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茅指数动力学研判抱团现状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报告基于茅指数成分股的动态关联性、流动性、资金流向和融资余额等多个维度,系统分析2021年春节后A股抱团现象的现状与演化趋势。通过动力学视角揭示抱团概念未瓦解且有所加强,贝塔值和波动风险提升,大单资金趋向谨慎,小单资金持续介入,分析师推荐减弱,流动性低位运行,同时上午时段行情对指数走势影响最大,提示反弹阻力位和市场风险点,为后续抱团持续性研判提供重要线索[page::0][page::2][page::4][page::5][page::6]。

速读内容


抱团现状加强,成分股相关性提升 [page::2]


  • 茅指数内部成分股相关系数在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大幅上升,反映抱团股联动加强。

- 抱团的正反馈机制包括基金申购自增强、同类持仓联动效应等,表明抱团行为尚未瓦解,反而得到加强。

茅指数波动风险增加,贝塔值显著抬升 [page::3]


  • 相较于Wind全A大盘,茅指数的贝塔值在2020年末至2021年初持续上升,意味着对大盘的敏感度和波动风险增大。

- 抱团股涨跌同步性增强,市场进入振荡加剧阶段。

大单资金先行流出,小单资金持续流入体现滞后跟风 [page::3]


  • 2021年2月10日茅指数见顶前,大单资金已开始流出,显示资金态度谨慎。

- 小单净流入持续,反映散户跟风和噪音交易现象。

分析师推荐力度减弱,券商金股抱团股比例下降 [page::4]


  • 2021年1月分析师推荐的抱团成分股占比达到高峰,2月后明显滑落,说明推荐热度减弱。


小单资金筹码分布显示明显反弹阻力位 [page::4]


  • 当前反弹阻力位位于上涨5%和12%两个筹码密集区,提示短期反弹压力较大。


流动性指标低迷,波动风险潜在加剧 [page::5]


  • 抱团股流动性自高点下跌同步回落,当前流动性处于相对低位,需警惕市场震荡风险。


融资余额回升,体现资金仍对抱团股关注 [page::5]


  • 抱团股融资余额在3月9日之后有所回升,且回升幅度超过全市场,显示部分资金仍持续关注抱团股。


超额收益来源于上午时段,机构主导行情走向 [page::6]


  • 茅指数超额收益主要由交易日上午时段驱动,该时段机构成交和知情交易占比更高。

- 反映信息有效释放和机构交易行为对指数影响显著。

深度阅读

研究报告详尽分析 ——《从茅指数动力学研判抱团现状》


——金融工程研究团队,开源证券,2021年3月30日



---

1. 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从茅指数动力学研判抱团现状》

- 发布机构: 开源证券金融工程研究团队
  • 发布日期: 2021年3月30日

- 核心分析师: 魏建榕(首席分析师)、张翔、傅开波、高鹏、苏俊豪、胡亮勇、王志豪
  • 研究主题: 基于Wind资讯编制的“茅指数”(主要包含消费、医药、科技制造领域的龙头成长股)动力学特征,研判2020-2021年期间A股市场“抱团现象”现状和趋势。


报告核心观点总结:2020年抱团现象在A股市场显著,茅指数连续上涨反映该现象,但2021年春节后该指数出现较大调整(2月18日至3月29日,累计下跌21.9%)。报告通过八条动力学线索,从成交资金流向、相关性、流动性、融资余额、超额收益的时间结构等多维度解析,得出“抱团概念尚未瓦解,反而更强;但市场波动加剧,资金态度趋于谨慎,需重点关注多因素对未来走势的影响”的结论[page::0] [page::2-6]。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引言与抱团现象背景


  • 背景定义: 由Wind资讯编辑的“茅指数”与抱团股高度重合,因其聚焦消费、医药和科技制造等成长性及技术实力显著的龙头股,因此被作为“抱团现象”的标志。

- 市场表现: 2020年伴随强烈抱团,茅指数持续攀升;2021年春节后出现大幅调整,呈现典型震荡市场环境。
  • 核心问题: 抱团现象处于何种阶段?未来走势如何?关键影响是什么?[page::0]


---

2.2 1. 抱团概念未瓦解,反而增强(第1节)


  • 关键论断: 通过成分股间分钟收益率相关系数的测算,将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大致分为三阶段:

- 第一阶段(2020年9月至12月):茅指数温和上行,成分股内部相关性较低且稳定;
- 第二阶段(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指数加速上升,内部相关性显著提升;
- 第三阶段(2021年2月至3月):指数下跌调整,相关性继续上升。
  • 推理依据: 相关性提升表明抱团股市场认可度增强,内部联动更强。背后机制包括正反馈机制:基金申购自我增强、跟风交易、同类持仓联动等。这说明抱团未被瓦解,仍在加强的阶段。

