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行业择时策略的层次化选股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系统优化行业择时策略参数与建平仓条件,显著降低交易频率和回撤风险,同时结合行业精选个股形成层次化选股体系,换手率和滚动市盈率因子选股年化收益高达15.83%,大幅提升策略收益回撤比,实证覆盖28个申万一级行业。[page::0][page::3][page::5][page::7][page::31]

速读内容


行业择时策略基础表现回顾 [page::3]


  • 原始择时策略较买入持有,在绝大多数行业均实现更高年化收益及更低最大回撤。

- 仅钢铁、采掘、交通运输、公用事业四行业跑输大盘,因子溢价效果明显。
  • 交易频率高且个别行业最大回撤仍旧较大,亟待参数和交易规则优化。


行业择时参数优化效果分析 [page::5][page::7]



| 参数 | 年化收益率 | 夏普比率 | 最大回撤 | 收益回撤比 | 累乘净值 | 累乘最大回撤 |
|------|------------|----------|----------|------------|----------|--------------|
| 5 | 6.14% | 1.01 | -7.60% | 0.81 | 2.3673 | -14.68% |
| 10 | 6.12% | 1.00 | -7.15% | 0.86 | 2.3580 | -13.35% |
| 15 | 6.42% | 1.03 | -5.17% | 1.24 | 2.4618 | -9.01% |
| 20 | 5.61% | 0.89 | -9.91% | 0.57 | 2.1865 | -18.61% |
| 25 | 5.17% | 0.84 | -9.84% | 0.52 | 2.0551 | -17.93% |
| 30 | 3.66% | 0.59 | -15.01% | 0.24 | 1.6509 | -24.22% |
  • 参数15在综合收益、风险及交易频率间表现最佳,是择时核心参数选择。

- 交易次数与参数呈反比,平均持仓时间随着参数增加而增长但逐渐放缓。

建平仓条件附加判定优化系列 [page::8][page::11][page::15][page::19]

  • 分别建立不对称与对称的增宽建仓和平仓判断门槛(策略1.1、1.2,2.1、2.2),显著降低交易次数约40%以上,增加平均持仓时间30%以上。

- 基于秩序系数的策略3.1、3.2进一步利用价格排序信息优化信号,提升策略稳定性。
  • 各策略在年化收益、夏普率、回撤及收益回撤比上的表现呈现提升或权衡,个别行业适合特定优化策略。


量化策略综合性能对比—最优组合优于统一参数15 [page::7][page::29][page::30]


| 组合类别 | 年化收益率 | 夏普比率 | 最大回撤 | 收益回撤比 | 年化换手率 |
|----------|------------|----------|----------|------------|------------|
| 最优组合 | 6.71% | 1.15 | -5.62% | 1.19 | 4.67 |
| 滚动15日收益 | 6.42% | 1.03 | -5.17% | 1.24 | 12.13 |
  • 行业个性化策略组合有效降低换手率超60%,交易更灵活,风险可控。


层次化行业-市值-因子选股体系构建及效果显著 [page::31]



| 组合类别 | 年化收益率 | 夏普比率 | 最大回撤 | 收益回撤比 | 年化波动率 |
|-------------|------------|----------|----------|------------|------------|
| PE | 8.14% | 1.6458 | -4.48% | 1.82 | 4.94% |
| 换手率 | 15.83% | 2.7497 | -5.26% | 3.01 | 5.76% |
| PE-换手率 | 11.98% | 2.41 | -4.73% | 2.53 | 4.98% |
| 最优行业组合| 5.54% | 0.922 | -7.26% | 0.76 | 6.01% |
  • 结合市值、换手率和滚动PE等因子,在行业选时策略框架下实现精准个股挑选。

- 换手率因子筛选组合年化收益最高,且风险调整收益率最优,展现出显著的量化投资价值。

策略后期展望与风险提示 [page::0][page::31]

  • 计划研发沪深300择时系统,结合行业策略构建绝对收益导向的择时-选股-组合体系。

- 重点关注国际政治突发事件及政策风险对策略表现的潜在影响。

深度阅读

《基于行业择时策略的层次化选股》金融工程专题报告详尽分析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基于行业择时策略的层次化选股

