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 Quantum Ambiguity and Potential Exponential Computational Speed-Ups to Solving Dynamic Asset Pricing Models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论文提出利用量子计算算法求解动态非线性资产定价模型,理论上可实现对高维积分方程的指数级加速。通过将均衡资产定价解表示为量子态,结合量子测量理论和统计决策理论,建立了面对模型选择和参数不确定性的量子决策框架。实证部分涵盖CRRA、递归效用与含随机波动率、罕见灾难等多种资产定价模型,利用基于量子算子的测量方法刻画模型的拟合误差和不确定性,展示了量子算法在金融工程中的巨大潜力与未来应用前景 [page::0][page::3][page::4][page::23][page::29].
速读内容
量子计算在动态资产定价模型求解的理论框架 [page::0][page::1][page::3]
- 传统求解动态资产定价模型通常需对高维积分算子求逆,计算复杂度随着维数呈指数增长。
- 论文利用HHL量子线性方程求解算法,将矩阵求逆问题转化为求解量子态,理论上计算复杂度仅对维数取对数,实现指数加速。
- 该算法包括状态准备、量子相位估计、辅助比特旋转、反相位估计及测量五大步骤,但硬件噪声与状态准备仍是技术挑战。
资产定价模型简述及离散化方法 [page::6][page::7][page::40]
- 资产价格-股息率比定价问题转化为Fredholm积分方程形式,采用Tauchen和Hussey(1991)的高阶Gaussian quadrature方法离散化状态空间。
- 通过定义含折现因子和股息增长的矩阵Gamma,构造Markov链转移矩阵,数值解表示为矩阵$(I-\Psi\circ \Pi)^{-1}b$。
- 该离散近似在满足正则条件下以高阶精度收敛,保证模型的数值稳定性。
量子测量算子及模型选择中的量子歧义框架 [page::12][page::14][page::15][page::16]
- 量子测量算子$\mathbb{A}$定义为投影算子,用来衡量量子态(模型解)与数据状态间的距离,对应于传统统计中的拟合误差。
- 经典测量算子为数据态和基准模型态的混合投影,权重代表对数据和模型的信任程度。
- 引入基于Eichberger和Pirner(2018)的量子决策理论,采用叠加状态和相位因子对歧义进行表达,解释类似Ellsberg悖论的模糊不确定性。
- 混合态代表模型不确定性,多模型组合用概率分布表示,结合量子测量开启新的模型选择维度。
实证分析:多种资产定价模型的量子测量评价 [page::19][page::23][page::26][page::29]
- 以CRRA及递归效用模型对股息增长过程建模,利用MLE构造参数不确定性的模型集合,形成混合态。
- 通过测量算子计算基准模型和不同目标模型的期望损失,展示量子歧义引入后模型选择区间变宽,反映决策者不确定性增加。
- 加入随机波动率模型后,模型拟合改善有限,量子测量结果保持一致。
- 在罕见灾难模型中,通过尾部事件测量算子得到明显更优的模型表现,量子测量框架能更灵敏捕捉极端风险特征。

HHL算法适用性及量子硬件现状探讨 [page::10][page::52]
- HHL算法在矩阵稀疏性(sparsity)和条件数(condition number)良好的情况下效果最优,论文提供多个模型对应矩阵的稀疏度和条件数分析。
- 罕见灾难模型的条件数较高,不适合直接应用HHL。
- 目前量子硬件受限于电路深度和噪声,但仿真结果表明随着硬件进步,目标模型可实现高保真度的量子解算。
量子态准备及未来研究方向 [page::11][page::30]
- 状态准备问题是限制量子算法指数加速实现的瓶颈,QRAM及机器学习嵌入等技术可能缓解这一瓶颈。
- 未来工作包括结合量子测量的统计推断理论,扩展无限维Hilbert空间分析,以及量子参数估计与最大似然理论的融合。
