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类 ETF 的机构投资者占比在提升?—穿透算法下的 ETF 机构持仓行为分析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报告基于ETF机构持仓穿透算法,修正了联接基金影响下的机构持仓占比,详细分析了不同类别ETF及板块、主题、宽基ETF中机构与个人投资者的持仓变化趋势,发现股票型ETF机构持有比例下降,科技及科创板相关ETF机构持有比例有所提升,军工主题ETF机构持有比例大幅下降,消费及周期板块个人持仓增长显著,报告为理解ETF市场投资者行为提供重要参考 [page::0][page::4-12].
速读内容
ETF机构持仓穿透算法简介 [page::3-4]

- 传统统计高估 ETF 机构持仓比例,因联接基金中含个人投资者。
- 穿透算法根据联接基金持有结构修正实际机构持仓,占比更准确。
ETF市场投资者行为分析 [page::4-6]

- 2021H1股票型ETF总规模7605亿元,机构持有比例降至40.02%,个人持有比例上升4.39%。
- 债券型ETF机构持有比例稳定高于90%,2021H1达95.94%。
- 货币型ETF机构持有比例略升至87.54%。
- 跨境ETF机构持有比例大幅下降至34.13%,个人投资者占比提升。
- 商品型ETF机构持有比例持续下降,2021H1为13.70%。
按板块分类的机构与个人持仓变动 [page::7-9]




- 周期板块ETF规模增长最多,个人投资者持仓增幅最高(110%)。
- 科技板块机构投资者持仓增长30%,机构占比从11.28%升至16.20%。
- 其他板块机构持仓规模及持有比例均不同程度下降或维持低位。
按热点主题ETF持仓分析 [page::9-10]



- 军工ETF规模增长显著,但机构持仓比例由50.54%降至25.99%。
- 芯片ETF机构持仓占比上升明显,从8.84%增至18.69%。
- 5G与新能源车相关ETF机构持仓也有不同幅度变化。
- 个人投资者增持军工和红利ETF,减持芯片与5GETF。
宽基ETF机构与个人投资者持仓动态 [page::11-12]




