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发基金热度变化如何影响 A 股市场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系统分析了中国主动权益基金新发规模的历史波动及其与A股市场的互动关系。通过设计“新发权益基金增量温度计”指标,揭示了四轮新发基金增量热度区间,重点阐述最新一轮自2019年起的热度抬升由资产与负债双向驱动,受到资管新规等政策影响,促进了居民端财富转型与基金规模的快速扩张。报告还梳理了市场波动对基金认购户数、基金公司数和配售比的影响,展示了新发基金热度与市场情绪的正相关关系,指出近期新发热度虽有所回升但对市场推动作用减弱的原因。整体分析强调财富效应驱动资金流向,对理解中国基金发行市场动态及股市发展趋势具有重要参考价值[page::0][page::4][page::5][page::6][page::7][page::11][page::15][page::18]。

速读内容


中国股市波动特征及财富效应 [page::4]


  • A股市场表现出较高波动性,短期内快速拉升后随即回调,财富效应明显。

- 与美国标普500相比,沪深300周度涨幅超过3%、5%、10%的时间占比均约为美国的两倍,体现激烈波动特点。
  • 表1显示A股较美国市场更频繁出现大幅涨幅的周、月级别表现。


财富效应驱动下的新发基金市场表现 [page::5]




  • 股市回调和北向资金净买入促进新发权益基金规模上涨。

- 新发基金市场规模的增长呈滞后特征,是财富效应驱动下“资产影响负债”的结果。

主动权益基金的四轮新发热度抬升及资管新规影响 [page::6]



  • 近十年观察到4轮显著的新发基金热度抬升,2019年起新一轮规模和持续时间均超前。

- 资管新规打破刚兑及非标转标等推动了最新热度的持续抬升,促进理财净值化和财富转型。

新发权益基金增量温度计指标构建 [page::7][page::8][page::9][page::10][page::11]






  • 设计综合指标包括新发/持营比、认购户数、基金公司数及配售比四个变量。

- 新发/持营比指标对新发热度逆势上升赋予更高权重,认购户数和基金公司数分别达到两年90%高位,配售比较低区间基金规模显著。
  • 表2、表3分别说明指标对应权重和新发规模档位分层,图15展示综合计算公式,图16图17反映市场温度计在多个区间显著波动。


历史区间驱动逻辑解析 [page::12][page::13][page::14][page::15][page::16]











  • 2010年、2014-15年、2018年三轮热度抬升均体现“资产影响负债”。

- 2019年起的新一轮热度抬升具备“资产与负债双向驱动”特征,受资管新规影响带来非标转标和负债端需求变化。
  • 图34、表4资料显示2018年后非标社融规模明显下降,资金流入公募基金,为基金市场扩容提供支撑。


新发基金热度回调及短期市场表现 [page::17][page::18]



  • 2015年Q4至2016年Q2出现新发基金热度断崖式下跌,但偏股基金指数超额收益仍较好,体现市场未被热度驱动。

- 2022年7月出现短期新发基金热度回升,伴随北向资金及两融资金高点,继而市场反弹结束,热度提升对市场推动力减弱。
  • 市场反应减弱的原因或为负债端需求边际减弱,产品市场成熟,市场转向博弈阶段。


深度阅读

研究报告详尽分析报告


报告基本信息与核心内容概览


报告标题为《新发基金热度变化如何影响A股市场》,由国海证券研究所的李杨分析师撰写,发布于2022年。报告聚焦于公募基金新发热度与中国A股市场之间的互动关系,探讨新发基金规模如何受市场财富效应和政策驱动影响,及其对市场的反馈机制。作者依托大量历史数据与自创指标“新发权益基金增量温度计”对新发基金热度进行定量分析,总结了四轮明显的新发基金增量热度区间及其驱动力,强调最新一轮由资管新规推动的“资产与负债双向驱动”逻辑是市场新特征。风险提示部分指出分析基于公开信息,具有数据样本限制和政策市场变动风险,且不构成投资建议。[page::0,1]

