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超额收益的困境与突破 公募新规量化观察系列之二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聚焦主动股票型基金与业绩比较基准的匹配度及超额收益表现,发现近三年主动股基超额收益整体偏低且与基准契合程度存在分歧。通过构建融合多因子的指数增强模型,系统测算不同基准的增强难度,指出成分股数量及风格行业分散度为关键驱动因素。针对基准错配的基金,提出基于成分股匹配的基准选择方法,从而显著提升相关性,有助于促进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 [page::0][page::2][page::3][page::6][page::14][page::15][page::17]
速读内容
主动股基近三年超额收益表现显著下滑 [page::2]

- 48.00%基金超额收益落后基准10个百分点以上,16.45%基金超越基准10个百分点。
- 超额收益均值为-7.17%,中位数为-9.06%,仅31.34%基金实现正超额收益。
- 2023年起主动股基超额收益明显收窄,表现较2022年中前期显著恶化。
主动股基与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相关性分析 [page::3]

- 超过80.05%的基金相关系数高于0.7,均值0.79,显示大部分基金与基准高度契合。
- 但仍有1.6%基金相关系数低于0.5,有35只基金甚至低于0.1,存在明显基准错配。
选股因子构建及因子预处理流程介绍 [page::4][page::5]
- 构建19个代表性选股因子,涵盖估值、盈利质量、成长、股息、治理、动量、反转、流动性、波动性9大维度。
- 预处理步骤包括因子方向统一、空值填充、去极值、标准化、行业和市值中性化。
- 结合过去一年Rank ICIR对因子进行加权融合,确保因子暴露稳定且有效。
因子融合表现及指数增强模型方法论 [page::6]

- 融合因子Rank IC均值11.37%,Rank ICIR为4.23,累积表现稳健增强。
- 十档分组超额收益表现单调,多头年化超额13.64%,空头21.51%,验证选股能力。
- 指数增强模型采用约束条件包括行业中性、风格偏离限制、个股权重偏离及无卖空约束,确保增强组合风格贴合基准。
指数增强效果比较与难度分析 [page::7][page::8][page::9][page::10][page::11]
- 主要宽基指数(中证500、中证1000、国证2000)增强组合区间年化超额收益普遍领先,信息比高,增强难度较低。
- 行业类指数如农林牧渔、中证半导体增强效果弱,难度大。
- 选股空间从全市场到仅基准指数成分股,增强组合均可获得正超额,且风格约束更严格时,跟踪误差明显降低。
指数成分股数量及风格行业分散度影响增强难度 [page::12][page::13][page::14]
| 测试区间 | 优化模型 | 超额前20名指数成分股均值 | 超额后20名指数成分股均值 |
|----------|----------|---------------------------|----------------------------|
| 2010年以来 | 全市场增强 | 966 | 66 |
| 2010年以来 | 成分股增强 | 912 | 62 |
| 近5年 | 全市场增强 | 356 | 62 |
| 近5年 | 成分股增强 | 414 | 112 |
- 成分股数量多的指数增强空间更大,超额明显高于成分股少的指数。
- 风格和行业分散度高的指数如中证全指增强难度低,风格集中度高的中证半导、农林牧渔等增强难度大。
- 行业分布均衡(中证全指)与行业高度集中(中证半导中电子93.9%,农林牧渔100%)对比明显。
针对业绩与基准错配基金基准重选方法与效果 [page::15][page::16][page::17]

- 根据基金过去一年末及半年报持仓与股票型指数成分股比对,计算重合成分股权重占比。
- 若重合度高(基金端>30%、指数端>20%),选重合度最高指数作新基准。
