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管科技发展报告(2020)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全面梳理了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历程及资管新规影响,深入分析资管机构的核心科技能力及六大科技服务能力。重点探讨了资管数据中台、开放平台、智能投顾与智能风控等前沿科技的实际应用,彰显数字化、智能化驱动下资管行业创新发展的趋势与挑战,为资产管理机构提升投研、量化投资及风险管理能力提供重要参考 [pidx::2][pidx::3][pidx::5][pidx::6]。
速读内容
- 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阶段划分及监管趋势 [pidx::2]:
- 1997~2017年为资管新规前,子行业高速发展并形成基金、信托等多样化产品形态。
- 2018~2020年资管新规实施后,行业监管趋严,监管体系趋于统一,促进资管市场竞争格局演变。
- 2020年以来,行业未来发展聚焦国际化、多资产配置及量化投资影响力提升。

- 资管机构核心业务能力构成清晰,涵盖投资研究、量化投资、风控计量、组合管理、集中运营及渠道获客六大能力 [pidx::3]。
- 流量型与精品型资管机构在核心能力侧重点存在差异 [pidx::4]:
- 流量型资管机构强调市场捕捉与标准化风险监测,侧重规模化数字化运营及广泛客户渠道。
- 精品型资管机构注重优质投研团队建设、复杂风控模型和定制化组合管理,关注高净值及机构客户需求。
- 科技能力重塑资管新形态,六大科技服务能力体系包括数据科技、算力科技、通讯科技、算法科技、硬件科技及交易科技服务能力,赋能资管业务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 [pidx::5]。

- 前沿发展专题集中展示资管数据中台建设、开放平台实践、知识图谱与自然语言处理应用、另类数据利用、智能投顾发展及智能风控体系建设等关键趋势,体现数字技术与资管融合的深刻变革 [pidx::6]。

- 报告强调量化投资能力的重要性,注重量化策略梯队建设及动态组合管理,推动量化投资方法论及模型智能演进 [pidx::3][pidx::4]。
深度阅读
《中国资管科技发展报告(2020)》详尽分析报告
---
一、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中国资管科技发展报告(2020)》 / 2020 China Asset Managemen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Report
- 发布机构及合作方:京东数科、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毕马威中国(KPMG)联合发布
- 发布日期:2020年
- 报告主题:面向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科技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深入分析资管行业的产业现状、科技核心能力、前沿技术应用实践及未来趋势
- 核心论点及目的:报告强调“科技赋能”是推动中国资产管理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通过系统梳理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科技能力结构、技术实践案例及未来趋势,报告旨在为资管机构把握科技变革脉络、提升核心能力提供指引,推动资管行业高质量发展[pidx::0][pidx::1]。
报告未以传统券商研究报告的投资评级或目标价形式呈现,而是一份战略发展专题报告,重点在于行业分析与技术趋势指导。
---
二、逐节深度解读
1. 第一篇: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概述
- 章节内容总结:本篇以“资管新规”出台作为历史分水岭,梳理了1997-2017年资管新规前行业的子行业发展及规模,2018-2020年资管新规后行业监管变革和竞争格局,并对2020年以后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 逻辑与论据:
- 1997~2017年,资管行业处于快速成长阶段,子行业包括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和证券基金类持牌机构的私募资管产品等,行业特点为资金集中度高、管理费率和信托报酬率表征了不同子行业的发展特征。
- 2018~2020年资管新规实施后,资产管理行业监管趋统一,强调产品与功能监管统一,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同时,行业竞争格局发生变化,包括银行理财子行业成立、外资机构涌入、以及新兴非标业务和标准化产品的发展。
- 未来展望涵盖国际资管业长期投资、多资产配置趋势、量化方法影响、责任投资的迅猛增长等,同时强调资金结构和经济转型对资管需求的双重驱动,科技作为赋能手段的重要性得到凸显。
- 关键数据与趋势:
- 时间线式划分突出资管新规作为转折点;
- 不同子行业经营指标(集中度、管理费率、报酬率)反映其盈利模式和市场定位[pidx::2]。
- 结论:行业由高速无序扩张进入规范治理和高质量发展阶段,科技赋能成为促进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支撑。
---
2. 第二篇:资管科技核心能力知识图谱
- 章节内容总结:明确未来资管机构应构建和强化的六大核心业务能力(投资研究、量化投资、风控计量、组合管理、集中运营、渠道获客),并区分了流量型资管机构与精品型资管机构在各能力领域的侧重点和差异化发展路径。
- 中心观点:
- 投资研究强调“由点及面”的突破,量化投资重视梯队建设,风控注重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
- 组合管理包含资产配置与动态组合再平衡,运营能力强调数字化,渠道能力融合开放普惠与精准投放。
- 流量型 vs 精品型机构对比:
- 流量型更偏重标准化、规模化服务与操作效率,如构建广泛直销渠道、标准自动化风控、菜单式产品推荐;
- 精品型偏向定制化服务、高复杂度投资管理,如高净值家族财富管理、复杂风险识别、个性化智能运营。
- 科技服务能力重塑形态:报告进一步提出六大科技服务能力框架:数据科技、算力科技、通讯科技、算法科技、硬件科技和交易科技,突出科技手段对资管业务的全面赋能和行业创新的驱动作用。
- 关键图表详情解析:
- 表格细致划分各核心能力的具体内涵及流量型和精品型机构的异同比较,表明行业细分市场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 六大科技服务能力环形图(图5页)强调了科技服务能力的模块化与系统化[pidx::3][pidx::4][pidx::5]。
- 结论:资管科技核心能力不再单纯依赖数据或计算,而是通过多维科技服务能力的整合,打造智能、自动和个性化的资产管理新形态。
---
3. 第三篇:资管科技前沿发展专题
- 章节内容总结与主题:本篇聚焦资管科技发展中的前沿技术应用与实践探索,涵盖资管数据中台建设、开放平台应用、知识图谱与自然语言处理、另类数据应用、智能投顾、前沿投资策略以及智能风控等分主题。
- 具体内容及创新点:
- 资管数据中台:定位为整合多源数据、打通业务壁垒的技术架构,提升数据驱动的研究与运营效率。
- 开放平台:促进多方协作与共享,推动业务生态圈建设。
- 知识图谱与NLP:赋能资管投研,提升非结构化数据的利用效率和业务洞察。
- 另类数据(如卫星数据、舆情数据):扩展传统投资决策的数据边界。
- 智能投顾业务:介绍国内外智能投顾发展案例与趋势,强调智能化客户服务和投资决策支持。
- 前沿科技与投资策略:运用大数据、深度学习等技术推动投资创新。
- 智能风控:基于区块链和联邦学习的风控生态探索,提升风险管理的自动化和精度。
- 图表和视觉元素:页面多以章节编号配图强化模块内容结构感,视觉上层次分明但缺乏具体数据图表。
- 结论:前沿科技应用已成为资管行业差异竞争力的核心驱动力,不断延伸业务能力边界,推动产品和服务创新[pidx::6]。
---
三、图表深度解读
图1:资管行业发展时间线与子行业特点(第2页配图)
- 描述:以时间线形式展示1997-2017年资管新规前、2018-2020年资管新规后及2020年以后未来阶段,每阶段对应的监管环境、行业格局及未来趋势。
- 解读:
- 时间轴清晰划分行业发展阶段,突出监管政策作为行业变革的驱动因素。
- 各阶段对应行业内子行业发展、监管模式、竞争态势和科技应用特点的演进,体现行业结构优化和规范化。