---

一、引言:市场波动和财富效应—中国股市波动特征与基金新发的关系


章节要点


本节通过对比中国沪深300指数和美国标普500指数的历史走势,揭示中国股市的显著高波动性特点,表现在短期内急剧推升市场价格后随即盘整回落,形成明显的财富效应。对比美国股市稳定且渐进的上升趋势,说明财富效应在中国股市阶段性表现更强烈,容易引发投资者资产端影响负债端的行为。

论据与数据支持

  • 图表1(沪深300与标普500指数走势对比)显示2002年以来中国股市多次经历暴涨暴跌,美国则表现为长期平稳上涨,波动幅度明显小于中国。[page::4]

- 表1统计显示中国市场周度涨幅超过3%、5%、10%等关键点的时间占比均为美国的1.5-2倍不等,突出中国股市短期高波动性特征。
- 例如,沪深300周度涨幅超过3%的时间占比为15.6%,美国为7.5%。
- 类似差异在月度和年度均有所体现,但年度上涨稳定性美国更高。

结论


中国股市的短期剧烈波动带动了财富效应,这成为理解新发基金增量变化的基础逻辑,即市场资产价格的涨幅对居民理财负债端形成驱动,间接推动基金发行规模的增长。[page::4]

---

二、财富效应驱动下的新发基金规模扩张机制


章节要点


报告指出,今年4月27日市场见底后至6月,A股市场调整明显,主要由北向资金驱动,市场资金情绪逐步回暖,带动7月主动权益基金新发规模快速增长。两融资金流入亦呈回暖趋势。核心观点是新发基金增量更多体现为市场财富效应的滞后反应,即“资产影响负债”逻辑。

论据与数据

  • 图2(2022年市场点位走势)显示4月低点后市场逐步调整回升,[page::5]

- 图3(北向资金净流入与两融资金流入情况)显示北向资金净买入由负转正并持续升温,两融资金虽然先下跌,但后期也回流422.94亿元。
  • 图4(新发基金规模与市场点位对比)表明回调及反弹过程伴随新发基金季度发行总份额显著波动。[page::5]

- 图5形象说明“资产影响负债”机制,即市场利好带动资产端提升,继而促发负债端资金规模增大。

结论


市场走势与情绪是推动新发基金规模变动的主要外部动力,体现出资产市场的正反馈机制。然而,该过程具有滞后性,基金新发热度通常随后于市场表现提升。[page::5]

---

三、历史回顾:主动权益基金四轮明显热度抬升


章节要点


自2010年以来,主动权益基金新发市场经历四次明显的热度提升,均与市场大幅上涨同步,其中最新一轮自2019年起规模和持续时间均创新高,主要受益于资管新规下居民财富转型趋势。

论据

  • 图6详细显示四个热度区间与沪深300指数走势的对应关系。

- 图7阐明2019年起热度抬升关键驱动力为资管新规:“打破刚兑”带来的理财净值化、房住不炒及非标转标政策推动基金需求增长。[page::6]

结论


历史经验显示,基金新发热度与市场行情密切相关,且政策法规环境的变迁(如资管新规)对市场结构性变革起显著推动作用,带来基金市场长期增长潜力。[page::6]

---

四、新发权益基金增量温度计设计与解析


总体思路


作者提出“新发权益基金增量温度计”,包含四个核心变量:新发/持营比、认购户数、基金公司数和基金加权平均配售比,用以量化测算新发基金市场热度,与权益市场走势进行对比分析。

各指标深度分析


4.1 新发/持营比

  • 指标计算公式(图9)为当季度新发基金规模(N)与非新发持营增量(S)比值,若持营减少,赋以1.5倍权重,突出逆势新发提升表现。

- 设基准为2,能准确区分四轮新发热度区间(图10),蓝点显示热度区间起点。[page::7,8]