- 否则计算近一年收益相关系数,选择最高且>0.5者作新基准。

- 经重选,35只低相关基金与新基准相关系数显著提升,多数达到0.7以上,最高达0.93。
- 如嘉实回报灵活配置基金,原基准与基金相关系数-0.03,新匹配300消费指数相关系数达到0.88。
深度阅读
金融研究报告详尽分析
---
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基金超额收益的困境与突破 公募新规量化观察系列之二》
- 作者及团队:招商定量研究,招商定量任瞳团队
- 发布日期:2025年5月29日
- 研究对象及主题:主动股票型基金,聚焦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及基金超额收益表现、契合度、基准增强难度,并提出基准匹配改进方案。
- 核心论点与主旨:
报告围绕中国证监会2025年5月发布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系统分析主动股基相对于业绩比较基准的超额收益困境、基准契合度现状及基准的增强难度,指出当前主动态股票基金整体超额收益表现不佳且部分基金选用的业绩比较基准与实际投资风格匹配度低。针对这一现状,报告提出基于成分股匹配的基准选择方法,有望提升基准的代表性和合理性,激励基金管理人提升投资管理能力,最终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
逐节深度解读
1. 引言与行动方案背景(页0-1)
- 内容摘要:中国公募基金行业尽管取得了显著发展成效,但快速扩展过程中暴露出部分基金投资风格与经营理念不匹配,投资者体验不佳等问题。行动方案的出台,着力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并将其与基金管理费、经理薪酬紧密挂钩,构建奖优罚劣的激励体系,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 逻辑依据:业绩比较基准是衡量基金管理能力和投资表现的重要标尺,强化其约束和激励机制,能客观反映基金的实际业绩表现并推动管理人提升专业能力。page::0,1]
2. 主动股基与业绩比较基准现状分析(页1-3)
2.1 超额收益表现(页1-2)
- 关键论点:
- 近三年主动股票型基金的超额收益整体表现疲弱,平均超额收益为-7.17%,近半数基金业绩落后业绩比较基准超过10个百分点,仅31.34%基金实现正超额收益。
- 历史数据回溯发现,2022年中至2023年初前,主动基金超额收益表现较好,能够显著跑赢基准;而2023年以来,超额收益普遍缩窄,出现向负面集中的趋势。
- 数据解释:
- 图1显示超额收益分布的明显左偏,尾部有显著跑输基准的基金,说明部分基金未能有效超越业绩基准。
- 图2动态展示了过去5年各阶段超额收益的变化趋势,凸显出近期主动管理压力加大。
- 推断基础与意义:主动基金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面临管理和选股难度提升,业绩比较基准强化后,基金经理能力考验加剧,未来需要更多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实现超越基准。[page::1,2]
2.2 基金与基准的契合度——收益率相关性(页3-4)
- 关键论点:
- 约80%以上主动股基与其业绩比较基准三年期相关系数高于0.7,整体契合度较高,表明基准能较好代表基金的投资风格和业绩走势。
- 仍有少部分基金(1.6%)相关系数不足0.5,具体35只基金相关系数低于0.1,显示其业绩基准与基金投资实际关联度极低,存在基准错配问题。
- 数据与案例分析:
- 表2列举的35只基金多数选用存款利率等固定收益或人为设定利率作为基准,未能反映股票投资的风险及收益属性。诸如嘉实回报灵活配置、银华聚利A等基金和其基准负相关,说明基准与基金实际资产配置策略严重不符。
- 意义:基准与基金实际投资风格不匹配,不仅削弱基准约束效率,也可能影响对基金绩效的合理评价和激励,亟待改进基准选取方法。[page::3,4]
