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 50 与创业板 50 的量化对比分析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系统对比了科创板50与创业板50指数在编制方案、行业配置、风格特征及市场表现上的差异。科创50指数权重约束更贴合国际标准,专注信息技术行业,市值更偏小盘,波动较大且成长性强;创业板50聚焦医药板块,估值和夏普比率较高,市值覆盖更广。两指数相关性高但风格和投资特征明显不同,目前已有四只科创50 ETF待批,创业板50 ETF已规模达95.78亿元。整体来看,科创50强调成长与分散投资,创业板50则体现盈利稳定和市值优势,为投资者提供多维度投资参考。[page::0][page::3][page::5][page::7][page::9][page::10]
速读内容
科创板50与创业板50编制方案对比 [page::3][page::4]
- 科创50采自由流通市值加权,加入权重约束(单只个股权重≤10%,前五大合计≤40%),分散风险更优。
- 创业板50以自由流通市值加权,无明确权重约束,样本选择侧重成交金额。
- 调样频率方面,科创50季度调整,创业板50半年调整。
行业及风格特征比较 [page::4][page::5][page::6][page::7]
| 行业 | 科创50权重(%) | 创业板50权重(%) | 科创50市值覆盖度(%) | 创业板50市值覆盖度(%) |
|----------------|---------------|----------------|--------------------|---------------------|
| 电子 | 29.52 | 11.71 | 5.29 | 18.98 |
| 机械 | 12.79 | 4.28 | 3.04 | 5.79 |
| 计算机 | 25.83 | 18.54 | 3.45 | 26.02 |
| 医药 | 19.47 | 32.19 | 1.14 | 41.54 |
|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 | 0.98 | 16.60 | 0.24 | 47.81 |
- 科创50侧重信息技术(电子、计算机),创业板50聚焦医药和新能源。
- 科创50成长、波动及流动性风格明显,创业板50盈利稳定性、市值和动量风格更强。

市场特征与收益风险分析 [page::7][page::8]
| 指数代码 | 最大回撤 | 区间年化收益 | 区间年化波动 | 夏普比率 |
|-----------|-------------|--------------|--------------|----------|
| 000688.SH | -26.41% | 110.35% | 52.05% | 2.69 |
| 399673.SZ | -21.19% | 165.19% | 34.76% | 5.16 |
- 科创50市值较创业板50小,平均235.46亿不到创业板50的一半。
- 科创50波动显著更大,最大回撤较大,夏普比率低于创业板50。
- 两指数相关性超过0.8,但投资风格和风险收益特征差异明显。

估值、成长与研发投入对比 [page::9]
- 创业板50当前PE(TTM)高达104,显著超过科创50。
- 科创50利润增速近三倍于创业板50,盈利成长能力强。
- 科创50研发费用占比6.75%,高于创业板50的5.94%,研发投入更加强劲。



