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绝对收益策略系列之三—事件驱动策略研究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围绕事件驱动绝对收益策略体系,重点介绍事件驱动策略的定义与分类,实证分析了风险套利及困境证券两大子策略的表现及风险,结合A股市场典型事件,构建了基于破发股和ST股的事件驱动量化模型,提出以定量指标辅助选股和风险控制的方案,并给出相关策略在历史数据上的超额收益显著表现,为事件驱动绝对收益策略产品设计提供理论和实操参考[page::0][page::4][page::6][page::12][page::17][page::20]

速读内容


绝对收益策略体系结构及事件驱动策略定位 [page::2]


  • 绝对收益策略包括套利策略、事件驱动策略和方向性策略等类别

- 事件驱动策略细分为风险套利(Risk Arbitrage)和困境证券(Distressed Securities)两类

事件驱动策略基本介绍与分类 [page::4]

  • 事件驱动策略聚焦于因重组、并购、破产等事件影响未被市场充分反映的证券,追求事件预期中的套利机会

- 因策略依赖具体事件驱动,收益通常与市场整体表现独立
  • 两大分支为风险套利和困境证券,后者对流动性和定价准确性要求高且投资期较长


事件驱动策略实证绩效对比 [page::6]


| 策略类型 | 年化收益 | 波动率 | 夏普比率 | 月度最大损失 |
|------------------|------------|----------|----------|----------------|
| Convertible arb. | 7.97% | 7.43% | 0.40 | -13.95% |
| Fl arb. | 7.79% | 3.28% | 0.85 | -5.53% |
| Risk arbitrage | 8.10% | 5.89% | 0.53 | -8.70% |
| Distressed sec. | 8.48%-9.91%| 3.82%-5.88% |0.59-1.28| -1.76%- -7.92% |
| Emerging market | 13.81% | 5.15% | 1.71 | -6.53% |
| S&P 500 (对比) | -2.72% | 16.12% | -0.48 | -16.94% |
  • 事件驱动策略表现优于美股市场


事件驱动策略市场表现趋势 [page::7]


  • 风险套利和困境证券收益波动明显低于标普500指数,表现出较好的防御性和稳定性


困境证券策略分类及风险点 [page::5]

  • 困境证券基金分主动型(参与重组决策)与被动型(折价买入持有)

- 主要风险为定价误差、进入时机控制及流动性不足

事件驱动策略量化构造思路与步骤 [page::12][page::13]


  • 重点选取破发股、ST股两类被低估事件驱动标的

- 利用超额收益检验,结合卖空股指期货对冲风险
  • 构造买入卖出信号,搭建组合以捕捉alpha收益


量化实证分析:破发股策略表现 [page::15][page::16][page::17]


  • 定向破发与公开破发股票均显著产生正alpha,年化收益约8.5%-9.6%

- 统计结果支持破发股作为事件驱动投资标的的有效性

ST股事件驱动研究与市场表现 [page::18][page::19][page::20]



  • A股市场2006年以来,ST股通过资产处置和债务重组等事件频繁

- 结合量化指标选股能够捕捉到重组成功及股价反弹的机会
  • 与定性研究结合是降低事件驱动策略风险的关键


投资者建议与策略设计意图 [page::20]

  • 事件驱动策略难点在于判断股价被过度低估的时点

- 研究提出基于破发及ST股的双重突破口,结合资产负债表分析,实现事件驱动量化产品设计
  • 通过量化选股配合对冲降低风险,实现稳健绝对收益目标

深度阅读

报告详尽分析报告:《绝对收益策略系列之三—事件驱动策略研究》



---

1. 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绝对收益策略系列之三—事件驱动策略研究》

- 主讲人:海通证券研究所金融工程部周健
  • 发布时间:2010年9月

- 研究机构:海通证券研究所金融工程部
  • 研究主题:绝对收益策略中的事件驱动策略,特别聚焦于基于中国A股市场的事件驱动策略的构造、实证检验及产品设计建议

- 核心论点

本报告着重剖析事件驱动策略作为绝对收益策略的一个重要分支,界定其策略分类、收益来源及风险特征,结合A股市场数据进行策略构造的实证分析,最后提出产品设计的建议。作者想要传达的主要信息是,事件驱动策略通过捕捉特定企业事件导致的价格错配,以获取绝对收益,其收益与市场整体表现具有较弱相关性,具备独特的风险回报特征;同时结合定性与量化方法,可以构建有效的事件驱动投资组合。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绝对收益策略及事件驱动策略的地位(第2页)