深度阅读
量子计算与动态资产定价模型求解的潜在指数加速——报告详尽分析
---
一、元数据与概览
报告标题:On Quantum Ambiguity and Potential Exponential Computational Speed-Ups to Solving Dynamic Asset Pricing Models
作者:Eric Ghysels 与 Jack Morgan
发布机构: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Chapel Hill)、RethinC.Labs Kenan研究所、CEPR及Kenan-Flagler商学院
发布日期:未明确具体日期,文中参考资料截止2024年
主题:探讨利用量子计算(Quantum Computing, QC)方法实现非线性动态资产定价模型求解的算法框架,这些算法在理论上较经典方法拥有指数级效率提升。并利用量子决策理论框架处理模型选择中由于模型不确定性和参数歧义产生的问题。
核心论点:使用量子计算的叠加态、纠缠态和干涉效应,初步建构一套动态资产定价模型的量子解法,模型均衡解可表示为量子态,并通过结合量子测量与统计决策理论,针对复杂的模型选择和参数不确定性问题提供理论支持。文章同时展示了量子算法在求解积分方程(Fredholm积分方程)的潜在指数加速优势,虽然现有硬件尚无法完全实现,但表明随着量子硬件的成熟,相关计算将具备可行性和实用价值。
---
二、逐节深度解读
2.1 引言与背景(Section 1)
- 核心内容:介绍量子计算原理与其与经典计算机的区别。量子比特(qubit)的叠加态使得可同时表示多个状态,纠缠效应则使不同量子比特间状态相互依赖,极大提升计算复杂度问题求解效率。现阶段量子硬件尚处于萌芽期,未来将与经典硬件融合形成混合计算体系。
- 逻辑与依据:引用文献(如Adedoyin et al. 2018)系统介绍QC基础,强调QC特别适合处理高维复杂金融模型中的积分方程求解。
- 关键数据点与应用示例:(第2页)亮点包括量子蒙特卡洛模拟潜在二次加速(Woerner and Egger 2019)、信用风险量化、柯茨定价(Stamatopoulos et al. 2020)、投资组合优化等[page::1,2]。
- 创新点:与Fernández-Villaverde和Hull(2022)针对动态规划问题采用D-Wave量子退火器不同,作者聚焦于门型通用量子计算机,利用积分方程求解方法及相关算法,期望实现理论上的指数加速。
---
2.2 动态资产定价模型(Section 2)
- 关键论述:模型基于随机过程$(yt){t\in\mathbb{N}}$描述经济状态,资产价格由未来股息贴现和价值函数决定,转化为积分形式的Fredholm第二类积分方程:
\[
\nut = \mathbb{E}t\left[(1+\nu{t+1})h{t+1}m(y{t+1}, yt)\right]
\]
其中,$h{t+1} = d{t+1} / dt$,$m(\cdot)$为随机贴现因子(SDF),$\nut$为价息比。
- 数值方法:采用Tauchen和Hussey(1991)提出的高维积分近似基于高斯正交求积法,将连续空间转为离散状态马尔可夫链,构造转移概率矩阵$\PiN$和权重矩阵$\PsiN$,解$\nuN = [I - \PsiN \circ \PiN]^{-1} bN$。其中$\circ$表示Hadamard(逐元素)乘积[page::6,7]。
- 数理细节:通过定义$ \mathcal{A}N = I - \PsiN \circ \PiN$转换为线性系统求逆问题,本质上是高维线性方程的求解问题。
- 意义:典型资产定价的均衡问题转化为线性代数问题,可通过数值方法解决,但高维度下经典计算资源消耗极大。
---
2.3 量子计算求解方案(Section 3)
- HHL算法介绍:Harrow-Hassidim-Lloyd算法,量子算法中对线性方程组$A|x\rangle = |b\rangle$的求解方法,核心步骤包括:状态制备、量子相位估计(QPE)、辅助比特旋转、逆量子相位估计及测量。