- 重点数据点: 图1显示成分股相关性从9月时约10%左右,第二阶段开始快速攀升接近30%。同时,茅指数走势与相关性同步变化。
  • 逻辑延伸: 抱团不仅未破裂,反而持续深化,市场参与者的联动交易驱动该现象走强,形成明显的市场力量。[page::2]


---

2.3 2. 茅指数贝塔值上升,波动风险增大(第2节)


  • 关键论点: 通过分钟收益率数据计算茅指数相对Wind全A大盘指数的beta值,发现从2020年9月到2021年3月,beta从约1.1提升至1.6以上。

- 解释: Beta上升表明茅指数的价格变动对大盘波动更为敏感,波动放大,反映抱团股涨跌同步性增加,市场风险(尤其系统性风险)凸显。
  • 数据支持: 图2呈现beta与茅指数价格趋势同步上升,2月10日见顶后,beta进一步波动加剧,波动风险显著提升。

- 推断: 抱团现象增强的同时,市场震荡风险上升,投资者应警惕波动加大带来的风险。[page::2][page::3]

---

2.4 3. 大单资金流向先行顶点,小单资金持续流入(第3节)


  • 论点: 通过对茅指数成分股大单、小单资金的累计净流入曲线对比,分析资金行为趋势。

- 发现与解释: 2021年2月10日前,大单资金开始净流出,而茅指数此后才见顶,显示大单资金的择时能力和谨慎情绪;小单资金反而持续流入,可能为跟风与噪音交易,典型散户特征。
  • 图3解读: 大单资金曲线与茅指数价格走势形成背离,早于指数下跌赴场出货;小单资金不断流入,导致指数短期震荡。

- 结论: 机构资金(大单)出现警惕,表明市场情绪谨慎;散户(小单)仍在追涨,可能推高短期波动。
  • 启示: 抱团资金结构转变,投资者需关注大单资金动向,辨识市场真实趋势。[page::3]


---

2.5 4. 券商金股推荐抱团股占比下降(第4节)


  • 主要内容: 分析券商“金股”中茅指数成分股的权重比例,反映机构分析师对抱团股的推荐力度。

- 数据展现: 图4显示2021年1月抱团股占比达到峰值,随后2月和3月明显下滑,表明分析师的推荐热度回落。
  • 推理: 机构研究建议转趋谨慎,可能基于市场估值、风险预期调整。

- 结论: 分析师推荐的背离可能预示抱团股短期调整压力,同时也提示投资者需要重新评估抱团股配置的合理性。
  • 意义: 机构推荐作为市场指引,其力度减弱与大单资金流出相互印证,形成多维度谨慎信号。[page::4]


---

2.6 5. 小单筹码分布揭示反弹阻力位(第5节)


  • 观点解析: 由于小单资金具备噪声交易特性,其筹码的价格分布能够揭示潜在的卖压与反弹难度。

- 具体测算: 从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小单资金净流入构成的筹码分布,反映出成交密集区所在的价格水平。
  • 关键数值: 当前价格(2021年3月29日收盘)上方约5%处为第一阻力,12%处为第二阻力,依据筹码密集程度制定卖压预期。

- 内涵解读: 当价格反弹至这些筹码密集区,易遭遇抛压增加,行情反弹空间受限。散户的跟风与止盈压力反映在这些阻力位。
  • 投资提示: 该阻力框架有助于研判未来短期反弹力度与空间,辅助决策风险控制。

- 图5直观说明: 绿柱为筹码密集区,红色线为当前价格点,明确标示压力区间。[page::4]

---

2.7 6. 茅指数流动性处于相对低位,波动风险上升(第6节)


  • 方法论: 应用Amihud(2002)流动性指标,即单位成交量所引起的价格冲击。指标值越低,流动性越差,价格受到单笔交易的冲击越大。

- 数据表现: 图6中蓝线为流动性指标,红线为茅指数,显示2021年自峰值回落后流动性指标明显下降,且尚未恢复,处于相对低位。
  • 含义: 流动性下降,市场更容易因单笔大额交易引发剧烈波动,增加市场不稳定性。

- 风险提示: 当前行情企稳迹象明显,但流动性不足是潜在的震荡加剧风险,投资者应警戒流动性相关风险。
  • 总结: 流动性不足使得抱团股价格波动负反馈加剧,是风险的重要来源。

[page::5]

---

2.8 7. 融资余额现积极信号(第7节)