  • 主要内容概述:绝对收益策略被划分为套利策略、事件驱动策略和方向性策略。事件驱动策略又细分为风险套利和困境证券两大类。

- 作者逻辑:图示清晰地将事件驱动策略框定为绝对收益策略的关键组成部分,强调其区别于方向性及传统套利策略的独特定位。事件驱动策略的特征是依赖于单个事件冲击对估值的影响。
  • 数据与逻辑作用:图2展示策略分类的层次结构,帮助理解事件驱动策略的细分类别和策略定位。


2.2 事件驱动策略在全球投资中的比重(第3页)


  • 主要内容:饼图显示在全球多策略基金中,事件驱动策略占11%,处于中等份额水平,低于长短仓权益(33%)、多策略(17%)及CTA(13%)。

- 意义:说明事件驱动策略是主流绝对收益策略之一,具有重要的市场地位和投资者关注度,但仍不及传统股票对冲策略流行[page::3]。

2.3 事件驱动策略定义及基本原理(第4页)


  • 核心内容

- 事件驱动策略重点投资因重组、收购、破产、清算等企业事件导致股价异常波动的证券。
- 投资收益来源于市场对事件影响反应的滞后和定价误差。
- 收益通常与市场整体表现无关,因而具备分散风险的作用。
- 策略细分为风险套利和困境证券两种。
  • 解析:这一节明确定义了事件驱动策略的投资逻辑,即利用市场的非理性反应,通过事件驱动获取超额收益[page::4]。


2.4 困境证券策略详解(第5页)


  • 内容总结

- 困境证券基金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
- 主动型基金通过参与债权人委员会,介入企业重组过程获取收益。
- 被动型基金则通过低价买入困境证券,待重估升值。
- 困境证券策略风险主要在定价困难、正确时机判断和流动性较差,且回报周期长。
  • 分析:困境证券强调对企业基本面的深度介入与重估,是事件驱动策略中较重资产和周期长的部分,反映策略风险与收益的权衡[page::5]。


2.5 事件驱动策略历史收益特征(第6页)


  • 表格内容解读


| 策略类型 | 年化收益 | 波动率 | 夏普比率 | 月度最大损失 |
|--------------------|---------|--------|---------|-------------|
| 可转债套利 | 7.97% | 7.43% | 0.4 | -13.95% |
| 股票市场中性策略 | 7.96% | 2.03% | 1.45 | -1.83% |
| 风险套利 | 8.10% | 5.89% | 0.53 | -8.70% |
| 宏观策略 | 8.48%~9.91%|5.88%~3.82%|0.59~1.28| -7.92%~-1.76%|
| 新兴市场 | 13.81% | 5.15% | 1.71 | -6.53% |
| 卖空策略 | 5.99% | 16.46% | 0.06 | N/A |
| 行业策略 | 7.99% | 8.07% | 0.37 | -17.72% |
| S&P500(基准) | -2.72% | 16.12% | -0.48 | -16.94% |
  • 解读

- 事件驱动相关策略的年化收益表现稳定,其中风险套利年化收益约8.1%,波动率中等,夏普比率适中。
- 相比股市大盘指数S&P500的负收益,事件驱动策略具有显著的抗跌能力和较低波动。
- 夏普比率最高的是股票市场中性策略和新兴市场事件驱动,表现较为优异。
  • 意义:数据说明事件驱动策略兼顾风险与收益,且与市场整体低相关性,是有效的绝对收益来源[page::6]。


2.6 风险套利与困境证券收益表现对比(第7页)


  • 图表内容:2004至2009年间,S&P500指数表现与风险套利和困境证券收益趋势对比。

- 解读
- 风险套利(Risk arbitrage)及困境证券(Distressed securities)的收益稳定在6%-8%左右。
-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股市剧烈波动,风险套利和困境证券虽然短期波动,但整体收益较为稳定。
  • 推断:再次强化了事件驱动策略抗风险的特性,有良好的分散市场系统性风险作用[page::7]。


2.7 事件驱动策略定性与量化特征(第10页)


  • 定性方面

- 需要深入的行业研究、财务估值依据及内幕消息,成本高且难以形成标准化投资组合。
  • 量化方面

- 依赖定义明确的事件,易于统计检验与组合跟踪,成本低。
  • 难点分析

- 事件定义的准确性直接影响量化策略的表现,定性和量化方法应结合以降风险[page::10]。

2.8 事件驱动策略构造逻辑(第11页)