- 指数加速原理:经典计算对于矩阵大小$N$的处理通常为多项式时间,量子算法时间复杂度为$O(\log N)$,利用叠加态在$log2 N$个qubits上高效存储,且矩阵操作转化为量子门操作。
- 难点:量子算法对矩阵的稀疏性($s$)和条件数($\kappa$)的依赖较大,且预备输入状态$|b\rangle$需要高效准备。尽管存在基于QRAM和机器学习算法的优化,现实硬件仍存在制约。
- 算法可行性:本研究注重建立通用门型量子计算机可执行的算法框架,暂时采取经典模拟策略进行验证实验。
- 扩展方法:文献引用了针对密集矩阵和欠条件矩阵的改进算法(Wossnig et al. (2018), Ambainis (2010), Morgan et al. (2025)),保证算法更适用不同问题特性[page::8-11]。
---
2.4 数据与测量算子框架(Section 4)
- 问题来源:量子计算输出为量子态$|\bar{\nu}(\theta)\rangle$,对其测量产生概率性结果,如何根据这些量子态做模型比较和选择,是一个全新的问题。
- 测量算子$\mathbb{A}$的设计:借鉴von Neumann测量模型,测量策略设计成计算形如$\langle d-\bar{\nu}(\theta) |\mathbb{A}| d-\bar{\nu}(\theta)\rangle$的期望值,反映模型估计误差。
- 数据态$|d\rangle$构建:基于实证观察的价息比区间离散化,构造标准化的量子状态向量,确保所有状态范数为1。
- 测量算子多样性:
- 纯数据投影算子$Pd$对应Cramer-von Mises统计;
- 基准模型状态投影$PB$(benchmark);
- 经典混合$ \mathbb{A} = (1-p) Pd + p PB$实现数据与模型之间的权衡;
- 极端尾部事件算子$P0 = |u0 \rangle \langle u0|$用于量化罕见灾难情景;
- 量子混合态与叠加态模型,结合行为决策理论解决模型歧义等问题。
- 量子歧义定义:采用Eichberger和Pirner(2018)量子决策理论,将歧义通过含复数相位的叠加量子态参数$\delta$体现,借此解决经典概率论难以解释的歧义悖论(如Ellsberg悖论)[page::12-18]。
---
2.5 实证模型案例(Section 5)
- 模型包含:
- CRRA(周期相对风险厌恶)模型及其递归效用扩展(Hansen et al. 2008);
- 考虑参数不确定性,通过MLE和其渐近分布建构参数集合,模拟统计不确定;
- 引入随机波动率(SV)模型(Bansal and Yaron 2004)分析长期风险;
- 纳入罕见灾难模型(Gabaix 2012)作为极端尾事件的理论框架;
- 数据与参数估计:
- 1964Q1至2020Q4,美国实证股息数据;
- 参数估计详细表(见表A.2),并用最大似然估计(MLE)辅助参数不确定性模拟;
- 计算实现:
- 使用4点高斯正交近似转化为16维量子线性系统;
- 利用IBM Qiskit经典仿真HHL算法预测结果,作为量子实现的概念验证;
- 模型选择决策分析:
- 利用量子测量算子结构,展示不同经典混合比例$p$和量子相位$\delta$下的模型选择阈值;
- 对比经典测量与量子歧义测量的决策曲线(见Figure 1,椭圆形矢量表征量子歧义区间),体现量子测量能揭示更丰富的模型选择不确定性和歧义[page::19-24,图1详见下文]。
- 随机波动率模型:
- 用两状态马尔科夫链简化SV过程,研究不同波动率切换概率下模型拟合的变化;
- 结果表明SV模型拟合改善有限,经典模糊度测度基本一致(见Figure 2),而量子歧义示意区间则被省略以清晰展示[page::25-27,图2详见下文]。
- 罕见灾难模型:
- 利用尾事件量子测量算子评估罕见灾难模型与前述模型的比较,稀疏的极端事件框架显著提升模型拟合表现;
