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Modal Temporal Fusion for Financial Market Forecasting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论文提出了Cross-Modal Temporal Fusion(CMTF)框架,融合结构化的历史市场数据及宏观指标与非结构化的新闻情绪和财报内容,利用基于Transformer的深度学习模型,实现金融市场价格涨跌方向的准确预测。CMTF采用张量编码与解读模块提升跨模态特征的选择和解释性,并通过自动化超参数调优加快模型训练。实证结果显示CMTF在FTSE 100成分股的分类任务中,显著优于ARIMA、LSTM等多个基线模型,提升了预测精度与召回率,体现了多模态深度学习在金融预测中的有效性和可扩展性[page::0][page::1][page::5][page::7]。
速读内容
CMTF框架设计与核心技术 [page::0][page::2][page::3]

- 融合结构化数据(历史价格、宏观经济指标)与非结构化数据(新闻情绪、财报文本),采用多模态张量表示方法。
- 利用CatBoost提取新闻分类张量,借助大型语言模型(LLM)提取财报评分张量,形成四类多模态张量输入。
- 采用加权移动平均建模事件影响的时间衰减,融合不同频率时间序列,提升时序信号对齐效果。
- 引入基于相关性过滤、时间卷积扩展和多任务群组LASSO的稀疏张量解释模块,实现跨模态重要特征筛选与稳定性选择。
- 设计基于Transformer编码器的事件驱动预测模型,结合多头注意力和位置编码捕获时序依赖。
数据集及实验设置 [page::4][page::5]
| 类别 | 内容说明 |
|----------------|----------------------------------------------------|
| 历史数据 | 5家FTSE100公司日度OHLCV |
| 宏观指标 | 两国国债收益率(1/10年)、GDP季度指数、月度CPI |
| 新闻 | 5家公司每日新闻,提取情绪标签 |
| 财报 | 5家公司季度财报,LLM生成5维评级 |
- 数据跨度1360天,分为训练(804天)、验证(268天)、测试(268天)集。
- 模型训练利用Optuna自动搜索Transformer架构及训练参数,提升训练效率。
CMTF分类性能优越 [page::5]
| 模型 | Precision(%) | Recall(%) | F1 Score |
|--------------|--------------|-----------|----------|
| Zero | 48.71 | 48.86 | 0.49 |
| Linear | 49.33 | 78.21 | 0.61 |
| ARIMA | 47.13 | 38.58 | 0.42 |
| RF | 51.54 | 71.10 | 0.60 |
| SVR | 50.10 | 77.16 | 0.61 |
| LSTM | 49.49 | 7.41 | 0.13 |
| CMTF | 51.04 | 84.88 | 0.64 |
- CMTF显著提升召回率和F1分数,表明对股价涨跌方向的捕获更为准确。
- 其他模型在召回及F1表现不及CMTF,体现多模态融合的优势。
组件及模块影响分析(消融实验)[page::6]
| 配置 | Precision(%) | Recall(%) | F1 Score |
|-----------------|--------------|-----------|----------|
| +N+R, -I | 51.44 | 45.51 | 0.48 |
| +N-R, -I | 49.40 | 49.40 | 0.49 |
| -N+R, -I | 49.69 | 72.01 | 0.59 |
| -N-R, -I | 49.57 | 69.46 | 0.58 |
| +N+R, +I | 49.91 | 80.09 | 0.61 |
| +N-R, +I | 50.18 | 60.93 | 0.55 |
| -N+R, +I | 51.29 | 65.42 | 0.58 |
| -N-R, +I | 49.79 | 72.16 | 0.59 |
- 文本信息(新闻N与财报R)对预测召回有重要贡献。
- Tensor Interpretation模块(I)对提升召回与F1具有调节作用,尤其配合文本模态。
Tensor Interpretation模块特征稳定性分析 [page::3]

- 12个月内累计选中跨模态特征的数量展示。
- 历史数据和财报特征在年度多月持续稳定,被优先选中。
- 新闻与宏观指标特征波动较大,反映不同时间窗口信号驱动作用。
深度阅读
金融研究报告详尽解析与解构
报告题目: Cross-Modal Temporal Fusion for Financial Market Forecasting
作者及机构: Yunhua Pei 等,分别来自英国布里斯托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工程数学与技术系,伯明翰大学商学院,以及伦敦Stratiphy公司
发布日期: 未显式披露,但内容涉及至2024年数据,推测为2024年左右
研究主题: 跨模态时间序列融合深度学习模型(CMTF)在金融市场预测中的应用,针对股票价格涨跌方向的二分类预测
---
一、元数据与报告整体概览
该报告针对金融市场预测复杂任务,提出了一个基于Transformer的深度融合框架——Cross-Modal Temporal Fusion(CMTF),旨在通过系统处理和融合多样化的结构化(历史价格、宏观指标)与非结构化数据(新闻、财报文本),提升预测准确率和模型解释性。报告核心陈述:
- 传统金融预测模型难以有效融合不同时间频率、不同数据类型(如季度财报与日度新闻)的信息,且解释能力有限,训练效率低。
- CMTF首次提出采用张量表示、多模态时间依赖融合、Lasso回归特征选择结合Attention机制的稀疏解释策略。
- 利用FTSE 100股票五家公司近5年数据集,验证CMTF在日后交易日价格涨跌方向的分类任务上,Precision、Recall和F1均超越传统统计模型、机器学习模型及深度学习对比。
- 该框架已被Stratiphy财富管理平台采用,助力零售及机构客户构建主动型投资组合及风险管理[page::0,1].
