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通信赵良毕】行业点评丨人工智能 $^+$ 方向明确,科技成长性再加强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围绕国务院最新“人工智能$^+$行动”的政策指引,深度解读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方向,重点聚焦智能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工业互联网及农业数智化转型等领域。报告强调未来智能终端普及率及智能经济规模的预期增长,并分析了算力基础建设的统筹布局和全球合作趋势。图表展示了人工智能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及数字经济的快速扩张,提示了国际形势和算力竞争等风险,为科技成长板块投资提供重要参考 [page::0][page::1][page::4][page::5][page::6]
速读内容
政策核心和发展阶段展望 [page::0][page::1]
- 2025年发布国务院“人工智能$^+$行动”指导文件,明确科技引领新质生产力路径。
- 发展目标:到2027年,人工智能与六大领域深度融合,智能终端普及率超70%;到2030年,智能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智能终端普及率超90%;到2035年,进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新阶段。
- 新模式新业态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创新成果高效转化。
产业发展重点:工业互联网与农业数智化引领 [page::3][page::4]


- 人工智能主要赋能工业自动化、智慧矿山及农业智能装备。
- 智能农机装备规模扩大,智能拖拉机、植保无人机处于起步阶段,未来渗透率显著提高。
- 服务业智能驱动转型,推动无人服务与人工服务融合发展。
- 智能生态治理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全球合作与算力基础设施 [page::4][page::5][page::6]

- 加强人工智能作为国际公共产品的普惠共享,缩小智能鸿沟。
- 推动联合国等国际机构参与人工智能治理规则标准制定。
- 国家强化算力资源布局与统筹,推动“东数西算”工程及超大规模智算集群建设。
- 优化应用生态,发展“模型即服务”和“智能体即服务”。
- 数字经济规模稳健增长,预计2028年达到13万亿美元。
风险提示 [page::0][page::6]
- 国际形势不确定性可能影响相关板块利润率和市场情绪。
- 算力行业竞争加剧可能导致相关企业利润压力增大。
深度阅读
【银河通信赵良毕】行业点评丨人工智能 $^+$ 方向明确,科技成长性再加强 —— 详尽解读与分析报告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银河通信赵良毕】行业点评丨人工智能 $^+$ 方向明确,科技成长性再加强》
- 作者及团队:主分析师赵良毕,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通信行业团队(含王思宬、洪烨、赵中兴、刘璐、杨雨晴等)
- 发布机构: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 发布日期:2025年9月1日
- 研究主题:人工智能及其延伸的“人工智能+”产业,政策指引下的科技成长性和行业投资机遇
- 报告核心论点:此次《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文件进一步细化与量化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目标和应用路径,强调科技创新驱动下的新质生产力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集中在应用端,重点是赋能传统产业与农业数字化转型。国内算力基础设施建设面临效率与绿色转型要求,国际合作强调普惠共享。整体判断人工智能产业的成长性进一步加强,投资逻辑清晰,风险提示主要在国际形势与算力行业竞争方面。
---
二、逐节深度解读
1. 报告导读与核心观点(页0)
- 关键议题:国务院最新发布的《人工智能+行动意见》是本报告分析的起点,强调“新质生产力”战略,科技引领高质量发展。
- 政策衡量标准:目标2027年应用普及率超70%,2030年超90%,2035年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社会阶段。
- 重点应用领域:人工智能赋能传统制造业(工业互联网)、农业数智化转型。当前阶段智能拖拉机、植保无人机等仍处初期,未来渗透率大幅提升。
