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泰金工】聚焦科技攻坚,重仓AI龙头——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投资分析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深入分析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的投资价值,强调其严格产业链定义、高流动性与大市值优选的筛选机制。报告指出科创AI指数成分股研发投入显著领先,2024年盈利增速中位数达14.42%,2025年预期提升至24.49%,展现强劲成长动能。科创AI指数凭借灵活交易机制和高集中度,累计收益优于同类指数,重点布局半导体算力芯片及核心软件服务,精准反映国产AI核心生态格局,成为投资科技成长的有效工具 [page::0][page::1][page::5][page::6][page::7][page::8][page::10]

速读内容


人工智能产业深度覆盖与技术创新 [page::0][page::1][page::2][page::3]


  • AI技术涵盖基础软硬件平台、通用与领域技术及应用层,场景化创新持续推进。

- 国产芯片(昇腾、寒武纪等)与推理技术突破,降低AI部署成本,加速应用落地。
  • 机器人控制技术通过强化学习等提升智能化水平,增强产业链韧性。


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核心优势及构建框架 [page::0][page::4]

  • 严格以人工智能产业链全覆盖定义筛选成分股,避免伪AI概念股混入。

- 设定成交额前90%流动性门槛,保障投资操作的可行性与交易效率。
  • 选取大市值前30公司,锁定领军优质企业,实现指数高纯度与代表性。


研发投入与盈利成长优势 [page::6]


  • 2024及2025年一季报显示科创AI指数成分股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超20%,明显高于其他相关指数。

- 2024年盈利增速中位数14.42%,2025年预期达24.49%,盈利动能显著加速。


指数交易弹性及市场表现 [page::7][page::8]


  • 科创板灵活的涨跌幅限制赋予个股高波动性和价格发现空间。

- 自成立以来,科创AI指数累计收益已超89%,显著跑赢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及科创50指数。

指数成分股结构与行业分布 [page::9][page::10][page::11]


  • 前十大成分股权重合计超65%,龙头企业集中度高。

- 绝大部分成分股为电子和计算机行业,占比超90%。
  • 半导体细分领域权重达44.48%,重点布局国产AI芯片。

- 软件与云服务占指数第二梯队,支撑AI生态软硬协同发展。

指数标的基金与管理团队介绍 [page::11][page::12][page::13]

  • 国投瑞银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基金被动跟踪该指数,并综合运用多资产类别进行管理。

- 基金由资深指数基金经理赵建及量化投资专家钱瀚联袂管理,管理规模稳步增长。

深度阅读

【中泰金工】聚焦科技攻坚,重仓AI龙头——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投资分析 报告详尽分析报告



---

1. 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报告标题:《聚焦科技攻坚,重仓AI龙头——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投资分析》
作者:李倩云、熊婧妍
发布机构:中泰证券金融工程团队
发布日期:2025年8月18日
研究主题:关注“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简称科创AI指数)”的投资价值,从产业链、技术突破、商业化进程、指数构成及产品视角全面评估人工智能领域核心资产的成长潜力及风险提示。

核心论点与评级/目标价:
报告强调人工智能产业深刻变革社会,据此看好科创AI指数的投资价值。通过严格的产业链定义、高流动性门槛及大市值优选,指数精准刻画人工智能核心资产,体现高研发投入、强盈利增长及价格弹性。报告未显式发布评级与目标价,但隐含对科创AI指数的积极投资观点,推荐关注相关指数基金产品。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投资要点与人工智能发展势头强劲


  • 产业链深覆盖与经济赋能:

人工智能从智能手机语音助手、智能导航,到医疗诊断、工业机器人,广泛影响日常生活与产业生产。AI技术向农业、智能家居、教育、交通等多领域渗透,推动产业升级。中国在全球人工智能专利占比达60%,显示其创新实力。该数据体现中国AI技术创新成果的领先性与产业影响力,为市场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page::0,1]。
  • 技术突破:自主化攻坚与场景化创新