---
二、逐章节深度解读
1. 引言(Introduction)
报告强调金融市场预测的难度及重要性,简述了有效市场假说(EMH)对预测可能性的限制及其争议性。指出近年深度学习与NLP技术发展,特别是情绪分析为非结构文本数据赋能,引出现有模型的三大痛点:
- 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未对齐时间依赖:导致信号流失与虚假相关;
- 解释性不足:例如仅靠Attention无法精准识别特定信息驱动因素;
- 模型训练不灵活:超参数调优缓慢,无法适应市场高速变化。
引入CMTF框架聚焦以上问题,主张通过张量表示及自适应训练策略实现多模态数据的有效融合和解释[page::0].
2. 文献综述(Literature Review)
- 多模态融合:回顾现有Transformer和跨模态融合工作,指出多数模型处理数据频率与粒度不匹配问题欠缺,且缺乏可操作解释[page::1].
- 金融时序预测:介绍多个变种Transformer(Informer、Autoformer)、图神经网络及强化学习模型,强调单一模式输入限制及未充分利用非结构数据[page::1].
- 解释性需求:分析工业界对模型透明度要求,现有Attention等方法虽有一定效果,但多为后置解释,缺乏经济逻辑基础。强调CMTF的设计旨在同时解决性能与可解释性[page::1].
3. 预备知识与任务定义(Preliminary)
报告定义模型输入输出符号及任务目标。核心为利用跨模态特征张量 $\boldsymbol{\dot{\chi}} \in \mathbb{R}^{T \times D}$ 预测$N$只股票的次日收盘价涨跌方向,对应标签为1(涨)或0(跌),采用二分类交叉熵损失。介绍具体符号含义与数学公式,确保后续章节的形式化表达[page::1].
---
4. 方法论(Methodology)
CMTF框架由四个关键模块组成,整体结构可参见图1:
4.1 张量表示(Tensor Representation)
- 数据类型区分:结构化数据(数值型市场数据与宏观指数)与非结构化文本(新闻、财报)。
- 文本张量化方法:
- 新闻数据采用CatBoost决策树梯度提升模型生成新闻张量$Z^n$,输入包含文本情绪标签与市场技术指标。
- 财报文本通过预训练大语言模型(LLM,Llama3.1-8B)生成五维评分向量(风险、市场状况、法规、ESG、创新),映射为结构化张量$Z^r$。
- 最终合成四类张量:历史$Z^h$、宏观指数$Z^m$、新闻$Z^n$、财报$Z^r$供后续处理[page::2].
4.2 张量编码(Tensor Encoding)
- 事件影响时效建模: 使用加权移动平均(WMA)对非日粒度数据建模影响递减,窗口大小$b=30$。
- 时序特征扩展与选择:
- 先通过相关性阈值$\tau{corr}$排除多重共线性特征。
- 利用一阶时序卷积展开滞后特征以描述市场延迟反应。
- 采用多任务组LASSO正则化进行特征选择,提高跨目标稀疏性,确保仅保留关联强的关键特征。
- 特征集合$\mathcal{X}$由各模态张量经过WMA与融合生成,维度$T \times D$[page::3].