- 国际视野:全球合作共建人工智能生态,结合中国“东数西算”工程,推动算力布局向大型化、绿色化转变。
- 风险提示:国际形势复杂、算力行业竞争加剧可能对行业盈利造成压力。[page::0]
2. 政策一脉相承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页1-3)
- 政策背景递进:《人工智能+行动意见》是在“十三五”至“十四五”科技规划基础上演进的,更加细化和量化人工智能的重点发展指标和应用场景。
- “新质生产力”解析:总书记于2023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被纳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国家战略的先导和核心。新质生产力聚焦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重塑生产力形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新能源、高端装备)与未来产业(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命科学等)。这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关键路径。
- 产业发展聚焦:
- 智能原生新模式新业态催生
- 工业互联网推进全要素智能化
- 农业数智化转型升级
- 服务业向智能驱动方式演进
- 农业与工业互联网的示范意义:智能农机具正在构建覆盖农耕全链条的生态,但高端智能应用尚处起步,强调“耕、种、管、收、加、运”全流程数字化智能管理。未来渗透率提升明显。[page::1, page::2, page::3]
3. 市场规模及应用领域趋势(图表深读,页4)
- 市场规模及增长走势
- 人工智能+相关领域市场规模稳步增长,从2020年起持续扩大,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接近6万亿元,年均增长率从近17%降至约6%,显示行业逐步成熟但依然保持增长动力。
- 制造业、信息传输及软件信息技术服务行业是人工智能主要应用行业,制造业市场规模最大,逼近2万亿元,信息技术服务紧随其后。
- 农业智能装备市场
- 规模由2020年的约600亿元增长至2025年预估的1200亿元以上,复合增长率超过12%。2022年增长峰值接近30%,显示技术突破带动早期高速增长。
- 渗透率趋势
- 全球与中国市场渗透率均逐年提升,中国市场渗透率2020至2024年从低个位数提升至约8%,全球渗透率约达30%以上,显示中国在赶超阶段且具备较大成长空间。
- 图表作用:以上数据支撑报告中“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具有广阔市场基础,重点行业集中趋势及逐步渗透,展现政策导向与产业数字化升级实际结合的趋势。




[page::4]
4. 全球合作与国内基建产业协同(页4-6)
- 全球视角:
- 报告提出人工智能作为“国际公共产品”,强调构建多方共赢、互信与互惠的开放生态。支持联合国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同时强调帮助全球南方国家提高智能能力,实现“智能鸿沟”弥合。
- 数据供给创新与算力资源统筹为重点,国家统筹算力网络建设,推动“东数西算”工程等大型国家级算力工程,促进算力资源跨区域优化配置,强调绿色化和智能化。
- 算力基建相关政策综述:
- 列举多项国家规划和行动计划,如“东数西算”实施意见、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十四五信息化规划、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等,标明政策对算力布局、规模、智能占比的具体目标。
- 重点区域如京津冀地区成为国家算力枢纽节点,推动数据中心集群低碳化与高能效。
- 应用环境优化:
- 发展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推动软件服务智能转型,培育“模型即服务”“智能体即服务”新业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标准化建设,构建安全可靠的产业生态。
- 图表解析:报告引用全球及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增长、人均市场占比、结构演变等数据,反映技术生态整体向智能化服务及产业数字化升级转型。


[page::5, page::6]
5. 投资风险提示(页0,页6)
- 国际形势不确定性:地缘政治、国际政策变动可能影响行业利润率及投资情绪。
- 算力行业竞争风险:国内光通信行业虽具份额优势,但海外竞争者产能扩展可能带来市场压力和利润下滑风险。