- 报告类型:金融工程专题报告
  •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5日

- 发布机构:申港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
  • 分析师:曹旭特(执业证书编号:S1660519040001)

- 研究焦点:以行业择时为核心,借助多角度指标优化择时体系参数,探索建平仓模式,最终结合行业内精选个股,实现层次化选股策略构建,以提升整体投资组合表现。

报告核心观点在于行业择时策略通过参数调优与交易规则优化可大幅提升策略的收益风险特征,结合个股精选能从根本上提升策略收益效率与操作便利性。最终提出基于行业择时的多层次选股体系,以构建更为优质的投资组合为目标。[page::0]

---

二、逐章节深度解读



1. 行业择时体系的参数优化



1.1 行业择时策略效果回顾


  • 核心内容:基于2005年至2019年11月的28个申万一级行业指数,比较行业择时策略和行业买入持有策略,均以沪深300指数作为基准。

- 结果解读
- 择时策略多数行业年化收益显著高于买入持有。例如累加收益年化回报率显示行业择时策略在绝大多数行业超越大盘(图1),且对应最大累计回撤更低(图2)。
- 钢铁、采掘、交通运输和公用事业等少数行业择时策略未能跑赢大盘。
- 最大回撤层面,非银金融使用择时策略表现出较大回撤。关系图显示累乘收益择时策略累计回报率为买入持有的4倍以上(图3、4)。
  • 逻辑基础

- 择时策略以滚动20日累计收益率作为周期判断,体现出对行业景气周期的捕捉能力。
  • 关键数据

- 大部分行业择时策略年化收益率较买入持有高,回撤控制较优。
  • 结论:原始择时策略体现出较好但不完美的行业周期捕捉能力,存在交易频繁且个别行业表现不佳的问题。[page::3][page::4]


1.2 行业择时策略参数寻优


  • 目标:解决高交易频率与回撤问题,寻找到更优的滚动窗口参数。

- 方法:对5、10、15、20、25、30天6个参数进行收益指标如年化收益率、最大回撤、收益回撤比、持仓时间和交易次数的多维度测试。
  • 主要发现

- 15天参数组合整体表现优异,年化收益6.42%,最大回撤-5.17%,收益回撤比1.24(图5-12,表1)。
- 持仓时间随参数增长而增长,交易次数随参数增大而减少,且参数25与30差距较小。
  • 结论

- 15、20、25天参数组合均作为备选权衡收益、风险和交易频率优化。[page::5][page::6][page::7]

2. 建平仓条件优化


  • 问题指出:交易信号噪声大,存在大量无效交易,导致误判频发。

- 解决思路:设计不对称(仅建仓信号判断)与对称(建仓和平仓信号判断)两大类6个改进交易模式。
  • 具体策略示范

- 策略1.1(不对称):当日收盘价高于前N-1日最高值建仓,持仓期间S>0维持仓位,S<0平仓。(图13-21,表2)
- 策略1.2(对称):新增平仓门槛须当日收盘价低于前N-1日最低值才平仓。(图22-30,表3)
- 策略2.1、2.2变动交易信号判定逻辑,限制前N-1交易日价格高低值的超标次数。(图31-48,表4、表5)
  • 效果分析

- 各策略均有效减少交易次数,增加平均持仓时间。
- 然而伴随改进的策略普遍存在收益率下降,夏普率降低,回撤微增或小幅波动的权衡。
  • 结论

- 建平仓条件优化能够改善交易频率与持仓有效性,提升操作便利性和风险控制能力,但需权衡收益表现。[page::8][page::9][page::10][page::11][page::12][page::13][page::14][page::15][page::16][page::17][page::18][page::19][page::20][page::21]

3. 行业内精选个股及层次化选股策略



3.1 择时策略需回归个股


  • 核心点:行业指数复制操作复杂,系统风险难规避,行业择时策略在实际中需落地于个股组合。

- 原因
- 多行业指数复制繁琐,ETF工具受限。
  • 结论

- 层次化选股可兼顾灵活性与策略收益,实现更优组合管理。[page::30]

3.2 层次化选股策略设计


  • 步骤

1. 使用优化的行业择时确定配置行业。
2. 行业内剔除上市历史不足200天的股票,选出覆盖80%流通市值的股票池。
3. 通过换手率和滚动市盈率排名,选出股票池内排名前四的股票。
4. 行业与行业内股票采用等权配置构建组合。
  • 结果

