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通金工年度总结——2017 市场表现与策略回顾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总结了海通量化团队2017年在大类资产配置、指数增强、因子择时及CTA策略的表现。2017年权益资产和指数增强策略表现突出,沪深300增强组合收益35.58%,信息比率4.9。同时,多因子因子择时策略取得35.78%的超额收益。CTA多因子组合实现4.09%收益,但动量因子表现不佳。报告涵盖了A股风格分化、技术与基本面因子表现、期货市场分化及CTA细分因子分析等内容,展示了策略在复杂市场环境中的稳健性 [page::0][page::4][page::5][page::7][page::9][page::12][page::13].

速读内容


大类资产配置策略表现亮眼 [page::4]

  • 仅包含权益和债券的积极风险均衡策略(ARP)2017年累计收益6.94%,最大回撤3%,夏普比率1.164。

- 加入黄金后夏普比率下降,表明黄金在该年度表现不佳。
  • 权益资产以沪深300为代表,波动率不足10%,收益率接近22%。


A股市场及因子表现回顾 [page::5][page::6][page::7]


  • 大盘蓝筹表现优于中小盘指数,个股多数收益负。

- 技术因子中低换手率、低波动率依然有效,提供显著超额收益。
  • 基本面因子表现优异,高盈利和盈利增长股票有明显超额收益。

| 市值分组 | 低涨幅 | 2 | 3 | 4 | 高涨幅 | 低-高 |
|---------|-------|---|---|---|-------|-------|
| 小市值 | -1.92% | -1.21% | -1.69% | -1.64% | -2.01% | 0.09% |
| 大市值 | -0.38% | 0.15% | 0.65% | 1.37% | 0.51% | -0.89% |

指数增强策略实现显著超额收益 [page::7]


  • 沪深300增强组合收益35.58%,指数同期21.77%,超额13.81%,跟踪误差2.82%,信息比率4.9。

- 中证500增强组合收益12.60%,指数-0.20%,超额12.80%,跟踪误差4.72%,信息比率2.7。

因子择时模型显著超越基准组合 [page::8]


  • 2017年因子择时组合累计收益12.44%,基准组合-23.34%,相对超额收益约35.78%。

- 多因子包括市值、流动性、反转、波动率、估值、盈利成长等,灵活调整因子权重。

期货市场表现与CTA策略分析 [page::9][page::10][page::11]



  • 黑色系商品涨幅最大,金融期货普遍上涨,利率期货小幅下跌。

- CTA策略整体收益较2015-2016年大幅回落,管理期货指数仅约2%收益。

CTA多因子研究与回测结果 [page::11][page::12][page::13]



  • 选用时间序列动量、展期收益率、基差动量、仓单变化率等因子构建多因子CTA组合。

- 2017年该组合累计收益7.15%,夏普比率2.09。
  • 5%目标波动率多因子组合自2010年以来年化13.55%,2017年累计收益4.09%,夏普比率0.88。


总结与风险提示 [page::13]

  • 传统指数增强、因子择时及CTA多因子组合在复杂市场环境中表现稳健。

- 市场波动率下降及风格变化对量化策略提出挑战。
  • 风险提示:历史规律不一定适用于未来,模型存在失效风险。

深度阅读

海通金工年度总结——2017 市场表现与策略回顾:深度解析报告



---

1. 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海通金工年度总结——2017 市场表现与策略回顾

- 发布机构: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
  • 出品时间:2018年,报告总结2017年全年的量化策略表现

- 分析师团队
- 冯佳睿(联系方式及证书均列明)
- 沈泽承
- 袁林青
- 姚石
- 及研究所其他核心成员
  • 主题聚焦:量化投资策略在中国A股及期货市场的表现,涵盖大类资产配置、指数增强、因子择时及CTA策略。