3. 主动股基业绩比较基准的增强难度(页4-14)
3.1 多因子选股因子构建与融合(页4-6)
- 内容概述:
- 报告构建19个涵盖估值、盈利质量、成长性、股息、公司治理、动量、反转、流动性和波动性9大维度的选股因子,详细列出计算方法和因子正负向以统一方向预处理。
- 采用行业中位数填补空值、MAD方法去极值,Z-Score标准化,并市值行业中性化,保证因子稳定性与可比性。
- 通过Rank ICIR动态加权融合因子,融合因子展示了良好的选股能力(历史Rank IC均值11.37%,ICIR 4.23),Rank IC累积曲线稳步上升。
- 重要图表:图4-6分别展示因子预处理流程、Rank IC及其累积曲线和融合因子分组超额收益表现,体现出强烈的多因子模型预测能力。
- 分析意义:多因子模型为指数增强和基准优化提供了稳健的量化信号基础,通过融合提升因子信噪比,有助于实现基金基准的超额收益增强。[page::4,5,6]
3.2 指数增强模型设计与实际测试(页6-12)
- 增强模型核心:
- 以全市场或基准指数成分股为选股空间,构建约束严格的优化模型,控制行业暴露为零,风格偏差限制在0.2标准差内,个股权重相对基准偏离不超过1%,禁做空,确保组合高相关与风险控制。
- 增强效果统计:
- 测试覆盖2010年起至2025年5月,主要宽基指数(如国证2000、中证1000、中证500、沪深300)增强组合年化超额收益多数超过3%,信息比普遍高于1.8,部分指数(国证2000、中证1000)增强难度最低,年化超额收益甚至超过17%。
- 行业类指数如农林牧渔(中信)、中证半导体等增强表现不佳,部分五年期区间甚至出现负超额收益。
- 数据详解:
- 表4-9分步罗列各指数增强模型在不同约束及选股空间下的量化表现,充分展示不同指数特性与增强难度。
- 推断:指数成分股数量多、风格和行业分散的宽基指数更易通过量化增强获得超额收益,行业及风格高度集中指数则受限于成分股同质化,难以提升收益。[page::6,7,8,9,10,11,12]
3.3 增强难度的决定因素:成分股数量、风格及行业集中度(页12-14)
- 分析结论:
- 表10显示增强表现前20名指数成分股数量通常远高于后20名,大盘宽基指数成分股百余甚至上千支,给予提高灵活性的空间。
- 图7以三个典型指数为例,中证全指风格暴露均衡且接近中性,便于增强策略发挥;而中证半导及农林牧渔(中信)风格暴露高度集中,限制了多样化的选股空间。
- 图8-10通过行业分布饼图进一步展示中证全指行业分布分散,而中证半导和农林牧渔指数高度集中于电子和农林牧渔行业。
- 底层逻辑:风格和行业的集中度导致指数内个股间基本面相近,减少选股和权重调整的空间,从而加大增强难度。多元化、宽覆盖指数为主动管理提供了更大发挥空间和超额收益潜力。[page::12,13,14]
4. 基准选择方法改进:基于成分股匹配的精准基准筛选(页14-17)
- 问题背景:
- 报告统计发现少数基金因采用存款利率等固定收益类基准导致与自身实际投资策略严重错配,相关系数低于0.1,基准的代表性不足。
- 改进思路与方法(图11-12):
- 取基金过去一年年报及半年报披露的全部持仓数据,获取主题指数、行业指数、综合指数成分股。
- 计算基金与指数成分股重合度,重点审查重合成分股在基金和指数中权重占比,基金端要求超过30%,指数端要求超过20%。
- 若满足上述门槛,则选重合度最高指数作为大基准;不满足则计算过去一年收益率相关系数,选择相关系数最高且超过0.5的指数为基准。
- 案例说明:
- 以嘉实回报灵活配置基金为例,原基准为定期存款利率,相关系数负0.03。重构后选定300消费指数,基金成分股重合度基金端39.86%、指数端82.04%,三年相关系数提升至0.88。
- 实证结果(表11):
- 对35只低相关基金,采用匹配方法重新筛选基准指数,全部实现显著的收益率相关系数提升,说明该方法有效提升基准代表性,增强了基准的合理性和评价的准确性。
- 意义与价值:
- 该基准匹配方法填补了传统基准选择在代表性上的缺陷,提升了基准的约束效力和考核合理性,为基金管理人提供了更有针对性的业绩评价标尺,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和提高主动管理效率。[page::14,15,16,17]
