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掘金科创 50 增强 ETF,布局科创新时代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系统分析科创板作为未来“核心资产”板块的成长潜力,重点围绕上证科创板50指数基本面优势、盈利能力及估值水平进行深入解读,强调了科创50指数优异的长期和短期业绩表现及其配置价值。报告重点介绍鹏华上证科创板50成份增强策略ETF,说明该基金结合指数增强策略以获取稳定Alpha收益,展现出流动性优势和超额收益潜力[page::0][page::3][page::5][page::12][page::15][page::20][page::21]

速读内容


科创板引领高质量经济转型与科技自主战略 [page::3]



  • 受到政策支持和国际环境影响,科创板承载经济转型和科技自立自强双重使命。

- 传统制造投资放缓,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投资提速。

科创板营收增速和研发投入领先,行业聚焦“硬科技” [page::5][page::6][page::11]




  • 科创板营收增速31.29%,显著高于沪深300和其他主流指数。

- 研发占营收比例达9.64%,领跑市场,体现强劲创新能力。
  • 主要集中在半导体、电源设备、云服务、生物医药等硬科技行业。


科创50指数盈利能力优异,估值低位,流动性充裕 [page::12][page::13][page::14][page::15]



| 指数 | 区间收益(%) | 年化收益率(%) | 年化波动率(%) | 最大回撤(%) |
|--------|-------------|---------------|---------------|-------------|
| 科创50 | 3.20 | 1.10 | 33.75 | -49.59 |
| 上证50 | -16.86 | -6.21 | 20.77 | -43.01 |
| 沪深300| -7.20 | -2.56 | 20.80 | -39.59 |
  • 市盈率(TTM)仅30.36,处于历史低位,增强配置性价比。

- 成分股研发投入中位数凹显著领先其他主要指数,确保成长韧性。
  • 指数季度日均成交额持续突破400亿元,流动性良好。


指数增强ETF优势凸显:结合指数策略与主动Alpha获取 [page::15][page::16][page::17]




  • 指数增强ETF在持有的非成分股中筛选出业绩增速和盈利能力更优质的股票,实现Alpha超额收益。

- 与指数增强基金相比,ETF突破95%股票仓位限制,股票仓位超97%,实现更充分资金暴露。
  • 持仓透明度高,申购赎回清单每日公布,提升风险管理效率。


鹏华科创50增强ETF介绍及基金经理表现 [page::18][page::19][page::20][page::21][page::22]



  • 鹏华上证科创板50成份增强策略ETF认购期为2022年11月14日至25日,基金经理苏俊杰具备丰富量化投资背景。

- 苏俊杰任职管理的鹏华沪深300指数增强A实现年化超额收益7.03%,鹏华中证500指数增强A实现12.41%,展现稳健的Alpha能力。
  • 基金结合鹏华AI+基本面量化模型,挖掘更多优质科创股,兼顾Beta和Alpha收益。

深度阅读

《掘金科创 50 增强 ETF,布局科创新时代》报告详尽分析



---

1. 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掘金科创 50 增强 ETF,布局科创新时代

- 作者及联系方式:郑兆磊 (邮箱:zhengzhaolei@xyzq.com.cn)
  • 发布机构: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

- 发布日期:2022年11月22日
  • 研究主题:以科创板为核心,重点介绍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及鹏华上证科创板50增强策略ETF的投资价值和策略。


核心论点总结
报告主张科创板是中国科技创新及经济转型的核心平台,具有显著的成长和创新属性。科创板的“硬科技”代表成长动力,引领未来“核心资产”行情。通过做市商制度提升流动性,以及外资占比低的背景增强配置价值。鹏华上证科创板50增强策略ETF通过指数增强方法,实现对科创50指数的高效跟踪及Alpha捕捉,兼顾Beta和Alpha收益,流动性优良、持仓透明,具有投资吸引力。报告提醒投资者注意板块风险和基金风险收益特征。[page::0,3,7]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科创板引领“核心资产”行情