ETF工具现状与展望 [page::0][page::10]
- 四只科创50指数ETF及其联接基金申请已进入受理阶段,后续或投放市场。
- 创业板50目前仅有一只ETF,华安创业板50ETF,规模约95.78亿元,跟踪误差年化约2.39%。
- 风险主要包括国际局势动荡、成长不及预期及估值过高风险。
深度阅读
科创板50与创业板50的量化对比分析 — 详尽剖析报告内容
---
1. 元数据与概览
报告标题: 《科创板50与创业板50的量化对比分析》
发布机构: 中信证券研究部
发布日期: 2020年7月27日
主题: 本报告聚焦于中国资本市场科创板50指数与创业板50指数的量化对比,涵盖指数编制方案、行业及风格特征、市场表现、估值及ETF工具等多方面内容。
主要分析师: 张依文、赵文荣、王兆宇、顾晟曦
核心论点与投资评级:
- 科创50与创业板50均以科技股为主,但科创50成分股更偏向信息技术且具有明显小盘特征,创业板50在医药板块更为显著,且覆盖市值更广。
- 科创50采用更接近国际主流的编制方法,个股权重约束严格,避免风险集中。
- 创业板50估值和夏普比率更高,波动性更低且收益稳定;科创50在盈利成长性和研发投入方面表现更好,但波动性更大。
- 当前科创50ETF正在审批阶段,创业板50仅有华安创业板50ETF一只。
- 风险提示包括国际局势不稳定、成长预期不达标及估值过高等风险。
整体上,报告呈现对科创50成长潜力的认可,同时指出创业板50估值合理且风险较低的优点。[page::0,3,6,7,9,10]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投资聚焦与市场背景
报告首先强调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科技创新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科创板作为资本市场改革的试验田,自2019年诞生以来,专注支持生物医药、芯片制造等高新科技产业,为科技强国战略注入活力。2020年创业板启动注册制改革,促进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机制完善。
科创50指数于2020年7月22日发布,反映了科创板中市值大、流动性好的代表性公司表现,创业板50则顺应注册制改革。两指数均体现科技主导特征,但构成和风格存在差异。[page::3,0]
2.2 编制方案对比
报告详细比较科创50、创业板50与纳斯达克100指数编制规则,突出科创50的创新点:
- 样本空间要求:科创50要求样本上市时间及流动性更严格,部分条件需通过专家委员会审核。
- 权重限制:科创50对个股权重限制更严格(单只股票不超10%,前五大合计不超40%),避免单一股票或少数股票造成风险集中;创业板50及纳斯达克100权重限制相对宽松。
- 调样频率和范围:科创50调样频率更高(每季度调整),并设定缓冲区规则,保证指数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 权重计算方法:科创50及创业板50均采用自由流通市值加权,纳斯达克100采用总市值加权。
整体来看,科创50指数的编制方案设计更加贴近国际主流科技指数标准,以更严格的风险控制提升指数投资的多样性和安全性。
表1所示详细对比了三指数关键规则,表述清晰且详尽。[page::3,4]
2.3 行业及风格特征比较
2.3.1 行业权重分布
根据表2及图1,科创50和创业板50在科技行业的配置差异明显:
- 科创50:行业配置重点为电子(29.52%)、计算机(25.83%)及机械(12.79%),整体科技权重约88.6%。
- 创业板50:更侧重医药(32.19%)和电力设备及新能源(16.6%),科技权重约96.5%。
- 科创50不涉及传媒、食品饮料等较偏消费类行业,而创业板50涉及行业稍广,涵盖11个中信一级行业。
行业覆盖度计算(图2和图3)显示创业板50的行业市值覆盖度明显高于科创50,电子、医药及新能源行业均超过40%,而科创50单行业最高覆盖度仅5.29%(电子)。说明创业板50在细分头部企业权重更集中,而科创50更分散、更专业化。
2.3.2 风格因子分析
图4反映两指数在多种风格因子上的差异:
- 科创50表现出更强的成长性、波动性和流动性风格,表明成分股处于高成长、高波动的阶段,流动性好。
- 创业板50在盈利稳定性、市值及动量表现更为优越,说明其包含更多成熟稳健且市值较大的公司。
- 上证50则整体为价值导向的低成长低波动风格。
这表明两个指数尽管都是科技板块主导,但投资风格和投资风险偏好明显区分。[page::4,5,6,7]
2.4 市场特征比较
科创50具有明显的小盘股特征,成分平均市值仅235.46亿元,不到创业板50平均市值(735.35亿元)的一半(见表3),显示科创50更强调成长初期的中小型创新企业。
不过,两指数前十大权重集中度相似,分别为44.82%和49.86%,说明仍较为集中于部分龙头企业。