国内AI公司在芯片设计(昇腾、寒武纪)、推理优化、机器人控制等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国产芯片性能持续提升,自主推理引擎降低成本,推动AI普惠化。在端侧智能(如工业边缘计算的高精度视觉检测、医疗机器人自主决策)、机器人控制(强化学习、多智能体协同提升复杂环境适应性)等领域实现系统创新。这些技术进展不仅缓解算力瓶颈,还强化了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构建了“从光刻机到芯片架构、云端训练到边缘推理、算法模型到机器人实体”的国产AI生态链 [page::2,3]。
  • 商业化前景:多场景渗透与规模商用加速

AI技术正在基础设施与算力、端侧算力、垂直行业融合方面形成闭环,政策红利和市场需求推动AI进入业绩兑现期。应用呈现垂直深耕(如数字孪生洪水预警)、跨界融合(AI与文档智能处理)、生态协同(信创生态应用)三大特征,强调技术从实验室快速进入实用阶段 [page::3]。

---

2.2 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投资价值分析


  • 指数概况与构建逻辑

科创AI指数精选科创板市值较大、主营AI相关基础资源、技术及应用的30家公司。通过严格产业链定义(基础资源层、技术支撑层、应用层)、高流动性门槛(覆盖成交额前90%)、大市值优选(日均总市值排名前30)三重筛选,确保指数高度聚焦且纯度优良。该机制有效防止“伪AI概念”混入,提高投资标的代表性及实操价值 [page::4]。
  • 指数编制细节

指数基点1000,样本调仓每季度调整,成分权重不超过10%,并具备灵活临时调整机制,应对退市及并购等事件,实现动态优化 [page::5]。
  • 高研发投入推动国产替代与成长潜能

指数成分股2024年与2025年一季度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均超20%,远高于科创宽基指数和跨市场人工智能指数,体现核心企业强研发驱动力,有望加速技术迭代和国产替代,成为AI产业崛起的中坚力量。这一研发强度构成科创AI指数区别于其他指数的重要特征 [page::6]。
  • 盈利动能加速,成长预期领先同类

2024年成分股盈利增速中位数为14.42%,2025年盈利增速一致预期中位数跃升至24.49%,预测显著提升。相较于中证人工智能主题等同类指数,科创AI指数盈利增长具明显优势,显示市场对指数成分股群体未来盈利潜力的高度认可 [page::6,7]。
  • 交易机制灵活赋予个股高弹性

科创板较主板市场涨跌幅限制放宽,提升价格发现效率与价格弹性。科创AI指数在两轮科技成长结构行情中价格弹性突出,累计收益领先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科创50和科创综指,累计上涨超89%。弹性和高流动性使指数能更敏锐捕捉科技成长机遇,提供超额收益潜力 [page::7,8]。
  • 龙头集中体现核心资产属性

指数前十大成分股合计权重逾65%,包括寒武纪-U、金山办公、澜起科技等行业领军企业。高集中度保证指数表现受龙头企业的技术、规模与市场优势驱动,产业上行期有助于放大收益弹性。前十大成分股行业覆盖半导体、云服务、服务机器人等核心AI环节 [page::8,9]。
  • 聚焦算力筑基与软硬协同,描绘国产AI核心生态

指数行业分布显示电子和计算机板块占比超90%,其中半导体占44.48%,计算机云服务及硬件设备合计约占40%,突出算力芯片的战略地位及软件服务对AI技术研发与应用的重要支撑。科创AI指数围绕“硬核算力为基、关键软件为翼”的产业链布局,精准反映中国AI生态建设核心力量,为投资者提供了思考中国AI产业方向的重要参考 [page::9,10,11]。

---

2.3 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基金产品介绍


  • 基金基本信息

“国投瑞银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基金”于2025年8月11日至29日发售,产品采用被动指数化投资,紧密跟踪科创AI指数,力图实现最低跟踪误差与偏离度,作为直接投资AI产业的工具 [page::11,12]。
  • 基金经理配置

由赵建和钱瀚共同担纲管理。赵建博士背景深厚,历史管理多只指数与商品基金,表现稳健;钱瀚具统计学硕士学历,专注量化投资,管理多只被动与增强指数基金。两位经理组合涵盖传统指数经验与量化能力,利于基金风险控制与绩效提升 [page::12,13]。