报告指出,科创板承载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和科技自主的双重使命。随着人口红利和城镇化红利逐渐减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科技创新成为新动能。从图1和图2可见,第三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放缓,而新兴产业投资速度加快,尤其是信息技术和制造业中高端环节投资活跃(详见图1、图2解读)。此外,面对国际贸易摩擦和地缘政治压力,科技自立自强成为迫切需求,科创板自2018年设立以来,成为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2022年以来,中央多项政策从资金税收支持、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到创新驱动战略,进一步强化了科创板的战略地位(表1详细梳理了2018年以来的科技政策脉络)。[page::3,4]

2.2 科创板定位“硬科技”,具备“成长+创新”属性



科创板聚焦符合国家战略和突破核心技术的科技创新企业,主要涵盖电子、机械、计算机等硬科技行业。2022年三季度数据显示,科创板营收增速为31.29%,远高于其他主要指数(如沪深300的10.42%,上证50的8.91%)(图3),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接近9.64%,明显领先其他板块(图4)。这反映出科创板企业高度依赖研发投入推动成长。行业市值和数量分布显示,电子、医药、机械和计算机行业占据主导地位,占比超过50%(图5、图6)。赛道前景优质,龙头企业多具备国产替代和独占技术优势,如芯片领域的中芯国际、办公软件的金山办公、医疗器械领域的心脉医疗,均具备技术护城河和成长潜力。[page::5,6]

2.3 做市商制度提升流动性与投资体验



自2022年11月1日起科创板引入做市商制度。受益于新三板经验,做市商将有效提升科创板交易活跃度,增强价格发现功能。做市商能够理性报价,促进价格向内在价值回归,并且通过资金和库存优势能抑制波动,减少投机行为,提升市场稳定性。同时,做市商协助持续研究和证券定价,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这一制度标志中国资本市场制度更加成熟,向海外成熟市场靠拢。[page::7]

2.4 海外市场扰动下科创板配置价值凸显



受到美联储加息等全球经济不确定因素影响,外资加速流出现象明显。例如2022年8月至10月间,北上资金净流出418.5亿元,市场波动性显著上升。相比沪深300和上证50,科创50的外资持股比例(3-4%)明显较低(图7),这使得科创板在海外资金撤退压力下仍保持相对稳定,凸显其作为防御性配置标的的价值。[page::7,8]

2.5 科创50指数介绍及成分股分析



科创50指数由50只科创板市值大、流动性好的优质公司组成,定期季度调整,以保证指数代表性和流动性。市值分布显示,指数以中盘股为主,自由流通市值多集中在100亿-500亿元区间,占比超过70%(图8、图9)。行业集中度高,覆盖半导体(33.16%)、电源设备、新能源等典型硬科技领域(图10)。成分股包括中芯国际、天合光能、金山办公等头部领跑企业,体现行业龙头效应和技术领先优势(表3)。[page::8,10,11]

2.6 指数业绩及盈利状况



长期来看,科创50指数累计回报3.2%,明显优于同期上证50(-16.86%)、沪深300(-7.20%)(图11,表4)。短期表现亦优于主要宽基指数,近1个月收益7.5%(表5)。盈利能力方面,科创50指数的资产回报率(ROA)稳居核心宽基指数前列,2022年三季度ROA为4.97%(图12)。分析师一致预测显示,2022年净利润同比增速达到51.72%,远超其他指数(图13)。研发强度方面,科创50研发费用占营收中位数为7.78%,显著领先其他宽基指数,注重创新驱动(图14)。估值方面,截至2022年11月,科创50指数市盈率(TTM)为30.36,处于历史第9.44百分位,市净率为4.4,处于历史第3.72百分位,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显示较高安全边际(图15)。流动性充裕,日均成交额常年超过400亿元,具备大资金运作能力(图16)。[page::12,13,14,15]

2.7 指数增强ETF的战略优势



指数增强ETF结合了被动指数投资和主动管理的优势,既有指数Beta收益,又能通过策略产生Alpha超额收益。与纯指数基金相比,指数增强基金因跟踪误差控制,Alpha收益稳健。动态调整权重和选择成分股,有效应对A股市场风格频繁切换和个股分化的市场环境。在流动性和交易便利性方面,增强ETF比增强基金更优,管理费率也相对较低(表5对比)。此外,增强ETF每日公布持仓透明度高,便于投资者风险管控。[page::15,16,18]

