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风凭借力,掘金中特估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系统分析了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下上市国企的投资价值,指出国企具备经营持续性、科技成长性和高分红三大估值重构方向。通过深入解读富时中国国企开放共赢指数的编制方案、成分股分布和业绩表现,报告认为该指数具备股息率较高、营收增长快、估值上升空间大等优势,且风险调整后收益优异。同时,点评了南方富时中国国企开放共赢ETF及基金管理团队优势,为投资者提供具有中国特色国企主题的指数化投资解决方案 [page::0][page::5][page::12][page::14][page::16]
速读内容
上市国企利润占优与估值优势 [page::5]

- A股国有企业约占30%,但贡献了70%的归母净利润。
- 国企估值(PE约12.3倍,PB约1.2倍)远低于民企(PE约40倍,PB约3倍),具估值提升空间。


三大特色估值方向推动国企价值重估 [page::6][page::7][page::8]
- 经营持续性:国企在国家经济运行中稳健,ROE波动率显著低于民企,退市风险小,永续经营价值得到低估。

- 科技成长性:新型举国体制支持科技创新,央国企成长定价偏低,研发投入有增长空间。


- 高分红:国企现金流改善,政策鼓励分红,提升分红意愿,分红稳定性强化估值基础。

| 时间 | 政策内容 |
|------|-----------|
| 21/04 | 证监会发布引导上市公司分红措施 |
| 22/01 | 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指引修订要求分红比例 |
| 22/04 | 进一步支持上市公司健康发展通知 |
| 22/05 | 国资委鼓励央企通过现金分红优化股东回报 |
富时中国国企开放共赢指数构建及分布特征 [page::10][page::11]
- 指数涵盖80只A股和20只港股国企,基点2017年3月17日为1000点。
- 采用总营收和质量、低波动率、股息率三个风格因子评分筛选成分股,单股权重上限15%。
- 成分股以大盘股为主,33只超千亿市值股票占比80.4%;港股权重15.6%。
- 行业集中于石油石化(30.9%)、建筑(19.1%)、通信(17.8%)等,体现大盘及科技成长结合。



富时中国国企开放共赢指数核心数据亮点 [page::12][page::13][page::14]
- 主营收入同比增速2021年达24.46%,超过沪深300和Wind全A指数。

