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金:美降息如何影响中国资产?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围绕美联储2024年开启降息周期及其对中国资产的影响展开,分析美联储降息对中国货币政策外部环境、美元汇率及全球资金流态势的潜在推动作用,并结合历次降息周期复盘A股和港股行业风格表现及估值分位,提出当前成长板块和部分外资持仓较多行业具备配置价值,同时指出美元借款企业因汇率变化可能受益,最后给出多维度资产配置建议 [page::0][page::1][page::2][page::6][page::7].

速读内容


美联储降息预期及宏观环境分析 [page::0][page::1]


  • 2024年9月美联储重启降息周期,2025年市场预期降息概率高达90%以上。

- 美国通胀温和反弹,8月CPI同比约3%,就业增长趋弱,劳动力市场数据被大幅下修,支撑降息预期。

美联储降息对中国资产的影响路径 [page::1][page::2]

  • 降息缓解中国货币政策外部掣肘,助力中国执行适度宽松政策。

- 美元相对走弱推动人民币升值,影响出口企业及美元债务企业财务成本。
  • 降息带来全球资金流动性释放,促进资金向中国资本市场流入。

- 历史上美元贬值与国际货币体系碎片化带来中国资产结构性受益。

历史美联储降息周期下中国市场表现回顾 [page::2][page::3][page::4]



  • 美联储降息后A股和港股成长风格及小盘股表现更佳。

- 短期内非银金融显著受益,中期看A股电子、计算机、通信等科技及港股半导体、硬件设备板块表现突出。
  • 历史涨幅较大的食品饮料、家电、环保板块本轮降息期间表现相对平淡。


当前A股与港股估值与风格分析 [page::4][page::5]



  • A股计算机、国防军工等板块市盈率高于历史75分位,传媒、化工板块估值相对较低。

- 港股材料、通信服务估值超过75分位,信息技术估值适中。

资产配置策略建议 [page::6][page::7][page::8]




  • 预计A股中期仍延续上涨趋势,换手率短期小幅回落但未破坏中期格局。

- 推荐外资持仓较重的电子、电力设备板块,以及美元借款较多行业如家电、电子、汽车等。
  • 看好科创赛道及贸易出口相关、海外产能布局较好行业。

- 关注保险、券商等资本市场受益标的及光伏等“反内卷”行业。
  • 红利板块存在分化,建议关注现金流稳健和分红确定性强的电信、银行等行业。

深度阅读

中金公司研究报告详尽解读 —《美降息如何影响中国资产?》



---

一、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 美降息如何影响中国资产?

- 作者: 李求索、张歆瑜及中金公司策略分析团队
  • 发布机构: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中金公司)

- 发布日期: 2025年9月14日
  • 主题及范围: 分析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美联储)降息周期对中国资本市场资产配置、行业表现、估值水平及未来投资策略的影响。


核心论点与主旨:

报告重点强调美联储于2024年9月开启降息周期,尤其是降息对全球资金流动性、美元汇率及中国资产配置的深远影响。中金认为,美联储降息对中国货币政策具有缓冲作用,美元贬值和资金流动性释放将支撑人民币资产表现。此外,结合历史降息周期对应A股和港股行业表现,提出当前应重点关注科技成长板块及部分外向型行业,同时辅以结构性配置建议。报告为投资者提供基于宏观环境变化的资产配置方向指导。[page::0,1,2]

---

二、逐节深度解读



2.1 美联储降息环境与预期(页0-1)


  • 主要信息:

- 美联储已于2024年9月启动本轮降息周期,计划2024年全年降息三次。2025年初因多重不确定性曾停滞,但最近通胀水平温和反弹,就业趋弱,使降息预期再度升温。
- 8月CPI同比增长2.9%,核心CPI同比3.1%,较此前数据略微上行但幅度有限,显示通胀压力未明显加大。
- 8月新增非农就业人数仅2.2万,低于预期,同时劳工部重估数据显示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新增就业岗位数较初估值减少91.1万个。
- CME FedWatch数据表明市场对9月降息概率超过90%,10月及12月降息也均超过70%。
  • 推理依据:

- 经济数据表明美国经济增长动力减弱,支持美联储采取更加宽松货币政策。
- 就业数据疲软令美联储更倾向于降息以刺激经济。
  • 图表(图表1-2)分析:

- 图表1显示美国CPI缓慢反弹,失业率走高,新增就业人数减少,体现经济放缓信号。
- CME FedWatch概率表体现市场对美联储降息预期的高度一致。

此部分为后续分析美联储降息影响中国的宏观环境奠定基础,强调降息是当前货币政策宽松周期的重要驱动因素。[page::0,1]

---

2.2 美联储降息对中国资产的影响机制(页1-2)


  • 关键逻辑结构:

- 货币政策空间缓解: 美联储降息有助于缓解中国货币政策外部掣肘,促使中国进行适度宽松(报告指出中国已经降息两次)。
- 美元汇率与汇兑影响: 美元走弱(2025年初美元兑人民币从7.3降至7.1),提升人民币相对汇率,有利于部分资产,但对出口和海外业务有复杂影响,企业应注重汇率变动对财务的影响。
- 全球资金再配置: 降息释放资金流动性,促使全球资金向风险资产流动,人民币资产受益于全球货币体系碎片化和多元化趋势,预期资金向中国流入。
- 战略视角: 引用中金策略团队观点指出,新全球货币秩序重构下,人民币资产有望享受双重优势。
  • 逻辑与假设:

- 依赖美联储货币政策走向的全球资产配置变化对中国形成外生冲击。
- 汇率变动虽带来贸易结构影响,但美元借款企业可从负担减轻中受益。
- 资金流向变化假定新货币秩序加快资金碎片化、多元化。

此段深化理解降息与中国宏观金融环境及资本流向间的互动关系,为行业及资产选择提供理论依据。[page::1,2]

---

2.3 历史视角下的行业表现分析与本轮降息表现回顾(页2-5)


  • 历史降息周期复盘(图表3):

- 回顾1990年代以来六次美联储降息周期,展示上证指数、标普500指数与联邦基金利率走势。
- 美联储降息往往对应经济周期下行后的货币宽松,股市逐步走高。
  • 行业与风格反应(图表4):

- 风格上,降息后A股与港股成长风格及A股小盘股表现较好,红利板块表现相对较弱。
- 行业层面,短期(11周内)非银金融表现集中爆发;中期(20周)A股计算机、电子、通信,港股硬件设备、半导体、环保表现优异。
- 传统周期行业如煤炭、公用事业、房地产表现较弱。
  • 本轮降息以来表现(图表5-6):

- A股表现优异的包括通信、电子、计算机、传媒、有色金属,部分历史上表现较好的板块食品饮料、家用电器涨幅弱于大盘。
- 港股耐用消费品、半导体、硬件设备、医药生物板块表现突出,周期性行业表现偏弱。
  • 估值解析(图表7-8,页4-5):

- 部分科技、军工、房地产、钢铁板块市盈率已超过历史75%分位,表明估值偏高。
- 同时传媒、美容护理、基础化工估值位于历史中低分位,存在弹性空间。
- 港股部分新兴信息技术板块估值尚未处于高位。
  • 解读:

- 历史与当前表现证明,降息环境利好成长科技风格,但需关注估值压力。
- 结构调整时代,周期及消费类股票表现不一,依赖当前基本面及未来预期。

该章通过丰富数据及历史对比,详细描述降息背景下A股、港股风格及行业的系统性规律,兼顾估值合理性,为后续配置建议提供数据驱动逻辑。[page::2,3,4,5]

---

2.4 后市资产配置建议(页6-8)


  • 市场状态判断(图表9):

- 近期A股换手率曾快速上升,当前回落至历史均值以下,短期波动短暂但不会改变中期上行趋势。
  • 投资领域重点(报告给出7大方向):

1. 外资持仓较大板块: 如电子、电力设备,受益于外资流入。
2. 美元借款企业: 汇率变动降低财务负担,利好相关行业。
3. 科创及赛道主题: 长期成长潜力,行业包括通信设备、半导体、电子硬件、固态电池、创新药、机器人。
4. 外贸相对独立板块: 如白色家电、工程机械、电网设备,受贸易及汇率冲击较小。
5. 受资本市场回暖提振的金融板块: 保险、券商等。
6. “反内卷”行业: 如光伏,关注产业升级风口。
7. 红利板块分化关注: 电信、银行具备现金流稳定、波动率低、分红确定性高的优势。
  • 图表解读:

- 图表10显示海外收入占比较高行业面临较大压力(出口或海外销售不确定性)。
- 图表11及图表8展现美元借款比例较高行业,电子、家用电器等将因美元贬值受益。
- 图表9周度换手率数据标明市场波动阶段变化及流动性宽松信号。

总结该节,报告针对美联储降息背景提出结构性配置策略,强调成长板块优势及美元贬值下机会,同时结合基本面及资金流动状况判断市场方向。[page::6,7,8]

---

2.5 法律声明与特别提示(页8-9)



报告明确说明本公众号并非正式中金研究报告发布平台,订阅者应结合完整报告及专业顾问指引理性判读相关内容,规避因理解不全造成的投资风险。[page::8,9]

---

三、图表深度解读



图表1(页0)


  • 内容说明: 美国CPI同比及失业率、季度新增非农就业人数的时间序列趋势。

- 解读: 近期CPI温和回升但幅度有限,失业率逐渐上升,新增非农岗位明显减少,体现经济走弱信号,验证市场预期美联储降息概率大。
  • 支撑论点: 就业疲软及通胀压力缓和促使降息预期形成。


图表2(页1)


  • 内容: CME FedWatch工具按会议日期显示不同利率区间的市场概率。

- 解读: 9月17日降息概率高达93.4%,10月与12月均维持70%以上降息概率,强调降息周期几乎确定。
  • 关联文本: 结合经济数据与市场预期,支撑报告的货币政策预判。


