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债期货跨期价差的倒挂与修复的背后——债市中性策略之四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报告深入解析国债期货跨期价差倒挂与修复现象,指出长端合约价差倒挂回正反映预期与现实重归一致,短端合约价差倒挂常态化,建议重点关注基差套利及IRR正套机会。报告强调跨期价差由流动性与市场情绪驱动逐渐转为理论定价驱动,未来跨期价差与债市情绪负相关性将延续,为债市中性策略提供重要信号与判断依据 [page::0][page::1]。

速读内容


长端国债期货跨期价差倒挂回正反映市场预期与现实重新统一 [page::0]

  • 2024年末至2025年初,长端合约T、TL跨期价差出现两次深度倒挂,2025年2月后回归正值,显示投机力量减弱。

- 价差变化主要受CTD券价格变动及持有收益差驱动。
  • 预计未来预期与现实趋同使跨期价差恢复正向。


短端国债期货跨期价差倒挂常态化,套利机会明显 [page::0]

  • 2023年以来,短端TS/TF跨期价差倒挂较为常见,主要由持有收益中枢下移及流动性预期乐观导致。

- 建议关注基差套利,当跨期价差较低或近月基差明显高于远月时,可做阔跨期价差博弈。
  • 远月合约IRR高于资金成本时,适宜参与正套策略套利。

- 目前TS跨期价差居高位,短期参与价值有限,需关注市场方向性变化。

跨期价差与债市走势关系演变及其对债市中性策略的启示 [page::0]

  • 2020-2022年跨期价差与债市呈正相关,市场以流动性和情绪驱动为主。

- 2023-2024年转为负相关,反映市场成熟度提升和债牛预期增强。
  • 投机资金减少,市场更趋理性,跨期价差理论定价特征明显,有助于债市中性策略构建。

深度阅读

深度解析报告:《国债期货跨期价差的倒挂与修复的背后——债市中性策略之四》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报告标题: 国债期货跨期价差的倒挂与修复的背后——债市中性策略之四
发布机构: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所
发布时间: 2025年7月18日
作者: 唐元懋(分析师),孙越(研究助理)
报告主题: 国债期货市场中的跨期价差现象解析,尤其聚焦长端(T、TL合约)和短端(TS、TF合约)国债期货跨期价差的倒挂与回归现象,并提出相应的债市中性策略建议。

核心观点:
  • 长端国债期货跨期价差经历了倒挂到回正的演变,反映市场预期与实际交易环境的重新对齐,以及投机力量的减弱。

- 短端合约跨期价差的倒挂现象较为常态,主要由持有收益率中枢下移和流动性预期影响,套利机会明显。
  • 通过理论定价框架,长短端跨期价差背后的本质驱动力得以解析,2020年以来的跨期价差与债市情绪的关系经历正相关到负相关的转变。

- 结合市场流动性、资金成本及合约交割特性等因素,提出具体的套利及交易策略建议。
  • 伴随国债期货市场的成熟,跨期价差更多体现理论定价逻辑而非情绪泡沫。


以上要点为报告意在传递给专业固收投资者的核心信息,指导其更精准地捕捉跨期价差带来的交易机会和潜在风险。[page::0]

---

二、逐节深度解读



2.1 报告导读与理论定价框架



报告首先定义了国债期货跨期价差的构成要素,拆分为三部分:
  1. CTD券净价之差: 指不同合约(近月与远月)对应的最便宜可交割券(CTD券)净价差。该差异通常由CTD票券范围的切换引发,与市场行情关联较弱。
  2. 持有收益差: 主要反映资金成本利率与票息之间的差异,是资金利率预期的直接体现,显著影响跨期价差。
  3. 净基差之差: 扣除持有收益差后的剩余部分,代表合约交割期权价值的变动,受市场情绪和预期影响较大。


该框架有助于投资者理解跨期价差背后的驱动逻辑,明确哪些因素属于基本面(资金成本与利率),哪些因子更受市场情绪影响。[page::0]

2.2 长端合约(T、TL)跨期价差现象分析



自2023年以来,长端国债期货跨期价差大多维持正值,体现了长期资金成本与票息结构的合理性。2024年末至2025年初,长端合约经历了两轮深度倒挂:
  • 2024年11月中旬倒挂的主因 是主力合约切换即将到来,导致多头集中在远月合约上,短期基金布局趋向非理性。
  • 2025年2月倒挂 体现了市场预期(较乐观)与现实(较谨慎)的矛盾共存。


自2509合约成为主力合约以来,跨期价差逐渐回归正值,标志着市场预期与实际交易环境重新一致,反映出投机力量的减弱和市场理性的回归。

整体来看,长端跨期价差倒挂与修复,体现了合约切换机制、资金预期调整以及市场多头力量迁移对价差波动的影响,这是一种符合市场演变和资金配置逻辑的周期现象。[page::0]

2.3 短端合约(TS、TF)跨期价差倒挂现象及套利建议



2023年以来,短端国债期货跨期价差倒挂较为常见,原因主要包括:
  • 持有收益率中枢下移:随着短期利率预期调整,持有收益差促成跨期价差的下移。
  • 流动性预期相对乐观:短端合约流动性充裕,市场更加关注套利空间而非方向性预期。


作者强调短端跨期价差倒挂不反映明显预期信号,建议投资者关注两个套利机会:
  1. 基差套利(跨期价差低时):当近月合约基差明显高于远月时,做宽跨期套利。
  2. IRR正套策略:当远月合约内部收益率(IRR)高于资金成本,做正向套利。


