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港股还能买吗?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基于估值视角系统分析港股市场当前处于历史区间中低位的估值水平,重点拆解估值扩张的驱动因素为风险溢价回落,受益于AI叙事及南向资金流入推动,同时指出传统板块估值空间约5%,科技板块估值与盈利匹配度较高,盈利改善将是扩张关键。报告建议关注结构性行情,配置稳定回报、科技、出海及新消费板块,强调估值判断需结合宏观及市场环境动态变化 [page::0][page::1][page::4][page::7][page::8][page::11]
速读内容
港股市场近期表现回顾与估值水平 [page::0]

- 上周港股强势反弹,恒生科技涨8.4%,恒生指数涨5.6%。
- 市场涨势主要由估值扩张驱动,盈利贡献较小,估值恢复仍处历史中低分位。
港股估值拆解及横纵向对比 [page::1][page::2][page::3]


| 指标 | 港股 | 全球主要市场估值位置 |
|------------------|------------|---------------------------------|
| 恒生指数动态PE | 10.8x,61.2%分位 | 低于多数主要市场 |
| 恒生科技动态PE | 19.3x,33.2%分位 | 处于较低历史均值 |
| 恒生指数股息率 | ~3.2% | 显著高于10年期中债利率(1.8%) |
- 港股估值修复较为充分,但相对全球依然具备一定吸引力和安全边际。
估值扩张驱动力分析:风险溢价回落是主因 [page::4][page::5][page::6][page::7]



- 风险溢价(ERP)从疫情以来高位快速回落至接近历史均值水平,利率变动对估值影响小。
- AI及DeepSeek等科技热潮促进市场风险偏好改善,南向资金大幅流入,提升港股估值。
- 港股AH溢价收敛至历史均值附近,显示内地资金对港股估值贡献日益增加。
估值扩张空间展望:传统分红板块和科技板块差异显著 [page::7][page::8][page::9][page::10]



- 传统板块估值相对A股仍有约5%扩张空间,受益于较高股息率吸引南向资金。
- 科技板块估值与ROE匹配度较高,进一步扩张依赖盈利能力提升。
- 中国科技龙头市值占比超过美国,但净利润占比仍显不足,表明成长空间和盈利结构待改善。
策略与操作建议 [page::11]
- 反弹本质是基于科技趋势的乐观情绪,短期需要关注催化剂节奏和市场风险。
- 建议低位时积极布局,亢奋时谨慎获利,关注结构性科技、分红回报、出海及新消费四条主线。
- 预计短期恒指支撑23000-24000点,乐观情形25000点,但行情需关注宏观政策和外部扰动风险。
深度阅读
中金:《港股还能买吗? 基于估值视角的分析》深度剖析报告
---
一、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港股还能买吗?
