估值由净利润增长与PE驱动。
  • 盈利视角下,2017年来资产保值需求增强推动PB分化度激升,成熟业绩优异股票获估值溢价,表现抢眼。

- 成长视角上,2019年以来PE分化度创新高,反映成长股加速预期,但成长组合净利润兑现滞后,导致估值与盈利表现分歧。
  • 疫情冲击下,成长股多受压制,而高ROE成熟行业抗风险能力强,显示盈利韧性。

- 资金面扩张但风险偏好低,新增资金更多流向低风险资产,成长股资金流入需催化剂驱动。
  • 风险集中在盈利预期下滑、模型与数据风险以及政策波动上,投资需警惕。


从图表角度看,成长因子和盈利因子超额收益的提升清晰印证了投资者偏好变动,PB与PE分化度指标的阶段性变化反映市场估值调整的周期性规律。疫情下行业盈利差异巨大,影响投资组合构成及风格取向。资金面和风险偏好的特征则为后续行情提供了重要环境背景。

作者整体判定当前阶段成长股依然蕴含显著机会,但需警惕估值回调与盈利兑现的错配风险,建议在把握核心盈利因子同时关注成长组合的催化可能,风险管理尤为重要。

---

参考文献


  • 本分析完全基于《成长股的投资机会和选股策略》报告内容及附带图表展现数据。


[page::0,1,2,3,4,5,6,7,8]

---

以上为《成长股的投资机会和选股策略》研究报告的详细分析与解读,旨在帮助投资者全面理解报告洞见及背后数据逻辑。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