- 换手率因子筛选的组合实现年化收益15.83%,最大回撤仅-5.26%,收益回撤比3,高于仅使用行业择时组合(表11,图67)。
  • 意义

- 选股策略显著增强行业择时策略质量,极大提升收益性及稳定性。
  • 未来方向

- 计划研发沪深300择时系统,融入行业择时,形成绝对收益为目标的体系。[page::30][page::31]

---

三、重要图表详解



图1-4(行业择时策略与买入持有对比)


  • 描述:四幅图形分别展示了累加年化收益回报率、累加最大回撤、累乘净值以及累乘最大回撤,横轴为28个申万一级行业,颜色区分行业指数本身和基于20日滚动累计收益率的择时策略。

- 解读:
- 择时策略在绝大多数行业的累加和累乘收益显著高于买入持有,且大多数行业最大回撤明显小于买入持有,凸显择时策略有效捕捉行业动能,同时控制下行风险。
- 钢铁、采掘、交通运输及公用事业四行业表现不佳,择时策略未超越买入持有。
  • 关联文本:支撑原始择时策略总体优势论断,对应收益和风险评估指标明确体现策略改进空间。[page::3][page::4]


图5-12(参数优化指标比较)


  • 描述:多个图表分别展示了5、10、15、20、25、30六组不同滚动窗口参数下,各行业的年化收益率、最大回撤、收益回撤比、累乘净值、累乘最大回撤、平均持仓时间和交易次数。

- 重要点:
- 15天参数整体年化收益最高,回撤较小,收益回撤比最高,交易次数适中。
- 持仓时间随着参数增大而增加,交易次数呈递减趋势,特别是25至30参数之间变化微小。
  • 表1数据支持15天参数为最优的总体结论。

- 连接文本强调综合考量收益、风险和交易频率,选择15、20、25作为参数池。[page::5][page::6][page::7]

图13-30(建平仓条件优化结果示例,以策略1.1和1.2为例)


  • 描述:展示不对称与对称改进策略在不同参数下收益率、夏普率、最大回撤、收益回撤比、累乘净值、交易次数及持仓时间等。

- 解读:
- 改进策略普遍牺牲部分收益和夏普率,换取交易次数大幅下降和持仓时间延长;
- 尤其交易次数下降幅度超过40%,有效减少噪声交易。
  • 图20-21、29-30直观体现出交易次数大幅减少,持仓时间显著增加。

- 结论符合报告核心优化目的,提升策略“操作效率”。
[page::8][page::9][page::10][page::11][page::12][page::13][page::14]

图31-48、40-48(策略2.x系列建平仓优化)


  • 描述:进一步调节信号判定逻辑,限制前期交易价格超标次数的建平仓决策影响。

- 数据提示:
- 平均持仓时间和交易次数进一步优化,但相对策略1.x略显保守;
- 收益和夏普有所下降。
  • 图示数据和表格支持此交易信号调整策略的细节改良效果。

[page::15][page::16][page::17][page::18][page::19][page::20][page::21]

图49-66(策略3.x系列秩序系数应用)


  • 关键图表反映引入所谓“秩序系数”(衡量收盘价序列的下降趋势程度)的择时策略表现。

- 结果体现:
- 策略3系表现稍逊于前述两类策略,年化和夏普均有所降低;
- 平仓逻辑加入秩序系数进一步增加持仓稳定性,减少短期震荡误操作;
  • 表7所示三参数对应的指标变化较为显著,持仓时间和交易次数随该策略参数调整而变化。

[page::22][page::23][page::24][page::25][page::26][page::27][page::28]

表8(各行业综合指标改良情况)


  • 详细统计各行业针对六种不同的建平仓优化方式中,能显著提升6类指标(收益率、夏普比率、最大回撤、收益回撤比、累乘净值、累乘最大回撤)情况。

- 结论强调绝大部分行业均可通过某方式提升策略质量,仅化工行业表现偏弱。
  • 证明择时策略个性化调整必要性。

[page::28][page::29]

表9-10(各行业最优参数与策略类型对比)


