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股市场低开现象研究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报告研究A股市场存在显著且稳定的低开现象,年化低开收益稳定为负,且波动率远低于日内收益,提出半仓T0策略通过每日开盘买入、收盘卖出部分仓位以捕捉超额收益。研究表明该策略在指数、ETF及部分个股上均有较好表现,手续费控制适度下仍具备较高的超额收益潜力,股指期货无低开现象但存在高开收益。低开现象主要受限于A股T+1交易机制及投资者结构所致,ETF及个股均显著存在该特征,行业广泛覆盖,行业间差异有限[page::0][page::4][page::11][page::16][page::19][page::26][page::31]

速读内容


A股显著低开现象及收益分解 [page::4][page::5]


  • 沪深300等主要指数2005年后跳价收益明显为负,表现稳定,沪深300年化跳价收益达-19.29%,对应波动率仅约11.91%

- 跳价收益的夏普比率较低(沪深300为-1.62),显示该收益为稳定负收益,有显著统计特征
  • 不同指数均存在该现象,且跳价收益的波动率远低于日内收益,显示跳价收益为截面特征,与日内连续交易收益性质不同[page::4][page::5][page::6][page::7]


海外市场无明显低开现象,A股独特性体现 [page::8][page::9]


  • 标普500多年数据表明无显著跳价收益,年化跳价收益约为0.51%,远低于日内收益和总收益

- A股低开现象推测与T+1交易制度及个人投资者结构相关,交易集中在开盘和收盘时段,尤其尾盘买入、开盘卖出容易导致开盘价偏低形成“低开”[page::8][page::9]

股指期货无低开反存在高开现象 [page::11][page::12][page::14][page::15]


  • 沪深300期货及上证50、中证500期货均无低开,反而自2014年中后期出现明显高开收益

- 该高开收益部分因交易机制改变、手续费大幅上调及市场行为异动等因素形成,与传统基差收益无完全对应
  • 收盘买入、开盘卖出策略回测显示高开收益稳定,手续费合理下仍能获得正收益,年化收益最高可达18.3%左右[page::11][page::14][page::15]


指数半仓T0策略及其超额收益测试 [page::16][page::17][page::18]


  • 半仓T0策略为每日开盘时用现金买入资产,收盘时卖出部分原有持仓,故避免T+1限制可捕捉低开收益

- 针对沪深300及其他主要指数,手续费低于万四时策略能产生显著正超额收益
  • 手续费上升会快速侵蚀超额收益,万三手续费水平下沪深300年化超额收益仍有2.64%左右,其他指数表现类似[page::16][page::17][page::18]


ETF低开现象明显,半仓T0策略展现收益潜力 [page::19][page::20][page::21][page::22][page::23]


  • 大部分股票型ETF具有显著低开现象,专注分析宽基50ETF、300ETF、500ETF及创业板ETF

- 南方中证500ETF年化跳价收益最大,达-32.45%,半仓T0策略在万三手续费经调整下能实现10%以上超额收益
  • 部分流动性较差ETF低开更为明显,但交易受流动性限制,超额收益难以实际完全实现[page::19][page::21][page::22][page::23]


个股层面广泛存在低开现象,策略多样具备实操潜力 [page::26][page::27][page::29][page::30]


  • 2487只上市5年以上A股中,90.23%个股表现出显著低开现象,行业覆盖广泛,涉及绝大多数行业

- 千一双边手续费条件下,有超过10%的股票实现半仓T0策略正超额收益,22只股票超10%年化超额收益
  • 部分样本股超额收益贡献可观,策略净值曲线显示千三以下手续费时回测收益稳定,具备较强操作空间[page::26][page::27][page::29][page::30]


研报结论及风险提示 [page::31]

  • A股低开现象稳定存在,主要受交易机制和投资者结构影响

- 股指期货具备高开收益但无低开表现,半仓T0策略对指数、ETF和股票均可实施且产生稳定超额收益
  • 手续费对策略收益有较大影响,适度控制成本是实现收益的前提

- 风险包括历史规律可能改变、交易机制变更及极端行情等因素导致策略失效[page::31]