风险收益指标(表4、图5)显示:
- 科创50最大回撤26.41%,年化波动率达到52.05%,显著高于创业板50的21.19%和34.76%。
- 创业板50区间收益率165.19%,夏普比率5.16,也远超科创50的110.35%收益和2.69夏普比率,体现创业板50的风险调整后报酬更优。
两指数高度相关(相关系数>0.8),但波动性及风险偏好差异明显。
收益归因(表5)显示:
- 科创50在计算机、电子和基础化工板块个股选择贡献突出,行业配置选择较为谨慎。
- 创业板50收益多源自低配农林牧渔和超配电力设备及新能源等行业的配置选择。
这也体现出科创50依赖“选股”驱动,而创业板50更侧重“行业配置”优势。[page::7,8]
2.5 估值与盈利能力对比
图6至图8说明了两指数估值与盈利成长的差异:
- 创业板50当前市盈率(TTM)高达104,远高于科创50的约84,反映出投资者对创业板50的高估值认可。
- 反观盈利成长性,科创50营收增速略低于创业板50(13.5% vs 17.6%),但利润增速达29.24%,是创业板50利润增速的近3倍,展现更强的盈利提升能力。
- 研发投入方面,科创50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5.94%,明显高于创业板50的6.75%,表明科创50成分股在技术创新和成长性上的持续投入。
因此,科创50偏成长型且注重技术研发,估值偏低;创业板50估值更贵,但盈利稳定性更强,体现不同的投资逻辑和吸引力。
图6-8结合数据说明了两指数在估值、成长和研发投入上的差异,凸显科创50的高速成长潜力与创业板50的稳健盈利特征。[page::9]
2.6 ETF工具情况及风险提示
科创50ETF处于申报受理阶段,目前有华夏基金、华泰柏瑞、易方达和工银瑞信四家基金管理公司申请发行相关ETF及联接基金。
创业板50目前仅有华安创业板50ETF一只,规模95.78亿元,管理费率0.5%,历史日度跟踪误差年化2.39%,表现稳定。
报告最后指出的主要风险包括:
- 国际局势动荡可能带来的市场影响;
- 科技企业成长不达预期的风险;
- 指数及成分股估值可能过高面临调整风险。
这些风险提示突出重点,提醒投资者关注宏观及微观不确定性。[page::0,10]
---
3. 图表深度解读
图1:科创50与创50行业权重差值
该图展示科创50与创业板50各行业权重的差异(横轴为行业,纵轴为权重差值,正值表示科创50权重高于创50).
- 科创50在电子、机械、计算机和基础化工等行业权重显著高于创50,分别超过17%、9%、7%和7%。
- 创50则在医药、传媒、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和通信行业权重明显高于科创50,医药领域差异最大,创50高出约15%。
此图直观地揭示两指数行业侧重点的方向性差异,为后续市值覆盖度和风格解读提供基础。[page::5]
图2与图3:科创50与创50指数各行业在中证全A中市值覆盖度
图2 - 科创50行业市值覆盖度最高的电子行业占约5.3%,其次为计算机3.5%和机械3.1%,整体覆盖度较低。
图3 - 创50各行业市值覆盖度远高,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接近45%,医药超40%,计算机约25%,电子近20%,明显高于科创50。
这反映创业板50在各所属行业头部企业中的代表性较强,而科创50代表的是行业中的中小盘,覆盖度相对分散分布。[page::6]
图4:科创50、创业板50、上证50风格因子对比
图中横轴为风格因子类别,纵轴为因子值大小。
- 科创50成长、波动、流动性因子显著高于创业板50和上证50,整体表现为典型高成长、高风险偏好特征。
- 创业板50盈利稳定性、市值和动量因子明显高于科创50,显示出更成熟、更具市场认可度的稳定盈利模式和行情趋势。
- 上证50表现整体较为传统,盈利和估值风格明显高于创科两个指数。
该图用量化指标直观展示三大指数投资风格差异,方便投资者理解风险收益特征。[page::7]
图5与表4:指数走势对比及风险收益指标
图5显示2020年初至7月23日科创50、创业板50及创业板指的价格走势大致同步,但创业板50涨幅和波动均相对温和。
表4量化指标显示,截至7月23日:
- 科创50最大回撤26.41%,年化波动率52.05%,夏普比率2.69;
- 创业板50最大回撤21.19%,年化波动率34.76%,夏普比率高达5.16。
这表明创业板50在享受较高收益的同时,承担的风险却显著低于科创50,体现更高的风险调整收益。
图表结合说明波动性与风险收益坡度差异,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page::8]
表5:创业板50与科创50指数收益分解
表格从行业配置贡献、个股选择贡献角度,揭示两指数超额收益的来源:
- 创业板50整体超额收益主要来自行业配置,贡献正向7.01%,而个股选择贡献微负。
