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古通今:特定宏观发展阶段下的风格特征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通过复盘美国自1950年以来的宏观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人口与投资者结构变迁,归纳特定宏观阶段行业及风格表现规律。认为当前中国经济转型期与美国80年代相似,经济动能转换中盈利及业绩确定性是主要定价因素,行业景气受居民消费能力、主力消费群体及机构投资者结构影响,重点关注业绩稳定、符合新兴产业方向的标的,洞察行业集中度和风格特征的演变趋势 [page::0][page::2][page::10][page::15][page::16]
速读内容
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阶段划分 [page::2][page::4][page::5]


- 1950年以来,美国经济增长经历了多个阶段,1990年前增速波动大、周期短,后期稳定性高、周期长。
- GDP构成个人消费支出占比最高且持续增长,服务业比重大幅提升,制造业占比逐渐下降。
- 行业结构调整表现为金融保险等第三产业占比超过制造业,反映产业转型趋势。
投资者和人口结构变迁分析 [page::6][page::8][page::9]


- 机构投资者占比自1980年代后快速提升,超过非机构投资者,影响市场交易行为及风格偏好。
- 人口结构中25-44岁主力消费群体持续提升,老年人口占比上升,带动消费结构变化。
- 家庭资产配置向金融资产倾斜,间接持股比例提升,反映投资渠道多样化。
美国70-80年代两个典型风格演绎阶段 [page::10][page::12][page::13]

- 1970-1982年“漂亮50”行情体现盈利能力和业绩稳定性对估值的溢价作用;高ROE大盘蓝筹股表现优异。
- 1975-1984年经济转型中小盘行情兴起,新技术领域(医疗、生物、电子等)受投资者青睐。
- 1983-1989年“80年代大消费”阶段受经济复苏和通胀下行影响,主力消费群体和机构投资者占比提升,共同推动大消费行业持续超额收益。
对中国股市的启示及未来展望 [page::15][page::16]

