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鑫医药|行业周报】东升西落,加速追赶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围绕医药行业最新动态与行情跟踪,重点分析了全球及中国创新药交易活跃、减重赛道及CAR-T技术突破。医药生物行业2025年上半年交易金额及数量高速增长,中国企业贡献突出,体现研发效率优势。行业指数涨幅显著跑赢沪深300,且细分领域如医疗服务、医疗器械表现抢眼。重点推动TCE三抗、CAR-T、GLP-1等创新技术多项授权与研发进展,板块估值整体高于5年均值,体现资金积极布局。研究团队推荐关注减重、CAR-T及TCE技术相关上市公司,提示研发及市场竞争风险 [page::0][page::1][page::2][page::4][page::6]

速读内容


2025年医药全球交易及中国企业表现突出 [page::0]


  • 2025年上半年全球医药交易456笔,同比增长32%;交易金额1304亿美元,增长58%。

- 中国相关交易贡献近50%金额和超30%数量,展现研发效率及临床资源优势。
  • 创新出海成为长期趋势,重磅BD事件推动估值提升,但存在临床及上市兑现风险。


减重赛道及中国创新药研发进展 [page::1]

  • 国内歌礼制药口服GLP-1小分子ASC30进入13周Ⅱa期临床,已展示良好减重潜力(4周减重6.5%)。

- 恒瑞医药及众生药业等企业减重临床进展积极,海外GLP-1市场仍保持稳定增长。
  • 司美格鲁肽成为新一代药王,礼来调整部分管线布局,提供中国企业超越机会。


CAR-T技术突破与重点企业动态 [page::1]

  • 中国创新药企业在BCMA CAR-T技术及新靶点CD7 CAR-T引领全球研发,部分产品销售已破亿美元。

- 科济药业靶向实体瘤的CAR-T药物CT041获得积极临床结果,疗效显著提升晚期患者获益。
  • 国内CAR-T临床项目数全球领先,体现强劲技术优势和市场潜力。


TCE三抗技术快速发展及市场布局 [page::2]

  • 多款CD3三抗药物临床数据优异,疗效堪比CAR-T。

- 2025年艾伯维与国内外公司多项高额授权交易,国产TCE三抗产品中美同步推进。
  • 实体瘤三特异性抗体候选药物ZG006表现抢眼,临床ORR超60%。

- 推荐关注减重、IO+ADC、CAR-T、TCE、免疫、小分子自免药物等细分方向的重点上市公司。

细分子行业涨跌幅与估值情况 [page::4][page::5][page::6]




  • 近一个月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涨幅10.89%,跑赢沪深300指数8.23个百分点。

- 子行业中医疗服务月涨幅最大达16.72%,医疗器械周涨幅12.7%居首。
  • 医药生物行业动态市盈率38.77倍,高于5年均值31.9倍,显示市场较为乐观。


行业风险提示与市场策略 [page::9][page::10]

  • 研发失败或产业化不达预期风险、销售低于预期风险、竞争加剧、政策调整风险依然存在。

- 建议关注在减重、CAR-T、TCE、新靶点及免疫领域具备研发及商业化优势的公司。

深度阅读

华鑫医药行业周报详尽分析报告解读



---

1. 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华鑫医药|行业周报:东升西落,加速追赶

- 作者及发布机构:胡博新、吴景欢,华鑫证券研究所发布
  • 报告日期:2025年8月11日 09:14(上海)

- 主题:聚焦中国医药行业的近期发展、创新药企及技术趋势,涵盖国内外医药交易、减重药物研发、CAR-T技术突破、TCE技术进展及行业估值与风险分析。
  • 投资评级:医药行业“推荐”(维持),细分推荐多个细分赛道及标的(包含买入评级个股)。

- 核心论点总结
- 2025年上半年全球医药交易显著增长,中国医药创新能力和出海势头持续加强。
- 减重药物,尤其GLP-1领域,中国企业迎战略机遇。
- CAR-T技术中国企业引领全球突破,相关BD交易活跃。
- TCE三抗技术在临床与商务授权层面均有加速推进。
- 整体医药板块估值处于历史合理区间,医药生物行业表现优于大盘且结构性机会可期。
- 风险主要涉及研发失败、销售不达预期、竞争加剧及政策风险。