- 科创板ETF规模和机构持仓占比均显著上升,机构持仓占比由7.5%增至11.29%。
- 上证50、沪深300等传统宽基ETF机构持仓占比有所下降,但依然维持较高水平。
- 个人投资者对科创板和沪深300等宽基ETF持仓呈现增长趋势。
结论总结 [page::12]
- 2021H1,股票型ETF机构持有比例显著下降,个人投资者持仓比例提升明显。
- 科技及科创板ETF吸引更多机构资金,军工及部分热点主题ETF机构资金有所流出。
- 投资者结构变化反映出个人投资者参与度提高,机构投资者偏好向科技成长板块倾斜。
- 本报告基于穿透算法提供更准确的ETF机构持仓数据,为市场投资者行为分析提供新视角。
深度阅读
金融工程专题报告《哪类 ETF 的机构投资者占比在提升?—穿透算法下的 ETF 机构持仓行为分析》详尽分析报告
---
一、元数据与概览
- 标题: 哪类 ETF 的机构投资者占比在提升?—穿透算法下的 ETF 机构持仓行为分析
- 作者: 张欣慰、杨丽华(国信证券)
- 发布机构: 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
- 报告日期: 2021年9月7日
- 主题: 本报告聚焦于中国市场ETF的机构持仓分析,采用“ETF 机构持仓穿透算法”修正传统统计的机构持仓比例,深入剖析不同资产类别、板块、主题及宽基ETF中机构投资者的持仓变化情况,探讨机构投资者的偏好与持仓动态。
- 核心观点:
- 传统统计方法存在将ETF联接基金中个人持有部分错误计入机构的偏高估计问题,报告使用穿透算法对机构持仓数据进行修正。
- 2021上半年(H1)个人投资者在股票型ETF中的持有比例上升,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有所下降。
- 科技板块ETF成为机构持仓规模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周期板块个人投资者持仓增长最为显著。
- 芯片ETF的机构投资比例明显提升,军工ETF的机构持仓比例则大幅下降。
- 宽基类ETF中,科创板ETF机构持有比例提升,上证50、沪深300等传统宽基机构比例有所下降。
- 主要结论: ETF市场机构投资者持仓结构正在经历结构性调整,科技创新板块和新兴主题获得更多机构青睐,但整体机构占比在股票型ETF中有所下降,个人投资者活跃度升级。[page::0,4,12]
---
二、逐节深度解读
2.1 ETF机构持仓穿透算法(第3-4页)
- 问题识别: 当前ETF半年报/年报公布的机构投资者持仓占比统计中,将ETF联接基金完全归为机构,导致机构持仓比例被高估。因联接基金内也包含个人投资者。
- 解决方案: 报告提出“ETF 机构持仓穿透算法”,通过对ETF联接基金的数据进一步分解,将联接基金内的个人比例剔除,修正机构实际持仓比例。
- 逻辑与公式:
- 机构持仓 = ETF公布机构持仓比例 - 联接基金占比 * 联接基金内个人占比
- 计算公式清晰精确,兼顾数据缺失情况下的反向推算。
- 方法意义: 为投资者和研究人员提供更准确的机构投资者参与度衡量,提升市场结构的真实反映能力。[page::3,4]
2.2 ETF市场投资者行为分析——按资产类别(第4-6页)
- 股票型ETF:
- 规模由2020H2的7409亿元增至2021H1的7605亿元。
- 个人持有规模增长10.75%,从4119亿元升至4561亿元。
- 机构持有规模小幅减少,机构持仓占比显著下降至40.02%,较2019H2下降约25个百分点,反映机构投资者逐步减少配置比例。
- 债券型ETF:
- 总规模由193亿元掉至178亿元。
- 机构持有比例高企,保持在95.94%以上,表明债券ETF市场依然以机构主导。
- 货币型ETF:
- 机构持有比例提升,从85.47%升至87.54%。
- 机构持有规模大幅上涨779亿元,显示机构资金偏好货币型流动性工具。
- 跨境ETF和商品型ETF:
- 跨境ETF规模快速增长,机构比例下降明显,仅34.13%。
- 商品型ETF中以黄金ETF为主,机构持仓比例持续下降至13.7%,表明个人投资者对黄金类资产兴趣强烈上升。
- 总结资产类别表现:
- 机构投资者更倾向于债券和货币型ETF。
- 股票型ETF机构持有比例下降,个人增持明显。
- 跨境及商品ETF机构参与热度下降。
- 这些趋势反映出机构投资者在不同资产类别间的配置偏好明显调整。[page::4,5,6]
2.3 按板块分类(第7-9页)
- 规模变动:
- 周期板块规模由283亿元升至458亿元,增幅最大。
- 消费板块次之,增幅约48%。
- 大金融板块规模保持相对稳定。
- 科技板块为最大规模组别(1335亿元),同比略下降。
- 投资者持仓:
- 机构投资者持仓规模增长最明显的是科技板块(30%增长),周期和大金融略有下降。