- 中国当前经济结构、增长节奏与美国80年代相似,正处于传统动能减弱、新兴动能培育阶段。
- 行业趋势将由业绩确定性主导,业绩稳健的龙头企业可望获得估值溢价,同时契合新经济方向的细分行业亦有望受益。
- 重点关注消费升级、科技创新领域,结构性行情持续演绎,风格轮动与成长价值关注并重。
深度阅读
金融研究报告详尽分析报告——《鉴古通今:特定宏观发展阶段下的风格特征》
---
1. 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鉴古通今:特定宏观发展阶段下的风格特征》
- 作者与团队:金融工程团队,主要分析师包括陈奥林、徐忠亚、杨能、殷钦怡、刘昺轶等
- 发布机构: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
- 日期:2020年(报告部分时间点和引用文献显示为2020年左右)
- 主题:该报告围绕宏观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及其对风格和行业特征的影响展开,重点对比中国当前经济转型阶段与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及股市表现,探讨经济结构变革对风格投资和行业轮动的启示。
核心论点与评级
- 认为中国目前经济发展阶段与美国20世纪80年代相仿,均处于经济转型期,老动能减弱,新动能尚未完全形成。
- 盈利及盈利确定性是资本市场定价的核心,这一规律在美国80年代表现明显。
- 美国80年代大消费时代的表现对中国A股具有显著的参考价值。
- 报告未直接给出具体股票评级,但明确指出业绩稳定性和确定性是当前及未来的重要关注点,成长性与业绩确定性共同驱动估值调整。
---
2. 报告章节逐节深度解读
2.1 研究方法(第2页段落)
- 报告用股利贴现模型(DDM)公式解析公司价值,强调公司价值由资本、盈利能力和成长性以及市场无风险利率与风险溢价组成。
- 盈利能力和成长性直接受宏观环境、行业和企业经营影响。
- 研究通过复盘美国不同时期宏观经济变量,寻找与中国当下阶段匹配的时间区段,基于宏观经济、产业结构、通胀、人口及投资者结构划分阶段,进而分析风格和行业表现,聚焦于盈利和业绩确定性。
2.2 美国宏观经济发展阶段划分(第2-9页)
经济增长(2.1)
- 美国1950年以来的GDP年增长率显示明显波动,90年代前后为分界,90年代后增长更为平稳。
- 图1显示1950-2020年美国GDP同比增长率及其不变价同比增速,波动明显,2020年疫情冲击导致剧烈下跌。
- 图2-3描绘10年滚动平均增长率及标准差变化,支撑了分阶段划分逻辑。[page::2,page::3,page::4]
GDP构成(2.2)
- GDP细分为政府消费投资、净出口、个人消费、私人投资。个人消费贡献最大,70年代后服务业占比持续上升,至2019年达到69%。
- 图4、5展示了GDP组成和个人消费分项的占比变化。个人耐用品和非耐用品消费占比下降,服务业持续提升。
- 行业角度看,金融保险等第三产业份额上升,制造业占比下降,80年代起金融保险超越制造业(图6-8)。
- GDP拉动率分析显示,投资和消费的波动幅度变化也反映经济周期(图6-7)。[page::4,page::5,page::6]
通胀与利率(2.3)
- 1960-2000年间,联邦基金利率波动较大,2000年后出现周期性变化。
- CPI通胀与利率存在高度相关性,起伏显著(图9)。
- M2货币增速波动频繁,调节经济的频率高于利率。
人口结构(2.4)
- 1950年以来婴儿潮对0-4岁人口占比影响显著,该组别及5-17岁占比经历阶段性变化。
- 25-44岁主力消费人群占比1971年低点后大幅上升,1980-1990年为高峰,2010年以来波动。
- 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呈持续上升趋势,反映老龄化加剧(图10)。[page::6,page::7]
投资者结构(2.5)
- 1950年代非机构(家庭等)持股比例高达90%以上,1980年代后机构投资者比例逐渐超过并稳定维持约60%以上。
- 机构内部共同基金、ETF和外资持股规模显著,2019年机构投资者占美股总市值62.3%(表1,图11-12)。
- 家庭及非盈利组织资产中金融资产占66%,非金融资产占34%(主要为房地产),持股方式逐渐由直接转为间接持股(图13-15)。[page::7,page::8,page::9]
对因素区间划分的总结(2.6)
- 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是主导行业和风格长期走势的核心变量。
- 美国经历了高速增长-中枢下降-转型-缓和的多阶段循环。
- 新动能的形成与产业结构调整是阶段轮转的关键驱动力。
2.3 特定宏观环境下的风格与行业演绎(第10-14页)
1970-1982年漂亮50及十年小盘行情(3.1)
- 60年代美国面临出口优势减弱与劳动生产率放缓,70年代初短暂衰退,企业盈利下滑,经济复苏初期具有高度不确定性。
- 漂亮50股票表现盈利能力稳定,ROE持续优于市场整体(图16-18),体现市场对盈利确定性的溢价。
- 漂亮50组合表现阶段性优异(1968-1973,1981年复苏期),但1973年经济衰退导致ROE急跌,估值溢价被刺破,后续虽盈利恢复,但估值已不可复制(图19-20)。