---
图表深度解读
图1 - 主动股基近3年超额收益分布统计(页2)
- 描述:显示近三年主动股基超额收益的频次分布,横轴为超额收益区间,纵轴为基金占比。
- 解读:近半数基金落后基准10%以上,展现明显左偏;16.45%为优异者,超越10%以上。超额收益平均为负,且极差极大,反映收益分布极不均衡。表明多数主动基金难以跑赢基准。
- 联系文本:支持近年公募主动基金整体超额收益难以为继的主张,呼应监管强化基准约束的政策背景。[page::2]
图2 - 主动股基超额收益历史分布(页2)
- 描述:从2020年5月起,绘制不同时间点滚动三年超额收益的基金占比堆积面积图。
- 解读:历史上2022年中至2023年初超额收益表现较好,跑赢基准10%以上的基金占比极高;2023年起优势大幅缩水,表现向较差区间集中。说明市场环境及基金管理压力加大。
- 联系文本:揭示近期主动管理策略面临的显著挑战,体现行业盈利周期波动特征。[page::2]
图3 - 主动股基与业绩比较基准相关性统计(页3)
- 描述:三年期收益率相关系数的分布柱状图。
- 解读:80%以上相关系数高于0.7,反映大部分基金基准匹配良好;仅小部分基金显著偏离基准走势。
- 联系文本:为基准约束效力评估提供依据,指出基准错配问题。
[page::3]
图4 - 选股因子预处理流程图(页5)
- 描述:展示因子由原始期到标准化的多步处理过程。
- 解读:主要体现统一因子正负方向、空值填充、极端值处理、标准化归一化及中性化处理,保证因子质量与一致性。
- 联系文本:保证量化增强模型稳定及有效运行的基础步骤。
[page::5]
图5 - 融合选股因子Rank IC及累积曲线(页6)
- 描述:黄色柱状表现Rank IC每期数值,红色虚线为累计Rank IC。
- 解读:自2010年以来Rank IC维持正向,累积曲线稳步上升,说明融合因子良好预测未来收益趋势,有较强选股能力。
- 联系文本:体现多因子模型的有效性,为后续指数增强提供科学支撑。
[page::6]
图6 - 融合选股因子十档分组超额收益(页6)
- 描述:跨十档的分组收益表现,最低档表现最差,最高档年化多头超额14%左右。
- 解读:呈明显单调趋势,证明因子组合具有较好的分层能力和选股强度。
- 联系文本:说明量化组合优化模型具备实战提升基准的潜力。
[page::6]
表4-10(页7-13)
- 描述:分别列示各指数增强后信息比、超额收益、跟踪误差和成分股数量的统计,表现不同指数的增强难易差异。
- 解读:大型宽基指数普遍表现优异,指数成分股较多可操作空间大;行业指数表现逊色,成分股数量不足且风格集中限制增强效果。
- 联系文本:数据支持关于成分股数量与集中度影响增强难度的论断。
图7 - 风格集中度对指数增强难度影响(页13)
- 描述:三指数在估值、成长、盈利、波动率等风格因子的暴露对比。
- 解读:中证全指风格分散,增强容易;中证半导和农林牧渔风格集中,增强难度大。
- 联系文本:风格多样化是指数增强潜在条件。
[page::13]
图8-10 - 行业分布饼图(页14)
- 描述:中证全指行业分布均衡;中证半导和农林牧渔高度集中于单一行业。
- 解读:行业多样性带来更大选股空间和增强可能。
- 联系文本:图形直观支撑行业集中度影响增强难度的结论。
[page::14]
图11-12 - 基准匹配逻辑流程与重合成分股权重示意(页15-16)
- 描述:流程图和示意图详细阐述基准选择的新算法核心步骤及权重计算方法。
- 解读:强调基准和基金投资的一致性是选基准的核心,理清基金持仓与指数成分股重合度定量计算方法。
- 联系文本:提供新的基准匹配工具,改善基准错配问题。
[page::15,16]
---
估值分析
本报告未涉及单一公司的估值分析,而是重点围绕基金及其业绩比较基准的表现及增强策略,核心应用量化模型来优化指数增强表现。其估值思路以:
- 多因子选股模型支撑指数成分股的超额收益选择。
- 组合优化模型构建基于融合因子的增强组合,最大化复合因子暴露,在特定行业及风格约束下选股。
- 显性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的设计使增强组合在控制跟踪误差的同时,追求超额收益最大化。