- 总结:风险提示保持中立态度,提示投资者注意市场和政策环境变化的潜在影响。[page::0, page::6]
6. 研究团队与评级体系介绍(页8-9)
- 研究团队:赵良毕为首席分析师,具备多年的通信行业经验和优秀的业绩获奖记录,团队成员背景多元,覆盖通信设备和应用侧。
- 评级体系:行业及公司评级均以未来6-12个月相对指数表现为依据,构建“推荐”、“中性”、“回避”等分级,体现专业且系统的评价框架。[page::8, page::9]
---
三、图表深度解读
- 图表一:市场规模及增速趋势(页4)
市场规模由近3万亿增长至2025年预估的6万亿,年增长率由17%逐步放缓至6%,显示产业由高速成长期进入稳健发展阶段。
- 图表二:行业应用分布(页4)
制造业占最大份额,体现人工智能重塑工业生产的核心地位。信息传输及软件行业紧随其后。
- 图表三:农业智能装备市场(页4)
从600亿规模成长至1200亿,增长率经历了大起伏(2022年峰值约27%),体现政策和技术突破对细分市场的直接驱动力。
- 图表四:全球与中国市场渗透率对比(页4)
虽全球渗透率已超30%,中国仅约8%,但后者增长快速,显示未来成长空白和潜力。
- 图表五:全球数字经济结构与规模(页5)
美国占全球41%,中国35%,显示中国市场及数字化支撑能力迅速扩张,且数字经济占GDP比重持续上升,从36%提升至预计54%。[page::4, page::5]
---
四、估值分析
本报告以行业及政策视角出发,未涉及具体公司个股估值模型和目标价格设定,主要强调宏观政策导向与产业链扩展逻辑,辅助投资决策的定性和中期判断。建议结合上下游产业链具体企业财务模型进行细化估值。
---
五、风险因素评估
- 国际政治与经济环境风险:地缘政治及贸易政策波动对核心产业链产生的不确定影响。
- 行业竞争风险:随着海外厂商加速产能释放,全球和国内算力资源及市场份额竞争加剧,影响相关企业盈利水平。
- 技术与政策风险:人工智能技术迭代与政策执行的不确定性可能影响应用推广及产业效益实现。
报告指出风险较为具体,未给出详尽缓解措施,但结合政策可期望未来通过国策引导和产业协同降低。 [page::0, page::6]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节
- 政策依赖性较强:报告高度依赖政策指导和战略指向作为行业成长主线,“新质生产力”规划虽具战略高度,但仍需关注实际执行的地方差异及资本市场反应的滞后性。
- 指标量化目标抽象:政策文案定出智能终端普及率等宏观指标,但缺少具体量化影响链条及风险调整,部分假设依赖技术变革速度和应用推广速度。
- 风险表述偏保守:对国际风险及行业竞争风险有提示,但对可能的技术瓶颈(如芯片设计、数据安全)探讨较少。
- 缺乏细分领域的盈利或估值分析:尽管市场规模前景明朗,报告未对具体细分行业或头部企业估值变化给出深入分析。
- 图表普遍来源于第三方咨询与机构,数据权威但须注意更新滞后影响。
---
七、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基于国务院最新《人工智能+行动意见》政策,系统阐述了人工智能产业未来的发展轨迹与投资逻辑。其核心在于“新质生产力”战略指引和“人工智能+”应用落地的双重驱动力。报告逐层展开政策沿革、产业发展态势、市场规模与渗透率、全球合作及基建算力等关键维度,充分利用图表数据展现行业的蓬勃生机。
- 核心结论:
- 人工智能产业正进入规模化应用加速期,产业链条生态逐渐完善,政策引导明确量化指标,赋能传统工业和农业转型升级,推动智能制造及农业数智化快速发展。
- 国内算力基础设施和智能算力发展规划详尽,强调绿色低碳与智能统筹,融合“东数西算”等国家重点工程,奠定坚实技术支撑。
- 全球治理与合作成为趋势,有望打造开放共享、公平发展的国际生态系统,助力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国际影响力提升。
- 投资风险主要体现在国际形势不确定及算力行业竞争压力,投资者应保持关注市场政策及技术进展。
整体来看,作者通过详实的数据、系统的政策解析及逻辑推理,向投资者传递了“人工智能+”作为新兴发展战略的显著成长潜力和明确的产业方向,具备较强的战略高度和行业认知深度。推荐投资者依托这些宏观框架,把握产业升级带来的机遇,同时注意国际竞争和政策执行风险的动态管理。
---
参考文献与数据来源
-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原创报告《【银河通信赵良毕】行业点评丨人工智能 $^+$ 方向明确,科技成长性再加强》,2025年9月1日发布。
2. 国家相关政府文件及2024年“十四五”规划解读。
- 中商情报网、智研咨询、Frost&Sullivan数据支持。
4. Google、Temasek、Bain等国际机构行业分析。
---
(全文引用页码标注详见文中相应段落,确保研究内容可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