2.8 指数增强ETF的持仓表现及仓位优势



研究显示,指数增强ETF持有的非指数成分股通常财务表现优于持有的成分股和未持有成分股,表现在营收增速、利润增速和盈利能力等方面(图17、18)。此外,指数增强ETF突破了传统增强基金股票仓位上限约95%的限制,平均仓位约97%,实现对标的指数资产的更充分暴露(图19)。持仓更加高频透明,每日公布申购赎回清单,提升投资者对基金风险的可监控性。[page::17,18]

2.9 鹏华上证科创板50成份增强策略ETF具体情况



鹏华上证科创板50增强ETF于2022年11月14日至25日认购,跟踪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追求超越指数表现的收益。基金投资比例中非现金资产80%及以上投资于科创50指数成份股及备选股,兼顾股票仓位及个股主动选择,目标捕获Beta和Alpha双重收益。管理费率为1.0%,托管费0.1%,认购费0.5%-0.8%不等。鹏华基金作为成立于1998年的资深基金管理机构,深耕ETF及指数增强领域,旗下多只增强产品历史表现优异(表8、表9)。基金经理苏俊杰拥有清华及芝加哥大学金融数学背景,丰富量化投资经验,管理多只指数增强和主动量化产品,昔日两只增强基金均取得显著超额收益,风险控制能力良好(图20,21;表10,11)。[page::18,19,20,21,22]

---

3. 图表深度解读


  • 图1-2: 显示第三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放缓,同时传统制造业投资增长放缓,新兴信息技术和服务产业投资提速。支持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转型期,科技创新驱动增长成为主要动力。[page::3]
  • 表1: 2018年以来官方多轮科技政策发布,支持科技创新、研发税收优惠、智能制造、数字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政策环境稳定利好科创板发展。[page::4]
  • 图3: 2022年科创板营收增速31.29%,大幅领先沪深300和上证50。显示科创板公司成长性强劲,具有较大未来空间。[page::5]
  • 图4: 科创板研发投入强度高达9.64%,远高于主流指数,持续加大创新投入促进企业竞争力和成长性形成正循环。[page::5]
  • 图5-6: 科创板主要行业为电子(28.3%市值、105只数量)、医药(19.1%、102只)、机械及计算机等,体现多元硬科技板块特色。[page::6]
  • 图7: 科创50外资持股比例长期维持3-4%,明显低于沪深300和上证50的10%以上,外资撤离带来冲击有限,提升抗风险能力。[page::8]
  • 图8-9: 指数自由流通市值以中盘股票为主,覆盖多个市值段,具备较好分散性及流动性保障。[page::10]
  • 图10: 行业权重集中在半导体(33.16%)、电力设备、新能源等硬科技核心行业,反映科创板科技导向。[page::10]
  • 表3: 前十大股权重分布合理,代表了芯片制造、软件服务及新能源领域核心龙头企业,集中体现产业链优势和技术壁垒。[page::11]
  • 图11: 科创50指数净值走势优于沪深300和上证50,长期表现稳健,显现出成长优势。[page::12]
  • 表4-5: 长短期收益均优于主流宽基指数,单位时间收益回报均体现显著领先优势。[page::12]
  • 图12-14: ROA及研发费用占比连续领先,反映出较强盈利能力及创新驱动力,为后续业绩增长提供保障。[page::13,14]
  • 图15: 市盈率和市净率均处于历史低位,整体估值具备安全边际,具有较好性价比。[page::14]
  • 图16: 交易活跃度高,日均成交额连续突破400亿元,说明市场规模和资金流动性充足。[page::15]
  • 图17-18: 指数增强ETF精选非成分股部分财务指标显著优于成分股和未持股组,意味着超额收益来源较为扎实。[page::17]
  • 图19: 指数增强ETF仓位超过95%,优于指数增强基金,表明产品更充分利用底层资产,提高收益潜力。[page::17]
  • 图20-21: 鹏华指数增强基金A类产品资本表现稳健,累计和年化超额收益均名列前茅,风险控制良好,强化了鹏华基金管理团队能力。[page::21,22]