- 核心论点及评级
- 报告围绕四大策略体系展示2017年市场的风险收益与表现,目的是验证海通量化团队策略的有效性和适应能力。
- 量化策略取得超额收益,尤其是指数增强和因子择时策略表现突出。
- 评估策略风险,明确指出模型失效风险及历史规律不完全适用于未来。
  • 报告意图:展现实证基础上的策略表现,增强投资者对量化模型的信心,并为未来量化资产配置及管理方案奠定基础。


[page::0] [page::4] [page::13]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投资要点概述


  • 大类资产配置策略ARP组合取得6.94%收益,最大回撤3%,夏普比率1.164,表现稳健;

- 沪深300指数增强策略收益35.58%,显著跑赢大盘指数21.77%;
  • 中证500增强策略获得12.60%回报,对比基准-0.20%,同样展现良好超额收益;

- 因子择时策略实现12.44%收益,相比基准-23.34%,超额收益显著;
  • CTA多因子组合以5%目标波动率获得4.09%收益,夏普0.88,Calmar比率1.55。

- 风险提示为:模型可能失效,历史经验不保证未来有效。

[page::0]

---

2.2 大类资产配置策略回顾


  • 策略框架:积极风险均衡策略(Active Risk Parity,ARP)在中性风险均衡组合基础上,结合趋势跟踪和Black-Litterman模型动态调整权重。

- 实施细节
1. 风险贡献均等分配资产(权益、债券或含黄金);
2. 利用过去一年累计收益率预估预期收益率,作为Black-Litterman模型输入;
3. 每周再平衡,控制跟踪误差<4%,总权重>0且≤1;
4. 目标组合波动率定为4.5%。
  • 实证表现

- 单资产中,沪深300(权益类)年化收益21.78%,波动率9.98%,表现优异;
- 债券(中证企业债)和黄金收益较低,波动率表现不同;
- 仅权益/债券组合ARP收益6.94%,夏普1.164,优于纯风险均衡(RP)组合;
- 含黄金组合表现下降,夏普比率不及不含黄金组合。
  • 逻辑与意义

- 结合资产动量信号做动态权重调整,体现主动管理优势;
- 最大程度地提高风险调整后收益,且控制回撤风险。

表1中数据清晰证实了这一策略的优势及市场适用性。

[page::4]

---

2.3 A股市场回顾



2.3.1 风格分化显著


  • 大盘蓝筹(上证50、沪深300)表现强劲,收益分别25.1%、21.8%;

- 中小盘指数(中证500、1000)收益低迷甚至负增长;
  • 绝大部分个股2017年收益为负,平均收益-13.5%,中位数-20.7%。


图1显示了此分化,反映主流资金流向大蓝筹,市场结构分化明显。



[page::5]

2.3.2 技术因子表现


  • 累计收益率因子在大市值组显示动量效应;

- 换手率因子表现良好,低换手股票获得正向超额收益;
  • 低特质波动率组合优于高波动组合,风险调整效益明显。


表2至4均展示了因子分组月均收益情况,技术因子依旧有效,尤其在大市值板块。

[page::5] [page::6]

2.3.3 基本面因子表现优异


  • 以季度ROA为盈利水平因子,高盈利组表现持续优于低盈利组,单调性明显;

- 盈利增长因子类似,高增长股票获得超额收益,稳定的组间表现。

表5、6详细量化了盈利与增长因子月均收益差异,有力支持基本面选股策略。

[page::6] [page::7]

---

2.4 指数增强策略回顾


  • 在市值风格变化背景下,强控制风险暴露与跟踪误差的指数增强策略仍取得优异表现。

- 沪深300增强组合收益率35.58%,超越基准13.81%,信息比率4.9,年化跟踪误差2.82%。
  • 中证500增强组合收益率12.60%,远超基准-0.20%,信息比率2.7,跟踪误差4.72%。


对应图2-5展示增强组合与基准指数净值走势、相对强弱及回撤,凸显策略抗风险和超额收益能力。






[page::7]

---

2.5 因子择时策略回顾


  • 基于条件期望与最大复合因子IC,构建了动态多因子择时模型;