- 个人投资者持仓周期板块增长最快(110%),消费板块次之。
- 机构占比演变:
- 总体机构持有比例较低,均低于25%,且多呈下降趋势,尤其大金融板块由最高曾达约60%下降至22.33%。
- 唯一例外是科技板块机构比例自11.28%上升至16.20%,显示科技领域受到机构更多关注。
- 结论: 虽然机构持仓规模在科技板块增长,但整体机构占比下降趋势说明机构对周期和金融等传统板块热情减弱,个人投资者对周期、消费类的活跃度提升明显。[page::7,8]
2.4 按热点主题分类(第9-10页)
- 主题规模变化:
- 军工ETF增长显著(199亿增至269亿),红利ETF亦明显扩大。
- 芯片、5G、证券ETF规模有所下滑。
- 持仓主体变化:
- 机构对芯片ETF持仓增加25亿元,但军工和证券ETF机构持仓分别下降31亿元和23亿元。
- 个人投资者对军工和红利ETF持仓大幅增加,芯片和5GETF持仓大幅减少。
- 机构持仓比例演变:
- 对医药、红利、黄金ETF的机构持仓比均出现明显下降。
- 军工ETF机构占比大幅下跌从50.54%降至25.99%。
- 证券ETF机构持有比例小幅下降。
- 芯片ETF机构持有比例由8.84%升至18.69%,5G ETF机构持有比例小幅上升,新能车机构比例略降。
- 分析: 机构投资者正在减少对传统防御和部分周期性主题的配置,向新能源、芯片等高成长主题转移,但整体机构参与度未必同步上升,反映出机构持仓结构调整且分化较大。[page::9,10]
2.5 按宽基分类(第11-12页)
- 规模变化:
- 科创板ETF规模增幅最高,由289亿元增至401亿元。
- 沪深300ETF规模下滑,减少约60亿元。
- 持仓结构:
- 机构对科创板ETF持仓增加24亿元。
- 机构对沪深300、上证50、中证500和创业板ETF持仓均有所减少。
- 个人投资者对科创板、沪深300、上证50、创业板ETF持仓均增加,唯独中证500下降。
- 机构持有比例表现:
- 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仍保持较高机构持仓比例,均在54%-70%区间。
- 科创板ETF机构持仓比例由7.5%上升至11.29%,显示机构逐渐介入创新板块。
- 市场解读: 宽基ETF中机构资金总体有所减少,但科创板ETF成为机构持仓重点,表明机构对创新经济布局加深,其他传统宽基ETF资金结构则发生分化。[page::11,12]
---
三、图表深度解读
图 1:ETF持有人结构(第3页)
- 展示内容: ETF持有人结构分为个人和机构两部分,机构又细分为直接持有和通过联接基金间接持有。
- 核心解读: 该结构图表明,结合联接基金持有人结构,修正后的机构持有比例是机构直接持有加上联接基金中的机构持有部分。这一划分逻辑是穿透算法的核心。
- 意义: 它帮助理清了目前统计口径过高估计机构比例的成因,提供了理论基础支撑后续分析。
图 2至5:不同资产类别ETF机构与个人持有规模及占比(第5-6页)
- 趋势说明:
- 股票型ETF机构持仓占比近年呈断崖式下降至40%。
- 债券型ETF机构占比稳高接近96%。
- 货币型ETF机构占比小幅回升至87.54%。
- 跨境ETF机构占比大幅下降,个人投资者迅猛增长。
- 商品型ETF(黄金)机构占比持续下降至13.7%,个人投资者持有份额持续增加。
- 数据说明: 各类ETF机构投资者的活跃度和配置呈现显著分化,机构偏好债券和货币型,个人投资者活跃度提升尤以股票型和商品型为主。
- 图表与文字呼应,有效支持论断。
图 6至9:板块分类ETF规模与持仓(第7-8页)
- 核心发现:
- 从图6可见,周期和消费等板块ETF规模快速增长,科技板块依旧最大规模。
- 图7、8显示机构与个人持仓规模波动,机构对科技板块增持明显,个人对周期板块增持最显著。
- 图9对机构持仓比例趋势展示,科技板块虽低但有所回升,其他传统板块持续较低比例且下滑。
- 逻辑联系文本分析,揭示机构与个人投资者的板块偏好分化趋向。
图 10至14:热点主题ETF机构与个人持仓变动(第9-10页)
- 图10数据: 军工ETF规模增长显著,芯片及5G规模下降。
- 图11、12数据: 机构投资者增加芯片持仓,减少军工和证券ETF持仓;个人投资者大举增持军工及红利ETF,减少芯片及5G持仓。
- 图13、14: 多个细分主题机构持仓比例趋势,表明机构对军工重仓减少、对芯片等新兴主题增持。
- 揭示投资主题倾向切换及投资者类型差异。
图 15至18:宽基ETF规模与机构/个人持仓比例(第11-12页)
- 规模图示: 科创板ETF规模激增,沪深300略降。
- 机构持仓规模(图16)与个人持仓规模(图17): 机构加码科创板,撤离传统指数;个人提升对多指数的持仓。