- 指数PE为22.7倍,分位点41.89%,股息率2.9%,皆优于对标指数。


- 近1年年化收益率10.69%,近3年5.02%,夏普比率0.21,高于沪深300等主流指数。
| 指数 | 近6个月年化收益率 | 夏普比率 | 近1年年化收益率 | 夏普比率 | 近3年年化收益率 | 夏普比率 |
|------|--------------------|----------|------------------|----------|------------------|----------|
| 沪深300 | -0.18% | -0.08 | -10.19% | -0.56 | -0.75% | -0.09 |
| 富时中国国企开放共赢指数 | 28.74% | 1.53 | 10.69% | 0.5 | 5.02% | 0.21 |
| 中证100 | -1.54% | -0.13 | -10.55% | -0.55 | -2.46% | -0.17 |
| Wind全A | 0.16% | -0.09 | -5.72% | -0.33 | 4.05% | 0.16 |
南方富时中国国企开放共赢ETF产品与管理优势 [page::14][page::15][page::16]
- ETF跟踪富时中国国企开放共赢指数,成立于2021年12月,规模6.83亿元。
- 采用完全复制法,投资于标的指数成分股及备选股,权重不低于基金资产净值的90%。
- 具备低投资成本、灵活交易和高透明度优势。
- 南方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拥有25年丰富投资经验,旗下指数化产品多元完善,管理规模逾千亿元。
- 基金经理龚涛博士具备丰富被动管理与量化投资经验,为ETF提供坚实运作保障。
报告总结与风险提示 [page::16][page::17]
- 报告认为中国上市国企具备“中特估值”优势,三大核心估值驱动为经营持续性、科技成长性、高分红。
- 富时中国国企开放共赢指数结合大盘和科技成长,具备股息率高、营收快、估值提升空间大等特征,风险调整后表现优异。
- 南方富时中国国企开放共赢ETF作为投资工具提供良好切入渠道。
- 风险提示:权益类产品波动较大,适合具备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
深度阅读
海通证券研究所关于“好风凭借力,掘金中特估”专题研究报告的详尽分析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好风凭借力,掘金中特估》
- 作者及联系方式:分析师冯佳睿(021-23219732,fengjr@haitong.com);联系人曹君豪(021-23219745,cjh13945@haitong.com)
- 发布机构:海通证券研究所
- 发布日期:2023年4月
- 主题:国有企业估值体系 (中特估值体系)、富时中国国企开放共赢指数及相关ETF投资价值分析
报告主要观点与目的
报告聚焦“中国特色估值体系”这一核心主题,围绕政策推动下的国有企业估值重构逻辑进行深度探讨,提出国有企业(央企、国企)具备“经营持续性”“科技成长性”“高分红”三大特色估值优势。结合富时中国国企开放共赢指数的编制与表现,展示其大盘主导+科技成长的行业分布和优异的投资回报特征,进而推荐南方富时中国国企开放共赢ETF作为相关投资工具。总体目标是引导投资者认知与把握“中特估值”板块的长期投资机遇。[page::0,4,5]
---
二、逐节深度解读
1. “中特估值体系”投资价值分析
1.1 政策视角高度重视国企价值创造
报告由证监会主席易会满2022年11月提出的“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切入,强调估值理论需适配不同类型上市公司,尤其是国有企业。政策层面从国务院、国资委等多维度推动国企深化改革与价值实现,高度聚焦国企现代治理、核心竞争力提升及投资者关系管理。
特别是2023年以来,国资委推动国企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强调价值创造为核心抓手,并明确国企要在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和产业链稳定中发挥关键作用。政府工作报告亦提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改善国企收益质量。这些政策为国企估值提升及估值体系中国特色化奠定坚实基础,构成“中特估值”理念的政策根基。[page::4]
1.2 上市国企利润贡献高,估值存在优势
尽管A股上市的国企只有不到30%数量,但贡献了近70%的归属母公司净利润,显示其对盈利的主导地位(图1)。同时,中证国企指数PE及PB分别为12.3和1.2,远低于民企的40和3(图2,图3),且当前国企估值位于历史低位分位点,表现出较强估值反转潜力。
此外,国企估值自2010年以来持续下滑,市盈率从约30倍跌至10倍,显示历史上市值增长被抑制,但盈利贡献并未相应下降。报告认为,未来随着政策推动及市场认知更新,国企估值会相对提升,国企投资价值凸显。[page::5]
1.3 上市国企的三大估值重构机会
报告提出三大特色估值方向:
- 经营持续性:国企作为“压舱石”,ROE较民企表现稳定,且退市风险极低(图4)。基于DCF模型,永续经营价值体现国企的独特估值优势(图5),退市制度完善将加大这一优势的市场认可。