当前TS跨期价差处于高位,进一步上涨空间有限,因此在市场震荡期内套利价值不大;但一旦市场出现明显趋势变化(“横久必变”),跨期价差往往会回落,投资者可择机介入套利。[page::0]

2.4 跨期价差与债市情绪关系演变



报告梳理了自2020年以来跨期价差与债市走势情绪的关系变化:
  • 2020-2022年: 跨期价差与债市情绪正相关,主要由于流动性高度集中于主力合约,情绪与价差同步波动。
  • 2023-2024年: 随着市场成熟,流动性分布更加合理,跨期价差与债市情绪呈负相关,表现出更强的理论定价特征和较强的债市牛市预期。


目前市场处于后者阶段,投机资金边际减少,跨期价差作为情绪指标的功能减弱,市场更加关注基本面驱动价差演变的逻辑。[page::0]

2.5 风险提示



报告重点提示以下潜在风险:
  • 关税政策超预期调整:可能影响宏观经济和债市预期。
  • 流动性超预期收紧:流动性端波动会对价差和套利机会产生重大影响。
  • 经济修复速度大幅加快:快速经济复苏可能改变利率形态和跨期价差结构。
  • 债券供给超预期放量:债市供给增加将增加资金成本,冲击跨期价差均衡。


风险提示表达了作者对外部宏观和资产供需方面的警觉,为投资者提供重要的风险管理参考。[page::0]

---

三、图表深度解读



报告内含二维码图(第1页)为官方公众号信息,未涉及核心分析数据图表,仅作为信息获取辅助手段。

由于本期报告中未提供其他具体的图表和数据表,本次图表解析暂无深入展开。但报告中理论与数据的阐述详实,基于合约更替时间节点、持有收益差及市场情绪影响的分析,充分体现了研究的严谨和细致。

未来如报告扩展具体价差历史走势、套利模型回测等图表,建议结合数据波动趋势、合约交割周期和市场流动性变化具体展现,便于量化理解和实操验证。

---

四、估值分析



本报告不涉及传统的公司估值内容,而把焦点放在国债期货价格中隐含的收益和价差关系,即:
  • 跨期价差的理论拆解,可视为基于市场资金成本、票息和交割期权价值的数学模型。
  • 套利价值来源于合约内隐收益率(IRR)与资金成本的差异,是典型债券定价与期货定价模型的应用。
  • 此外,对主力合约切换带来价差变动的归因,也是对合约估值机制的解读。


综上,报告主要运用债券期货市场定价机制和套利策略理论,而非估值倍数或现金流折现模型,体现了固收分析的专业深度。

---

五、风险因素评估



详见第2.5节。作者对宏观政策与市场环境风险全面覆盖,特别强调了流动性和经济基本面变化对价差以及套利机会的冲击,体现了对市场敏感度的把控。风险识别务实且与跨期价差策略高度相关,提示投资者需密切关注政策信号和资金面动态。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稳健性分析: 报告多以历年市场走势和合约切换为时间节点,结合理论拆解跨期价差驱动,逻辑自洽。但对于市场预期的“谨慎”与“乐观”共存,描述较为定性,缺少量化风险敞口及情绪指标的测算,或限制了实操层面的精准度。
  • 对波动性描述: 对短端跨期价差的“常态化倒挂”,作者建议结合套利机会,这恰恰表明市场非理性因素仍存,或需进一步加深风险模型对极端情形的考虑。
  • 政策风险内容: 虽提示多种风险,但具体缓释策略未详,投资者需主动结合宏观与资金面研究动态调整策略。
  • 图表数据缺失: 本报告片段无核心价差历史图表,制约对趋势的视觉直观理解,整体阅读体验可进一步增强。


---

七、结论性综合



《国债期货跨期价差的倒挂与修复的背后——债市中性策略之四》提供了一个结构清晰、理论扎实且实操导向强的固收研究报告。通过理论定价框架,清晰拆分了跨期价差的三大组成因素——CTD券净价差、持有收益差和净基差差异,深入解析了其背后反映的资金成本、票息和市场情绪。
  • 长端国债期货跨期价差由2024年末的两轮倒挂回归正值,揭示了主力合约切换、资金预期调整和市场多头力量演化的复杂互动,体现出市场预期与交易现实的重新统一和投机力量的减弱。
  • 短端合约价差倒挂成为市场常态,体现在资金成本下移和流动性乐观预期,但其价差反映出的情绪信息有限,建议投资者重点把握基差套利及IRR正套策略机会,因当前价差处于高位,震荡行情下短期套利价值有限,但方向行情开启时具备较好介入时机。
  • 通过对2020-2024年跨期价差与债市情绪关系的回顾,报告阐明了国债期货市场由情绪主导向理论驱动的演变,反映市场日趋成熟和理性。
  • 风险提示涵盖宏观政策、流动性、经济修复速率及债券供给等多维因素,为策略实施提供风险防控框架。


总体而言,报告以丰富理论和合理的市场演绎,帮助固收投资者理清复杂的跨期价差机制,提供明确的套利及交易策略,适用于市场环境多变中的动态调整和风险管理。

---

参考标记



全文论断与数据均基于国泰海通证券研究报告[page::0], 报告来源及法律声明见[page::1]。
二维码图展示链接为报告微信公众号入口[page::1]。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