---

2.4 风险提示



报告明确指出投资结论基于公开历史数据,存在数据滞后与第三方数据风险。基金表现受宏观环境、行业基本面变化、市场风险偏好及风格转换影响,存在一定波动并非收益保证。本报告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需充分认知相关风险 [page::1,13]。

---

3. 图表深度解读



图表分析汇总


  • 图表2: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突破结构图(page 2)

图示展示人工智能产业涵盖基础层(智能芯片、系统软件、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层(机器学习、类脑计算、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VR/AR等)、应用层(智能机器人、智能终端、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清晰描绘AI产业链上下游,突出技术层连接基础设施与应用的核心作用,彰显产业链多维度融合及技术广泛适用性 [page::2]。

  • 图表3: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突破思维导图(page 3)

细化技术突破路径,包括国内GPU架构创新、嵌入式AI芯片、“电子束光刻机国产化”、推理与算法优化(如华为UCM技术、多模态大模型)、智能机器人控制算法、开源生态与工具链建设。反映中国在芯片设计、算法改进、机器人智能甚至产业生态布局的多层次突破,支撑整体AI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page::3]。

  • 图表4:相关指数研发费用占比对比(page 6)

柱状图对比“科创板AI指数”与“中证人工智能主题”“科创综指”“科创50”四个指数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科创板AI指数远超其他指数,2024年超23%,2025年一季度超20%,而其他指数均维持约10%左右。图表直观体现科创AI指数成分股研发强度远高于同类指数,突出其技术驱动力和成长潜力 [page::6]。

  • 图表5:相关指数成分股盈利增速中位数比较(page 7)

科创板AI指数2024年盈利增速中位数约14.42%,2025年一致预期提升至24.49%,在所有指数中最高;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2024和2025分别约11.37%和19.22%;科创综指及科创50同期表现更低。图表体现科创AI指数盈利动能显著领先,市场对其成长性抱持更乐观态度 [page::7]。

  • 图表6:相关指数走势情况(page 8)

曲线图显示2023年初至2025年8月,科创AI指数表现最优,累计涨幅约89.3%,近1年涨幅104.32%,明显领先中证人工智能主题、科创综指和科创50。表格展示波动率、年化收益率、夏普比率等指标,科创AI指数虽波动率略高,却仍保持领先收益与较高夏普比。此图表支撑报告论点,强调科创AI指数优异的价格弹性及超额收益 [page::8]。

  • 图表7&8:科创AI指数前十大成分股名单与权重分布(page 9)

明细表收录10只成分股,权重最高的寒武纪-U占10.7%,其次金山办公9.88%、澜起科技9.38%、石头科技7.84%等,行业多为半导体及服务机器人。累计权重超过65%。权重累计图显示,相较其他指数,科创AI指数前10大成分股权重最高,指向高度集中与龙头主导特征 [page::9]。

  • 图表9&10:指数成分股行业分布(page 10-11)

中信一级行业图显示计算机和电子占比分别为40%-50%和约51%,机械少量。半导体一级占比超过44%,云服务+计算机设备等接近40%,二级行业图进一步细化半导体、云服务、计算机设备和软件占据主导。展示科创AI指数产业链集中于算力硬件与软件技术生态核心,符合产业战略重点 [page::10,11] 。



---

4. 估值分析



报告未单独设立估值模型或明确价格目标,但通过财务数据和市场表现及盈利预测,隐含了对科创AI指数较高估值及成长潜力的认可。主要依据包括:
  • 高研发投入(高于行业平均两倍以上)为未来突破和盈利增长提供技术支撑。
  • 盈利增速预期远超同类指数(2025年预期24.49%),支持成分股高成长性溢价。
  • 科创板交易机制灵活,增强价格弹性,为高成长带来更好市场表现。
  • 龙头企业高集中度使指数盈利更确定,逻辑上可推断具备溢价空间。