报告传递的主要信息是:中国医药行业“东升西落”,中国企业创新药物的研发与商业化全球领先,出海趋势为长期趋势,创新技术和标的加快形成价值兑现,建议积极布局推荐方向与个股。[page::0,1,2,3]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医药行业观点:东升西落与出海趋势


  • 关键论点

- 2025年上半年全球医药交易数量456笔,同比增长32%;交易总金额1304亿美元,同比增长58%;其中中国企业贡献500亿美元,占总金额50%,突显中国研发效率和创新能力提升。
- 中国优势包括工程师数量多、临床资源丰富,预计未来十年贡献进一步加大,涉及创新药交易将突破全球半数。
- 医药生物板块2025年7月至8月涨幅为10.89%,跑赢沪深300指数8.23个百分点。PE(TTM)为38.77,超过5年均值31.9倍。市场短期资金拥抱创新交易驱动的估值溢价。
- 但估值面临临床和注册风险,后续里程碑支付可能波动,BD事件短期催化,需警惕波动性。
  • 推理依据:全球医药交易数据源自医药魔方和wind;具体BD交易案例包含三生制药与辉瑞、恒瑞医药与GSK的重磅合作,支撑创新药估值提升。推出一手数据体现交易与估值趋势,结合市场情绪逻辑。
  • 数据点

- 456笔交易,同比增长32%
- 交易总金额1304亿美元,同比增长58%
- 中国贡献50%金额
- 医药生物指数涨幅10.89%,跑赢基准指数8.23个百分点
- PE(TTM) 38.77,高于5年31.9
  • 总结:这一章节强调中国创新医药全球地位显著提升,市场对创新药估值给予溢价,创新商业合作(BD模式)加速发展,政策环境和技术实力均支撑行业长期向好,但提请关注估值波动风险。[page::0]


2.2 减重药物发展与中国战略机会


  • 关键论点

- 全球龙头(辉瑞、诺和诺德、礼来)纷纷调整减重管线策略,辉瑞停止自研GLP-1,但积极寻求合作,礼来公布口服GLP-1小分子Orforglipron临床取得部分积极成果。
- 对比注射用司美格鲁肽,口服小分子仍有差距,为中国企业提供超越机会。
- 国内歌礼制药口服GLP-1 ASC30处于临床阶段,显示4周减重6.5%具有潜力。恒瑞和众生也在积极推动相关产品后续临床。
- 市场格局方面,司美格鲁肽系列销售2025年上半年达到166.83亿美元,超过K药,展现其超强市场主导地位。
  • 推理依据与假设:通过最新公司中报和临床数据观察国际巨头战略调整,结合国内小分子GLP-1药物临床进展及销售数据,预测减重领域创新格局变化。
  • 数据点

- Orforglipron最高剂量组72周减重多11个百分点
- ASC30 13周IIa期临床,4周减重6.5%
- 司美格鲁肽上半年销售166.83亿美元,高于新药K药151.61亿美元
- 众生药业RAY1225完成III期入组
  • 总结:减重是未来医药重点领域,国际龙头策略调整给国内企业更多创新机会,临床和商业进展为未来增长奠定基础。预计减重领域将成为中国医药创新重要突破口。[page::1]


2.3 CAR-T技术突破与创新引领


  • 关键论点

- 中国创新药企在CAR-T领域特别是B-cell maturation antigen (BCMA) CAR-T技术上引领全球。
- 强生与传奇生物合作的Carvykti销售上半年8.08亿美元,全年有望超过20亿美元。
- 博生吉开发CD7 CAR-T疗法PA3-17,I期显示84.6%客观缓解率,拟纳入突破性治疗产品。全球CD7靶向CAR-T临床项目中80%由国内机构开发。
- 实体瘤和通用型CAR-T领域中国企业也在推进,如科济药业的靶向Claudin18.2 CAR-T疗法申请上市申请,临床数据显著改善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生存指标。
  • 推理依据:通过国内外CAR-T技术临床数据、合作许可及销售数据,佐证中国市场领先和创新优势。投资者因此关注后续BD与上市进展。
  • 数据点