  • 融资余额是杠杆资金情绪的直观表现,反映投资者融资介入程度。

- 数据发现:
- 三阶段趋势对应于茅指数走势:第一阶段融资余额稳定增多;第二阶段快速加速攀升(配合指数快速冲高);第三阶段指数调整时融资余额回落。
- 但从3月9日起,茅指数融资余额出现回升,且增幅强于全市场融资余额,显示资金依旧关注抱团股。
  • 图7底色与趋势细节显示融资余额与指数走势高度一致,反映资金偏好变化。

- 推断: 尽管行情调整,抱团资金未明显退潮,杠杆资金依然提前布局,蕴含后续潜在的资金支撑。
  • 启示: 从融资余额角度看,抱团未整体瓦解,尚存强力资金推动,有助于指导对未来行情的判断和策略调整。

[page::5]

---

2.9 8. 超额收益来源分析:上午时段具有决定性影响(第8节)


  • 研究方法: 结合日内分时收益结构分析,分离隔夜(集合竞价)、上午、下午三个时段,计算茅指数与Wind全A市场的超额收益贡献。

- 数据解读: 图8展示上午累计超额收益曲线(红色)与茅指数走势极为贴合,远超隔夜(蓝色)与下午(黄色)时段。
  • 背后逻辑: 上午时段机构参与度高,知情交易比率高,开盘后的信息揭示和交易最为活跃。隔夜无交易,因而信息和资金主要在上午段兑现。

- 推论: 上午时段行情对于把握茅指数走势尤其关键,表明大单资金(机构资金)在上午时段驱动价值重新定价。
  • 综合与图3对应: 上午时段的行情与大单资金流入流出高度关联,体现抉择资金的市场影响力。

- 投资价值: 重点关注上午时段资金流及价格行为,有望获得市场抱团股动态的先行信号。
[page::6]

---

2.10 风险提示


  • 模型局限提醒: 本报告中所有量化分析基于历史数据,未来市场可能产生较大变化,需警惕历史规律不完全适用的风险。

- 投资适配性: 报告风险等级为R3(中风险),适合专业投资者及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投资者。
  • 合规声明: 明确投资评级定义、分析师职责及收益与评价无联系,限定使用范围和风险警示,确保合规性。

[page::0][page::7]

---

3. 重要图表深度解读



3.1 图1:茅指数成分股相关性提升


  • 描述: 图1以面积和折线复合图展现2020年9月-2021年3月成分股分钟收益率相关系数(蓝色面积)及茅指数指数值(红线),分三阶段标识区分。

- 趋势解析: 相关性由约10%渐升至30%附近,尤其在指数加速上涨和调整过程中持续攀升。
  • 逻辑印证: 成分股以更强联动体现抱团,指数波动与相关性同步,确认抱团交易热度未降,反而更集中。

- 局限性: 相关性指标无法完全说明资金的买卖方向,但作为内部联动的量化描述极具参考价值。


---

3.2 图2:茅指数Beta值提升


  • 内容: 蓝色阴影区为beta值,显示茅指数对Wind全A大盘分钟收益率的敏感度,红线为茅指数指数值。

- 解读: beta由约1.1提升到1.6以上,显著高于市场整体波动性,反映个股抱团一致性增强,放大系统性风险。
  • 启示: 抱团股虽能带来高超额收益,但风格集中,易受市场波动影响。投资者应兼顾该风险。



---

3.3 图3:大单与小单资金累积净流入


  • 图形内容: 红色为大单累计净流入,绿色为小单,深红色折线为茅指数走势。横坐标时间范围覆盖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

- 数据解读: 大单资金净流入在2月10日之前达到峰值,随后大幅流出;小单资金持续流入,不同资金力量造成资金结构差异。
  • 逻辑推断: 大单资金的提前撤退表明机构资金的择时或风险规避,而小单反映市场散户情绪波动和跟风交易。

- 策略意义: 投资者应关注大单资金动向,作为重要的市场信号。


---

3.4 图4:券商金股中抱团成分股占比变化


  • 内容: 纵轴为抱团股权重比例,横轴为2017年至2021年3月,表示分析师推荐强度。

- 解读: 2021年1月达到峰值后,2、3月明显下滑,反映机构推荐态度转趋谨慎或调整策略。
  • 影响: 机构推荐降低可能引发资金流动性变化,标志市场情绪调整。



