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iercing the Veil of TVL: DeFi Reappraised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针对去中心化金融(DeFi)广泛使用的总锁仓价值(TVL)指标存在的双重计数问题,提出了更精确稳健的总可赎回价值(TVR)框架,剔除因包装和杠杆效应带来的虚增额。实证发现,DeFi系统中双重计数量巨大,TVL在2021年12月达到峰值时,TVL与TVR之差高达1398.7亿美元,比例约为2。敏感性测试显示,TVL对ETH价格下跌更为敏感,衍生代币加剧了市场风险传染。研究还首次定义了DeFi货币乘数,揭示其与加密市场指标正相关、与宏观经济指标负相关。整体上,TVR优于传统TVL,能更真实反映DeFi系统价值,为投资决策提供理论与数据支持 [page::0][page::1][page::10][page::12][page::14][page::15]

速读内容


DeFi TVL双重计数问题解析 [page::0][page::1]

  • TVL因代币包装(wrapping)和杠杆效应被重复计数,导致数值虚增,误导投资决策。

- 現有平臺如DeFiLlama对双重计数的调整不彻底,存在方法论缺陷和覆盖不足。
  • 通过财务合并报表原理,揭示包装过程中的资产负债重复计入情况,造成TVL虚高。


新框架TVR设计与优势 [page::3][page::8]

  • TVR定义为仅计入“纯代币”(plain tokens)的总价值,排除所有衍生代币及借入代币。

- 通过数学公式将TVL分解,分析衍生代币价格内生性及流动性风险引发的TVL不稳定性。
  • TVR避免金融传染渠道,稳定性优于TVL,更能反映DeFi真正价值。


量化双重计数的DeFi货币乘数及相关性分析 [page::1][page::12][page::13]

  • DeFi货币乘数定义为TVL与TVR之比,衡量双重计数及杠杆程度。

- 货币乘数与加密市场指数(ETH价格、S&P加密指数)显著正相关,与传统货币乘数显著负相关。
  •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与波动率指数(VIX)与货币乘数相关性不显著。


实证测算与趋势分析 [page::10][page::11]

  • 利用DeFiLlama数据覆盖3570个协议,追踪2021年至2024年间TVL与TVR动态。

- 峰值时TVL与TVR差值近1400亿美元,表明约半数TVL为双重计数。
  • Luna和FTX崩盘后,双重计数比例明显下降,行业集中度提升。





风险敏感性测试及参数影响 [page::13][page::14]

  • 模拟ETH价格下跌对TVL和TVR的影响,TVL波动幅度显著高于TVR,验证衍生代币导致的系统性风险放大效应。

- 提升贷款违约清算比例(close factor)将加剧TVL和TVR的下降幅度。
  • 交易手续费对波动影响较小,风险主要由资产价格变动主导。




量化因子或策略总结

  • 文件未定义或涉及具体量化交易策略构建,主要聚焦DeFi价值度量与风险分析方法论。[page::all]

深度阅读

金融研究报告《Piercing the Veil of TVL: DeFi Reappraised》详尽分析报告



---

1. 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Piercing the Veil of TVL: DeFi Reappraised

- 作者:Yichen Luo, Yebo Feng, Jiahua Xu, Paolo Tasca
  • 发布机构

- Centre for Blockchain Technologies,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UK
-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新加坡
- DLT Science Foundation, 伦敦,英国
  • 日期:2025年(文中数据截至2025年5月)

- 主题:探讨去中心化金融(DeFi)中总价值锁定(TVL)的测量误区,提出改进的评估指标TVR(Total Value Redeemable),并进行多角度实证和理论分析。

报告核心论点在于:
  • 目前广泛使用的TVL指标存在严重的双重计数(double counting)问题,使得DeFi的表面规模被大幅高估;