深度阅读

华泰证券研究报告全面分析


关于A股市场低开现象及其稳定Alpha机遇的深度研究


---

1. 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标题:《A股市场低开现象研究》

- 作者:林晓明、刘志成(华泰证券研究员)
  • 发布日期:2019年5月13日

- 发布机构:华泰证券研究所
  • 研究主题:针对中国A股市场的“低开现象”进行定量分析,揭示该现象的存在及其成因,并提出了基于该现象的alpha捕捉策略。

- 核心论点:A股市场存在显著且长期稳定的低开现象,即每日开盘价相较于前一交易日收盘价表现为负收益,该现象与A股“T+1”交易机制高度相关。此低开收益虽不可直接套利,但借助指数期货高开的反向操作及半仓T0交易策略,在指数、ETF与个股均有可能获得超额收益。报告重点测试了相关策略的有效性及交易成本影响。
  • 总的观点:低开现象是中国A股市场交易制度和投资者结构的产物,构成一种独特的、可利用的alpha。报告无明确评级和目标价,但显著传达了策略可操作性和市场结构性机遇。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A股低开现象及收益分解(页4~8)

  • 关键论点

- A股市场存在明显的“低开”现象,即每日开盘价相较于前一日收盘价呈稳定负收益,通过对数收益率分析,将每日收益分解为“日间跳价收益”(开盘价相对前收盘价)与“日内收益”(收盘价相对当天开盘价)两部分。
- 以沪深300为例,自2005年以来年化跳价收益为-19.29%,年化波动率仅11.91%,显示低开收益很稳定。[page::4][page::5]
- 其他指数如中证500、上证50、上证综指、深证成指均存在类似低开现象,且稳定度高,且跳价收益波动率通常是日内收益波动率的一半左右,表明低开收益性质与日内波动不同。[page::6][page::7]
- 2005年前,部分指数跳价收益为正,2005年后转为稳定低开,推测交易机制或市场环境发生变化。[page::8]
- 海外市场(以标普500为例)无明显低开现象,年化跳价收益正且不显著,说明该现象为A股特殊。[page::9]
  • 数据与图表分析

- 图表1(沪深300收益分解净值走势)显示,跳价收益累计呈持续下降趋势,日内收益反而稳步上升,支撑市场整体正收益。[page::4]
- 图表2(沪深300每日跳价收益分布),跳价收益分布呈尖峰厚尾,显示异常值存在,但整体偏负。
- 图表3-7呈现多指数跳价收益走势相似,均偏负。
- 图表8-9展示历年及月度跳价收益,体现2005年前后跳价行为结构大变。
- 图表10标普500的收益分解,跳价收益无显著趋势。
  • 概念阐释

- 跳价收益:因非连续交易时间和开盘报价机制导致开盘价与前一交易日收盘价的差价收益。
- 日内收益:在交易日内开盘到收盘期间价格变化收益。
- 使用对数收益率分解方法区分日内和跳价收益,方便数学处理和收益累计。

2.2 低开现象成因猜测(页9-10)

  • 作者观点:低开现象主因是A股“T+1”交易制度,及个人投资者居多、交易习惯导致。

- 逻辑:
- “T+1”制度限制当日买入股票不得卖出,导致投资者倾向于在收盘时买入、在开盘时卖出以规避过夜风险,集中过夜做多需求导致收盘价被推高,开盘价压力卖压多造成低开。
- 成交量统计显示交易集中在开盘后和收盘前30分钟,开盘后半小时成交量占比超20%,映射交易行为的尾盘买入、开盘卖出。
  • 图表11-13(交易量时间分布)支持尾盘及开盘交易密集的量化事实。


2.3 股指期货高开现象与策略(页11-17)

  • 发现

- 沪深300股指期货及上证50、中证500期货同样不存在低开现象,反而有明显的高开现象
- 股指期货交易为“T+0”机制,投资者可当天买卖,未受A股“T+1”制度影响。
- 这种高开现象年化收益大约在16%-18%,且波动率低,夏普比率较高,属稳健的alpha来源。
  • 高开成因

- 2015年起股指期货“平今仓”手续费大幅上扬,导致大量开仓后选择次日平仓,促成收盘时买入开仓较多,开盘时卖出平仓,从而形成高开,且与“基差收益”不同。
  • 策略建议

- 收盘买入、次日开盘卖出策略获得稳定正收益,测试显示手续费在万分之三情形下仍具正超额收益空间。[page::14][page::15][page::16]
  • 图表解析

- 图表14-18显示指数期货收益分解趋势及各策略净值,支撑策略有效性。
- 图表19-22明确基差收益波动和跳价收益不同,且手续费变化与高开走势契合。
- 图表23展示费用调整历程,解释期货行情结构性变化。
- 图表24-26期货策略净值变化,手续费敏感性明显,体现了策略实际落地的成本门槛。
- 图表27不同手续费下期货策略年化收益,确认操作空间存在。

2.4 指数半仓T0策略(页16-18)