- 2017年因子择时组合收益12.44%,比基准组合-23.34%大幅超额收益35.78%;
  • 权重动态调整灵活,尤其在市值、估值、盈利成长和盈利因子上比基准模型更敏捷反应市场变化。


图6展示了择时组合净值走势及相对强弱,加权月度因子权重及IC见表7,验证择时模型较传统模型适应2017年的市场跳变。



[page::8] [page::9]

---

2.6 期货市场及CTA策略回顾



期货市场表现


  • 黑色系商品表现最佳,铜、锌等有色金属次之,农产品、化工品表现疲软;

- 计算复权主力合约涨跌幅后,动力煤和螺纹钢收益攀升(如60%+),橡胶跌幅扩大(超40%跌幅)。
  • 成交金额排行榜显示螺纹钢、铁矿石、橡胶领跑,金融期货中IF最活跃。


图7-8清晰呈现价格及成交量差异,反映不同品种市场结构和资金流向。




[page::9] [page::10]

CTA策略表现


  • 2017年管理期货策略整体表现平平,策略指数收益率约为2%左右,远低于前两年;

- 六个CTA因子大多数收益显著,动量类因子全年表现不佳(时间序列动量-6.33%,横截面动量-8.09%);
  • 期限结构类和仓单及持仓相关因子表现优异;

- 相关性分析发现多数因子相关性低,独立性较好;
  • 多因子等权组合累计收益7.15%,夏普比率2.09,表现优于单因子;

- 基于目标波动率5%的多因子组合自2010年年化收益13.55%,2017年累积收益4.09%,夏普0.88。

图9-14分别展示CTA策略指数表现、因子历史与年度表现及复合组合净值走势。








[page::10] [page::11] [page::12] [page::13]

---

3. 图表深度解读



3.1 大类资产配置表现(表1)



| 组合 | 收益 | 波动率 | 夏普比率 | 最大回撤 |
|------------|---------|--------|----------|----------|
| 权益沪深300 | 21.78% | 9.98% | 1.916 | 6.07% |
| 债券中证企业债 | 1.30% | 0.87% | -1.543 | 1.61% |
| 黄金AU9999 | 3.45% | 8.07% | 0.099 | 7.36% |
| 权益/债券RP | 3.07% | 1.37% | 0.303 | 1.48% |
| 权益/债券ARP| 6.94% | 3.68% | 1.164 | 3.00% |
| 权益/债券/黄金RP | 3.36% | 1.46% | 0.491 | 1.86% |
| 权益/债券/黄金ARP| 3.77% | 3.12% | 0.360 | 2.36% |

ARP模型在两资产组合中表现明显超越RP,尤其是夏普比率提升显著,显示主动风险平衡管理效果突出。

[page::4]

3.2 A股收益统计(图1)


  • 大盘指数显著正收益,尤其上证50(25.1%)和沪深300(21.8%);

- 中小盘指数负收益,中证1000累计跌17.4%;
  • 个股整体亏损严重,说明资金集中于权重股,存在明显的风格分化。


[page::5]

3.3 沪深300增强策略净值走势(图2、3)


  • 图2显示沪深300增强组合净值持续超越基准,尤其下半年差距扩大;

- 图3的相对强弱曲线呈上升趋势,回撤较小,最大未超过2.5%。

这标志指数增强策略稳定捕获超额收益,风险控制良好。

[page::7]

3.4 中证500增强策略净值走势(图4、5)


  • 增强组合净值稳健上升,基准表现波动较大且低迷;

- 超额收益明显,中证500增强组合在年中遇到波动,但很快恢复强度。

[page::7]

3.5 因子择时与基准组合净值(图6)


  • 净值曲线显示因子择时策略全年来看业绩稳健上行,基准组合累计大幅下跌;

- 因子择时/基准比率不断提升,表明择时策略精准规避风险并捕捉机会。

[page::8]

3.6 期货商品涨跌幅与成交金额(图7、8)


  • 多数黑色系和有色金属收益正向且幅度大,动力煤和螺纹钢涨幅超50%(复权);