- 基于量子歧义测量,展示罕见灾难模型可在保守态度下显著优于其他候选模型,凸显量子测量的价值(见Figure 3)[page::27-29,图3详见下文]。
---
三、图表深度解读
Figure 1 :CRRA与递归效用模型的量子与经典歧义测量比较
- 描述:图示损失函数(Loss)与混合概率$p$的关系。蓝线为经典混合测量线,黑色椭圆描述基于量子干涉的歧义区间,上下边界由干涉项取最大值和最小值形成椭圆形不确定区间。
- 趋势解读:
- 在$p$的中间区间存在决策不确定(图中椭圆区域),表明量子歧义带来的额外不确定性使模型选择决策不能简单归结为数据或基准模型;
- 交点$pC$为经典测量基础下的切换点;
- 不同$\gamma$(风险厌恶系数)及$\delta$(相位)参数组合影响量子歧义区间大小;
- 略微改变参数$\delta$的范围(Panel e)缩短歧义区间,减少模型选择的不确定度;
- 联系文本:充分说明量子歧义测量更复杂多变,能够捕捉模型选择中的“模糊地带”和决策者的主观态度。


---
Figure 2 :常数波动率与随机波动率模型的经典歧义比较
- 描述:横轴为不同概率权重,纵轴为损失(Loss),线条表示三种模型(恒定波动率及两组随机波动率$\piG=0.8,\gammaG=0.3$和$\piG=0.95,\gammaG=0.01$)的拟合误差。
- 解读数据趋势:
- 随机波动率模型曲线与恒定波动率模型非常接近,尾部较小波动率(橙线)对拟合提升略显更好;
- 说明随机波动率模型带来的提升有限,反映在经典误差度量下差异不大;
- 量子歧义区间被忽略以保持图示清洁。

---
Figure 3 :罕见灾难模型的模型比较
- 描述:以量子歧义的椭圆区间和经典测量线展示罕见灾难模型与递归效用模型对比,横轴为混合概率$p$,纵轴为损失。
- 解读趋势:
- 罕见灾难模型(红色椭圆及实线)对应的损失显著低于常数波动率模型(蓝色椭圆及实线);
- 板(a)显示$p=0.81$时罕见灾难模型明显优于CRRA基准;
- 板(b)缩小量子相位范围显著提高罕见灾难模型优势显著性;
- 揭示罕见灾难模型优于其他模型的量子测量支持,尽管其对应矩阵条件数较差在量子计算实现上带来硬件挑战。


---
附录表格深读(综合)
- 表A.3:对10个模型规格计算的$A$矩阵稀疏性$s$及条件数$\kappa$,发现大部分模型矩阵稀疏度约80余且条件数较低(多在4-7区间),罕见灾难模型条件数高达82.9,意味着其求解对HHL算法和量子硬件更具挑战。
- 表A.4:基于无噪声模拟器展示HHL电路深度(约4万门电路)及解决方案保真度(90%以上,罕见灾难模型为0.32显著较低)。
结合电路深度与当前硬件技术说明,尽管理想情况下量子计算有指数级优势,但目前实现受限,未来通过更多辅助比特和纠错技术能改进这一状况。
---
四、估值分析
报告的重点不是传统意义的公司估值,而是资产定价模型的数值解法估值,特别聚焦利用量子计算求解高维积分方程的效率提升。具体估值方法为:
- 数值方法本质:将动态资产定价的积分方程转化成线性方程组$\mathcal{A}N \nuN = bN$,进而使用量子算法(HHL)求逆得到$\nuN = \mathcal{A}N^{-1} bN$。
- 关键输入假设:矩阵$A = \mathcal{A}N$须为Hermitian(对称)且稀疏以便HHL适用;向量$bN$需通过量子态制备算法有效编码。
- 复杂度与敏感度:算法运行时间为$O(\log N s^2 \kappa^2 / \varepsilon)$,指数加速基于$\log N$而非$N$,但$s$和$\kappa$(条件数)对实用性影响显著。
- 硬件限制:目前真实量子机器节点数及噪声限制,导致HHL算法在实际运行中的可靠性有限,未来需要错误纠正及深度优化。
---
五、风险因素评估
- 硬件限制风险:当前量子硬件噪声、量子比特数有限,尚无法完美实现HHL等量子算法。
- 模型误设风险:量子测量结果是概率分布,解读结果涉及算法测量的不确定性,存在模型误差、近似误差和采样误差叠加。
- 数值条件风险:部分模型(如罕见灾难模型)产生高条件数的矩阵,HHL算法性能大幅下降,现实计算时间和误差放大。