  • 方法:提出“半仓T0策略”,初始资金50%买入标的股票,开盘买满仓,收盘卖出半仓,保持底仓。由于A股“T+1”限制无法单日买卖全部仓位,半仓策略利用底仓达到模拟T0效果。

- 测试结果
- 不同手续费(无手续费,万三,万五)对策略超额收益影响显著。
- 费率在万三左右时仍然存在明显超额收益,尤其2008年后数据更具代表性,因2005年前低开现象不明显。
- 各指数均表现类似,中证500表现最好,超额收益较高。
  • 图表(28-35)展示沪深300及其他几个指数半仓策略表现,均证实该策略具备盈利潜力。


2.5 ETF上的低开现象与半仓T0策略适用性(页19-24)

  • 发现

- 大部分股票型ETF具有显著低开现象,尤以中证500ETF和创业板ETF突出,年化低开收益超过30%。
- ETF的跳价收益波动率一般较对数收益波动率小一半以上。
- 半仓T0策略在费用万三以下时,多数流动性良好的ETF展示正向超额收益。
- 杂项型ETF如债券型、货币型则低开现象不明显。
  • ETF交易特色:无印花税,成本相对较低,策略更易获利。

- 图表36-48 系列图表细致展示ETF跳价收益分布、主要ETF收益构成、策略净值及不同费用影响,均支持ETF半仓T0策略收益可观。
  • 小结:ETF半仓T0策略相较指数更具实操性,部分ETF收益上涨空间充足。


2.6 个股的低开现象及半仓T0策略(页26-30)

  • 广泛存在:90%以上的个股存在显著的低开现象。

- 行业影响:大多数行业低开比例均在90%以上,少数行业(公用事业、建筑装饰)略低。
  • 半仓T0策略表现:约10.87%的个股在千一费用下仍有正超额收益,22只股票超额年化收益超过10%。

- 流动性注意事项:高频交易需求下,流动性十分关键,成交活跃个股更容易实现策略。
  • 图表51-62展示行业低开比例、个股策略表现及部分典型个股净值曲线,验证策略稳健收益与实用性。


---

3. 图表深度解读


(此处选取关键图表详解重要信息,所有引用均附页码)
  • 图表1(沪深300指数收益分解净值走势)

直观展示从2005年至2018年跳价收益持续负累积,表明低开现象稳定存在。同时日内收益和总收益呈上升趋势,说明日内正收益抵消了跳价负收益,实现整体正向回报。[page::4]
  • 图表2(沪深300指数跳价收益分布)

显示跳价收益分布偏左(负收益居多),且峰度较高(尖峰厚尾),提示跳价收益的负效应整体稳定且波动相对较小。[page::5]
  • 图表14-15(沪深300指数期货收益分解净值走势)

显示指数期货无低开走势,2014年6月后甚至高开,其收益结构与股票指数形成鲜明对比,支持“T+0”交易机制对低开影响的假说。[page::11]
  • 图表19(沪深300股指期货基差收益与跳价收益对比)

直观体现基差收益与跳价收益走势不一致,尤其跌宕期明显不同,强化跳价收益和基差收益来源差异的判断。[page::13]
  • 图表28-30(沪深300半仓T0策略超额收益及净值)

分析手续费变化对策略效果的敏感度,手续费万分之四至五是策略收益消失的临界,现实手续费处于收益阈值附近,提示策略潜力与改进空间。[page::17]
  • 图表36(股票型ETF年化低开收益分布饼图)

大部分股票型ETF低开收益在-10%至-20%以上,其中超过一半ETF低开收益超过20%,证明低开现象广泛且显著。[page::19]
  • 图表42(ETF半仓T0策略不同成本表现)

展示了主要ETF在费率不同情况下策略年化超额收益,显示手续费小幅提升对收益冲击可控,众多ETF在万分之三费率下仍表现优异。[page::21]
  • 图表51(各行业显著低开个股比例)

证明低开现象不局限于特定行业,几乎涵盖全部主流行业,低开股票占比高达90%以上,表明低开是市场广义现象。[page::26]
  • 图表52-62(个股半仓策略表现)

以具体股票案例佐证千一手续费下的正超额收益,净值曲线清晰显示策略长期增值能力及手续费对收益的不同影响,强调个股半仓T0策略的实操潜力。[page::27][page::29][page::30]

---

4. 估值分析


本报告不涉及传统意义上个别公司的估值估价及目标价,其焦点是量化市场现象及交易策略有效性分析。报告更多关注收益率、波动率、夏普比率及交易成本对策略业绩的影响,重点在于策略的收益稳定性与可实施性。