- 作者:刘刚(CFA)、王牧遥、吴薇、张巍瀚 等,中金公司研究团队
- 发布时间:2025年3月10日
- 发布机构:中金公司
- 主题:港股市场当前估值水平分析及未来投资展望,聚焦估值驱动、风险溢价变化、资金流动和产业结构调整对港股估值及行情的影响。
核心观点总结:
- 港股近期大幅反弹,一方面得益于宏观政策预期和市场情绪改善,另一方面由南向资金大幅流入推动估值修复;
- 当前恒生指数及恒生科技的动态市盈率(PE)虽有所回升,但整体仍处于历史中低位且明显低于主要国际市场;
- 估值反弹主要来源于风险溢价(ERP)大幅回落,风险溢价处近历史低点,市场情绪改善是核心动力;
- 分析指出传统红利型板块相较于A股折价明显,红利吸引南向资金,科技板块估值与盈利预期尚未完全匹配,未来扩张空间有限,需持续关注盈利兑现和催化因素;
- 投资建议强调在保持对科技趋势乐观看法的同时,建议短期控制仓位,关注结构性、基本面支持的行业机会,特别关注分红股和AI相关科技板块。
---
二、逐节深度解读
1. 市场环境与估值修复背景
报告开篇指出节后港股强势反弹,恒生科技和恒生指数涨幅显著,尤其科技股因AI技术进展(如通用型AI Agent Manus发布)催化,市场估值被重新重估。板块表现中媒体娱乐、原材料等领涨,医疗板块不升反降,显示市场偏好分化。
从数据来看,春节以来恒指和恒生科技分别累计上涨19.8%和27.8%,涨幅主要由估值扩张主导(估值贡献18%和24.1%),盈利贡献较小(1.6%和3%),强调当前涨势依赖风险溢价回落反映的乐观预期,后续空间需评估估值合理区间及扩张潜力。[page::0]
---
2. 港股估值位置:历史区间仍处中低位
- 纵向历史对比:恒生指数动态PE从春节前9.1倍升至10.8倍,接近2013年以来的均值对应61.2%分位;恒生科技PE从15.6倍升至19.3倍,仍低于其历史均值(2020年起数据),对应33.2%分位,显示还有空间修复。[page::1-2]
- 横向全球比较:港股动态PE相对低于包括印度、美国、中国台湾、日本、欧洲等多个市场。恒生指数股息率约3.2%,显著高于10年期中国国债利率约1.8%,即股息收益率高于无风险利率幅度较大,近期虽然有所收窄,但仍处在历史高位附近,表明估值折价依然明显。[page::2-3]
- 板块分化:新经济(科技)PE回升至16.7倍,老经济板块PE约6.1倍,均低于2015年以来均值,金融、原材料股估值已修复至均值,零售、媒体娱乐等仍较低。[page::3-4]
- 个股层面:港股科技巨头动态PE中金统计平均21.9倍,远低于美国科技七姐妹的28.4倍,说明个股层面也存在较大估值差距。[page::4]
总结,港股估值绝对值水平虽已修复,但基于历史均值和全球对比,仍处于较低甚至折价水平,空间仍存在。但报告同时指出,单看绝对估值和历史均值可能失真,需要结合当前宏观环境和市场结构深层次分析,因为估值均值回归的前提在于市场环境和风险水平未发生重大变化。[page::4]
---
3. 估值反弹驱动力解析:情绪与资金双轮驱动
估值构成分为无风险利率(通常10年期债券利率的加权代表港股特殊性,取中债和美债7:3权重)和风险溢价(ERP)两部分。从春节以来,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估值扩张分别由风险溢价大幅回落主导(恒指ERP降至5.7%,接近2021年初5.4%高点,恒生科技ERP降至1.6%,接近历史均值)。
风险溢价回落主要由:
- 市场叙事转变:DeepSeek等AI相关催化剂推升对科技股及整体中国资产的重估信心;
- 南向资金快速流入:内地资金南向港股买入激增,年初至今买入超3100亿港币,是去年同期5倍以上,南向资金交易占比稳定于30%。由于国际投资者基于国家溢价要求较高风险回报,这部分南向资金对港股估值有明显推升和折价收窄作用。
图表显示,恒生指数和科技板块动态PE与风险溢价走势紧密相关,南向资金流入对AH溢价收敛贡献明显,且这一规律在历史多次南向成交占比抬升时重现。[page::4-6]