因此,报告的“估值”实为对指数增强策略的效果验证和难度衡量,而非传统的企业估值分析。增强组合的信息比、跟踪误差、年化超额收益是其“估值”指标表现。[page::6-12]
---
风险因素评估
- 模型风险:历史数据和多因子模型维持其预测有效性的基础上,未来政策变动、市场环境快速改变可能导致模型失效。报告已提示存在政策和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模型失效风险。
- 基准匹配风险:基准指数本身的行业与风格集中度可能改变,影响增强难度评价和匹配准确性。
- 基金业绩波动风险:基金超额收益的不稳定性凸显,业绩较差基金占比较大,基金经理能力和市场行情双重因素影响超额收益。
- 数据与披露风险:基准匹配依赖基金披露的持仓信息及时性和准确性,披露延迟或错误可能误导匹配结果。
- 缓解策略:报告未明确提出缓解风险的具体措施,但通过增强模型加入行业、风格等风险控制约束机制,部分控制组合风险暴露,侧面体现风险管理思路。[page::0,14,18]
---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假设多因子模型持续具备稳定的选股能力,虽有历史表现支持,但未充分讨论近期市场结构变化或极端事件对因子有效性的冲击风险。
- 基准匹配方法基于披露持仓数据,缺少对基金策略动态调整的捕捉,静态基准匹配可能忽视基金短期调整带来的基准需求变化。
- 指数增强测试剔除了新成立不足10年指数,可能忽略新兴指数及新策略的潜在机会。
- 报告对部分基金业绩对比基准显著偏离(存款利率类基准)现象揭示明确,但未深入分析为何基金管理人会选择此类基准,背后可能存在的制度或市场激励缺陷未充分探讨。
- 在增强模型中禁止卖空可能限制了部分高阶策略的表现,但考虑基金监管环境及可行性,模型设定合理。
- 报告未提供个别基准匹配失败的纠正机制或基金调基的市场反馈机制。
- 表面强烈依赖量化模型,隐性对基金经理主动投资判断和市场微妙变化的容纳能力折扣不足。[page::0-18]
---
结论性综合
招商证券定量研究团队的《基金超额收益的困境与突破》报告在中国证监会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全面剖析了主动股票型基金在当前市场环境中的业绩表现、业绩比较基准的契合度、基准指数的增强难度及挑选基准的改进方法。
主要发现如下:
- 超额收益困境:近三年主动股基整体现象为超额收益负值,约48%基金大幅落后基准,表明主动管理压力加剧,市场环境及机构管理能力面临较大挑战。
- 基准契合度总体良好但存在显著错配:80%基金与基准收益高度相关,支持基准的约束作用。然而,35只基金基准相关性低于0.1,多数采用固定收益或存款利率基准,存在基准选取不合理,难达到考核和约束目的。
- 指数增强模型表现:基于多因子融合选股指标和严格的行业、风格约束优化模型,宽基指数增强效果优于行业指数,整体展现出合理的超额收益提升和信息比。成分股数量多、风格行业分散是提升增强策略效果的关键因素。
- 基准匹配创新方案:提出以成分股重合度和权重占比为核心的基准匹配新方法,成功提升原相关性低基金与新基准的收益率相关系数,增强了业绩比较基准的代表性和合理性,促进基准与基金实际投资策略紧密对接。
总体来看,报告不仅清晰揭示当前投资管理绩效的瓶颈和基准约束机制的不足,还通过大数据量化方法提出了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基准匹配改进方案,为监管层、基金管理人以及投资者优化基金管理和绩效考核提供了重要参考。新规实施后,伴随基准严格约束和管理费、薪酬挂钩,基金行业或将推动管理能力提升,实现超额收益的突破。
---
如需查看报告中各关键图表,请参考:
- [图1 主动股基近3年超额收益分布统计
- 图2 主动股基超额收益历史分布
- 图4 选股因子预处理流程
- 图7 风格集中度影响指数增强难度
- 图12 成分股权重重合计算示意
---
参考摘录内容均有对应的页码标记,方便后续追踪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