- 状态制备开销:量子态$|b\rangle$的高效制备仍是开放问题,可能抵消部分指数优势。
- 不确定性与歧义:量子模型引入的测量歧义和多模型混合带来决策复杂度增加,如何标准化和界定合理意义的测度仍需深入研究。
- 缓解策略:文章提出利用量子决策理论框架处理歧义并保障模型选择的理性基础,并通过经典仿真验证算法框架合理性。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创新与限制并存:作者巧妙结合量子计算基础与经济学模型,提出全新求解方案及测量决策框架,但量子技术发展的现实瓶颈放缓了实际落地。
- 理论假设:
- 假设模型参数关联的价息比分布独一无二(Assumption 4.2)简化数学结构但可能不完全适用复杂经济环境;
- 量子态测量输出的概率性使模型选择本质出现“模糊区间”,反映真实决策场景但也加大分析难度。
- 经典与量子歧义的界限:文章强调量子干涉产生决策选择的非经典区间,表现为测量算子的调节相位$\delta$,但参数调节依赖于具体问题,易被灵活诠释导致模型解释面宽。
- 模型对比条件数问题:罕见灾难模型虽理论上优越,但矩阵条件数高导致HHL适应性差,反映量子计算完美适用性尚需多方协调。
- 未来研究方向未展开:参数估计尚未结合量子统计推断,未来结合量子统计学与计量学将是重要突破口。
---
七、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系统性阐述了利用量子计算框架解决非线性动态资产定价模型的研究路径,结合量子叠加、纠缠与测量理论,为定价方程积分求解提供指数加速的可能性。利用Tauchen-Hussey quadrature技术将连续状态模型离散化,转化为线性方程组为基础,引入HHL量子算法求解 $\nu{N} = [I - \PsiN \circ \PiN]^{-1} b{N}$ ,理论上实现对经典计算中维数爆炸的指数加速。
报告展示了量子测量中的决策不确定性与歧义,构建多模型混合状态和测量算子,以Anscombe-Aumann框架为理论基石,将经典模型选择问题延伸到量子决策理论语境,实现了模型选择的量子歧义表征。实证环节以美国股息数据搭建CRRA及递归效用模型,考虑参数不确定性,以量子态概念化编码,基于经典仿真验证算法框架并探索不同偏好参数、风险波动率及罕见灾难情景的模型适用性。
图表分析显示:
- Figure 1中的量子歧义导致模型选择上的非确定性区间,体现量子测量下模型判别复杂度上升,增强了对模型选择不确定性的刻画深度;
- Figure 2揭示随机波动率模型对定价表现改善有限,经典与量子测量均支持此结论;
- Figure 3罕见灾难模型经量子歧义测量大幅优于CRRA模型,强调极端风险对资产定价的关键影响,但同时向量表条件数和量子算法可执行性提出挑战。
技术附录通过详细计算参数估计、量子态制备、矩阵特性分析,为量子算法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化基础和数值评估。尽管当前实际量子硬件技术限制较大(量子比特数量、噪声、算法深度)阻碍实际快速部署,但研究对未来量子计算硬件提升带来的金融计算潜能描绘了清晰的蓝图。
综上,作者基于成熟的金融定价理论、新兴的量子计算算法与量子决策理论,提供了动态资产定价模型领域实现指数加速求解的系统性框架及模型选择的量子概率诠释,极大丰富了金融数值分析与风险决策理论,具备高远的研究价值与应用前景。
---
参考文献溯源
分析中核心内容均可对应各页码标记,如量子计算基础介绍[page::1-2];积分方程框架建立[page::6-8];HHL算法细节及计算复杂度[page::8-11];测量算子设计与量子歧义理论[page::12-18];实证模型建立与讨论[page::19-29];技术细节及附录计算[page::40-54]。
---
(全文已超千字,涵盖报告全文结构、数学建模、量子算法、图表解读、技术依据和批判性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