- 机构占比(图18): 上证50/沪深300等传统宽基依旧保持较高机构占比,但均呈缓慢下降趋势,科创板机构占比增长明显。
- 反映机构投资者偏好的结构性调整。
---
四、估值分析
报告主要聚焦于机构持仓结构分析与投资者行为,未涉及具体个股估值模型或定价分析,因而无CFD、市盈率或EV/EBITDA等估值方法细节。
---
五、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强调两类风险:
- 市场环境变动风险: ETF投资者行为易随市场环境波动,波动可能导致机构投资比例不稳定。
- 模型设定误差风险: 穿透算法基于统计数据和假设,数据缺失或披露不一致可能带来误差。
- 风险提示: 明确表示模型和数据局限,投资时需审慎判断。[page::0,20]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优点:
- 穿透算法创新性地解决ETF机构持有统计高估问题,使得投资者结构分析更为精准。
- 报告用详实的数据支撑和丰富的图表辅助,逻辑严谨、层次清楚。
- 板块、主题及宽基分类系统化,覆盖全面,附录丰富,方便复现与核查。
- 局限:
- 机构投资者分类未细分不同机构类型(如公募、私募、保险等),对机构行为差异揭示有限。
- 报告未深入讨论为何机构在部分板块和主题减少配置,缺少宏观和政策背景的深入剖析,限制了因果解释力度。
- 分析停留在持仓规模及占比层面,未涉及后续业绩表现或投资回报比较,略显单一。
- 数据限制:基金信息披露频率限制,可能影响数据的时效和动态判断。
- 内在一致性: 报告整体自洽,结论与数据匹配,穿透算法数学定义明确。
---
七、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提出并应用“ETF机构持仓穿透算法”,通过综合基金半年报和联接基金数据,修正了传统统计方法中对机构投资者持仓比例的高估,获得更准确的市场参与结构。
核心发现显示:
- 股票型ETF中个人投资者持有规模和比例显著提升,机构持有比例从60%以上大幅降至40.02%。
- 债券型和货币型ETF仍由机构投资者主导,机构持有比例保持高位。
- 在股票板块中,机构投资者对科技板块的持仓比例提升且持仓规模增长30%,反映出机构重点布局科技创新。
- 周期和消费板块ETF中,个人投资者持仓快速增长,机构比例则明显下降。
- 热点主题ETF方面,机构投资者加码芯片ETF,退出军工和证券ETF,彰显战略调整。
- 宽基指数ETF中,机构投资人有明显结构性迁移,科创板ETF机构持仓比例明显上升,传统指数如沪深300、上证50机构持仓比例有所下降。
图表中的数据趋势与文本论述高度一致,为投资者了解ETF市场及机构投资者行为提供了较为清晰的脉络和参考框架。此报告有助于基于真实持仓结构对ETF资产配置趋势判断,具备重要的市场洞察价值。
---
附加说明
- 数据来源: Wind,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
- 报告适用范围及免责声明: 报告发出时的判断,仅供投资参考,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
- 投资评级体系: 报告附带国信证券的投资评级解释,强调风险提示及职务声明,保障分析的专业性与独立性。[page::20]
---
总体评价
本报告以穿透统计算法为突破口,全方位剖析了我国ETF市场内机构与个人投资者的持仓结构变动,数据详实,分析具体精确,对理解当前市场结构演变和机构投资偏好调整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尽管分析多用于描述性层面,缺少因果分析和策略建议,但作为 ETF 投资者结构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其价值不容忽视。
---
图表示例
以下为部分关键图表示例(原图链接已附于原报告):
- 图2:股票型ETF机构和个人持有规模及占比

- 图9:板块ETF内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

- 图13:医药、红利、黄金ETF内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

- 图18:主要宽基ETF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

---
以上为对报告内容的极其详尽、全面的解读和分析,基于原文数据及图表,保持客观专业,以便为金融分析师及投资者提供深入理解和决策参考。[page::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