- 科创50超额收益则主要来自个股选择(10.57%),行业配置贡献略负。
细分行业中,计算机、电子、医药、基础化工等行业个股择股能力显著,说明科创50更依赖积极的股票选择策略带动整体收益。
而创业板50善用行业配置优势,表现更稳定。[page::8,9]
图6~图8:估值、盈利与研发投入数据
- 图6显示PE(动点市盈率)与ROE,科创50PE约84,创业板50约104,创业板50估值更贵;ROE方面科创50略高。
- 图7展示研发费用总额及研发占比,科创50研发密集度最高,平均6.75%,超过创业板50的5.94%,说明科创50成分股更专注创新研发。
- 图8展示2019年营收及利润增速,科创50利润增速29.24%远超创业板50,尽管营业收入增速稍低,利润表现突出,显示盈利弹性强。
综上图表凸显科创50的高成长特性,创业板50估值较高,盈利相对稳健。[page::9]
---
4. 估值分析
本报告未针对两个指数给出明确的估值模型估价或目标价,而是通过对现有PE、ROE、研发费占比和利润增速等数据的对比,侧面揭示了投资价值。
科创50估值相对合理,成长性突出,具备未来盈利增长潜力;创业板50估值更高,但成长稳定,风险调整后收益更佳。
两者估值与成长的对比为投资者选择制定多元化配置策略提供依据。
报告也未涉及DCF或其他定量模型,而是依赖行业数据和量化指标解释估值与成长关系。[page::9]
---
5. 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主要识别以下风险:
- 国际局势动荡风险:全球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可能影响科技股估值和资本流动。
- 成长不达预期风险:科创板和创业板高成长企业存在研发失败、市场竞争加剧等风险,可能影响盈利持续能力。
- 估值过高风险:科技板块整体估值水平较高,存在泡沫和调整压力,波动性明显。
报告未详细量化风险发生概率或提出具体缓解策略,但客观提示风险存在,提醒投资者审慎关注。[page::0,10]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报告整体逻辑严谨,数据翔实,较为客观,但有几点需注意:
- 数据时效性限制:报告数据截止于2020年7月,科创50指数及相关ETF尚处于申报期,实际市场表现仍待观察。
- 成长与估值权衡未充分展开:虽然提及估值和成长差异,但缺乏多维度定量分析预测未来估值调整空间,对潜在估值泡沫风险讨论不足。
- 风险提示较简略:相关风险未展开深入分析,缺乏应对措施或策略建议,投资者需补充自身判断。
- 行业覆盖度指标可能忽视新兴行业潜力:科创50覆盖度虽低,但作为新兴科技引领指数,低覆盖度可能同时意味着成长空间,而非单纯代表指数代表性不足。
- 样本选择与权重限制对指数表现影响未做主动模拟:可能存在权重限制带来投资效果折中,但报告未分析这类机械限制的潜在负面影响。
整体而言,报告结论稳健,客观呈现两指数特点及互补优势。[page::3-10]
---
7.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通过系统对比分析,明确揭示了科创50与创业板50两大科技股指数的显著差异与共同点:
- 指数编制:科创50借鉴国际主流指数做法,强化权重约束,提高分散风险能力,样本选择更讲求流动性与市值平衡;创业板50规则相对宽松,成分股市值和行业覆盖度更大。
- 行业分布与风格:科创50聚焦信息技术类行业,强调成长性、研发投入及波动性高,创业板50则在医药及新能源等行业显著,盈利稳定且动量强。
- 市场表现:两指数高度相关,但创业板50波动更低,风险调整收益更优。科创50波动大,回撤深,盈利增长能力强。归因分析表明科创50靠选股驱动超额收益,创业板50则侧重行业配置。
- 估值与盈利能力:创业板50估值(PE)显著高于科创50,但盈利稳定性与市值更高;科创50利润增长速度快,研发强度高,预示其成长潜力巨大发展空间。
- ETF工具:创业板50目前ETF规模大且跟踪稳定,科创50ETF刚进入申请阶段,市场关注度高。
- 风险考量:国际政治、成长预期和估值泡沫是未来需重点关注的风险点。
报告用数据详实的表格与图表(如表1~5,图1~8)展现指数设计、行业分布、市场表现及估值等多维对比,既呈现了科创50的创新成长优势,也反映创业板50的稳健平衡特征,为资本市场和投资者提供了明确的多元化配置参考。
整体而言,报告立场客观,透彻比较了两指数的结构、表现与风险,合适量化及配置决策支持。
---
参考图片
| 图号 | 图片预览 | 说明页码 |
|-|-|-|
| 图1 |

| 图2 |

| 图3 |

| 图4 |

| 图5 |

| 图6 |

| 图7 |

| 图8 |

---
本分析基于提供的《科创板50与创业板50的量化对比分析》报告,所有结论均有明确出处,并附带页面溯源标识。[page::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