---
4. 港股未来估值扩张空间:传统与科技板块分化明显
- 传统红利板块:
- 港股传统板块估值仍有修复空间,特别相对于A股折价约31%,对应未来相对A股潜在约5%的估值扩张空间;
- 该类型板块以金融、能源、电信、公用事业为主,股息率较高,吸引南向资金特别偏好;
- AH折价收敛至约125%区域(对应税后股息率平衡),红利驱动的估值提升空间缩小。[page::7-8]
- 科技板块:
- 当前估值水平虽有提升,但与盈利率预期(ROE)基本匹配,短期扩张需盈利显著改善支撑;
- 中国科技龙头“Terrific 10”市值占比高于美股科技“Magnificent 7”,但净利润占比明显低于美国(13.3% vs. 15.7%),估值市盈率与盈利能力匹配程度不及美国;
- 通过PEG(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值)对比,中国科技股PEG明显低于美股,显示一定估值折价。
- 盈利预期若提升至ROE 30%以上,有望带动估值翻倍,短期扩张主要靠情绪和事件催化,不确定性高。
报告认为,科技股的估值空间更多依赖于盈利兑现和市场情绪催化,当前上涨存在一定的短期透支风险,投资需关注节奏。[page::8-11]
---
5. 行业与投资策略建议
- 维持对科技长期结构性成长趋势的积极看法,尤其关注AI相关产业链(算力、AI应用、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等);
- 传统红利股(高股息、净现金充裕企业)以及结构性受益出海和新消费赛道亦为重点;
- 短期策略上,建议关注市场节奏,保持仓位管理,逢高适度获利了结,低估时逢低布局,控制风险;
- 预计恒生指数短期技术压力区间23,000-25,000点,强调底部稳固与反复回调共存格局。[page::11]
---
三、重要图表解析
- 过去一周港股表现分布图
展示2025年3月中港股各行业涨跌幅,媒体娱乐(+11.3%)、原材料(+8%)、可选消费(+7.6%)领涨,医疗保健微跌-0.1%,反映出市场行业偏好明显向成长及周期品类集中。[page::0]
- MSCI中国指数拆解整体涨幅来源图
动态显示过去一年内指数涨跌由EPS增长贡献、无风险利率和风险溢价(IERP)三大部分组成,风险溢价贡献最大,尤其近期回落驱动涨幅显著,是价值重估的主要逻辑。[page::1]
- 恒生指数与恒生科技动态PE历史走势
恒指动态PE从7.3倍低点反弹至10.8倍均值附近,恒生科技PE虽然反弹,但仍位于24.4倍历史均值以下,显示估值修复仍处于早期阶段。[page::2]
- 港股与全球主要市场动态PE对比
港股处于相对较低估值区间,AH溢价波动表现与南向资金流入和内地市场投资情绪息息相关。[page::3]
- 恒生指数与恒生科技风险溢价变化
细化拆解估值上升的无风险利率和风险溢价因子,显示近期风险溢价已大幅回落,为历史相对低位水平,支撑估值修复空间缩小。[page::5]
- 南向资金流入及其对AH溢价的影响
从数据中可见南向资金快速增加,A/H溢价收敛,表明内地资金活跃度提升对港股估值有积极影响,为离岸定价带来实质性调整。[page::6-7]
- 科技板块与美国科技股估值对比
展示中国科技龙头股价表现落后于美股科技七姐妹,动态PE和PEG也明显较低,同时净利润占比不及美股,提示估值扩张潜力还与盈利前景紧密相关。[page::8-10]
---
四、估值分析框架与方法说明
- 估值组成:报告中动态PE反映市场当前对未来盈利的预期以及风险溢价,估值变化拆解为:无风险利率(国债收益率加权)和风险溢价(Equity Risk Premium,ERP)。
- 风险溢价构成:包括本土溢价(宏观政策、基本面及流动性情绪)和国家溢价(投资者基于境内外政策/风险差异的额外要求)。
- 估值比较口径:动态PE以12个月预期盈利为分母,强调盈利变化和市场预期的联动,采用可比公司的横纵向对比以及AH折溢价指标分析。
- 技术指标:使用A/H折溢价指标,衡量港股相对A股的价格合理程度;PEG被用于衡量估值相对盈利增长的匹配情况。