  • 假设:困境证券收益来源于市场对利空信息的过度反应,导致定价折价。

- 操作
- 针对价格被低估的股票买入并对冲。
- 公允价值已知时,买入低估资产;未知时,则投资遭受财务困境或破产保护的债券或股票。
  • 意义:该逻辑启示投资者通过深入分析公司基本面,找到价格错配机会,实现超额收益[page::11]。


2.9 事件驱动策略具体构造示例(第12页)


  • 破发股

- 投资者在增发中被套成本高于市价,可能导致后市破发股表现优于大盘。
  • ST股

- 连续三年亏损被ST处理,公司可能退市但部分ST股存在重组或借壳机会,带来价值重估。
  • 策略步骤(第13页)

1. 选取历史折价股票作为困境证券样本。
2. 统计检验样本的超额收益率。
3. 确定买卖点构造组合。
4. 卖空股指期货对冲风险。
  • 总结:结合特定事件标的(破发股、ST股)与统计方法,构建风险可控的事件驱动组合[page::12][page::13]。


2.10 定向破发与公开破发收益统计(第15-17页)


  • 图表说明

- 15页示意定向破发、公公开破发策略的Alpha计算方法及买卖时机。
- 17页统计显示2006-2010年,定向破发和公开破发的α均值分别为8.5%和9.6%,统计显著性极高(p值近乎为0),代表两种策略均能显著产生超额收益。
- 17页附有两组Alpha值的频率直方图,显示收益分布非均匀且存在部分极端正超额收益。
  • 分析

- 统计数据表明中国A股市场破发股策略在实证上存在显著Alpha,具备可操作的盈利空间。
- 分析设计上考虑了市场无效及投资者行为过度反应的因素。
  • 意义:这验证事件驱动策略在实际市场中的有效性,尤其对于破发股的策略表现突出[page::15][page::17]。


2.11 ST股事件驱动(第18-19页)


  • 数据总结

- 2006年至报告发表时间间,有324只股票进入ST制度,171家资产出售转让,74家债务重组,42家资产置换,43家撤销ST。
- 图19显示ST指数与沪深300指数走势及二者的相对强弱,几次ST股相对市场走强的“红圈”对应重组或市场利好事件。
  • 解读

- ST股存在较多潜在重组事件,为事件驱动策略提供丰富标的。
- 结合资产负债表的量化分析能够辅助识别有重组潜能的个股,降低估值误判风险。
  • 意义:ST股事件驱动为A股特色,结合事件判断与量化分析的双重筛选方法提升策略的科学性和实用性[page::18][page::19]。


2.12 策略风险与突破口(第20页)


  • 难点:量化事件驱动最大难点是判断股价是否被过度低估。

- 突破口
1. 定位因事件导致投资者被套的破发股。
2. 以ST股为重点结合财务报表量化研究,甄别重组机会。
  • 方法论:结合定性研判与量化方法,有望有效降低事件驱动策略风险[page::20]。


---

3. 图表深度解读



3.1 绝对收益策略分类结构图(第2页)




  • 描述:该图展示绝对收益策略的三大类型与子类细分,特别突出事件驱动策略中的风险套利和困境证券。

- 趋势与含义:体现事件驱动策略作为绝对收益的重要策略类别,突出其细分路径。
  • 联系文本:巩固了事件驱动策略的定位,明确了其研究对象和范围。


3.2 全球多策略基金结构饼图(第3页)




  • 描述:显示多策略基金中的策略比例,事件驱动占11%。

- 解读:事件驱动具有重要但非主导地位,仍被市场广泛关注。
  • 文本对应:反映策略在实际市场份额的地位,预示其潜力。


3.3 策略历史收益波动及夏普率对比表(第6页)


  • 描述:表格详列不同策略的年化收益、波动率、夏普比率和最大月度亏损。

- 数据含义:事件驱动策略整体表现稳定,收益率合理,策略风险管理有效,夏普率做出风险调整后的优秀表现。
  • 文本联系:支持事件驱动策略有效性和投资价值论断。


3.4 S&P500与风险套利及困境证券表现趋势图(第7页)




  • 内容:展示了不同资产类别在时间上的收益变化。

- 趋势:事件驱动资产在市场波动时相对稳定。
  • 文本支持:强调事件驱动策略的市场中立、防御性特征。


3.5 定向破发与公开破发Alpha直方图(第17页)





  • 说明:两幅图展示了不同破发策略对应的超额收益分布。

- 解读:收益集中于正Alpha,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策略有效。
  • 文本关联:实证支持A股市场事件驱动策略潜力。