4.3 张量解释(Tensor Interpretation)
- 稳定性选择(Stability Selection): 通过多时间窗口多数投票机制(阈值80%)筛选跨时间稳定且有效的特征$\Phi
- 特征权重累积展示(图3): 显示财报、新闻、历史、宏观指标被选中频次的时间月度分布,反映不同模态特征在不同时间段的重要性波动,佐证模型准确捕捉跨模态交互的动态演化[page::3].
4.4 事件驱动预测模型(Event-Driven Forecast Model)
- Transformer架构设计: 多头注意力机制、自注意力计算,采用标准位置编码(正弦余弦函数)以捕捉序列顺序信息,逐层传播输入序列特征,最终使用最后时间步隐藏层状态通过线性层输出涨跌方向预测$\hat{P}_{t+1}$[page::3-4].
- 自动优化器(Optuna): 利用树状结构Parzen估计器(TPE)高效搜索超参数空间,相较传统网格搜索和随机搜索,快速定位低损失附近的超参数组合,提升训练效率与泛化性;详见图4[page::4].
---
三、图表深度解读
图1:CMTF整体框架示意图
展示数据流从结构化财务数据与非结构文本(新闻、财报)经过张量表示、编码、解释模块,最终进入Transformer模型预测价格方向。框图配合自动超参数调优循环,系统完整且模块化,凸显流程透明性与工程实用性[page::2].
图2:财报与新闻张量化流程
- 左侧详述财报数据处理:先检索财报文本,根据关键主题(风险、ESG等)构建问答片段,再输入LLM生成结构化评分向量。
- 右侧新闻情绪表示:使用TextBlob生成多层情绪树,递归加权生成综合情绪张量。
此图形象解释了非结构数据转换为模型输入特征的具体步骤,强调文本语义与事件层次的抽象表达[page::2].
图3:张量解释模块特征累积示意图
柱状叠加图显示从1月到12月四类数据(宏观指标、新闻、历史价格、财报)的选中特征数量,特征选择呈现明显的时间动态性。如4-7月历史数据与财报特征显著增加,说明这些时间区间对模型判别力贡献较大,支持跨时间窗稳定性选择和解释性功能[page::3].
图4:超参数搜索比较图
三幅热力图展示网格搜索、随机搜索与TPE搜索在损失空间内的探索路径和局部最优点,主要体现TPE更快定位低损失区域,减少无效尝试的优势,验证报告中训练优化模块设计合理性[page::4].
表1-2:数据描述及统计
- 表1总结了五家英国上市公司数据涵盖的四大类别及细分维度,包括不同粒度(每日、季度、月度)及数据类型(结构化价格、文本新闻、财报评分);
- 表2则给出特征数量(总25历史,20宏观,15新闻,25财报)、时间跨度及训练验证测试分割比例,显示了数据量与多样性支持模型训练的广度[page::4-5].
表3:与基线模型性能对比
- CMTF在Precision(51.04%)、Recall(84.88%)和F1(0.64)均领先多种模型。
- Random Forest表现次优,但Recall逊色CMTF近13个百分点。
- 传统统计模型(ARIMA、线性回归)和LSTM变体表现相对较弱,尤其LSTM Recall显著低(7.41%),表明CMTF更善于捕获复杂时序与跨模态信息[page::5].
表4-5:消融实验与模块敏感性分析
- 表4检测文本模态(N=新闻,R=财报)与张量解读模块(I)对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关闭张量解释但保留文本数据时Recall最高(80.09%),提示文本信息对涨跌预测的显著价值。
- 表5进一步展示引入张量解释模块对多模型精度和召回的影响,观察到其对召回率提升尤为显著(Transformer从65.42提升到72.01%),表明解读机制能辅助模型捕获重要模式,同时精度影响不大,证明解释模块的有效性[page::6].