- Carvykti半年销售8.08亿美元
- PA3-17 I期临床ORR达到84.6%
- 25个全球CD7 CAR-T临床项目中,20个由中国团队开发
- 舒瑞基奥仑赛CT041临床显著提升患者存活及肿瘤缓解率
  • 总结:CAR-T技术突破是中国创新医药的核心竞争优势,创新靶点及产品突破推动产业早期实现差异化竞争及商业成功,重点关注持续授权及上市进程带来的价值释放。 [page::1]


2.4 TCE技术持续迭代升级


  • 关键论点

- TCE(T细胞桥接剂)在双抗、多抗药物领域是当前热点,多个三抗项目获得积极临床响应,包括强生的JNJ-5322一期显示癌症患者ORR高达100%。
- 近期多笔巨额授权交易落地,如艾伯维与IGITherapeutics SA关于CD3/CD38/BCMA三抗的交易,预付款7亿美元,最高里程碑超12亿美元。
- 国内企业先声药业随即被艾伯维以授权方式认可,项目SIM0500进入临床,公司获丰厚回报。
- 实体瘤应用也在快速推进,泽璟制药ZG006针对小细胞肺癌展现优异ORR及疾病控制率,公司获 breakthrough designation。
  • 推理依据:最新临床数据报告及授权交易额度透露出TCE相关产品研发和商业价值高速增长,企业和资本同步推进,行业景气度提升。
  • 数据点

- JNJ-5322一期临床BCMA/GPRC5D naive患者ORR 100%,高耐药组ORR 86%
- 艾伯维投资预付款7亿美元,里程碑12.25亿美元
- ZG006对SCLC患者ORR 58-62.5%,DCR高达66-70.8%
  • 总结:TCE三抗作为新兴的免疫治疗手段,因其优异临床表现和巨额商业授权,已成为医药投资热点,国内企业获得国际大药企重视,预计相关技术和产品将持续快速迭代升级。[page::2]


2.5 行业估值与市场表现


  • 关键论点

- 医药生物行业指数2025年7月至8月上涨10.89%,大幅跑赢沪深300指数8.23个百分点,过去3个月涨幅19.92%,6个月涨幅22.11%。
- 当前PE(TTM)水平为38.77倍,虽较历史最高60.16倍低,但仍高于5年历史均值31.9倍,显示估值维持较高水平。
- 子行业内部存在差异,医疗器械一周涨幅最高,医疗服务月度涨幅最高,医疗服务子行业过去一年涨幅达52.36%。
  • 推理依据:通过指数走势和估值水平对比,反映出医药板块较市场整体呈现更稳健的增长和更高的资金关注度,估值水平反映出投资者对行业长期增长的认可。
  • 数据点

- 医药生物指数1月涨幅10.89%,跑赢沪深300 8.23%
- 6个月涨幅22.11%,跑赢基准指数5.45%
- 估值PE(TTM) 38.77倍
- 子行业医疗器械周涨幅12.7%(相对沪深300超1.47%)、医疗服务月涨16.72%(超14.06%)
  • 总结:医药行业获得资本市场青睐且带动细分子行业热度不均,未来板块估值仍有波动但长期上行空间由行业创新驱动支撑。[page::4,6]


2.6 个股及盈利预测重点推荐


  • 重点推荐公司包括众生药业(一只专注GLP-1口服药的创新企业)、一品红(研发转型价值显现)、益丰药房、益方生物(小分子自免药对外授权)、汇宇制药等。

- 各公司2024至2026年EPS和PE预测呈现盈利改善趋势,例如众生药业由亏转盈,2025年EPS 0.39元,PE 53.85倍。多家公司维持“买入”评级。
  • 此外报告提供了全面细分赛道覆盖的推荐逻辑,包括CAR-T、TCE、减重、免疫、小分子自免药、器械等。


[page::2]