- 通过提出TVR指标来剔除由于“包装(wrapping)”和“杠杆(leveraging)”产生的衍生资产价值,以及分析衍生代币在DeFi网络中的传染风险,提高度量的稳定性和准确度;
  • 引入DeFi乘数(DeFi money multiplier)— TVL与TVR的比率,量化双重计数程度;

- 实证数据显示TVL在市场下跌时波动剧烈,而TVR相对稳定,更能反映DeFi的真实经济价值。

[page::0,1,2,3,4,5,6,7]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引言及背景


  • TVL被用作DeFi生态规模、活跃度的衡量指标,类似传统金融中的AUM (资产管理规模)。

- 区块链的设计理论上支持透明与一致的账本管理,但DeFi协议因网络碎片化导致产生诸多“会计孤岛”,使双重计数普遍存在。
  • 双重计数主要来源于“包装”(通过质押或存入某协议获得代表资产的代币,再在其他协议中存入)和“杠杆”操作,这种交叉嵌套使得同一资产在多个协议中重复计入TVL。

- 现有DeFi追踪平台的TVL计算标准不一、披露不全面,缺乏透明性,难以准确反映DeFi生态实际经济价值(见表1,展示了各主流DeFi数据追踪网站对协议覆盖与披露的差异)[page::0,1]

2.2 双重计数问题及传统修正手段不足


  • 尽管部分平台如DeFiLlama尝试通过“去重”功能排除一些协议的TVL,(通过“Include in TVL: Double Count”开关实现),但仍无法彻底解决双重计数。

- 不同协议的双重计数程度不同,简单剔除部分协议存在误差,且其调整方法缺乏细粒度精确性和一致性[page::1,3]

2.3 TVL的定义及复杂性示例


  • TVL在数学上定义为所有协议中所有令牌价值乘以数量的加权总和,公式中包括了令牌价格向量 $\mathbf{p}$ 与数量矩阵 $\mathbf{Q}$。

- 通过图1(例子包括Lido,MakerDAO,Aave等6个代表性协议)展示用户如何通过链上操作(如质押ETH换取stETH,转为wstETH,抵押借贷DAI并投资到其他协议),实现多层包装和杠杆,导致价值膨胀,实际总价达到原始资金四倍以上。
  • 如图2示例所示,DeFiLlama调整方法仅为一级剔除,未能细致排除包装链路中衍生代币叠加的双重计数问题[page::3]


2.4 包装过程与传统金融对比


  • 图3详细阐述包装机制类似传统金融中“再抵押”(rehypothecation)机制。

- 通过对Lido和MakerDAO的资产负债表合并比较说明,单独看协议会重复计入包装代币价值,从而使TVL出现翻倍计数。
  • 负债—资产双重记账体系,若综合合并视角计算(合并报表原则),包装代币的双重计数项被抵消,真实价值应回归原始基础代币数量[page::4,5]


---

3. 新测量框架:TVR(Total Value Redeemable)



3.1 代币分类定义


  • Plain Token(纯代币):无底层代币,原始资产(如ETH)

- Derivative Token(衍生代币):由存入某协议的底层代币按比例铸造的代表代币,如stETH、wstETH、DAI等[page::5,6]

3.2 TVL的不稳定性分析


  • 剖析衍生代币价格的内生性,衍生代币价格依赖底层资产价格和数量,且部分衍生代币如CDP稳定币由超额抵押维持锚定。

- 融资协议(PLF)中价格波动触发清算机制,导致衍生代币价格和数量发生复杂动态变化;衍生代币充当金融传染渠道,带来TVL对市场冲击的高敏感度。
  • 公式展示了衍生代币价格如何递归由最终底层资产价格决定,以及清算导致的代币数量变动情况。

- 进一步将TVL分解为四类:纯代币在非PLF、纯代币在PLF、衍生代币在非PLF、衍生代币在PLF,说明价格/数量变化如何放大TVL波动性[page::6,7,8]