- 敏感性:报告强调估值均值回归假设存在风险,提醒结合宏观及资金面状况避免“刻舟求剑”。
---
五、风险因素评估
- 宏观风险:政策不及预期,经济杠杆修复缓慢,可能影响传统板块估值复苏;
- 情绪风险:AI催化等叙事存在短期透支风险,催化不足或反转将导致市场调整;
- 外部扰动:全球地缘政治及利率环境变化,可能影响资金流向及估值水平;
- 流动性风险:南向资金流入可能波动,若流出加剧,可能加大市场波动;
- 盈利兑现风险:科技板块估值扩张依赖盈利提升,若盈利预期落空,估值面临调整压力。
报告虽未详细提供缓解策略,但隐含建议通过仓位调整与分散投资降低风险,同时关注政策动向和资金面变化。[page::11]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对估值修复的解释较为充分,但对风险溢价分解的定量假设依赖湖北较强(如0.7中债、0.3美债权重),可能对不同阶段适用性有限;
- 对于科技板块估值合理区间采取较为稳定的中长期ROE匹配法,假定盈利预期能兑现,这预设了未来宏观及监管环境改善,存在不确定性;
- 南向资金影响被强调,但对港股流通结构、市场深度对国际资金波动的敏感性缺乏具体揭示;
- 报告对未来催化剂假设较为乐观,尤其对AI持续带动的产业变革持持续看好态度,但未充分讨论可能的技术替代风险或监管趋紧;
- 对于投资建议,较为审慎,指出可能存在短期预期透支,并建议仓位管理,体现了对市场波动性的尊重。
---
七、结论性综合
总体而言,中金报告认为当前港股已经历一轮快速估值修复,尤其是风险溢价的明显收缩,推动指数与恒生科技指数显著反弹,但估值绝对水平仍处于历史中低位或折价区间。南向资金流入成为推动估值重估的重要力量。同时,传统板块因持续折价仍有约5%的空间,相比A股吸引资金明显,科技板块估值扩张更多依赖盈利能力提升和事件催化,当前处于情绪驱动阶段,盈利预期仍需验证。
报告建议投资者维持对中国港股科技成长逻辑的中长期看好,积极把握当前由AI引发的结构性成长机会,但强调短期操作需重视节奏和风险,建议在市场亢奋时控制仓位,逢低布局结构性强、产业趋势明确的板块和个股,尤其是高分红高ROE的传统板块和新经济成长股。
港股市场未来短期预计仍有调整波动,主要取决于资金流入持续性、宏观政策兑现力度和盈利前景兑现情况。整体上看,港股当前的估值上涨基调大体合理,市场情绪乐观但过度透支风险存在。投资者应密切关注3月重点宏观数据和市场催化事件,调整资产配置策略。[page::0-11]
---
参考图表索引(部分)
- 港股行业涨跌幅分布图(媒体娱乐、原材料领跑,医疗保健回落)[页0]
- MSCI中国指数表现拆解(EPS贡献、风险溢价识别)[页1]
- 恒生指数及恒生科技动态PE历史走势图[页2]
- 全球主要市场估值区间对比及港股相对折价情况图[页3]
- 恒生指数与恒生科技风险溢价变化趋势图[页5]
- 南向资金流入与AH溢价回落关联图表[页6-7]
- 中美科技龙头股价、PE和PEG指标对比图[页8-9]
- 科技龙头市值和净利润占比对比图[页10]
---
总结
本次中金研究报告详细阐述了港股估值框架、基本面逻辑及情绪资金合力背景下的估值修复现象。明晰划分传统红利与科技成长板块估值和盈利匹配的结构性差异,并系统分析南向资金流动与估值修复的关系。报告既认同市场当前估值恢复合理,但同时针对乐观情绪潜在透支提出审慎应对建议,力求帮助投资者理性判断港股后续走势和配置策略。
---
溯源注记:【页码附加】
[page::0], [page::1,2], [page::2,3], [page::4], [page::4,5], [page::6,7], [page::8,9], [page::10,11]
---
(本分析依据中金公司《港股还能买吗? 基于估值视角的分析》全篇内容,详尽解释关键论点、数据及图表,力求提供全面、客观、专业的深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