---

4. 估值分析



报告主要从市盈率和市净率指标描述科创50指数估值水平。目前指数TTM市盈率30.36,市净率4.40,均处于上市以来大约10%上下的历史最低分位区间。这表明指数整体估值处于低位区间,安全边际较高,投资性价比良好。虽无详细DCF或多因素模型展开,基于长期高速成长和研发投入的护城河基础,低估值对应未来潜力空间较大。指数增强ETF通过结合主动选股和优化权重,进一步寻求在此估值基础上的超额收益。[page::14]

---

5. 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指出的主要风险包括:
  • 板块表现不达预期风险:若科技创新及经济转型步伐放缓,科创板成长动力减弱,或全球及国内宏观环境恶化,存在板块收益不及预期风险。

- 基金本身属于股票型基金,风险收益偏高:波动率较大,短期可能出现较大回撤,投资者需具备相应风险承受能力。
  • 指数及基金历史表现不代表未来表现:未来市场环境及政策发生变化可能影响持有人收益。


报告未有深入的风险缓释策略展开,投资者应结合自身投资策略和风险偏好谨慎配置。[page::0,23]

---

6. 审慎视角与细微差别


  • 潜在的依赖政策推动风险:科创板发展受政策引导强烈,若未来科技创新战略调整或资金支持力度减弱,板块表现可能受限。

- 估值波动性较大:虽然当前估值处于低位,但科创板成长高波动特性明显,市盈率高会带来回撤风险。
  • 报告侧重宏观和行业正面逻辑,缺乏对市场波动或反面情形的深度展开,例如外部贸易限制加剧、核心技术进口依赖、全球资本流动性冲击等。

- 指数增强策略主动部分基金仓位中对非成分股依赖较高,虽然这提高了超越指数的机会,但也增加个股风险,需要基金经理持续优异选股能力保障。
  • 报告中信息比率和跟踪误差结果显示增强基金具有持续alpha能力,但市场高波动期短期表现亦会波动,建议关注风险控制细节。


---

7. 结论性综合



报告系统阐释了科创板作为中国高质量发展和科技自立自强战略支柱的地位,依托国家政策支持和经济转型需求,科创板中“硬科技”及成长创新属性显著,表现优于主流宽基指数,且估值处于历史低位,配置性价比突出。科创50指数具有行业集中、龙头优势明显、盈利能力优良、研发投入密集、流动性良好等多重优势,为投资者提供了具备成长韧性和科技领先性的优质投资标的。

做市商制度实施提升交易流动性和价格发现机制,进一步完善市场环境。海外资金撤出压力令科创板外资占比低成为抗风险优势。报告强调,结合鹏华基金专注的指数增强ETF主动管理策略,能在保留科创50指数Beta收益的同时,通过超配和选股实现Alpha增厚,提升投资回报。鹏华基金管理团队经验丰富,旗下增强产品历史业绩优异,具备稳定超额收益能力。

总体而言,鹏华上证科创板50增强策略ETF以其流动性、透明度和策略优势,为投资者提供了一键捕获A股“硬科技”核心资产成长红利的有效工具,适合具备较强风险承受能力、看好中国科技创新和经济转型长期趋势的投资者。但亦需关注板块波动性及宏观政策风险。报告评级逻辑基于政策驱动和基本面成长,投资者应结合自身风险偏好审慎评估投资决策。[page::0-23]

---

重点图表索引



-

-

-

-

-

-

-

-

---

综上,报告通过详实的数据和全面的分析,展现了科创板及其代表的科创50指数的核心竞争力及投资价值,并指出鹏华科创50指数增强ETF作为投资工具的优势,是拥抱中国科技创新产业链和经济转型机遇的优选途径。投资者应紧密关注市场变化,合理配置。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