- 关联文本:辅助章节论述行业历史背景及政策驱动发展,强调从混乱到整顿再到创新的转变过程。
- 局限性:无具体量化数据,仅结构性梳理。
图2:资管科技核心能力知识图谱表格(第4页)
- 描述:比较了流量型与精品型资管机构在六大核心科技能力领域的具体表现和侧重点。
- 解读:
- 该表展示了不同机构类型对投资研究、量化投资、风控计量、组合管理、集中运营和渠道获客能力的不同需求和发展策略。
- 如流量型机构更强调规模化运营和标准化服务,精品型机构则注重专业化深耕和个性定制。
- 关联文本:支撑核心能力知识图谱章节论点,突出差异化战略定位对科技能力建设路径的影响。
- 局限性:描述性内容较多,缺少对能力水平或效果的量化评估。
图3:六大科技服务能力环形图(第5页)
- 描述:图示了资管行业中数据科技、算力科技、通讯科技、算法科技、硬件科技和交易科技六大服务能力。
- 解读:
- 形象展示了各科技服务领域的功能及其占据的战略地位。
- 配套文字细化各模块的技术内容及应用方向,如5G促进通讯科技变革,云部署优化交易流程等。
- 关联文本:凸显科技体系的全方位支撑资管业务,实现智能自动化的目标。
- 局限性:更偏向框架式阐述,缺乏量化指标或具体案例支撑。
---
四、估值分析
报告未涉及企业或行业的传统财务估值分析,主要聚焦行业技术能力和发展趋势,故无DCF、P/E等估值模型应用分析。
---
五、风险因素评估
尽管报告章节未显式列出风险但隐含以下风险因素:
- 政策风险:资管新规等监管变化对行业结构和业务模式的深远影响。
- 技术风险:科技应用和创新面临成功率不确定、技术更新快速带来的适应压力。
- 竞争风险:行业参与主体多元,外资进入加剧竞争,且精品与流量型机构分化明显。
- 数据安全与合规风险:开放平台和数据中台的发展伴随数据隐私和合规要求提升。
- 经济周期和市场波动风险:影响资产管理业务稳定性和规模。
报告未针对风险提出具体缓解策略,但重视科技驱动智能化和数字化,隐含通过提升效率和风控能力降低风险的思路[pidx::2][pidx::6]。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观点偏强:报告以“科技赋能”为核心推进逻辑,较少对科技应用面临的实际落地难题和组织变革阻力论述,可能存在一定的技术乐观偏向。
- 结构完整但实践细节不足:前沿专题涉及多项前沿技术,内容广泛但案例和数据多为描述和概念层面,缺乏深度剖析和效果验证。
- 行业定性较多,定量有限:各类能力介绍和技术服务框架均较为抽象,尚未见具体成熟的指标体系和跨机构的效果对比。
- 制度环境与国际化视角带来机遇与挑战并存,报告略显强调机遇,对潜在摩擦风险未深入探讨。
---
七、结论性综合
《中国资管科技发展报告(2020)》系统梳理了中国资产管理行业从资管新规前到新规后的变革过程,确立科技赋能作为行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报告明确了资管机构未来业务发展的六大核心能力:投资研究、量化投资、风控计量、组合管理、集中运营及渠道获客,并细分流量型和精品型机构的不同路径。
同时,报告从数据科技、算力科技、通讯科技、算法科技、硬件科技及交易科技六个维度构建了完整的资管科技服务能力框架,强调技术的全面整合和智能自动化对于提升行业效率和客户服务的关键作用。在前沿专题中,报告囊括了资管数据中台、开放平台、知识图谱、另类数据、智能投顾、前沿投资策略与智能风控等多项创新实践,展现科技创新对资产管理业务的深远影响。
图表数据讲述了行业发展阶段划分、资管机构的能力侧重差异及科技服务能力全貌,直观体现了行业演进和科技驱动转型的脉络。例如,时间线图明确监管政策节点,能力对比表揭示机构类型差异,科技能力环形图展示技术构成结构。
总体而言,报告立场积极,坚定认为“科技赋能”将极大改变资管行业现有形态,提升管理效率和客户体验。该报告为资产管理行业从业者及相关决策者提供了全面的行业发展和科技应用视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但在具体技术应用效果的量化和风险分析方面仍有待深化。
---
参考文献标识
- 报告整体概览与元数据来源:[pidx::0][pidx::1]
- 行业发展详述及监管背景:[pidx::2]
- 核心能力知识图谱及机构类型对比:[pidx::3][pidx::4]
- 科技服务能力框架及解释:[pidx::5]
- 前沿发展专题与技术应用:[pidx::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