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居民存款回流,M1高增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基于2025年9月金融数据,重点分析了居民存款明显回流推动M1增速加快的现象、社融及贷款需求的结构性变化,以及企业融资工具的多样化使用。尽管新增社融同比负增长,信贷需求见底回升,居民需求仍需政策刺激强化,四季度财政及货币政策走向对市场影响深远。[page::0][page::1][page::2]
速读内容
2025年9月社融与新增贷款表现解读 [page::0][page::1]
- 9月新增社融规模35338亿元,同比少增2297亿元,主要受新增实体贷款和政府债券规模减少拖累。
- 企业端短贷新增7100亿元,为近十年同期新高;中长贷新增加9100亿元,同比略降,符合季节性特征。
- 居民短贷仅1421亿元,同比减少1279亿元,居民中长债小幅增长但依旧低迷。
- 企业多渠道融资需求回升,倾向短贷、票据及企业债方式,体现成本控制和渠道灵活性。
居民存款回流推动M1增长,信贷需求结构分化 [page::1][page::2]

- 9月居民新增存款29600亿元,显著高于历史均值,非银存款大幅减少,显示资金回流传统银行体系。
- M1同比增速高达7.2%,主要受居民活期存款增加驱动,企业存款低迷难以支撑M1增长。
- 低利率背景下,居民及企业定期存款减少,尚未明显转化为活期存款,可能流向理财等替代品。
-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已落地,但对扩大居民信贷需求效果有限,需更多货币政策支持刺激消费。
未来展望与风险提示 [page::2]
- 四季度政府债发行规模预计下滑,将继续拖累社融增量。
- 特殊再融资专项债密集发行,对信贷需求形成一定置换,信贷同比降幅加速。
- CPI与PPI反弹初期,经济增长预期旺盛则宽货币政策节奏可能推后,当前货币政策继续保持稳健投放。
- 债市短期表现受关税风险、基金赎回费及央行购债预期影响,市场趋势仍存不确定性。
- 风险包括财政与货币政策超预期调整及机构行为变化。
深度阅读
报告详尽分析 ——《9月居民存款回流,M1高增》
—— 华西证券研究所,2025年10月16日发布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报告标题:《9月居民存款回流,M1高增》
发布机构: 华西证券研究所(华西研究)
发布时间: 2025年10月16日
分析师: 刘郁(执业证书编号:S1120524030003)
研究主题: 2025年9月中国宏观金融数据解读,重点关注居民存款变化、货币供应量M1、M2,新增社融规模及信贷结构。
核心观点:
- 9月新增居民存款显著回流,推动M1维持高增速;
- 新增社融规模虽同比减少但强于预期,银行及企业信贷需求展现季节性及工具切换特征;
- 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短贷和票据等成本较低融资工具受青睐;
- 居民消费贷财政贴息政策启动,但短期内扩大消费贷款效果有限;
- 货币政策上,央行或持续实行呵护性投放,短期内全面降准降息的可能性较低;
- 债市前景仍偏谨慎,受多重不确定因素影响表现震荡。
本报告主要基于10月15日央行公布的2025年9月中国金融数据,结合财政政策、信贷政策和存款结构变化,深度分析当前宏观金融供需面状况及其对货币形态的影响。[page::0,1,2]
---
二、逐节深度解读
2.1 9月社融和新增贷款情况
- 主要论点: 9月新增社融同比下降,主要因财政工具发力节奏错位与信贷需求下降。新增实体贷款和政府债券规模分别同比减幅显著,是社融下滑主因。
- 支撑依据:
- 9月社融35338亿元,同比少增2297亿元,超市场预期。
- 实体贷款新增16080亿元,少增3662亿元;政府债券新增11886亿元,少增3471亿元。
- 预计10-12月政府债发行量大幅低于2024同期,拖累四季度新增社融继续承压。
- 表外票据和企业债融资表现强劲,表外票据新增3235亿元,同比多增1923亿元,刷新十年新高;企业债多增2031亿元。
- 分析: 透过社融结构变化,财政发债环节的放缓明显影响整体融资规模,但企业利用表外及债券市场融资意愿增强,部分抵消了信贷需求疲软的影响,反映企业融资需求结构性调整。[page::0,1]
2.2 信贷结构和企业融资策略
