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投金工深度专题66:科创板解析:规则、投资者结构与基金产品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全面解析了科创板的设立背景、规则创新及发展历程,重点分析了科创板与创业板及主板在审核机制、上市门槛、投资者准入及交易机制等方面的差异。同时,深入探讨了科创板投资者结构变化及对基金产品的影响,重点阐述公募基金、战略配售基金及保险资金参与科创板的多样化路径及市场机遇,最后梳理了科创板基金的类型及规模现状,为投资者理解科创板的生态构建和投资价值提供了系统参考 [page::0][page::1][page::2][page::3][page::6][page::7][page::8][page::9][page::10]。

速读内容

  • 科创板设立背景及发展历程 [page::0][page::1][page::2]:

- 科创板为上交所新设板块,实施注册制试点,旨在提升服务科技创新企业能力。
- 自2018年11月首次提出,2019年3月规则陆续发布,注册制、上市门槛、投资者门槛及交易方式均有创新。
- 科创板相比创业板,上市门槛更为灵活多样,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高科技产业。
  • 科创板与创业板、主板在关键规则上的对比 [page::2][page::4][page::5]:

| 项目 | 科创板 | 创业板/主板 |
|----------------|-----------------------------|------------------------------------|
| 审核制度 | 注册制 | 核准制 |
| 上市门槛 | 市值及研发投入灵活多标准 | 连续盈利且净资产限制 |
| 投资者门槛 | 个人账户50万以上+2年交易经验 | 无个人投资门槛 |
| 交易方式 | 竞价交易+盘后固定价格交易+大宗交易 | 竞价交易和大宗交易 |
| 涨跌幅限制 | 上市前5日无涨跌限制,之后20% | 首日无涨跌限制,之后10% |
- 科创板交易机制引入创新交易方式,有望提升市场流动性与稳定。
  • 科创板投资者结构及影响 [page::6]:



- 个人投资者超过99.78%户数占比,但约85%个人投资者因门槛限制不能直接参与科创板。
- 机构投资者比例显著,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长期资金将成为科创板重要支撑力量。
  • 科创板基金及相关产品概况 [page::7][page::8][page::9]:



- 截至2019年3月,已有33只科创类基金申报,包含主题基金、指数基金及封闭式战略配售基金。
- 主题基金门槛较低,适合中小投资者参与;指数基金费率低、流动性强,但成分股流动性限制较大。
- 战略配售基金拥有全额配售优势,费用较低,但普遍设置3年封闭期。
  • 战略配售基金案例及规模 [page::9]:

| 基金代码 | 基金名称 | 成立时间 | 2018Q4规模(亿) | 管理费 | 托管费 | 主要重仓股 |
|--------------|-----------------|-------------|------------------|--------|--------|---------------------------------------|
| 501188.OF | 汇添富3年战略配售| 2018-07-05 | 148.54 | 0.1% | 0.03% | 中国人保、建设银行、格力电器 |
| 160142.OF | 南方3年战略配售 | 2018-07-05 | 185.95 | 0.1% | 0.03% | 中国人保、格力电器、中国平安 |
| 161728.OF | 招商3年战略配售 | 2018-07-05 | 253.52 | 0.1% | 0.03% | 中国人保、大秦铁路、申万宏源 |
- 战略配售基金为长期投资提供支持,促进科创板稳定发展。
  • 现有权益型主动基金参与科创板潜力 [page::10]:

- 非被动权益型基金数量达3347只,规模1.73万亿元,涵盖灵活配置、偏股混合及普通股票基金等。
- 灵活配置型基金数量占比55.57%,规模41.49%,是重要投资力量。
  • 量化因子及策略相关内容提示 [page::11][page::12]:

- 虽然本报告未细述具体量化策略细节,但附录列举的深度专题涵盖多因子打分、事件驱动选股、量化基本面等,表明研究部持续关注量化视角的投资方法,未来可能结合科创板相关策略进行深入分析。

深度阅读

资深金融分析师对《建投金工深度专题66:科创板解析:规则、投资者结构与基金产品》报告的详尽分析



---

一、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科创板解析:规则、投资者结构与基金产品》

- 作者:丁鲁明、王赟杰
  • 发布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发展部

- 发布时间:2019年3月26日
  • 主题:围绕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新设科创板市场,从市场规则、投资者结构及相关基金产品三大维度进行全面剖析,重点聚焦其制度创新、投资门槛,以及基金行业的配置机遇。