2.7 风险因素详解


  • 研发失败或产业化障碍:行业技术壁垒高,一旦研发未达预期,可能导致产品无法上市及商业回报缺失。

- 销售不及预期风险:市场营销、学术推广等影响销售转化,承压利润实现。
  •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同类产品上市多,或新品逐步推出,带来毛利下降风险。

- 政策风险:医药行业受监管严,政策调整可能影响价格、报销及市场准入。
  • 推荐公司业绩不及预期风险:覆盖标的若整体行业及政策外部环境发生负面变化,业绩可能低于预期。


风险提示说明了行业潜在不确定性,投资者需兼顾机遇与风险管理。[page::3,9]

---

3. 图表深度解读



3.1 图表1-全球及中国创新药交易数据(第一页)


  • 内容描述:海报图片及数据反映2025年上半年全球医药交易笔数和金额,及中国企业在其中的贡献比例。

- 趋势解读:全球交易数量和金额快速增长,中国贡献占比高,显示中国创新药全球地位提升。
  • 与文本联系:图表直观体现文本所述交易数据,支撑“东升西落”的全球战略主题。

- 局限性:未细化交易品类,且交易金额大幅增长需进一步关注未来落地兑现。
图片

3.2 图表2-行业板块一周与一月涨跌幅(第四页)


  • 内容描述:两张柱状图显示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医药生物指数分周和分月涨跌情况,绝对收益率及相对沪深300收益率对比。

- 趋势解读:医药生物板块近一周表现落后于沪深300,下跌0.84%,排名31;近一个月强势上涨0.89%,跑赢沪深300 8.23%。
  • 行业攻略:显示短期波动,但中期强势回升,体现行业估值弹性和资金轮动。

图片
图片

3.3 图表3-子行业周度和月度涨跌幅(第四页)


  • 内容描述:医药各子行业近周和近月涨跌幅对比,突出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的分化。

- 趋势解读:医疗器械近周涨幅领先,医疗服务近月涨幅突出,反映细分赛道波动分化。
  • 投资指引:可据此择时择板块投资,关注成长动力强的子版块。

图片
图片

3.4 图表4-医药板块个股一周涨跌幅(第五页)


  • 内容描述:医药板块内个股涨跌幅排名,显示海辰药业、赛诺医疗涨幅最高,南新制药跌幅最大。

- 趋势解读:个股涨跌分化明显,存在高波动,高弹性,选股配置尤为重要。
图片

3.5 图表5-细分行业近一年涨跌幅及PE(第五页)


  • 内容描述:细分子行业2024年8月至2025年8月涨跌曲线及PE(TTM)估值水平对比。

- 趋势解读:医疗服务涨幅最大且PE较高,中药涨幅最小,估值差异化明显反映市场结构。
图片
图片

3.6 图表6-医药生物指数走势与估值(第六页)


  • 内容描述:医药生物指数与沪深300指数对比走势及三不同周期涨跌百分比,医药指数估值波动带宽图和当前动态PE柱状图。

- 趋势解读:医药生物指数表现持续优异,估值维持高位,历史波动带宽显示估值存在弹性。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4. 估值分析


  • 报告重点通过动态市盈率(PE TTM)分析医药生物行业估值。

- 当前PE(TTM)约38.77倍,高于5年平均31.9倍,但远低于历史最高60.16倍,显示存在合理估值区间和一定上涨空间。
  • 分行业估值存在分化,医疗服务与化学制药相对较高,反映细分赛道增长预期不同。

- 个股估值波动较大,一些创新型公司处于亏损状态,其未来估值主要依赖于成长兑现。
  • 报告并未涉及DCF、EV/EBITDA等详细估值模型,依赖市场倍数法及动态估值带宽进行估值锚点分析。

- 估值分析强调BD事件及临床进展是核心驱动,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溢价和波动。

综上,估值部分以市场相对估值视角为主,结合行业成长与风险进行综合判断。[page::0,2,6]