3.3 TVR定义与计算


  • 提出TVR作为只包含纯代币(包括治理代币、原生代币和非加密背书稳定币)在协议智能合约中持有数量的加权价值,剔除衍生代币和借贷代币的价值。

- TVR因此避免了双重计数,并降低了由于衍生代币网络传染带来的波动性。
  • TVR公式清晰定义了计算方法和含义,同时提出协议层面可通过账户资产—负债表价值差额计算协议内净值,减少协议内双重计数(附录 §F描述详见第22页)。

- 与DeFiLlama限制性调整的比较指出,TVR在细粒度和准确度上优于DeFiLlama调整TVL[page::8,9]

---

4. 实证分析与数据



4.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 使用DeFiLlama API抓取2021年1月至2024年3月的分令牌TVL和调整TVL数据,涵盖3570个协议。

- 通过CoinMarketCap和DeFiLlama标记原生代币、治理代币和稳定币,确定纯代币列表,进而计算TVR。
  • 选择了6个代表性协议:Lido、MakerDAO、Aave V2、Uniswap V2、Curve、Convex进行敏感度和风险测试。

- 通过以太坊归档节点抓取链上数据完成风险分析[page::9]

4.2 TVL与TVR动态比较


  • 图4揭示全生态TVL、DeFiLlama调整TVL与TVR的时间序列对比,三者走势高度相关,但数值差距显著。

- 最高峰时TVL和TVR最大价差达约139.87亿美元,TVL约是TVR的两倍,显示双重计数严重。
  • 随着2022年Luna和FTX崩盘事件,双重计数比例有所减缓,且调整TVL与TVR出现交叉(Fig.4时间序列)。

- 图5进一步分析关键时间点TVL的拆解,确认双重计数占65%、59%、50%区间内逐步下降,且治理代币比例始终较低。
  • 双重计数并非均匀分布,集中在少数头部协议和某些代币上,多层包装网络复杂度导致不同协议间双重计数影响不同(图6权重网络)[page::10,11]


4.3 DeFi货币乘数:TVL/TVR比率


  • 模仿传统金融中M2/M0的货币乘数概念,定义DeFi乘数衡量DeFi生态中双重计数和包装放大的程度。

- 图7展示乘数随时间变化,特定事件(Luna与FTX崩盘)触发乘数明显下降,乘数峰值时达2左右。
  • 表4通过斯皮尔曼秩相关系数分析乘数与宏观经济指标(CPI、VIX、传统货币乘数)及加密指标(ETH价格,S&P数字市场指数)的关系,发现:

- DeFi乘数与加密市场指标显著正相关,说明牛市刺激包装和杠杆行为。
- DeFi乘数与传统金融货币乘数显著负相关,反映生态间动态背离。
- CPI和VIX与DeFi乘数关联无显著性[page::12,13]

4.4 风险敏感性分析


  • 通过对ETH价格不同跌幅模拟,观察对应时期体包括最高点、Luna崩盘点、FTX崩盘点六个代表协议的TVL和TVR变动(Fig.8)。

- 主要参数包括:
- 关闭因子(close factor δ):越大代表清算可覆盖债权比例越高,导致TVL和TVR承压越大;
- Gas费水平,对敏感度影响有限。
  • 结果显示,即使参数设定不同,TVL跌幅对ETH价格波动敏感度均显著高于TVR,说明TVL作为指标在市场下跌出现传染效应时更不稳定。

- DAI去锚点出现时间因参数变化而异,清算机制与价格波动共同导致剧烈价值波动[page::13,14]

---

3. 图表深度解读



3.1 表格1:DeFi数据追踪网站TVL披露比较


  • 内容:主要追踪网站如DeFiLlama、L2Beat、DappRadar对协议数目覆盖及TVL信息披露程度差异。

- 发现:披露标准不一,透明度与数据详细度各异,缺乏统一标准的TVL计算方法导致整体数据准确性受限。

3.2 图1:DeFi用户的质押与包装操作示例


  • 描述了用户从存入ETH,到获得stETH、wstETH及借贷DAI的操作链路,形成复杂的包装网络。

- 标注初始1,000美元ETH可以通过多个衍生通道转化为超过4,700美元的表面TVL,体现包装带来的估值倍增现象。
  • 该图形象说明了传统TVL统计中的双重计数来源[page::3]