- 科技成长性: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对核心技术的支持。国企承担链长责任,科技投入加大,研发强度明显低于行业整体(图6-图8),未来研发投入PE估值有较大提升空间。
- 高分红:国企改革强调现金流及ROE,考核指标“一利五率”体现现金流重要性(图9)。政策鼓励分红(表2)增强股东回报,分红提升ROE,进一步促进估值重构。[page::6-9]
---
2. 富时中国国企开放共赢指数投资价值分析
2.1 指数编制方案
指数由100只中国国有企业组成,包括80只A股和20只港股,基日2017年3月17日,基点1000。成分股需满足国务院国资委旗下资质,且根据总营收、质量、低波动率及股息率因子综合评分筛选,以得分排序纳入。权重经调整确保兼顾海外营收和绿色营收,且个股权重上限为15%,H股权重总和上限15%。
指数每半年审核一次,确保成分股及权重动态调整以反映市场变化(图10-11,表3)。此编制逻辑体现指数关注国企的盈利能力、波动控制及分红表现,兼顾可持续与全球化趋势。[page::9,10]
2.2 指数分布特征
成分股以大盘为主,市值1000亿以上占80.4%权重(图12)。上市地分布虽以上交所为主(权重约75%),但港股占15.6%权重,有效覆盖港股国企(图13)。行业分布集中于石油石化(30.9%权重)、建筑(19.1%)、通信(17.8%)、电力及公用事业(4%)等,兼顾传统大盘与科技成长(图14)。十大权重股聚焦行业龙头,如中国石油、中国移动,强链长效应显著(表4)。[page::11,12]
2.3 主营收入增速表现
2019-2021年,指数主营收入同比增速整体向好,2021年达到24.46%,超越沪深300及Wind全A指数(图15),反映国企盈利能力逐步提升,支撑估值修复的基本面逻辑。[page::12]
2.4 估值与股息率
截至2023年3月7日,指数PE为22.7倍,位于过去五年41.89%分位点,估值低于Wind全A及中证100且略高沪深300(图16)。股息率达到2.90%,显著高于沪深300和Wind全A(图17),说明指数兼具合理估值和优异分红,吸引长期投资者关注,估值仍有提升空间。[page::12,13]
2.5 指数绩效与风险调整回报
近6个月、1年及3年年化收益率分别高达28.74%、10.69%和5.02%,大幅跑赢沪深300及中证100,3年夏普比率0.21显著优于其他主流指数(表5)。累计收益132%,年化4.8%,体现出国企开放共赢指数的优异风险调整收益表现(图18)。[page::13,14]
---
3. 南方富时中国国企开放共赢ETF投资价值分析
3.1 产品简介
南方富时中国国企开放共赢ETF(代码517180)采用完全复制法,跟踪富时中国国企开放共赢指数,投资于指数成分及备选股。基金于2021年12月成立,规模6.83亿元,管理费0.25%/年,托管费0.05%/年,申购费率根据金额不同分为0.05%-0.08%区间(表6)。[page::14,15]
3.2 产品优势
- ETF优势:低成本、透明度高、交易灵活,便于投资者高效参与A股、港股国企投资,捕捉“中特估值”机会。
- 管理团队背景:南方基金成立25年,管理公募基金规模逾1万亿元,指数化产品线完善,旗下具备345只公募产品,80只指数化产品,总规模1241.95亿元,展现强大投研和管理实力(表7)。
- 基金经理资历:龚涛博士(伦敦城市大学人工智能博士、CFA),具备丰富国际及国内量化研究经验,管理多只被动及指数基金,管理规模稳定,保证基金稳健运行。[page::15,16]
---
4. 报告总结
报告再次强调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政策推动背景,结合上市国企的盈利主导地位及其估值折价现状,提出国企具备三大特色方向实现估值重构。富时中国国企开放共赢指数作为国企投资标的代表,拥有优异的分红和盈利增长、合理估值以及优异的风险调整收益。
南方富时中国国企开放共赢ETF以指数为蓝本,依托南方基金深厚的管理能力和丰富经验,为投资者提供了有效抓住“中特估值”机遇的投资工具。
综合来看,报告立场明确,推荐看好“中特估值”板块的投资价值与成长空间。[page::16,17]
---
5. 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指出所有分析基于公开资料,不构成具体买卖建议。权益类投资产品波动较大,适合具备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尽管政策利好明确,但市场估值和盈利表现仍面临不确定性。投资者需关注宏观经济波动、行业政策调整及市场风险等因素,理性判断。[page::17]
---
三、图表深度解读
图1(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布)
显示国企(中央52%、地方18%)虽数量不足30%,但贡献超过70%净利润,突出国企盈利能力领先市场。这是国企估值提升的基本面支撑,[page::5]
图2、图3(中证国企与民企指数PE/PB走势)
2010年以来,国企指数PE从30倍跌至约10倍,PB从3跌至1左右,民企估值虽波动更大,但明显高估,显示基于资产及利润,国企被市场持续低估,未来有反转空间。[page::5]
图4(A股退市公司分布)
退市企业中70%以上非国企,显示国企经营稳定性强,市场或未充分反映国企的经营韧性和永续价值。[page::6]
图5(DCF估值模型)
凸显国企除了传统现金流折现价值外,永续经营价值因其不易退市、稳定性高而更具价值,此部分市场尚未充分计价。[page::6]