- 成交金额集中的商品(螺纹钢、铁矿石、橡胶、股指期货)体现市场参与度高,流动性充足。

[page::10]

3.7 CTA策略指数表现(图9)


  • 管理期货、CTA趋势精选和五亿私募指数全年表现均较低,且收益弱于2015-16年。


[page::11]

3.8 CTA因子净值(图10、11)


  • 长期来看,多数因子均实现价值增长,套保持仓变化方向增长显著;

- 2017年动量类因子表现欠佳,周期结构型因子保持较好收益。

[page::11]

3.9 CTA因子相关性(表8)


  • 多数因子相关性<0.3,表明组合多样性好,风险分散潜力大;

- 建议剔除相关性较大(横截面动量),提高策略稳健性。

[page::12]

3.10 CTA多因子组合净值(图12-14)


  • 2017年度等权六因子组合持续增长,夏普比率高达2.09,风险调整表现优良;

- 多因子组合(5%波动率目标)十年年化收益13.55%,2017年实现4.09%,风险调节后仍表现稳定。

[page::12] [page::13]

---

4. 估值分析



本报告未涉及单个股票或资产的具体估值模型,主要聚焦多资产配置和量化策略的绩效评价。从方法论角度:
  • 大类资产配置使用Black-Litterman模型结合风险平价;

- 指数增强策略基于风险指标控制(跟踪误差、风险暴露)进行组合优化;
  • 因子择时和CTA多因子模型通过动态加权和历史IC预测实现指标调整。


这些模型虽未形成单一估值目标价,但均体现定量模型对风险收益的衡量和优化。

---

5. 风险因素评估


  • 模型失效风险:历史因子或策略作用机制未来可能失去效用;

- 历史规律不保证未来:市场环境变化,导致策略表现波动甚至负收益;
  • 市场风格转变:如2017年大小盘切换,策略需快速适应;

- 报告未详细披露具体缓解方案,但显示模型动态调整及多因子组合的设计即为应对手段。

[page::0] [page::13]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观点谨慎:报告多处提醒“历史规律不适用于未来”,体现风险意识;

- 策略适用性依赖市场环境:如2017年大小盘风格剧变,若模型调整不及时,收益可能波动;
  • 黄金资产加入对ARP策略的下滑,提示资产间关联和风险预算设计待优化;

- CTA动量因子在2017年表现不佳,说明单因子依赖风险,复合因子策略更稳健;
  • 因子择时模型的权重波动较大,反映策略敏感性高,管理成本和交易成本值得关注。


整体来看,报告平衡展示策略优势和系统性风险,较为严谨。

---

7. 结论性综合



综上,海通金工2017年度量化研究总结展现了四大策略的突出表现:
  • 积极风险均衡策略,基于动态动量信号调整资产权重,实现稳健的风险调整回报。其中权益/债券组合表现优异,黄金资产配置需进一步验证;

- 指数增强策略,严格风险控制基础上实现显著超额收益,沪深300及中证500增强策略均表现超越基准,证明因子选股和风险模型的有效结合;
  • 因子择时策略凭借动态调整因子权重,捕捉了市场风格切换中的机会,获得远超基准的超额回报,验证了条件期望与IC预测法的优势;

- CTA多因子策略利用多元化因子构建组合,分散动量因子风险,保持长期稳定收益,体现复杂衍生因子和持仓数据的价值。

图表数据丰富支持上述观点,体现海通量化团队的系统性研究优势。风险提示明确,有助投资者谨慎理解模型边界。

该报告为量化投资在中国市场的实践提供了实证基础和操作指引,也为未来资产管理综合解决方案的打造奠定了坚实技术和研究基础。

[page::0] [page::4] [page::5] [page::7] [page::8] [page::10] [page::11] [page::12] [page::13]

---

备注



本报告由海通证券研究所金融工程团队编制,所有数据皆来源Wind及市场公开信息,未经主观调整,适用于具备相关理解能力的专业投资机构参考。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