3.3 图2:DeFiLlama的双重计数去重功能界面


  • 界面显示了若关闭双重计数相关协议后,整体TVL数量及单协议TVL如何被调整显示,提供用户交互式“去重”途径。

- 但如报告所指出,这种基于协议类别筛除的方法存在漏报和误报问题。

3.4 图3:包装在DeFi与传统金融中的类比


  • 图3a展示DeFi中包装代币循环和递归生成过程,图3b对比了传统金融的“再抵押”机制。

- 两者均称之为资产再利用过程,容易产生估值叠加,深化研究双重计数机理。

3.5 表2:包装场景下各协议资产负债表与合并净值


  • Lido和MakerDAO两个协议分别列出资产、负债项,用粗体标示计入TVL的资产。

- 合并资产负债表消除了wstETH导致的重复入账,正确反映DeFi系统整体资产约为 \$1,000,而非双倍。
  • 数值体现包装和衍生代币会使TVL翻倍产生虚假膨胀。


3.6 公式与数学符号


  • 关键公式包括TVL的向量矩阵表达式,实现对多代币、多协议资产价值的精确汇总。(Eq.1)

- 衍生代币价格依赖底层资产价值/供应关系的公式定义,有助于理解价格波动与DeFi网络交互的复杂关系。(Eq.2)
  • TVL拆分为四类资产的表达式直观描绘隐藏的风险点和波动来源(Eq.3)

- TVR独立仅计纯代币价值的公式(Eq.5),突出剔除双重计数的原则。

3.7 图4:TVL、调整TVL及TVR历史走势对比


  • TVL常年高于TVR,两者差距最大时接近2倍比例,显示双计问题极为严重。

- Luna和FTX事件引发指标同步大跌,之后TVR占比回升,说明双重计数因市场拐点受到抑制或重组。
  • 说明现有调整指标(如DeFiLlama)因计算方法粗糙在个别时间段低估或高估真实价值。


3.8 图5:不同时期TVL构成分解图


  • 突出显示了最大TVL时期双重计数占65%以上,且顶级协议集中度高,展示DeFi系统高度依赖个别巨头。

- Luna和FTX崩溃后顶级协议占比略增,但双重计数比例逐年下降,表明市场结构和风险意识变化。

3.9 图6:六个典型协议的包装代币传递网络


  • 节点大小代表各协议TVL规模,边宽体现跨协议代币转移金额。

- 节点颜色映射TVL与TVR比率(双重计数程度),颜色越深则双重计数越严重。
  • 崇尚复杂包装网络放大了个别协议的风险敞口,FTX及LUNA崩盘后双重计数率降低。


3.10 图7与表4:DeFi货币乘数走势及其宏观相关性


  • DeFi货币乘数与ETH价格波动同步,表4详实统计了其与宏观及加密指标的秩相关关系,反映市场情绪与双重计数行为间的紧密联系。


3.11 图8:价格冲击下TVL和TVR的敏感度模拟


  • 不同清算参数和Gas费调整下,TVL价值下降幅度普遍高于TVR。

- 模拟确认TVL受内生衍生代币价格和清算数量影响显著,TVR计价机制更稳定。

3.12 附录图与表


  • 图10展示了典型协议(Lido、Aave V2)区分应收、应付与TVL/TVR的账面表现,直观体现协议内部双重计数与净值概念。

- 表9总结了DeFiLlama调整TVL与TVR计算差异,表明DeFiLlama调整存在协议级或代币级的排除偏差。
  • 图11、12分别分析了两个小众链上的双重计数现象,揭示低复杂度生态双重计数问题较轻,且部分调整反而误导。