---

3.5 图5:小单资金筹码分布及反弹压力位


  • 说明: 横轴为资金量,纵轴为对应价格区间,红色线为当前价格,绿柱为筹码密集区。

- 解释: 显著资金量集中在当前价上方约5%、12%处,分别对应第一、第二阻力位。
  • 意义: 这些阻力位为追涨筹码获利了结区,应关注未来价格向上突破难度。



---

3.6 图6:流动性指标下降趋势


  • 内容: 蓝色线为流动性指标(数值越低流动性越差),红线为茅指数价格。

- 趋势: 2021年初流动性降低,且在后续调整中持续偏低,暗示市场承压。
  • 风险连接: 流动性不足放大价格冲击概率,是宽市场抱团股震荡风险的一大源泉。



---

3.7 图7:融资余额动态


  • 曲线解读: 红线为茅指数融资余额,蓝线为全市场融资余额。

- 特征: 融资余额与指数走势同步,且近期茅指数融资余额的回升幅度超过全市场,体现大资金持续关注抱团股。
  • 意味: 部分资金保持关注,预示市场潜在支撑力量依然存在。



---

3.8 图8:日内超额收益结构


  • 内容解释: 黑色虚线代表茅指数走势,红、蓝、黄线分别代表上午累计超额收益、隔夜及下午累计超额收益。

- 发现亮点: 上午累计超额收益与茅指数走势高度匹配,说明上午行情对总走势影响最大。
  • 交易结构: 上午机构居多,知情交易占比高,信息在开盘后集中释放。

- 投资启示: 观察上午时段的资金流动和价格表现,对掌握抱团股动态尤为重要。


---

4. 估值分析



本报告属于动态市场行为分析和资金流动解析型报告,未涵盖传统定价模型如DCF、PE倍数或EV/EBITDA估值方法。重点放在动力学与量化指标构建上,通过资金流向、相关性、Beta、筹码分布等指标量化“抱团现象”的强度与风险。因此本报告不涉及具体的估值数值、目标价及敏感性分析。

---

5. 风险因素评估


  • 历史数据依赖: 量化模型基于历史市场数据,未来市场可能出现异常或结构性变化使模型失效。

- 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指标低位,市场易受大额交易冲击,可能导致价格异常波动。
  • 资金结构风险: 大单资金谨慎撤离、小单资金滞后流入,可能导致市场短期剧烈震荡。

- 推荐力度下滑: 机构分析师推荐抱团股的减少,可能引发市场情绪波动及资金撤出。
  • 总体风险提示区分投资者适配性,强调专业投资者使用。 [page::0][page::7]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潜在偏差: 该报告主要依赖资金流及价格行为量化特征,较少涉及宏观政策与基本面变化,可能低估外部冲击对抱团现象的影响。

- 模型限制: 相关性、Beta等指标虽能反映资金抱团程度,但对个股基本面异动及突发事件无预警能力。
  • 数据局限性: 小单资金流持续流入被视为“跟风与噪音交易”,实际上散户行为多样,片面解读流入意义可能不完全准确。

- 解读需结合多市场信号: 抱团行为虽有放大趋势,但大单资金态度谨慎,机构推荐降温,暗示市场共识正在调整,研判应多角度综合。
  • 报告自身表达谨慎,风险提示充分严谨。


---

7.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从量化动力学视角,运用多项分钟级数据与资金流动指标,对2020至2021年期间A股“抱团现象”进行了深入剖析。主要发现包括:
  • 抱团现象不仅未瓦解,反而在2021年初调整中表现出更强的成分股价格关联性和资金联动,体现市场认可度持续增强。

- 茅指数相较市场波动性(Beta)显著提升,波动风险同步加大,市场处于振荡加剧阶段。
  • 大单机构资金对市场走势具有明显先行性,2月中旬以来表现谨慎退出态势,而小单资金滞后跟风,形成资金结构分化。

- 机构分析师推荐力度下降,进一步支持机构资金谨慎信号,表明抱团股投资者情绪有所调整。
  • 小单资金筹码分布揭示反弹面临5%和12%的关键压力位,投资者应关注潜在卖压。

- 流动性逐渐下降,市场更容易出现剧烈波动,构成明显的潜在风险。
  • 尽管如此,融资余额数据显示较强的资金关注度仍在,表明有一定融资资金依旧支撑抱团股。

- 此外,超额收益主要由上午时段行情决定,机构交易集中,为捕捉抱团动态提供重要时段指引。

综上,报告明确指出抱团现象短期并未终结,但市场风险显著提升,资金明显分化,需密切关注资金结构变化及流动性状况。投资决策应谨慎且结合机构态度与微观资金动态,特别关注上午时段行情变化。

2021年A股抱团股进入较为复杂的震荡阶段,投资者应综合动态指标,合理配置并动态调整仓位,把控风险。

---

以上分析涵盖报告全部主要章节及重点图表,力求全面呈现研究团队观点及数据内涵,为理解当前A股抱团现象及未来走势提供了量化深刻的支撑依据。[page::0-6]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