- 行业方面,烟草、消费品等表现优异,价值风格初期弱势,后盈利风格和大盘龙头明显受益(图20-22)。
- 小盘股行情伴随经济不确定性和新技术革命兴起(微电子、生物工程等),医疗保健、软件等行业获得显著超额收益。
1983-1989年大消费时代(3.2)
- 70年代后期美国经历滞涨,里根改革及沃尔克政策实施后,1983年开始经济复苏,通胀利率大幅下降。
- 居民消费能力提升、25-44岁主力消费人口比例上升、机构投资者占比提高,这三因素共同促使大消费风格崛起。
- 行业ROE显示烟草、食品、个人服务等行业盈利高,科技和不动产跑输(图26)。
- 行业表现上,大消费相关行业收益远超其他行业(图27)。
- 价值、盈利风格显著,动量强劲,大盘龙头表现优异(图28)。
2.4 对A股的启示(第15-16页)
当前中国经济与美国80年代相似(4.1)
- 中国2012年以来GDP增速下滑,第三产业贡献持续上升,第二产业(制造业)仍占绝对优势。
- 产业结构正在转型中,传统制造业占比较高但逐渐下行,服务业、金融业份额提高,类似美国80年代产业结构演变(图29-32)。
- 当前中国经济亦处于转型阵痛期,传统动能减弱,新兴动能尚不完全显现,新的增长来源待验证。
行业与风格展望(4.2)
- 业绩确定性成为投资关注重点,经济不确定时更青睐经营模式明确、盈利稳定的公司。
- 同时,受益于转型的新兴行业具备估值提升潜力,类似美国75-84年间小盘技术成长股行情(图33-34)。
2.5 总结(第16页末)
- 经济增长、产业结构、通胀、人口与投资者结构是决定不同时期风格行业表现的关键因素。
-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阶段与美国80年代基本相仿,均处于经济结构转型期。
- 盈利确定性是主要定价因素,投资者应重点关注盈利稳定的龙头公司及转型中具成长性的行业。
---
3. 图表深度解读
图1-3 美国GDP增长与波动性
- 图1显示1950年以来美国GDP同比及不变价同比增长率,数据起伏剧烈,尤其2020年疫情引发负增长。
- 图2的10年滚动均值显示经济增长中枢由1950年代约4-5%逐步下降到当前2%左右。
- 图3的10年滚动标准差显示GDP波动性自1950年代起明显下降,尤其90年代后波动减小,凸显经济增长更加稳定。
图4-7 GDP构成与拉动率
- 图4展示GDP四部分占比,个人消费支出长期维持最大比例,服务业上升趋势明显;净出口占比小且为负。
- 图5个人消费分项显示服务占比从1950年不到40%提升至2019年近70%,耐用品和非耐用品占比缩水。
- 图6展示四部分拉动GDP增速贡献率,个人消费和私人投资波动最大,净出口和政府支出较平稳。
- 图7个人消费细项拉动贡献中,服务波动更大,耐用品、非耐用品贡献稳定或下降。
图8 行业增加值结构变化
- 图8呈现1950-2019年主要行业占GDP比重趋势,制造业由28.43%大幅跌至12.36%,金融保险上升超越制造业,第三产业占比持续增加。
- 这体现产业结构由传统制造向服务业高度转变,是典型经济结构转型表现。
图9 通胀与利率走势
- 联邦基金利率与CPI通胀走势高度相关,利率周期性强,特别是1980年代初高利率抑制通胀。
- M2货币供应增长波动更大,货币政策调控频率高。
图10 人口结构变化
- 不同年龄层人口占比变动有规律,婴儿潮后新生人口下降,老龄人口比例持续攀升。
- 25-44岁主力消费群体在80年代达到高峰,后来略有波动。
- 人口结构深刻影响消费需求及产业发展。
图11-12 投资者结构演变
- 机构投资者占比从1950年代7%猛增至2019年超60%,表明市场主体逐步专业化。
- 家庭及非营利组织持股逐步从直接股票转向间接持股(基金、ETF等),持股结构金融资产占主导。
图13-15 家庭非金融资产与持股组成
- 非金融资产中房地产占大头,金融资产持仓比例稳定。
- 直接持股比例自1980年代后下降,间接持股迅速增加。
- 细分资产结构多样,反映居民财富多元分布。
图16-22 漂亮50及70年代风格与行业表现
- 漂亮50股票ROE显著高于市场,表现出盈利的稳定性和确定性。
- 累计收益与超额收益显示漂亮50在不同时期的显著优势及随后估值回撤风险。
- 70年代新技术催生了小盘股行情,医疗保健、电子设备行业领先。
- 风格表现上早期价值风格弱,盈利和动量表现较好。
图23-28 80年代大消费时代特征
- 补充全球宏观经济环境大幅改善,通胀利率下滑,消费能力恢复。
- 主力消费人群占比稳步上升,机构投资者比例享高速增长,推动市场风格向盈利、价值、大盘集中。
- 烟草、食品等消费相关行业表现突出。
- 动量风格强劲,资金不断向确定性盈利板块集中。
图29-32 中国当前经济结构对比
- 中国GDP增速和行业结构显示转型型特征,服务业比重持续上升,但制造业依然保持较高水平。
- 分行业的贡献率正经历转型,工业减少,金融和信息服务保持相对稳定。
- 这符合美国80年代经济结构转型趋势。
图33-34 A股行业与风格表现示例
- 近期食品饮料、医药生物和计算机电子行业获得超额收益。
- 盈利、成长、动量风格动态明显,盈利风格稳定增长,动量波动较大,表现活跃。
---
4. 估值分析
报告重点通过行业风格和盈利能力视角分析市场表现,未提供传统DCF或市盈率目标价细节。但通过漂亮50溢价逻辑及盈利确定性溢价分析,隐含了以下估值理解:
- 盈利实力(ROE)稳定、持续增长的企业更易获得市场估值溢价。
- 估值的波动很大程度受宏观经济复苏不确定性及预期变化驱动,例如70年代通胀、利率冲击导致漂亮50估值崩跌。
- 新兴成长股在产出新技术突破时有估值频繁提升的机会。
- 投资者结构变化(机构占比提升)也推动估值向蓝筹龙头、大盘、盈利确定性高企业倾斜。
因此,本报告提出的估值模型强调对盈利确认度和成长性风险的合理分摊,而非单纯依赖传统的估值倍数法。
---
5. 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默认的主要风险包括:
- 宏观经济不确定性风险:经济增速波动、通胀利率变动可能突然破坏市场对盈利稳定的预期。
- 产业转型成功风险:新的增长动能(科技创新、智能制造等)能否引发实际替代尚存不确定。
- 估值波动风险:高估值阶段可能随经济扰动发生大幅调整。
- 人口结构变化风险:人口老龄化等可能影响消费需求及长期经济潜力。
- 投资者行为风险:机构投资者持仓结构变化可能加剧市场波动或抱团风险。
报告有意识地强调需持续关注业绩确定性对应的风险溢价能否持续,并暗示需警惕经济转型期的估值泡沫。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对应美国80年代经济与当前中国的类比轴线合理,但未充分讨论两国结构性差异(例如制度、国际环境、人口基数差异)。
- 对估值方法过于依赖盈利确定性溢价,未充分涉及宏观政策变化及中美贸易摩擦等中国特定风险。
- 盈利确定性作为投资主线假设强,可能忽视部分新兴科技及成长股阶段的高波动性与高风险。
- 报告中经济转型阶段的预期逻辑较为顺畅,风险识别未完全展开排除其他不确定性技术革命失败或政策变动风险。
- 部分图表数据时间序列截止于2019年,未包含疫情全貌及其对全球经济长期影响,或影响判断时效。
---
7.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围绕宏观经济变量组合划分经济发展阶段,通过复盘美国1950年以来的经济及资本市场表现,特别聚焦于1970-1989年间的风格与行业演绎,明确提出中国当前经济正处于类似美国80年代的经济转型阶段。在此框架下,盈利能力和盈利确定性成为资本市场的核心定价因素,龙头消费板块表现强势。
- 主要发现:
- 经济增长稳定性提升及产业结构由制造业向第三产业转变,是风格变迁的根本驱动力。
- 美国“漂亮50”行情彰显盈利稳定性的估值溢价逻辑在复苏初期尤为突出,但估值高峰易被宏观冲击打破,估值不可盲目持续。
- 80年代美国大消费时代,受益于通胀治理、主力消费人口扩增及机构投资者兴起,市场青睐盈利强劲、业绩确定的龙头公司,这一逻辑对中国A股具有启示意义。
- 投资者结构演变,特别是机构占比提升,强化了大盘集中与抱团现象,影响风格表现。
- 中国当前宏观、产业、人口及市场结构与80年代美股环境高度相似,盈利确定性和转型新兴领域双支撑将成为未来A股重要投资主线。
- 图表支持:
- 通过一系列图表(如GDP增长与波动、产业占比变迁、人口结构、投资者持股结构)详细展现经济转型与市场演绎的历史轨迹。
- 盈利能力指标ROE的时间序列数据清晰证明了不同经济阶段对应的风格特征。
- 美股行业及风格表现图展示了波动、估值、风格变化与宏观发展阶段高度相关。
- 总体立场:
- 在中国经济转型期,聚焦盈利稳定且具确定性的龙头企业,同时关注与新技术及新产业相关成长性标的,兼顾估值合理性与成长潜力,方能适应市场变动,实现超额收益。
- 盈利确定性是长期的价值投资核心,但对新兴产业的关注可适时切换策略。
综上,报告提供了对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风格演进的深刻洞见,并为当前中国投资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历史视角,兼顾稳健与创新的投资思路,具有较强指导意义。[page::0,1,2,3,4,5,6,7,8,9,10,11,12,13,14,15,16]
---
附:报告中重要图表示例
- 图1 美国GDP同比增长率
展示1950年后GDP增长波动,体现经济周期变化及2020年疫情冲击。

- 图8 行业增加值占比趋势(1950-2019)
展示制造业占比大幅下降,80年代后金融保险超过制造业,为产业转型直观体现。

- 图16 漂亮50与经济及通胀关系图
表明经济复苏初期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漂亮50的稳定盈利获得溢价。

- 图19 漂亮50组合收益及估值回撤
盈利确定性溢价被经济衰退冲击,组合同期表现明显波动。

- 图27 80年代大消费行业表现
食品、烟草等消费行业持续超越大盘,反映消费升级风格占上风。

- 图31 中国GDP行业增加值占比
展示制造业及金融业占比走势,与美国80年代类似的经济结构转型路径。

- 图34 A股风格累计收益走势
反映当前中国市场盈利、动量等不同风格表现,为未来风格轮动提供参考。

---
以上分析详尽涵盖了报告的所有核心章节和表图内容,对其提供的宏观经济阶段划分、风格演绎及估值逻辑做了深入剖析,兼顾定量数据和定性推理,助力理解当前经济阶段下行业与风格的投资逻辑。[page::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