---
四、估值方法及技术细节
此报告非典型的企业估值分析文献,主要面向金融市场预测技术框架,故未涉及传统估值方法如DCF、市盈率等。其核心“估值”实为模型预测准确性的性能指标及超参数优化策略。
- 提及Transformer中的多头注意力机制及位置编码,用以捕捉序列中的时空动态特征;
- 通过加权移动平均和组LASSO实现时间衰减和稀疏性正则化,保障模型在高维、多模态特征中筛选有效信号;
- Optuna的TPE方法体现了一种基于概率模型引导的贝叶斯优化策略,高效探索超参数空间,加速训练过程。
---
五、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第6节“讨论”揭示模型与研究面临以下风险:
- 数据集缺乏标准化与公开透明性: 多模态金融时序数据公开稀缺,尤其受隐私保护限制,限制模型复现与对比。
- 数据隐私问题: 部分含金融事件、知识图谱的数据不能公开,阻碍同行评价和改进。
- 模型复杂性与任务相关性: 对于次日价格预测,复杂的多模态模型可能未必明显优于较简单模型,表明模型选择需兼顾任务特征和数据有效性。
虽然未明述缓解策略,但强调未来工作需关注数据开放与隐私保护机制,以及深入解析不同文本数据的独立贡献和关联性[page::6].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提供了完整的跨模态融合框架,设计合理且技术前沿,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 但从消融实验来看,张量解释模块的作用存在复杂变动,对Recall提升虽明显,但对Precision的影响不一,提示其特征筛选虽有助于发现潜在模式,但可能在噪声过滤和信号丢失之间平衡较难。
- 文本数据在不同配置中表现差异较大,说明情绪和文本特征的建模及其融合策略仍需细化和任务定制。
- 数据来源仅涵盖FTSE 100中五家公司,样本规模和多样性有限,可能影响模型的普适性和鲁棒性。
- 训练数据至2024年,未涉及极端黑天鹅事件,模型对突发市场冲击的敏感度及泛化能力待进一步验证。
---
七、结论性综合
该报告围绕金融市场预测中的异构多模态融合难题,提出了CMTF框架,创新性地结合:
- 张量形式联合表达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尤其引入LLM对财报文本评分的转化,实现文本信息系统化量化;
- 基于时序稀疏正则的解释模块,提升模型透明度和特征选择精准性;
- Transformer架构结合自动化且高效的超参数优化,保障模型灵活适应市场波动。
实证结果基于长达近5年的多源金融数据,覆盖市场价格、宏观经济数据、新闻情绪及财报信息,多维度评测指标均优越于线性回归、ARIMA、随机森林、SVR和LSTM等传统与深度学习基线模型,尤其在召回率和F1分数方面优势明显,展示CMTF在捕捉复杂市场信号与动态变化上的卓越表现[page::5].
图表数据解读揭示,不同时间阶段,不同模态特征贡献差异显著,元数据和宏观经济数据在部分时段具有更高解释权重,且模型的自动特征筛选机制(基于LASSO和稳定性选择)能有效剔除冗余噪声,提升泛化能力。
论文同时指出,目前金融多模态公开数据资源缺乏,未来需要构建标准化数据集并保障隐私以利研究推广。此外,文本信息的建模及其与数值型信息的交互关系值得细致挖掘,以实现更深层次的市场行为理解。
总体而言,报告立足理论创新与实证严格融合,提出的CMTF框架为金融市场预测领域带来了一种兼具性能与解释力的先进解决方案。其在实际应用中,如Stratiphy平台的实践应用,也预示该方法具备强商业潜能和社会价值[page::7].
---
总结
- 报告标题/主题: 跨模态时间融合深度学习模型(CMTF)在金融市场涨跌方向预测中的应用
- 核心贡献: 多模态张量统一表示,结合Lasso解释性特征选择与Transformer预测,辅以自动高效超参搜索
- 数据基础: 5家英国上市公司近5年结构+文本多维数据,跨日价格涨跌方向二分类预测任务
- 关键优势: 准确率、召回率和F1-score显著优于多种经典基线模型,展示跨模态融合及解释模块的有效性
- 创新点: 张量层面跨模态时间依赖对齐与稀疏解释,结合LLM文本评分输入,自动化超参优化
- 局限与未来方向: 数据公开限制,文本数据贡献需细化研究,模型在黑天鹅事件与多市场适应性待考察
- 视觉图表深度解读总结:
- 图1-2阐释整体数据流与文本张量生成逻辑
- 图3揭示模型优先特征的跨时间动态变化
- 图4验证了超参优化方法的效率优势
- 表格展现了数据量纲、分类实验性能及消融验证的精细对比
[page::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