---

5. 风险因素评估

  • 策略和现象均基于历史数据总结,存在规律变化风险。

- 若交易制度变化,如取消“T+1”制度,或改革平今仓手续费等,可能导致低开现象消失或效果减弱。
  • 市场极端行情时(如股灾、黑天鹅事件),低开收益规律可能失效,策略表现不确定。

- 策略执行层面,手续费、滑点、市场流动性限制将直接影响实际收益,特别是对个股和ETF。
  • 风险提示明确指出上述均为潜在风险,投资者需关注制度及市场环境变化。[page::0][page::31]


---

6. 审慎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基于对T+1交易机制的假设解释低开现象,尽管逻辑合理,但缺少对于投资者行为微观数据的深入剖析,存在一定推测成分。

- 海外市场对比仅使用了标普500,未涉及更多其他国际市场,无法完全排除全球性因素,需谨慎扩展结论。
  • 对于个股、ETF的半仓策略,交易成本估计较理想化,实际操作中存在更复杂的滑点和流动性限制风险,未来策略实现可能不及回测表现。

- 报告在策略复杂性和可持续性上讨论相对有限,未充分涉及策略规模扩大后的市场冲击成本及其影响。
  • 股指期货高开现象的解释为“手续费提升导致次日平仓”,该观点有启发性但理论验证不充分,缺乏对市场参与者结构变化的量化支持。


---

7. 结论性综合



报告系统地揭示了中国A股市场自2005年以来存在稳定显著的“低开现象”,即开盘价普遍低于上一交易日收盘价这一市场特征,同时量化出跳价收益为负且波动率较低的事实。与海外市场(标普500)明显不同,此现象与A股独有的“T+1”交易制度密切相关,投资者因无法当日买入卖出形成了特殊的交易惯性。

基于此,报告提出了两种主要alpha捕捉策略:
  • 股指期货策略:依据期货市场“T+0”机制,虽无低开现象,但存在高开,适用“收盘买入、开盘卖出”策略获取高开alpha,在合理手续费水平内取得年化逾十个百分点收益。

- 半仓T0策略:适用于指数、ETF及个股模拟T0操作,通过底仓实现日内买卖循环。测试结果显示,尤其在手续费万分之三及以下时,各类标的均能实现正向超额收益,个股中部分标的盈利能力尤为突出。

报告对应图表多维度支持了主要逻辑和策略效果,其中包括细分指数及广泛ETF和个股的统计、收益分解及交易成本敏感性分析。整体而言,该策略利用了市场结构性缺陷与交易规则差异带来的套利空间,有望成为A股量化投资策略的有效补充。

报告亦提示了制度变革、极端行情及交易成本等对策略稳定性的风险,提醒投资者策略非无风险保证,需持续关注市场规则与环境变化。

综合来看,报告具有高度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指导意义,深度揭示了A股市场结构性交易特征及其可操作交易策略,体现了国产市场特色alpha系统研究的典范。

---

参考关键指标与定义

  • 跳价收益:开盘价与前一日收盘价的对数收益,反映非连续交易间隙所导致的价格跳变。

- 日内收益:当日收盘价相较于当日开盘价的对数收益。
  • 半仓T0策略:基于底仓实现的模拟当日买卖策略,循环利用资金获取“低开收益”。

- 夏普比率:收益风险比,评估策略风险调整后的表现。
  • 基差收益:股指期货价格与标的指数现货价格间的收敛差异产生的收益。

- 平今仓手续费:股指期货市场对当天开仓合约当天平仓的额外费用,对日内交易的意愿影响显著。

---

结语


华泰证券关于A股市场低开现象的深入量化研究不仅为理解市场结构及投资者行为提供了亮点视角,也为实际投资策略设计提供了实证基础。通过系统的收益分解与策略评测,报告在理论与实践间建立了桥梁,彰显量化择时与交易规则研究的价值。建议投资者与机构密切关注此类结构性alpha机会,同时关注政策与交易机制变化,以动态调整投资执行方案,稳健把握A股市场的制度红利。

---

附件示例图表展示



图表1:沪深300指数收益分解净值走势(2005-2018)


图表14:沪深300指数期货主力合约收益分解净值走势


图表28:沪深300半仓策略超额收益随费率变化(2005年1月开始)


图表36:股票型ETF年化低开收益分布(116只ETF)


图表51:各行业显著低开个股比例(2005年至今)
见原表格详述

图表53:上海钢联(300226.SZ)半仓策略净值走势


---

全部引用页码: [0],[1],[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