- 关键观点: 9月新增贷款呈现季末月特色,企业短贷占比和规模创近十年同期新高,企业中长期贷款小幅下降,居民短贷需求持续低迷。
- 数据点:
- 企业短期贷款新增7100亿元,历史同期高;企业中长贷为9100亿元,同比微弱下滑。
- 9月表内票据新增规模-4026亿元,同比少增4712亿元,反映银行短贷对表内票据融资的替代。
- 居民端短贷新增仅1421亿元,同比降1279亿元;居民中长贷新增2500亿元,同比微升200亿元,但仍处历史低谷。
- 推理: 企业为降低融资成本,逐渐从中长贷转向短贷、票据及企业债融资工具,居民消费及住宅信贷需求复苏缓慢,居民短贷需求明显不足。[page::0,1]
2.3 企业综合融资需求回升,渠道多元化
- 核心信息:
- 今年以来企业综合融资需求累计同比增长3592亿元,由负转正,需求边际回升。
- 9月企业新增融资需求16384亿元,同比多增1572亿元,主要靠短贷、票据和企业债增量支撑。
- 企业融资工具使用变化: 由以往偏好中长贷,向依赖成本更低的短贷、票据和科创债等多种工具切换,反映企业融资的灵活调整。
- 意义: 企业融资结构转变表明在当前利率和政策环境下,企业积极控成本、调整融资组合,有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page::1]
2.4 居民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分析
- 政策背景:
2024年9月起执行居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相关消费贷款年成本可降至约2%。
- 效果观察:
居民短贷需求增长尚未明显回升,说明单靠贴息不足以迅速拉动消费贷款,人们对消费贷款的需求恢复仍需更强激励。
- 政策启示:
未来可能需配合进一步放松房贷利率、降低存量房贷负担等措施,整体提振居民贷款需求及消费意愿。[page::1]
2.5 存款结构与回流特征
- 重要现象:
- 9月新增居民存款29600亿元,远超往年同期23291亿元均值,显示居民存款回流银行;
- 非银行机构存款减少10600亿元,降幅大于往年平均。
- 推断: 居民资金部分从股市及理财产品回流至银行存款,特别是在股市涨幅放缓的背景下。
- M1高增长关联: 由于央行今年开始将个人活期存款纳入M1统计,居民活期存款大幅增长(2.96万亿增量),是推动M1同比增长7.2%的关键因素。
- 存款活化问题: 6-8月居民、企业定期存款下降明显,但相应活期存款增量不足,表明低利率环境下资金向理财等替代产品流动,暂未回暖。
- 银行负债稳定性关注: 定存减少影响银行稳定资金来源,需要“宽货币”政策加力改善流动性及存款结构。
- 细节: 9月M1环比增加1.92万亿,大幅领先去年同期0.57万亿,主要由居民存款拉动;企业存款增量较低,难以托举M1增长。
- 影响展望: 存款回流和M1增长的延续,依赖居民理财资金回表及政策激励持续发力。[page::1,2]
2.6 季度趋势与经济外部变量
- 三季度贷款同比降幅加速扩大:
一、二、三季度新增贷款同比变化分别为3.4%、-17.6%、-33.5%,显示信贷需求持续承压且短期恶化加剧。
- 特殊再融资专项债影响:
上半年密集发行专项债用于地方债务置换,作用于贷款需求冲抵,三季度影响较小,信贷疲软主要来源于需求端减弱。
- 物价与GDP影响货币政策节奏:
通胀处于初期恢复阶段,预计2025年CPI和PPI反弹温和。三季度GDP若高于4.7%预期,可能推迟央行“宽货币”节奏,否则政策支持或加码。
- 货币政策预判: 近期央行仍以常规呵护性资金投放为主,全面降息降准的可能性较低。
- 债市展望: 10月债市受结构性风险事件、央行买债预期和资金赎回费猜测影响,走势难以形成明确主线,谨慎情绪占优。
- 风险提示: 任何财政或货币政策的超预期调整,或债市机构行为的变化,都可能带来市场波动。[page::2]
---
三、图表深度解读
- 封面图片(page 0):展示华西证券品牌形象及行业定位,强调“华西研究创造价值”,塑造专业信任和权威性。该图不含数据,但体现报告发布机构信誉背景。
- 社融与贷款结构数据图(图表位于报告具体页,未单独展示):
- 数据中新增社融35338亿元,同比少增2297亿元;新增实体贷款16000多亿,政府债券11800多亿;表外票据增量显著冲高。
- 居民存款回流与M1同比增长7.2%,M2同比约8.4%。
- 图表数据支持报告结论,即信贷需求结构性变化,居民现金流向回归银行存款,推动狭义货币供应增长。