  • 结合行业特性,筛选对应最优参数与建平仓模式,构建行业最优策略组合。

- 结果表明选用个性化参数后,整体收益、夏普率、回撤、收益回撤比等关键指标均优于统一参数15策略,且换手率也显著下降近60%。
  • 体现了个性化择时策略在操作性与收益质量上的理想平衡。

[page::29][page::30]

图67与表11(股票组合与行业组合对比)


  • 利用优化的行业择时信号,结合个股因子筛选(流通市值、换手率、市盈率)构建层次化股票组合。

- 股票组合收益显著优于行业全指数组合,尤其换手率筛选组合达到年化15.83%收益、2.75夏普比、收益回撤比3的优良指标,最大回撤-5.26%,表现极佳。
  • 显示层次化选股策略对提升择时系统整体表现的有效支撑作用。

[page::31]

---

四、估值分析



报告未涉及传统估值模型(如DCF、市盈率等)讨论,重心放在择时模型构建与实证测试,属于策略性能优化类研究。

---

五、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明确提出:
  • 国际政治环境突发事件风险:全球政治不确定性可能影响市场波动及政策导向。

- 政策风险:监管政策变动会直接影响行业景气周期及资产价格。
  • 报告未详述风险缓解措施,提示投资者需自行判断风险发生概率及潜在影响。[page::0][page::31][page::32]


---

六、审慎视角与细微差别


  • 策略权衡:建平仓条件优化系列策略普遍出现收益下降但交易次数大幅减少、持仓时间上升的趋势,显示存在效率与收益的经典权衡。

- 个性化策略必要性:绝大多数行业需个性化择时策略参数与交易规则完善,表明“一刀切”参数无法满足所有行业特殊波动性与趋势特性。
  • 部分行业表现问题:钢铁、采掘等部分周期性行业,甚至个性化优化后收益表现仍较弱,最大回撤较大,暗示择时模型对这些行业适用性受限,或需结合宏观/基本面因子进一步完善。

- 层次化选股优越性显著:个股精选大幅提升策略收益和风险特征,是策略体系未来应用的重要方向。
  • 报告内部一致性:参数选择与策略调整均以实证数据为依据,逻辑清晰,论据充分,内在一致。[page::29][page::30]


---

七、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围绕行业择时策略通过多角度指标优化参数和交易信号设定,系统梳理并比较了多组策略在多行业的表现,得出如下关键结论:
  • 原始择时策略优势显著:行业择时策略相较买入持有显著提升收益率和风险控制能力,尤其滚动20日累积收益作为择时参数有较佳表现。

- 参数调优必要且有效:以15日滚动参数为基准点,结合20和25日参数,利用年化收益、夏普率、最大回撤及交易频率等指标实证显示15天参数整体最优。
  • 建平仓规则优化显著提高策略操作稳定性:引入不对称与对称信号判断规则,有效降低交易次数40%以上,显著增加平均持仓时间,但需按照具体情况权衡收益指标的轻微波动。

- 秩序系数引入体现尝试跨步式创新,虽当前表现未优于其他规则,但为未来更深层次信号创新提供方向。
  • 个性化策略构建是提升策略质量关键:不同产业对择时参数和交易规则的敏感度不同,通过表8和表9的个性化组合实现收益风险指标优化,且换手率大幅降低40%。

- 层次化选股策略显著增强整体表现:行业择时配合换手率及市盈率等个股因子选股,大幅提升年化收益及夏普率,最大回撤改善,收益回撤比分别达3.01和2.53以上,远超原行业组合。
  • 未来战略方向:研究者计划通过沪深300择时系统整合,使得择时-选股-组合体系实现绝对收益目标,增强策略广泛适用性和深度。

- 风险提示突出全球及政策不确定性,要求投资者需谨慎决策。

综合视角来看,本报告提供了一套系统化、数据驱动的行业择时参数及信号优化框架,辅以层次化选股,有效提升整体回报风险结构和操作效率,具有较强的实证基础和操作指导意义,适合进一步推广和深化研究应用。[page::0][page::3-31]

---

# 备注:报告中所有关键观测数据和图表均来自申港证券研究所基于wind和贝格数据的实证研究,所有结论均附其对应页码以便溯源。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