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贴息政策协同发力,提振零售信贷修复斜率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详述了2025年财政和金融贴息政策具体方案,旨在通过降低融资成本激发消费潜力,提振零售信贷需求,促进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增长。政策覆盖个人消费贷款及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由中央及省级财政承担,有助于缓释信用风险和提升银行零售业务竞争力,预期中期零售信贷修复趋势向好 [page::0]

速读内容


财政与金融贴息政策推动消费及信贷修复 [page::0]


  • 2025年财政支持消费包括3000亿元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新增个人消费贷及服务业经营贷贴息政策。

- 个人消费贷贴息政策针对2025/9/1-2026/8/31发放的贷款,年贴息率1%,最高贴息额与贷款利率相关。
  • 服务业经营贷贴息政策覆盖餐饮、健康、养老、文化娱乐等8类行业,贷款贴息资金由21家全国性银行发放。

- 贴息操作机制包括银行先收息后申领财政贴息资金返还或直接扣减贴息金额。
  • 贴息政策降低融资成本,有利于提振零售小微信贷,缓释信用风险,促进信贷需求修复,中期经济向好开启正向循环。


贴息政策对银行业务影响分析 [page::0]

  • 经营贷贴息对银行息差无影响,消费贷贴息需银行短期垫资,政策实施前4个月或致息差略微扰动。

- 国有行及股份行将直接受益,零售产品竞争力加强;城农商行虽不在范围内,但地方财政可制定相关贴息政策,部分区域已有试点。
  • 建议配置盈利稳健的优质地区城商行和既具股息率性价比又有修复弹性的股份行。

- 风险重点关注结构性风险可能超预期暴露,及信贷需求修复不及预期。

贴息政策资金分担及操作流程 [page::0]


| 资金来源 | 贴息比例 | 备注 |
|----------|----------|-----------------------|
| 中央财政 | 90% | 主要承担贴息资金 |
| 省级财政 | 10% | 配合中央财政承担贴息 |
  • 银行先正常收息,后向财政申领贴息资金。

- 消费贷贴息银行收息时直接扣减贴息资金,按季申领拨付资金。

深度阅读

国泰海通证券《贴息政策协同发力,提振零售信贷修复斜率》报告深度分析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贴息政策协同发力,提振零售信贷修复斜率》

- 发布机构:国泰海通证券
  • 报告日期:2025年8月13日

- 作者:刘源(分析师),登记编号S0880521060001
  • 主题:聚焦2025年国家财政与金融政策对个人消费贷款及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的贴息支持,以及这一政策对银行体系零售信贷业务的影响。


核心论点

报告主要指出,2025年3月至8月,财政与金融主管部门联合推出针对个人消费贷款及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的贴息政策,旨在降低融资成本,激活消费潜力,推动消费及服务业回暖,进而促进经济增长。这两项贴息政策通过财政贴息资金的支持,降低贷款利息负担,短期内虽对银行息差造成一定扰动,但长期将提升零售信贷需求及小微信贷业务修复速度,形成正向经济借贷循环。报告整体看好政策的协同效应对银行零售业务的催化作用,建议关注优质城商行和股份行,警示结构性风险及信贷需求低于预期的风险[page::0,1]。

---

二、逐节深度解读



1. 报告导读与政策内容介绍



报告开篇详细阐释了两项政府贴息政策的背景与实施方案:
  • 个人消费贷贴息政策

- 时间范围: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
- 适用贷款范围:由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及五大消费金融公司发放的可识别消费用途的个人消费贷款(不含信用卡)
- 贴息细节:年贴息率1%,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贴息上限3000元(累计消费30万元);5万元以下单笔贷款累计上限1000元,5万元及以上贷款须投向指定重点领域
- 财政分担比例:中央90%,省级10%
- 贴息流程:银行先行收息,按季度申请拨付贴息资金,实现贴息全额返还。
  •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 时间范围:2025年3月16日至12月31日
- 受益对象:21家全国性银行向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旅游、体育8个服务业领域的贷款发放
- 贴息比率:贷款本金1%年贴息率,单户贴息贷款规模最高100万元,最高贴息1万元
- 财政分摊:中央承担90%,省级承担10%
- 贴息流程:银行先正常收取利息,公款拨付后向客户返还贴息


这两个政策在时间和对象上存在互补,前者针对个人消费贷款,后者针对服务业小微经营主体贷款,构筑起“需求端”和“供给端”共同发力的格局,预计对激发消费潜力和服务行业经营活力具有显著拉动作用[page::0]。

2. 政策逻辑及经济预期



报告指出,这是财政与货币政策的联动安排,配合今年《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一同实施:
  • 财政背书力度加大:通过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的投入和贴息补助政策,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引导银行积极发放消费贷和服务业经营贷。

- 激发消费潜能:个人消费贷贴息政策直接降低借款成本,缓解个人当期消费压力,刺激大额消费和分期消费。
  • 促进优质服务供给: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支持服务行业经济体的资金流动性,提升服务供给质量,间接刺激消费需求。

- 中期展望:预计随着消费信心提升和经营环境改善,零售小微信贷需求增长明显,信用风险得到缓释,银行零售业务进入健康的修复周期,形成经济-信贷-消费的良性循环。

报告特别强调,这种通过财政资金与银行信贷结合的模式,既能短期刺激,又具备一定结构性修复潜力,为未来经济稳增长提供支持[page::0]。

3. 银行板块影响与投资建议


  • 盈利影响

- 经营贷款事项贴息不影响银行息差,属于财政补贴性质。
- 个人消费贷贴息相关,银行需要先垫付贴息资金,可能在政策实施初期的4个月内造成息差轻微波动。
  • 业务利好