4.2 认购户数及基金公司数

  • 认购户数和基金公司数均按两年期限百分位回溯定位热度显著点,发现过去四轮热度区间均达到90%以上分位,显示参与基数和市场支持力度强大。

- 图11和图12分别展示这两个指标与新发规模一年半周期的高度相关。[page::8,9]

4.3 基金加权平均配售比

  • 以募集目标与实际配售比比例计算潜在资金量,配售比越低说明基金获配比例更高,市场对该基金需求越旺。

- 统计显示新发热度高峰期加权配售比显著下降,尤其是60%以下配售比基金占主导(图13、图14)。
  • 这意味着市场资金对部分优质基金有集中购买,推动整体基金热度抬升。[page::9,10]


4.4 综合温度计构造

  • 依据表2,各指标赋予不同权重(新发/持营比50%、认购户数30%、基金公司数20%、配售比50%),新增档位权重(表3),形成综合评分h,经百分位标准化得出最终热度值(图15)。[page::10,11]


4.5 热度指标回溯与验证

  • 自2006年以来新发热度计共触发四大区间,最新一轮在规模、热度和持续时间上均超前(图16、图17)。[page::11]


---

五、四轮新发基金热度区间驱动力解析


区间一(2010Q4)

  • A股熊市后小幅反弹,沪深300指数震荡上行,新发基金热度回升,偏股基金指数相对沪深300实现0.47%超额收益,表现为资产影响负债。(图18-21)[page::11,12]


区间二(2014Q4-2015Q4)

  • 2014年下半年牛市启动,沪深300上涨50.54%,偏股基金55.00%,带动新发基金热度大幅提升,仍为资产影响负债。(图22-25)[page::12,13]


区间三(2018Q1)

  • A股市场短期快速冲高,沪深300指数与偏股基金指数累计超额收益分别3.37%和7.7%左右,新发基金热度上升,依旧体现资产影响负债特征。(图26-28)[page::13,14]


区间四(2019Q2-2021Q4)

  • 最新且规模最大的一轮,累计偏股基金指数超额收益达48.47%,远超沪深300涨幅24.32%。与前三轮不同,表现为资产与负债的双向驱动:

- 一方面市场提升带来财富效应,带动新发基金规模增长(资产影响负债);
- 另一方面,受资管新规影响,非标业务转型使得负债端变动反向推动资产价格扩张。(图29-35)
  • 数据显示2018年资管新规后,新增非标社融规模由正转负(表4、图34),资金向标准化市场大幅流入,支撑了巨大的基金发行需求和市场活跃度。

- 该轮区间体现了中国金融市场结构改革对资产和负债两端传导机制的深刻影响。[page::14-16]

---

六、特殊案例:2015Q4-2016Q2断崖式下跌

  • 该周期新发基金热度由78.5骤降至7.1;同期偏股基金指数相对沪深300累计超额收益达到7.7%,市场表现优异但未能有效带动新发热度上升。

- 说明市场表现良好不一定同步刺激基金新发行,可能与市场资金紧张或风险情绪相关。[page::16,17]

---

七、近期短期新发基金热度上升(2022年7月案例)

  • 7月迎来一轮短暂新发基金热度小峰,北向资金和两融资金触及近期高点,推动市场重返高位(图39)。

- 该阶段延续“资产影响负债”逻辑,但后续市场反弹告一段落(图40),显示近期市场对新发基金热度的反应逐渐弱化。
  • 文章指出随着资管新规后负债端需求空间萎缩,市场进入博弈成熟期,新发基金热度对市场的驱动力减弱。

- 隐含市场成熟与波动传导机制变化,警示投资者预期调整的重要性。[page::17,18]

---

八、风险提示

  • 分析基于公开数据,存在数据样本局限性与测算误差。

- 市场和政策环境变动会使行业表现不达预期。
  • 报告不构成投资建议,需投资者独立判断和谨慎投资。[page::0,18]