- 趋势与同比变化数据(文字与表格并存,详见第1-2页):
- 贷款同比降幅从年初逐季扩大至三季度-33.5%。
- 存款增量结构中,居民存款同比增长超过往年水平,非银存款持续缩减。
- 这些数字形象展示了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与货币供给的动态分化。
- 图示解析:
- 新增短期贷款和表外票据融资量提升说明企业通过多渠道筹资,缓解了信贷收缩压力。
- 居民端短贷低迷表现了消费信贷的恢复不足。
- 存款结构活期占比变化,以及M1增速,传递居民资金偏好转移的信号。
(注:报告中未提供详细图表图像,仅在文字中引用具体数据及趋势。)
---
四、估值分析
本宏观报告主要聚焦宏观金融和货币数据解读,不涵盖对具体金融资产的估值模型或目标价测算。因此,报告未涉及现金流折现(DCF)、市盈率(P/E)等公司估值方法,也未包含相关灵敏度分析。
---
五、风险因素评估
- 国内财政政策超预期: 政府债券发行大幅放缓可能对社融和信贷结构产生更深层次影响,财政支持节奏若调整,将显著影响企业融资环境和货币市场流动性。
- 货币政策超预期: 央行若全面降准降息或重启大规模债券购买,可能迅速改变流动性状况及市场预期。
- 债市机构行为超预期: 赎回费政策变动等市场行为带来的流动性波动及风险偏好调整,可能对债券收益率和资金成本形成重要冲击。
- 经济基本面波动: 物价及GDP增速表现若出现较预期大幅偏离,政策调整节奏和力度或相应调整。
报告未具体提出缓解策略,但指出需关注宏观经济和政策变量反馈,提请投资者和决策者高度关注政策及市场不确定性。[page::2]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贴息政策效果的审慎态度: 报告指出居民消费贷款的财政贴息政策效果“还不算显著”,暗示货币及财政政策的单一工具难以快速拉动消费信贷,反映当前消费恢复乏力的现实。
- 企业融资需求修复有限: 9月企业综合融资需求同比多增1572亿元,但幅度“并不显著”,暗示企业融资需求整体承压尚未根本改善。
- 存款结构隐忧: 尽管居民存款回流,但6-8月存款转活期比例有限,说明资金流向理财替代品的趋势依然存在,存款活化不足可能威胁银行资金稳定性。
- 政策节奏犹豫: 央行是否全面降准降息或者买债尚无明确信号,表明政策空间但观望态度明显,提示市场对未来政策存在较大不确定。
- 债市前景混沌: 多重扰动因素导致债市走势不明朗,风险偏好依旧谨慎,没有清晰驱动主线。
整体来看,报告在数据详尽的基础上持相对中性审慎立场,建议关注政策与基本面演变,但存在对部分政策效应如贴息刺激力度的负面或谨慎判断。[page::1,2]
---
七、结论性综合
通过对2025年9月中国宏观金融数据的深入分析,报告传递了以下核心洞见:
- 居民存款显著回流银行,成为拉动M1同比高增的主要力量,尤其是受益于央行将个人活期存款纳入M1统计及股市上涨放缓影响,这一趋势标志着居民资金偏好回归相对安全的存款类别。
- 新增社融规模虽同比减少,但结构性调整明显:实体贷款、政府债券新发行低迷拖累整体,但表外票据及企业债融资扩张,展现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且倾向低成本短期融资的策略。
- 企业融资需求边际回暖,居民短贷依然低迷,居民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启动,短期效果有限,预示消费信贷需求复苏需要更广泛且有力的政策支持。
- 三季度信贷同比降幅明显扩大,显示经济信贷需求承压,且特殊再融资专项债的置换效应对三季度需求影响有限。
- 货币政策面临两难,央行或继续偏向常规呵护性操作,全面降准降息或重启买债存在不确定性,未来需密切观察通胀与GDP数据反馈。
- 债市短期难见明确趋势,风险情绪较重,多重因素交织增加利率定价复杂性。
- 银行存款结构活化不足,定存向理财流动现象尚存,银行负债稳定性面临挑战,亟需宽货币政策支撑。
综上,报告以详实数据支撑宏观流动性转变的判定,揭示结构性变化的内生逻辑,对政策和市场发展提供了权威而务实的参考,强调关注未来宏观政策动态及经济数据对资金面和融资需求的持续影响。[page::0,1,2]
---
# 注:本分析严格依据报告原文及公开数据展开,所有观点均源自报告内容,确保专业性与客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