---

4. 估值分析


  • 报告未针对单个DeFi项目或资产进行估值,而是采用统计学和账面分析方法来量化整个DeFi生态TVL的真实价值及放大系数。

- 引入DeFi货币乘数作为双重计数的量化估值指标,类比传统货币乘数。
  • 该乘数的计算及其宏观相关性为DeFi估值提供了新的宏观指标视角和风险监控工具。


---

5. 风险因素评估


  • 报告详细讨论了衍生代币的不透明定价机制和内生资金流动对TVL造成的风险。

- 价格崩盘、去锚、清算波动均被证明会通过复杂包装关系加剧系统性风险与连锁反应。
  • 清算机制参数(如关闭因子)被视为风险触发点,gas费用虽对风险影响较小,但操作成本不可忽视。

- 整体风险分析强调TVL指标在跌市中的高波动性和在市场压力下可能的高估风险,强化了TVR的必要性和稳定优势。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尽管TVR方法优于传统TVL指标,提高精度与稳定性,但依赖对“纯代币”和“衍生代币”准确分类,实际分类过程目前仍依赖第三方,如CoinMarketCap和DeFiLlama,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 报告指出自动化分类方法初现端倪(智能合约代码分析),但仍受限于链上不同平台、合约升级和非标准实现,未来研究空间大。
  • DeFiLlama及其他调整方法因协议分类逻辑粗糙导致部分协议错误剔除或遗漏,造成调整TVL指标的偏差。

- 双重计数与传染风险模型基于部分假设和数学递归,实证部分虽全面,但参数灵敏度测试仍有限,长尾或极端情况风险未完全覆盖。
  • 报告用词审慎,未过度泛化,但隐含DeFi当前统计指标及风险评估的不足,提出研究与实践均需重视指标定义的准确性。


---

7.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通过系统理论模型、账面会计逻辑及实证数据,彻底揭示了DeFi领域TVL这一主流规模指标存在的深刻双重计数和波动风险问题。创造性的提出Total Value Redeemable (TVR)指标,基于剔除衍生资产和借贷资金的原则,力求呈现DeFi生态的真实可赎回资产价值,避免了传统TVL的虚高和不稳定性。
  • 通过对3570个协议,跨五年多链数据统计,发现最大时DeFi系统中双重计数导致TVL高估约139.87亿美元,TVL/TVR约为2。

- TVR对市场价格冲击更为稳定,重新定义和优化价值衡量标准。
  • 引入DeFi货币乘数作为双重计数和杠杆的度量工具,与传统金融乘数类比,揭示加密市场好坏周期中比例变化。

- 风险分析结合清算机制展示衍生代币对市场震荡的传染效应,强调使用TVR能降低估值指标的系统风险敏感度。
  • 通过多图表细分,阐释包装网络拓扑对估值和风险的放大作用。

- 现有数据追踪平台调整机制有限,未来智能合约代码层面自动代币分类是提升指标准确性的关键方向。

整体来看,报告通过详实理论与实证,科学地重构和量化了DeFi规模指标,提出的TVR方法对于DeFi投资者、协议设计者和监管者均具重要价值,奠定了去中心化金融度量标准迈向标准化和精准化的基石。

---

参考文献



(文末包含完整详细的参考文献列表,涵盖DeFi核心文献、会计理论、市场行为和风险管控相关文献。)

---

总结



本报告是当前DeFi领域在经济测度与风险识别上的开创性研究,通过引入会计学中的合并报表原则及传统金融中的货币乘数思路,系统揭示和纠正了传统TVL指标的双重计数和高度波动的不足。研究结果对DeFi生态系统的估值、风险管理乃至资源配置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代表了DeFi度量研究的先进水准。

---

(全文引用均详注明页码,如 [page::3,4] 等,确保分析内容可追溯验证。)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