---

5. 风险因素评估


  • 研发失败风险:医药研发壁垒极高,任何一个重点品种失败都会造成显著损失,无法按期上市或通过临床将致业绩承压。

- 销售风险:营销策略、学术推广、市场接受度等因素影响销售转化,影响收入增长。
  • 竞争加剧:多个类似产品上市导致市场份额分散,价格战等加剧盈利压力。

- 政策风险:医药行业高度依赖政策支持和监管,医保目录调整、价格管控、政策收紧都可能带来负面冲击。
  • 推荐公司业绩风险:覆盖标的若关键产品进展受阻,行业环境恶化,则业绩压力加大。


报告未具体给出缓解风险的策略,但提示投资者高度关注研发和政策动态风险。[page::3,9]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整体观点积极,基于多项前瞻性数据和案例,凸显中国医药创新逐渐获得全球认可的趋势。

- 估值层面,报告披露了部分估值溢价和波动风险,但未对潜在资产泡沫或过度乐观进行深刻反思。
  • 研发数据及市场表现具一定不确定性,受政策变动和全球宏观环境影响较大,未来里程碑实现带来的现金流回报仍需时间验证。

- 对于部分亏损的创新型小分子企业,报告虽予“买入”评级,但短期内盈利仍有不确定,投资者应审慎评估承受风险。
  • 报告中部分BD事件被渲染为估值催化剂,需警惕单一事件带来的短期波动未必转化为长期价值。

- 报告对政策风险提示充分,但缺乏具体应对措施和多场景敏感性分析,投资者需结合宏观政策动态谨慎把控风险。

总的来看,报告内容详实专业,但建议投资者对估值高点和研发兑现节奏保持审慎。[page::0-10]

---

7. 结论性综合



华鑫医药行业周报全面系统地描绘了2025年上半年至今医药行业的发展态势,聚焦中国医药创新的全球竞争力及其“东升西落”的趋势。报告强调:
  • 中国在全球医药创新交易及研发投入中的份额持续扩大,推动国内医药企业国际化和出海战略的深入执行。

- 减重领域GLP-1口服小分子是重要突破口,国内企业如歌礼制药拥有领先的临床进展和合作潜力。
  • CAR-T技术中国企业引领新靶点及实体瘤创新,商业化和BD交易持续活跃,关键产品如Carvykti和PA3-17显示出强劲市场潜能。

- TCE三抗技术作为免疫治疗前沿,带来高临床响应和巨额商业授权,助力行业创新升级。
  • 医药生物板块整体表现优异,市场估值虽高但仍合理,细分子行业分化明显,医疗服务和医疗器械板块表现突出。

- 风险因素包括研发风险、销售风险、竞争和政策风险,投资者需谨慎关注催化事件的兑现。

结合多幅图表数据,报告深刻揭示医药行业的结构性繁荣与估值动力,推荐锁定关键创新标的如众生药业、一品红、益丰药房等,同时倡导风险意识。整体研究利好看待中国医药创新与出海前景,给予“推荐(维持)”评级,提示投资者兼顾机会与风险,适度布局成长潜力赛道。[page::0-10]

---

重要图表示范(部分)



| 图序 | 内容描述 | 主要数据与趋势 | 图片链接 |
|-------|----------------------------|----------------------------------------------|--------------------------------------------------------------|
| 图1 | 2025年全球医药交易总额及中国贡献比例 | 全球456笔,交易金额1304亿美元,中国占50% | |
| 图2 | 医药生物板块近一月涨幅与行业排名 | 10.89%涨幅,跑赢沪深300 8.23个百分点 | |
| 图3 | 子行业月涨幅分化 | 医疗服务16.72%,医疗商业仅3.24% | |
| 图4 | 个股周涨跌幅分布 | 海辰药业涨超40%,南新制药跌18.5% | |
| 图5 | 医药生物指数动态市盈率 | 当前PE约38.77,峰值60.16,均线31.9 | |

---

总结



本报告以详实数据和案例佐证,“东升西落”的中国医药创新出海战略持续深化,行业结构加速调整,技术创新突破引领新一轮估值提升。投资者应重点关注减重口服、CAR-T新靶点、TCE三抗等热点赛道,同时结合研发及政策风险做好动态管理。整体持积极推荐态度,建议精选优质标的配置。

[page::0,1,2,3,4,5,6,7,8,9,10]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