- 国有及股份制银行直接受益于两项贴息政策,零售产品竞争力提升。
- 虽城农商行不在中央政策覆盖范围内,但地方政府可推行自主贴息方案,如四川、重庆已启动试点。
  • 资金配置建议

- 中期资金看好银行板块,尤其优质地区城商行及具备修复弹性和较高股息率的股份行个股。
  • 风险提示

- 结构性风险可能超预期暴露。
- 信贷需求的修复进度可能低于预期,带来盈利波动风险[page::0]。

---

三、图表深度解读



报告第1页(二维码图)仅为官方二维码,未包含数据图表,故本报告分析未涉及图表内容[page::1]。

---

四、估值分析



该报告节选部分尚未披露详细估值模型或目标价格。投资判断主要基于对政策利好影响的逻辑推断与风险评估。报告提出的投资建议主要基于:
  • 财政贴息降低零售信贷成本

- 促进信贷需求增长及信用风险缓释
  • 不同银行板块受益程度差异


未来如披露估值部分,可能会基于零售信贷增量预期、利差波动情况、信用风险变化等因素进行现金流折现或可比估值模型分析。

---

五、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明确提出两大风险点:
  1. 结构性风险暴露超预期:消费者及小微服务业客户的信用风险若因宏观环境恶化而恶化,可能导致贷款不良率上升,影响银行盈利能力及资本充足率。
  2. 信贷需求修复低于预期:若消费信心和企业经营信心恢复缓慢,导致实际消费贷及经营贷的申请和发放量不足,政策效果减弱,信贷业务增长乏力。


虽然未明确指出风险缓释措施,但从政策设计来看,财政的贴息补助是对冲信用风险和贷款利息负担的直接措施,地方财政的自主政策也有一定灵活性,预示政府层面具备一定风险管理手段[page::0]。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短期息差扰动不容忽视:消费贷贴息需银行先行垫资,导致资金成本短期上升,息差轻微下行,报告虽提示“或有些微扰动”,但实际影响可能因机构差异而有所不同,短期盈利波动需关注。
  • 政策覆盖对象有限:城农商行虽未列入贴息范围,但报告仅提及部分地方政府试点,表明政策覆盖仍存在较大区域和机构差异,可能加剧市场分化。
  • 结构性风险揭示较为笼统:报告未具体量化结构性风险暴露和其对信贷资产质量的潜在冲击,缺少更细化的压力测试或场景分析,略显保守。
  • 政策的实际执行效率:贴息资金拨付流程复杂(银行先按正常息收息,后财政拨付返还),流程的实际速度和资金到账情况会影响政策兑现的及时性,报告未详细讨论这一潜在执行风险。


整体而言,报告在积极解读政策利好同时,对潜在风险有所提醒,相对客观,但对部分微观执行细节及短期波动的风险措施描述不足。

---

七、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深刻剖析了2025年中央财政联合金融监管部门推出的两项贴息政策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这两项政策分别从个人消费贷款与服务业经营贷款两个维度,通过大幅财政贴息降低融资成本,激活消费需求与服务业活力,从而提振信贷修复斜率和市场整体活性。这种财政与金融政策的协同发力机制,不仅具有较强的阶段性需求刺激效应,也具备一定中长期结构性改善潜力。

对银行业来说,政策短期内带来息差波动,主要是个人消费贷贴息资金垫付机制所致,但中期将通过零售信贷业务复苏和信用风险缓释实现盈利修复。国有及股份制银行是主要受益者,优质地区城商行在地方财政支持下也有一定利好,城农商行受益程度不足但地方贴息政策具备一定灵活空间。

风险方面,报告提醒结构性风险和信贷需求不振对业绩的负面影响,但整体看政策贴息资金的财政分担比例高(中央占90%),有利于缓冲风险,并推动银行业务健康发展。投资建议聚焦盈利稳健、具备修复弹性的优质银行个股,强调中期配置价值。

尽管报告未包含详细的估值模型和完整图表,政策内容及逻辑链条清晰,结论基于明确数据指标和政策文件,具有较强的现实参考意义和指导价值[page::0,1]。

---

总结


  • 政策背景:2025年财政部门联合多监管机构,针对个人消费贷及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推出大规模贴息政策。

- 政策内容:分别实施不同期限、不同对象、且财政担保比例为90%中央风险承担的贴息方案,降低融资成本。
  • 经济影响:贴息政策从需求和供给双端拉动消费及服务业恢复,促进银行零售信贷业务提振。

- 银行影响:政策利好国有行及股份行零售信贷竞争力,城农商行受益有限,地方财政有补充空间。
  • 风险提醒:结构性风险和需求复苏不及预期是主要不确定因素。

- 投资建议:以稳健盈利、修复弹性强的地区城商行及有股息率优势的股份行为重点配置对象。

此报告为理解2025年宏观经济政策对银行板块零售信贷业务影响提供了详实政策解读框架与投资逻辑支持,适合专业投资者用于政策驱动型资产配置参考。

---

参考文献标注


本分析内容全部来源于国泰海通证券研究发布的《贴息政策协同发力,提振零售信贷修复斜率》,2025年8月13日,刘源撰写[page::0,1]。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