报告的核心论点是:科创板作为支持科技创新企业的独立资本市场板块,实行注册制试点,并通过较高的投资者门槛和创新交易机制,有效引导长期资金配置,同时催生了对应的多样化基金产品,尤其是为公募基金提供新机遇。作者通过结构化内容,详细分析科创板的设立背景、规则差异、投资者结构的变动影响,以及基金产品的分类和运作特点,最终强调科创板将成为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试验田,并助力科技创新型企业融资本土化发展。[page::0,1,2,5,6,7]

---

二、逐节深度解读



2.1 科创板起源与发展


  • 关键论点

- 科创板由上交所设立,独立于现有主板,实行注册制(区别于创业板核准制),重点服务科技创新企业。
- 从2018年11月至2019年3月,上交所及证监会陆续发布系列规则,明确科创板定位和运营细则,突出市场化、差异化的审核和交易机制。
- 科创板设立的初衷在于弥补传统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企业支持不足的短板,尤其是覆盖境内未盈利或股权结构复杂高科技企业,引入注册制试点,推动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
  • 推理依据

- 从时间线(表1)可见,政策制定节奏紧凑,强调高层重视和改革决心。
- 对比创业板,科创板放宽了盈利、估值等硬性指标,多重上市门槛选择提高包容性。
- 设立注册制表明改革方向,强调信息披露代替实质性批准,需更强监管机制配合。
  • 数据点解读

- 比如科创板预计市值门槛多档设计(10亿至40亿不等)配合营收、研发投入、现金流等多样指标,显著不同于创业板近两年盈利规定。
- 交易机制增加盘后固定价格、涨跌幅调整,体现市场创新包容性设计。
  • 结论

- 科创板是中国资本市场结构优化和服务科技创新的标志性举措,设计上力图兼顾风险防控和效率提升,试点注册制为后续全市场改革积累经验。[page::1,2]

---

2.2 科创板参与方式与投资者结构


  • 参与方式

- 一是以配售(战略配售、网下发行)形式参与首发股票,二是上市后在二级市场交易(包括竞价交易、盘后固定价格交易、大宗交易)。
- 发行规则与主板显著不同,如网下发行比例提高(最低70%-80%),申购单位降至500股,且战略配售门槛放宽。
- 二级市场设立了个人投资者门槛:账户资产日均不低于50万元且证券交易经验≥2年,同时交易方式创新(如盘后固定价格,做市商引入设想等)。
  • 投资者结构影响

- 基于上交所2017年投资者结构数据(表5),自然人投资者账户多占99.78%,但持股仅占21.17%,且投资门槛设置排除约85%自然人投资者。
- 该措施有助于引导长期、专业投资行为,保障市场稳定性及投资者权益。
- 机构投资者如基金公司、保险公司成为主力,后续通过基金产品等方式间接涵盖中小投资者。
  • 推理和分 析

- 高门槛提升投资者质量,降低投机及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
- 科创板交易规则与主板差异(表2、4),如涨跌幅宽松、交易单位及方式创新,均意在支持科技企业与投资者匹配,稳定流动性并增强市场活力。
  • 结论

- 科创板参与方式较为多样,结合较高投资门槛,有利于市场健康发展,但也导致投资者结构显著分化,强调合规权益保护框架。[page::0,3,4,5,6]

---

2.3 科创板基金产品分析


  • 基金行业背景:

- 公募基金数量和规模快速增长(图1、2),为参与科创板提供基础设施和资金池。
- 传统权益基金种类繁多,规模庞大(表8、图5、6),具备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能力。
  • 科创板基金的类型

- 科创板主题基金:门槛相对低,申赎灵活,适合中小投资者参与,实现长期资本积累与风险分散。但存在“双十”投资比例限制,限制了高仓位操作。
- 科创板指数基金:尤其是ETF,费率低、流动性好、运作透明,但初期受成分股数量及流动性影响较大,难以立即普及。
- 战略配售型基金:允许战略投资者低成本参与,基金规模大,费用低,设有3年封闭期限制流动性,且封闭期内开放仅限申购,增强资金稳定性,支持企业融资。
- 其他公募产品:通过修订合同扩大投资范围,实现对科创板的间接投资。
  • 重要数据与趋势

- 截至2019-03-08,33只科创主题基金获受理,其中13只明确3年封闭运作。
- 战略配售基金6只,规模达到1076.77亿,重仓优质蓝筹。
- 普通权益型基金数量多达3347只,合计规模逾1.7万亿,未来可能调配部分资金进入科创板。
  • 逻辑推演