综上,估值背后隐含“成长+创新驱动”定价逻辑,但报告未覆盖具体市盈率、市销率或DCF模型估值。

---

5. 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提示主要风险包括:
  • 数据风险:部分数据存在时效性和第三方准确性风险,需谨慎对待。
  • 宏观及行业波动风险:宏观经济变化及行业基本面超预期波动可能影响指数表现。
  • 市场波动和风格切换风险:科技股高波动性,风格转换会带来估值调整。
  • 非保证性声明:报告分析结论不保证未来表现,投资产品存在亏损可能。


报告未详细披露缓解措施,但提醒投资者关注多因素影响和市场不确定性。[page::1,13]

---

6. 审慎视角与细微差别


  • 数据时间滞后与行业快速变化的矛盾:报告多处依赖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度数据,AI行业发展快且变化大,数据滞后一方面降低即时准确性,另一方面基于历史数据的盈利预期具有一定不确定性。
  • 聚焦龙头及高集中风险:超过65%的权重集中于前十大龙头,指数表现很大程度依赖头部企业,若个别龙头公司遭遇技术、市场或政策冲击,将带来较大权重风险。
  • 估值方法缺失:报告未细述估值方法及具体测算,缺乏对估值合理性的量化分析,投资者需警惕“成长预期”与实际业绩兑现之间的差异风险。
  • 基金经理信息多居于介绍层,未突出对AI行业专长:基金经理介绍稳健但未聚焦AI特定管理经验,建议关注基金后续实际跟踪效果。


---

7.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由中泰证券金融工程团队撰写,全面聚焦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态势及其在科创板市场中的体现,通过对“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深入剖析,揭示了该指数在科技创新最前沿的独特投资价值。

报告基于深度产业链理解,展望中国AI在专利、技术突破和商业落地上的领先优势,从芯片设计、推理优化到端侧算力与机器人控制的系统性创新展现国产AI的强大韧性和自主可控能力。同时解读指数严苛样本选择及高研发投入特征,验证其内在的成长潜力。

表格与图表详尽呈现:
  • 技术层级图阐释AI产业全链条技术框架;
  • 研发费用占比和盈利增速柱状图证实成分股领先研发强度及快速成长;
  • 价格走势及权重分布数据透视指数超额收益与龙头集中趋势;
  • 行业分布饼图具体描绘算力自主硬件及软件协同的生态结构。


基金产品跟踪该指数,具备市场高流动性及灵活交易优势。报告虽未详细估值模型,但在研发与盈利预测上的领先优势支持乐观展望。

风险提示全面,提醒投资者关注数据滞后、市场波动及风格切换等不可控因素。

总体而言,报告展现对科创板人工智能核心资产的积极判断,强调该指数作为捕捉AI产业跨时代变革和中国科技自主路径的优质投资工具,具备良好的成长预期及市场表现潜力,值得高度关注和谨慎布局。

---

参考图表索引



| 图表编号 | 内容 | 页码索引 |
|---------|-------|---------|
| 图表2 | 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突破结构图 | 2 |
| 图表3 | 人工智能技术突破思维导图 | 3 |
| 图表4 | 研发费用占比对比(指数层面) | 6 |
| 图表5 | 盈利增速中位数对比 | 7 |
| 图表6 | 相关指数走势与收益率 | 8 |
| 图表7 & 8 | 指数前十大成分股及累计权重 | 9 |
| 图表9 & 10 | 指数成分股行业分布(一级与二级) | 10-11 |

---

重要引用标注说明:



本报告结论和分析基于2025年8月18日发布的《【中泰金工】聚焦科技攻坚,重仓AI龙头——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投资分析》全文内容,所有引用均标注页面索引,便于二次核查和文本溯源,例如:[page::0] [page::6] 。

---

总体评价



报告结构严谨、信息详实,充分利用多维数据和图表体现了科创AI指数涵盖的中国AI产业整体格局及投资价值,兼顾产业链、技术创新及市场表现,内容高度专业,适合专业投资者和政策研究者深度参考。未来可结合更多动态估值分析、行业发展周期及国际比较,进一步完善风险控制和投资策略指导。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