图表3(页2)


  • 内容: 自1994年至今六个美联储降息周期时间点,联邦基金利率变化,上证指数及标普500指数走向。

- 解读: 降息周期通常伴随股市反弹,当前周期与历史情景相似,预示A股有利好。
  • 限制性提示: 不同周期背景与经济环境差异仍需谨慎。


图表4(页2)


  • 内容: 历史美联储降息周期后A股、港股多个风格与行业板块的平均涨幅区间。

- 解读: 明确成长风格与科技行业为主要受益者,传统周期及防御板块表现较弱。
  • 撬动后续配置策略的重要支撑依据。


图表5-6(页3-4)


  • 内容: 当前(本轮降息以来)中国A股与港股各行业板块涨幅详细数据与柱状图表现。

-
数据亮点: A股通信、电子、计算机涨幅显著;港股耐用消费品、半导体、硬件设备领跑。
  • 对比历史: 个别传统板块表现相对弱势,表明结构调整趋势明显。


图表7-8(页4)


  • 内容: A股与港股主要行业市盈率(TTM),并标记历史分位。

-
解读: 科技及军工板块估值处于或超历史高位,需警惕估值风险;传媒、基础化工等估值较低,有中长期潜力。
  • 策略影响: 配置需兼顾估值合理性与成长动力。


图表9-11(页6-8)


  • 图表9: A股换手率与指数趋势,换手率作为短期波动指示器。

-
图表10: 境外收入占比高的行业相对承压,体现外部贸易、汇率因素影响。
  • 图表11: 美元借款比例高的行业,降息及美元贬值环境下受益明显。


---

四、估值分析



报告未提供单独的估值模型(如DCF)详解,但通过历史市盈率分位和当前估值水平分析细致判断板块估值合理性。重点在于:
  • 确定部分科技成长板块估值偏高,提示短期或有调整压力。

- 基础化工、传媒等估值尚处于安全区间,存在布局空间。
  • 估值分析结合行业盈利与市场表现,为投资者提供配置参考。


整体估值策略更偏重统计比较及分位分析方法,避免高估值风险盲目介入,同时锁定潜力板块。

---

五、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间接体现主要风险:
  • 美联储政策误判风险: 降息预期若未兑现将引发市场波动。

-
汇率变动风险: 短期人民币升值带来出口压力及汇兑损失。
  • 全球资金流动不确定性: 新兴货币秩序变迁可能加剧资金波动。

-
估值风险: 高估值行业存在回调风险。
  • 基本面风险: 国内经济结构性问题未解决将制约部分行业表现。


报告无显式缓解策略建议,但通过多维度资产配置和估值监控体现一定风险规避意识。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政策假设强调美联储降息力度与节奏,但未充分讨论可能出现的政策反复风险。

-
美元贬值虽积极影响部分企业,但伴随的出口竞争力下降和国际贸易摩擦未予充分展开,相关企业盈利承压值得关注。
  • 历史周期类比虽直观,但未充分考虑当前宏观经济结构及国际地缘政治变数对市场的独特影响。

-
估值分位方法有效,但依赖历史数据,有时可能无法完全反映产业及技术革新带来的估值变迁。
  • 报告针对估值高的板块未给出明确的风险控制或调整建议,投资者需谨慎解读。


---

七、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详细系统地剖析了美联储自2024年9月启动降息周期及其对中国资产的多维影响机制。基于经济数据及市场预期,报告认定未来美降息将成为强化全球流动性、推动人民币资产吸引力的关键因素。通过历史周期与行业表现复盘,明确科技成长及小盘股历来受益明显,当前也得到验证,但需警惕估值承压。

细分行业角度,通信、电子、计算机、半导体等板块为投资重点,且美元贬值带领电子、家用电器等美元借款比例较高行业获益明显。同时,出口受压及贸易复杂性也提醒配置需兼顾外部风险。

报告后半段综合市场换手率等指标,确认市场短线波动后,中期上升趋势延续,提出具体资产配置建议,覆盖外资持股、科技成长、新能源、金融与“反内卷”行业,辅以估值合理板块布局。

整体而言,报告基于宏观货币政策环境与资本市场历史规律,为投资者在复杂国际背景下提供了一套系统、数据驱动、有理论基础的投资路径规划,重点帮助识别降息周期中的结构性机会与潜在风险。

---

附录:图示链接


  • 图表1 (图表1)

- 图表3 (图表3)
  • 图表4 (图表4)

- 图表6 (图表6)
  • 图表7 (图表7)

- 图表8 (图表8)
  • 图表9 (图表9)

- 图表11 (图表11)
  • 图表12 (图表12)



---

参考溯源



本分析报告所有结论均严格溯源于《美降息如何影响中国资产?》中金公司2025年9月14日发布的正式研究内容及各页对应图表文献[page::0,1,2,3,4,5,6,7,8,9]。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