- 由于科创板高投资门槛和风险,公募基金成为吸纳散户的关键工具。
- 通过多元化基金产品体系配合注册制和市场机制改革,实现对科技创新企业的资本支持和投资者权益保护。
  • 结论

- 科创板基金产品具备多样化特征,覆盖长期投资和战略参与多类型需求,为资本市场创新和投资者结构优化提供强有力支撑。[page::6,7,8,9,10]

---

三、图表深度解读



表1:科创板提出至今政策进程(页1)


  • 描述:梳理2018年11月至2019年3月间,科创板相关政策、征求意见稿及首批受理企业公示时间节点。

- 作用:体现政策推进的节奏及系统性,为报告论述改革背景提供证据。
  • 见解:政策推进快速且协调,多项细则同步出台,表明监管层对科创板建设的高度重视。[page::1]


表2:科创板与创业板交易机制对比(页2)


  • 描述:从审核制度、上市门槛、交易机制等维度比较科创板和创业板差异。

- 重点:科创板实行注册制,上市门槛更注重市值和研发投入,无需强制盈利,交易方式包括盘后固定价格,大幅提高网下发行比例,涨跌幅限制更宽松。
  • 解读:科创板更为包容创新型企业,交易机制更灵活复杂,体现市场化改革特征,区别于创业板较为传统的审批制度。[page::2]


表4:发行与承销规则对比(页4)


  • 描述:详细对比科创板与主板在发行对象、报价机制、回拨比例、申购单位、战略配售及绿鞋机制上的不同政策。

- 作用:表明科创板发行市场更倾向专业投资机构,申购门槛降低,战略配售及绿鞋使用权限宽松体现较强市场灵活度。
  • 限制:回拨比例明显缩减,强调网络申购规模管控。

- 解析:支持市场参与主体结构调整,更好地保障发行过程的公正和透明。[page::4]

表5: 上交所投资者结构(2017年)(页6)


  • 描述:自然人投资者数量庞大占99.78%,但持股市值仅占21.17%;机构投资者虽然账户少却持股集中。

- 含义:个人投资者多为小散户,科创板50万投资门槛将令绝大多数自然人无法直接参与,推动资金向机构集中。
  • 策略启示:门槛设计意在提高市场稳定性,避免散户盲目投机,推动市场理性化发展。[page::6]


图1与图2:基金数量与规模(页7)


  • 描述:2016年至2018年间,基金数量和规模持续增长,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尤其显著。

- 解读:显示机构投资者基础稳固,公募基金蓬勃发展,为参与科创板提供基础的资金和产品需求。
  • 策略意义:基金行业的快速壮大为科创板基金产品的开发和普及奠定坚实基础。[page::7]


图3与图4:创业板指数基金与股票市值变化(页9)


  • 描述:创业板指数基金自成立以来数量和规模显著攀升,上市股票数量和市值稳定增长。

- 启示:指数基金为创新板块提供有效的投资工具,科创板同类产品的潜力巨大,但初期受限于成分股数量及流动性。
  • 展望:指数基金是科创板资产配置的重要方向,推动市场普及和风险分散。[page::9]


表7:战略配售基金(页9)


  • 介绍:6只战略配售基金规模超过1000亿元,费用低廉(管理费0.1%,托管费0.03%),持仓集中在大型优质企业。

- 属性及作用:战略配售基金因获得全额配售,成为机构低成本参与科技创新企业的重要方式,强调3年封闭促进资本稳定流入。
  • 策略意义:为科创板企业提供强大长线资金支持,同时帮助机构投资者锁定优质标的,实现共赢。[page::9]


表8及图5、图6:权益型基金构成(页10)


  • 详细数据:3347只权益基金合计规模约1.7万亿,灵活配置和偏股混合型基金占比最高,展现公募基金种类多样及资产规模大。

- 含义:基金整体具有较强的投资灵活性和风险承受能力,是科创板潜在重要资金来源。
  • 推断:基金的多样性为科创板投资提供了多种路径,尤其灵活配置基金可根据市场情况调整持仓。[page::10]


---

四、估值分析



报告未专门涉及具体个股或科创板整体的估值计算模型,如DCF或市盈率等具体数值估值。其重点在于市场制度和结构设计、投资者构成及基金产品的市场机制层面分析。因此,估值分析侧重于注册制以及市场设计如何间接影响投资估值环境,如更灵活的上市门槛、有利于科技企业展示未来成长价值的容忍机制,而非传统主板盈利门槛导向的短期盈利标准。