---

九、批判性视角与潜在不足

  1. 数据样本时间范围与结构限制: 虽覆盖时间较长,但分析主要聚焦主动权益基金,忽视债券型和其他基金可能带来更全面视角。

2. 模型权重分配与设定依据: 新发基金热度温度计权重设定未充分说明具体统计或经济学依据,可能存在人为主观调整风险。
  1. 市场驱动力变化的外部验证较弱: 尽管指出负债端驱动力减弱,但缺少微观资金流动和投资者行为的直接数据佐证。

4. 政策影响的复杂性忽略: 资管新规作用虽重点讨论,但政策环境复杂多元,报告未深入探究宏观政策与跨市场套利等复杂影响。
  1. 缺少估值与收益预测: 报告对基金热度与市场估值联系有限,缺乏对未来基金收益或市场风险水平的系统预测。

6. 新发基金市场温度计变量覆盖有限: 例如无资金来源结构、基金经理策略及持仓变化等维度,可能影响热度与市场关系的完整理解。

---

十、综合结论总结


本报告深刻揭示了中国A股市场的高波动性特征及其引发的财富效应,如何驱动公募基金新发规模的波动。作者基于系统性数据和创新指标“新发权益基金增量温度计”,对2010年以来四轮明显的新发基金增量热度区间进行精确识别和驱动力解析。
通过将市场表现(沪深300指数)与偏股基金相对超额收益结合,明确归纳前三轮新发热度增长主要受“资产影响负债”机制驱动,表现为市场上涨推动财富效应反向拉动基金发行;而自2019年起第四轮则表现为政策驱动的“资产负债双向驱动”,受资管新规打破刚兑的深刻影响,非标转标和标准化资产需求驱动基金市场结构性膨胀。
热度温度计反映了基金发行数量、资金来源广度(认购户数)、机构参与度(基金公司数)、以及市场需求热情(配售比)等多维度综合影响,科学性较强。
近期基金热度虽有短暂上升,但反应边际趋弱,预示市场逐渐成熟并转向理性博弈阶段。报告强调风险提示,呼吁投资者关注政策与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

整体来看,该报告为理解中国新发基金市场与股市波动互动关系提供了系统化、数据驱动的理论框架和实证分析,具备较高的参考价值及实践意义,尤其在量化金融与投资策略设计领域。图表充分展示了时间跨度、市场表现及基金热度变量的相互关系,直观深入。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均可从中洞察基金发行规模变化背后的驱动力,为资产配置与市场监管提供决策支持。[page::0-18]

---

附:主要关键图表说明

  • 图1(第4页):沪深300指数与标普500指数对比,展示中国市场的短期急剧波动与美国市场的平稳上涨形成鲜明对比,体现财富效应机制形成条件。

- 表1(第4页):中美股市不同涨幅区间时间占比对比,量化说明中国股市波动率更高,市场短期内涨幅更剧烈。
  • 图3-5(第5页):结合资金流入与基金发行规模动态,揭示北向资金及两融资金对新发规模影响,体现市场资金结构的传导机制。

- 图6-7(第6页):历史四轮基金增量热度区间识别与资管新规政策影响示意。
  • 图8-17(第7-11页):详细分解“新发权益基金增量温度计”变量计算及分解,展示基金规模、持营比、认购户数、基金公司数、配售比与综合热度的关系。

- 图18-38(第12-17页):四轮热度区间对应的偏股基金相对沪深300指数超额收益与指数走势,佐证“资产影响负债”与“资产负债双向驱动”的实证逻辑。
  • 图34-35(第15-16页):新增非标社融规模的历史变化与资管新规出台时间线,说明基金市场资金供给结构的制度性转变。

- 图39-40(第18页):近期7月新发基金热度小幅上升伴随资金流变化和市场点位走势,强调市场短期情绪波动及其对基金发行的影响。

以上图表均系统支持报告核心观点,提供全面且动态的实证视角。

---

(全文数据与图表均来自国海证券研究所及Wind数据库,数据截止至2022年8月底)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