图6(研发投入PER模型)
研发支出作为估值调整因素,体现战略新兴产业重资产研发周期长,前期研发开支未来转换为利润的预期,适用于科技成长的国企估值分析。[page::7]
图7、图8(央企战略新兴板块成长性及研发强度)
显示央企板块成长性明显被低估,研发强度低于行业整体,政策推动预计加大研发投入,估值具备提升空间。[page::8]
图9(2023年央企考核指标调整)
由“两利四率”调整为“一利五率”,突出利润总额、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营业现金比率及研发投入强度,强化现金流和核心业绩指标,表明未来国企治理和现金红利可能加强。[page::8]
图12-14(指数市值、上市地点、行业分布)
指数以大盘为主,港股纳入补充,行业覆盖石油石化、建筑、通信等大盘及成长板块,反映国企行业布局及成长潜力。[page::11]
图15(主营收入同比增速)
指数2019-2021收入增速呈加速态势,尤其2021年表现强劲,符合行业地位稳健发展的趋势。[page::12]
图16-17(指数PE与股息率)
当前PE略偏中低位,股息率优势明显,有效支持长期估值上升,显示股息和估值双驱动的投资吸引力。[page::13]
表5(收益风险特征)
指数超额收益明显,且夏普率较沪深300等均优,表明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获取了较好收益,适合稳健投资风格。[page::13]
图18(指数净值走势)
自2017年起累计涨幅132%,年化4.8%,大幅领先其他宽基指数,反映指数长期稳定表现。[page::14]
表6-7(ETF及南方基金产品介绍)
详细披露基金基本情况,管理费、托管费、基金规模及南方基金产品线丰富,体现该ETF有坚实的运作保障。[page::14-16]
---
四、估值分析
本报告估值分析核心围绕“中特估值”三大方向的量化及定性结合:
- 经营持续性透过DCF模型及永续价值体现国企的独特定价逻辑,强调低退市风险和高盈利稳定性提高企业永续价值。
- 科技成长性通过研发调整PER模型反映研发投入对应未来成长预期差异,政策加持与研发强度提升成为估值催化剂。
- 高分红维度主要体现在政策激励与现金流考核提高,推动显著的估值溢价。
指数整体PE处于中低分位、股息率优势明显,结合分析逻辑,整体估值空间巨大。南方富时中国国企开放共赢ETF紧密跟踪指数,兼具被动投资效率与活跃估值渗透优势。[page::6-9,12-13,14]
---
五、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指出风险包括:
- 权益产品本质的高波动性;
- 估值提升依赖宏观和政策环境稳定;
- 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节奏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
- 市场整体流动性和投资者认知变化影响估值兑现。
报告未针对缓解措施做详尽说明,提示投资者需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参与。总体风险提示客观中性。[page::0,17]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立足政策和市场数据,论证逻辑清晰,但其对国企估值提升的乐观假设较强,依赖政策支持和市场认知转变实现估值回归,存在政策执行节奏和市场情绪波动风险。
- DCF永续价值模型依赖永续增长率和加权资本成本的假设,模型敏感度较高,未来现金流不确定性可能导致估值偏差需谨慎对待。
- 报告未充分讨论国企治理结构复杂性、经营效率差异以及潜在的宏观经济风险,建议投资者警惕可能的系统性与非系统性风险。
- 指数成分股行业集中度较高,单一行业政策或市场风险可能对整体指数表现产生较大影响。
- ETF产品虽具成本和便利优势,但受制于指数成分股表现与流动性,投资者亦需关注跟踪误差风险及港股市场的汇率风险等。[page::5,10,13,17]
---
七、结论性综合
海通证券《好风凭借力,掘金中特估》报告全面剖析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下的国企估值重构机会,强调政策导向、盈利贡献及三大特色估值潜力(经营持续性、科技成长性、高分红),为投资者展现了国有企业中长期价值回归的投资逻辑。
富时中国国企开放共赢指数通过严格的成份股选取和权重分配,聚焦大盘龙头和科技成长结合,兼顾国企行业布局和盈利增长特征。指数历史表现优异,股息率及风险调整回报突出,成交流水活跃,展现投资吸引力。
南方富时中国国企开放共赢ETF作为指数的被动复制工具,以低成本、高透明度为投资者提供便捷通道,依托南方基金深厚的管理团队与指数产品线经验,具备稳定运行保障。
综合判断,当前该指数及ETF具备较高投资价值,估值仍存显著提升空间,适宜具备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长期投资者关注,把握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发展的机遇。
---
参考文献及资料来源
报告引用数据及政策资料均来自国务院、证监会、国资委、Wind及海通证券研究所,研究方法包括DCF现金流折现模型、PER调整模型及定量指数编制方法,详尽数据和图表列示于报告主体。[page::0-17]
---
(全文完)