报告对战略配售基金和主题基金的投资逻辑进行了间接估值暗示,战略配售基金因价格优势和锁定期,具备较为确定的持仓估值优势,但缺乏具体估值模型[page::2,9]。

---

五、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从制度和市场结构角度隐含了几处风险提示:
  • 投资者门槛提高可能导致流动性不足,投资者结构单一化,市场波动性加大。

- 科创类企业本身高风险特征,盈利不稳定,技术迭代快,商业模式尚不成熟,带来较高投资风险。
  • 战略配售基金封闭期限制流动性,投资者资金流动性受限。

- 注册制推广初期市场监管及信息披露压力大,有待观察实际运行监管的效果。
  • 指数基金初期受限于成分股数量和流动性不足,跟踪误差可能较高。

- 对于保险资金等长期机构投资者,风险偏好与投资周期的错配也带来配置挑战。

报告提出通过提高投资者适当性标准、配套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引入稳健的市场化机制等方法进行风险缓释[page::2,3,6,9]。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整体基调积极,强调科创板市场创新及潜力,少涉及可能的实际操作风险或制度完善中遭遇的挑战(例如信息披露执行难度、投资者教育复杂性等),视角略显理想化。

  • 投资者50万门槛虽旨在引导稳定发展,但可能忽视中小投资者参与意愿与资本积累需求,长期影响尚未详尽探讨。
  • 对战略配售基金的3年封闭定位虽有助于资金稳定性,但资金流动性限制是否会影响基金吸引力和投资者多样性,报告中未展开深入分析。
  • 报告对基金产品的“双十”投资限制(即基金对单一股票持仓比例限制)提及较少,未讨论这对主动管理科创板主题基金的灵活性和收益影响。
  • 报告中图表部分因图片清晰度限制,数据具体细节解析存在一定局限。
  • 对估值及风险控制机制未有充分展开,尤其是市场可能对新型注册制的接受度和应对策略的细节描述不足。
  • 整体内容聚焦于政策制度、基金构成与市场结构,缺少对科创板实际企业财务表现、技术创新周期影响等深层企业层面风险的剖析。


---

七、结论性综合



《科创板解析:规则、投资者结构与基金产品》报告通过详实的政策梳理、参与结构解析和基金行业数据解析,全面展现了科创板作为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创新的前沿,在制度设计、投资者资格限制及市场运作方式上的重大突破。科创板放弃传统核准制,采用注册制,落地多项创新交易规则(如盘后固定价格交易、涨跌幅调整、申购单位降低等),凸显深化改革的魄力。

投资者结构的分析突出资本市场从散户为主向机构投资者为主的转变,50万元投资门槛有效过滤短期投机,激发长期理性资金进入,同时通过基金、资管计划和战略配售多条杠杆充分体现市场的包容性和弹性。基金产品方面,科创板催生了多层次、多类型的创新基金产品,包括公募主题基金、指数基金和战略配售基金,为不同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提供合适工具,完善市场资金来源结构。

图表数据分析显示基金行业特别是公募基金以其庞大的规模和高增长态势,具备强大资源优势,将成为支持科创板发展的核心力量。战略配售基金通过三年封闭期的锁定机制,为市场提供稳定资金保障,同时兼顾流动性和参与门槛。指数基金的低成本和高透明度为未来扩大投资人群提供良机,但仍面临成分股数量及流动性限制。

风险方面,报告强调门槛设置和监管制度的完善是防范市场波动和信息不对称的关键,但对市场接受度、封闭期流动性压力及企业创新周期的深层影响分析较少,仍有改进空间。

总体而言,报告展现出科创板作为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全新尝试,具有里程碑意义。通过合理设计的制度和基金体制,科创板有望带动新兴产业资本化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优化,为投资者提供可持续的增长机遇。

---

参考图表示意



图1:基金数量规模变化(2016年以来)

图2:不同类型基金规模变化(2016年以来)

图3:创业板类指数基金数量与规模变化(2011年以来)

图4:创业板股票数量与市值变化

图5:不同类型基金数量分布(2018Q4)

图6:不同类型基金规模分布(2018Q4)

---

溯源



本分析全文综合自报告第0至12页内容,图表分布于第1至10页,数据主要来源于证券监管部门、上交所和Wind资讯等官方渠道。[page::0-10,12]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