3.6 ST股数量及撤销情况时序图(第18页)




  • 说明:展示近年实施ST和撤销ST股的动态。

- 解读:标的丰富,市场存在事件驱动机会,提供策略实施的基础保障。

3.7 ST指数相对于沪深300指数表现图(第19页)




  • 内容:对比ST指数和沪深300,凸显ST股阶段性强势表现(红圈标注)。

- 意义:事件触发下的ST股可能产生显著超额收益。

---

4. 估值分析



报告未显式提供基于DCF或PE等传统估值模型的估值分析,但通过以下方式体现策略选股的估值逻辑:
  • 基于价格折价及超额收益:通过统计分析破发股和ST股的超额回报率,间接反映其估值被低估后获得价值重估。

- 债务重组与资产出售等事件驱动估值重估:投资者依据企业财务和重组进展判断内在价值,形成估值调整。
  • Alpha计算:通过回归式Alpha = rt - β rCSI300衡量投资组合的超额收益,反映策略的相对估值优势。


因此,此报告的估值方法偏向于基于事件后市场表现的量化统计估值与基本面事件推动的定性判断相结合,而非传统财务估值模型。

---

5. 风险因素评估


  • 定价风险:困境证券的定价难,市场定价误差虽带来机会,但若误判风险也大。

- 时机判断风险:买卖时机把握不准会导致亏损。
  • 流动性风险:困境证券流动性差,难以快速变现。

- 事件识别风险:事件定义不准确或信息不足会损害量化模型有效性。
  • 市场风险:虽然与市场整体相关性低,但依然存在系统性风险在极端事件中爆发。

- 对策建议:结合定性研究与量化筛选,利用风险对冲工具(如股指期货卖空)降低风险。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强调事件驱动策略优越性,但对风险提示较为简单,尤其对极端事件流动性风险考虑不足。

- 量化构造方法虽有效,但对事件定义的宽泛与主观性可能导致模型稳定性不强,尤其是在A股市场制度和信息披露不完善情况下。
  • 报告中未充分讨论市场环境变化(如监管政策、市场成熟度)对事件驱动策略的影响,这在中国特色市场尤为重要。

- 虽有多图表展示策略统计显著性,但未给出策略组合规模、手续费等交易成本影响评估,可能高估净收益。
  • 部分策略收益基于历史数据,未明确强调回测数据的时间窗口和样本外验证,稍显单一。


---

7.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系统地介绍了事件驱动策略作为绝对收益策略的重要组成,分别剖析了风险套利和困境证券两大核心子策略的投资逻辑和市场表现。其核心理念是利用市场对企业重组、收购、破产等事件反应的滞后和价格错配,通过买入被低估证券并适当对冲获得超额收益。报告基于丰富的实证数据(包括全球多策略基金构成、历史收益风险指标、中国市场破发股和ST股实证分析),验证了事件驱动策略具备显著的稳健性收益和分散市场风险的特性。

具体来看:
  • 事件驱动策略以风险套利和困境证券为主线,收益稳定、风险适中,夏普比率优于大盘基准。

- A股市场中,可通过破发股和ST股的价格行为识别具备重组和价值重估机会的投资标的。
  • 实证分析显示定向和公开破发策略均有统计显著的Alpha。

- 量化与定性结合的策略构造,辅以卖空股指期货对冲,提升策略稳定性与抗风险能力。
  • 策略优势包括市场相关度低,有效利用市场非理性与结构性事件带来的套利机会。

- 主要风险在于定价复杂性、事件判断难度、市场流动性不足以及潜在系统性风险。

综上,报告提出的基于A股市场的事件驱动策略既有理论与实证依据支持,也适应市场实际,具有较高的投资应用价值。在波动市场环境中,事件驱动策略通过寻找低估价的个别事件标的,有望实现控制风险的绝对收益目标。

---

参考溯源



本分析引用了报告页码标注的内容,涉及关键论点、数据、图表诊断等均依据报告原文内容:
  • 事件驱动策略分类与定义 [page::2][page::4][page::5]

- 全球多策略基金中事件驱动占比 [page::3]
  • 历史收益表现表[page::6]

- S&P500对比风险套利表现[page::7]
  • 定性量化特征[page::10]

- 事件驱动构造流程及逻辑[page::11][page::12][page::13]
  • 实证Alpha数据与分布 [page::15][page::17]

- ST股事件数据及走势[page::18][page::19]
  • 策略风险及突破口[page::20]


---

【本报告内容基于海通证券研究所《绝对收益策略系列之三—事件驱动策略研究》2010年9月,环节清晰、信息详实,结合丰富图表,提供了系统、深入的事件驱动策略投资分析。】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